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冷壳体及水冷电机的制作方法

2023-03-02 06:59: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壳体及水冷电机。


背景技术:

2.水冷电机可以有效的将电机绕组工作状态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将绕组产生的热量向外带走从而降低电机绕组温度及电机内部的温度,有效的避免电机温度过高,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3.现有技术中水冷电机由外壳体和内壳体组成,内壳体的外圆周上设有螺旋槽位,螺旋槽位与外壳体的内壁相贴合,两端加有o型圈,形成封闭的螺旋槽位,螺旋槽位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冷却介质沿螺旋槽位循环流动,从而带走热量。然而螺旋槽通常采用车削加工而成,受加工工艺影响,螺旋状水槽需在两端预留一段加工空间,为起刀或退刀提供充足的操纵空间,使得冷却空间大大的缩小了,同时螺旋槽的两端存在低流速区、不流动区及回流区,这些特殊区域的散热能力普遍较差,导致水冷电机的局部温度升高,出现冷却不均匀现象,电机冷却散热效率较低。同时外壳体和内壳体装配时两端的o型安装不方便,安装过程容易损坏o型圈导致冷却介质泄露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壳体及水冷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冷电机存在的冷却空间小、冷却不均匀、散热效率交底、密封圈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水冷壳体,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筒体内设有若干冷却孔,所述冷却孔沿所述第一端面指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若干冷却孔依次连通形成迂回的冷却通道,所述筒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两端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孔沿所述第一端面指向所述第二端面的方向贯穿所述筒体,所述若干冷却孔通过设在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槽口依次连通形成s形迂回的冷却通道。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第一端面设有若干用于连通相邻所述冷却孔的端部的第一连接槽,相邻所述第一连接槽相互间隔,所述筒体的第二端面设有若干用于连通相邻所述冷却孔的端部的第二连接槽,相邻所述第二连接槽相互间隔,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相互错位设置,以使所述若干冷却孔依次连通。
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若干冷却孔均匀间隔呈环形分布,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均为截面呈腰型的槽口,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槽覆盖对应的两个所述冷却孔在所述第一端面的正投影,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槽覆盖对应的两个所述冷却孔在所述第二端面的正投影。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冷壳体还包括:
11.上密封板,盖设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上密封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连接槽;
12.下密封板,盖设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下密封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二连接槽。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冷壳体还包括:
14.第一外环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上密封板和所述第一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外环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外环;
15.第一内环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上密封板和所述第一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内环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内环;
16.第二外环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下密封板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外环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外环;
17.第二内环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下密封板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内环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内环。
1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的第一端面的外环处设有一圈第一外环密封槽,所述第一外环密封圈嵌入所述第一外环密封槽内安装;所述第一端面的内环处设有一圈第一内环密封槽,所述第一内环密封圈嵌入所述第一内环密封槽内安装;所述筒体的第二端面的外环处设有一圈第二外环密封槽,所述第二外环密封圈嵌入所述第二外环密封槽内安装;所述第二端面的内环处设有一圈第二内环密封槽,所述第二内环密封圈嵌入所述第二内环密封槽内安装。
1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口和出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环面,且进口和出口沿朝向筒体内部的方向延伸设置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连通。
2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冷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和出口的快换接头。
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22.提供一种水冷电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水冷壳体。
23.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4.本技术水冷壳体包括单层结构的筒体,筒体内部设有依次设置的冷却孔,冷却孔贯穿水冷壳体并通过筒体两端面的连接槽依次连通,从而能够在筒体内部形成s形迂回的冷却通道,实现电机热量的快速均匀散热,有效避免了传统双层结构壳体存在的问题;
25.本技术水冷壳体连接槽通过密封板密封,密封板与筒体之间的外环面和内环均设有密封圈,同时筒体端面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密封槽,从而能够有效保证s形迂回的冷却通道的密封,避免冷却介质的泄露;
26.本技术水冷电机通过水冷壳体内部依次连接的多个冷却孔形成冷却介质循环通道,能够在工作时实现快速均匀散热,同时该水冷电机的密封圈布置在水冷壳体的两端面与对应端的密封板之间,水冷壳体两端面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内部冷却介质的密封,有效避免冷却介质泄露。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水冷壳体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水冷壳体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筒体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筒体一实施方式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所示:
32.1、筒体;101、第一端面;102、第二端面;103、冷却孔;104、进口;105、出口;106、第一连接槽;107、第二连接槽;108、第一外环密封槽;109、第一内环密封槽;110、第二外环密封槽;111、第二内环密封槽;
33.2、上密封板;
34.3、下密封板;
35.4、第一外环密封圈;
36.5、第一内环密封圈;
37.6、第二外环密封圈;
38.7、第二内环密封圈;
39.8、快换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1.目前,传统的水冷电机的壳体都采用双层结构,并在内壳体的外圆周上设有螺旋槽位,螺旋槽位与外壳体的内壁相贴合,两端加有o型圈,形成封闭的螺旋槽位,螺旋槽位的两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使冷却介质沿螺旋槽位循环流动,从而带走热量。然而螺旋槽通常采用车削加工而成,受加工工艺影响,螺旋状水槽需在两端预留一段加工空间,为起刀或退刀提供充足的操纵空间,使得冷却空间大大的缩小了,同时螺旋槽的两端存在低流速区、不流动区及回流区,这些特殊区域的散热能力普遍较差,导致水冷电机的局部温度升高,出现冷却不均匀现象,电机冷却散热效率较低。同时外壳体和内壳体装配时两端的o型安装不方便,安装过程容易损坏o型圈导致冷却介质泄露的现象。
4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单层结构的水冷电机的壳体结构,从而解决传统双层壳体存在的问题。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图1是本技术水冷壳体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水冷壳体一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筒体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筒体一实施方式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43.该水冷壳体包括筒体1,筒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筒体1内设有若干冷却孔103,冷却孔103沿第一端面101指向第二端面102的方向延伸设置,若干冷却孔103依次连通形成s形迂回的冷却通道,筒体1上设有分别与冷却通道两端连通的进口104和出口105。
44.可以理解的,由于筒体1内部的冷却孔103依次连通形成s形冷却通道,同时两端分别连接进口104和出口105,从而能够实现冷却介质循环,快速带走电机热量。
45.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孔103沿第一端面101指向第二端面102的方向贯穿筒体1,若干冷却孔103通过设在第一端面101和第二端面102的槽口依次连通形成s形迂回的冷却通道。
4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冷却孔103也可以不贯穿筒体1,并通过位于筒体1内部的连通通道连通,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47.具体地,筒体1的第一端面101设有若干用于连通相邻冷却孔103的端部的第一连接槽106,相邻第一连接槽106相互间隔,筒体1的第二端面102设有若干用于连通相邻冷却孔103的端部的第二连接槽107,相邻第二连接槽107相互间隔,第一连接槽106和第二连接槽107相互错位设置,以使若干冷却孔103依次连通。
48.可以理解的,相邻冷却孔103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槽106或第二连接槽107连通,同时第一连接槽106和第二连接槽107错位设置,从而实现多个冷却孔103的依次连通。
49.本实施方式中若干冷却孔103均匀间隔呈环形分布,从而保证热量的均匀三处。第一连接槽106和第二连接槽107均为截面呈腰型的槽口,每一第一连接槽106覆盖对应的两个冷却孔103在第一端面101的正投影,每一第二连接槽107覆盖对应的两个冷却孔103在第二端面102的正投影。
50.为了实现第一连接槽106和第二连接槽107的密封,以使冷却介质能够在s形迂回的冷却通道内部循环,水冷壳体还包括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上密封板2盖设在第一端面101上,上密封板2用于密封第一连接槽106,下密封板3盖设在第二端面102上,下密封板3用于密封第二连接槽107。
51.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连接槽106和第二连接槽107的密封,水冷壳体还包括第一外环密封圈4,第一内环密封圈5,第二外环密封圈6和第二内环密封圈7。
52.其中第一外环密封圈4设置在上密封板2和第一端面101之间,第一外环密封圈4位于第一连接槽106的外环;第一内环密封圈5设置在上密封板2和第一端面101之间,第一内环密封圈5位于第一连接槽106的内环;第二外环密封圈6设置在下密封板3和第二端面102之间,第二外环密封圈6位于第二连接槽107的外环;第二内环密封圈7设置在下密封板3和第二端面102之间,第二内环密封圈7位于第二连接槽107的内环。
53.为了便于一外环密封圈,第一内环密封圈5,第二外环密封圈6和第二内环密封圈7的布置,筒体1的第一端面101的外环处设有一圈第一外环密封槽108,第一外环密封圈4嵌入第一外环密封槽108内安装;第一端面101的内环处设有一圈第一内环密封槽109,第一内环密封圈5嵌入第一内环密封槽109内安装;筒体1的第二端面102的外环处设有一圈第二外环密封槽110,第二外环密封圈6嵌入第二外环密封槽110内安装;第二端面102的内环处设有一圈第二内环密封槽111,第二内环密封圈7嵌入第二内环密封槽111内安装。
54.为了便于进口104和出口105的布置,本实施方式中进口104和出口105设置在筒体1的外环面,且进口104和出口105沿朝向筒体1内部的方向延伸设置分别与冷却通道的两端连通。进口104和出口105还设有快换接头8,以便于快速连接管道实现冷却介质循环。
5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口104和出口105也可以布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将位于冷却通道一端的冷却孔103的端部直接用于进口104,将位于冷却通道另一端的冷却孔103的端部直接用于出口105,同时在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上开设与进口104和出口105匹配的开孔,也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5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冷电机,该电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壳体,该水冷电机通过水冷壳体内部依次连接的多个冷却孔形成冷却介质循环通道,能够在工作时实现快速均匀散热,同时该水冷电机的密封圈布置在水冷壳体的两端面与对应端的密封板之间,水冷壳体两端面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内部冷却介质的密封,有效避免冷却介质泄露。
57.本公开内容的上述描述被提供来使得本领域任何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公开内容进行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将本文所对应的一般性原理应用于其它变型。因此,本公开内容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与符合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