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液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3-02-27 07: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液冷散热是电动汽车中电机控制器应用最广泛的散热方式,即冷却液流经电机控制器内的散热器,带走热量。
3.授权公告号为cn 210406013 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液冷散热器,包括基板和密封覆盖于基板上的盖板,基板上设置有进口汇流槽、出口汇流槽和支路槽道,支路槽道的两端分别与进口汇流槽和出口汇流槽连通,支路槽道内设置有翅片,翅片的上侧与盖板贴合,下侧与支路槽道底部贴合,该翅片包括多个横向凹凸设置的翅片单元,翅片单元沿着支路槽道的流动方向交错排列。
4.上述的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液冷散热器其制冷模式少,散热效果均匀、单一,不能根据电机控制器不同位置的实际温度情况,调节散热的位置和面积,导致散热的针对性不强,散热的效率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液冷散热器。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际温度数据,选择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单独或同步进液模式。再通过液体进入散热片之间,流向调节块分流,高效液冷。吸热后的液体返回蓄液箱。液冷模式多样,散热位置、面积可调节,液冷循环工作,实现灵活、智能、高效散热。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液冷散热器,包括盖板、底座、控制器和蓄液箱。底座内部设置有隔板,将其分隔为进液调节室、散热室和出液调节室;散热室内部设置有隔断架,将其分隔为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隔断架的两端预留有通液口,同时设置有与通液口配合的隔断件;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内均设置有散热片和流向调节块;进液调节室和出液调节室内均设置有三通管;两组三通管的一通、二通端分别连通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蓄液箱的两端通过循环管分别连接对应侧三通管的三通端,构成液体循环。盖板上设置有多组分别与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位置相对的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7.优选的,散热片之间设置液体通道;流向调节块沿液体通道交错设置,构成s型流动路线。
8.优选的,隔断件包括气缸和卡合架;气缸设置在隔板上;卡合架位于通液口的一侧,与气缸的伸缩杆连接,同时与隔断架的端部配合。
9.优选的,卡合架为u型结构,隔断时与隔断架卡合。
10.优选的,三通管上设置有三通阀。
11.优选的,进液调节室和出液调节室的后端设置风扇,前端设置三通管。
12.优选的,盖板上设置有与进液调节室和出液调节室位置对应的侧散热口;侧散热
口上设置有防尘网。
13.优选的,循环管为金属管,外部设置散热翅片。
14.优选的,循环管通过水泵连接蓄液箱。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感应器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根据不同位置的实际温度数据,选择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单独或同步进液模式。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单独进液时,隔断件控制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隔断,实现对电机控制器的局部液冷。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单独进液时,隔断件控制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连通,液体混合,实现对电机控制器的大面积液冷。通过液体进入散热片之间,流向调节块的层层分流,达到高效液冷的目的。吸热后的液体最后返回蓄液箱,实现液冷循环。液冷模式多样,散热位置、面积可调节,液冷循环工作,实现灵活、智能、高效散热。
17.二、本实用新型设置隔断件,通过气缸驱动卡合架伸出,卡住隔断架的端部,封住通液口,起到了调节液体流通路径的目的,实现了针对性强的、高效的局部液冷。
18.三、本实用新型在进液调节室和出液调节室的后端设置风扇。风扇可以对进出的液体温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其循环制冷的效果,同时送风方向朝向电机控制器,达到同步风冷的目的。
19.四、本实用新型设置金属的、带散热翅片的循环管,进一步加快其散热、降温,以保证其循环制冷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底座的内部结构图;
22.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23.附图标记:1、盖板;2、底座;3、隔板;4、进液调节室;5、散热室;6、出液调节室;7、隔断架;8、隔断件;9、散热片;10、流向调节块;11、三通管;12、循环管;13、蓄液箱;14、水泵;15、散热翅片;16、风扇;17、散热口;18、温度感应器;19、通液口;20、气缸;21、卡合架。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液冷散热器,包括盖板1、底座2、控制器和蓄液箱13。底座2内部设置有隔板3,将其分隔为进液调节室4、散热室5和出液调节室6;散热室5内部设置有隔断架7,将其分隔为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隔断架7的两端预留有通液口19,同时设置有与通液口19配合的隔断件8;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内均设置有散热片9和流向调节块10;进液调节室4和出液调节室6内均设置有三通管11;两组三通管11上设置有三通阀,与控制器信号连接,一通、二通端分别连通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蓄液箱13的两端通过循环管12分别连接对应侧三通管11的三通端,构成液体循环。循环管12上设置有水泵14。盖板1上设置有多组分别与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位置相对的温度感应器18。温度感应器18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2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装置移动至电机控制器上,温度感应器18与电机控
制器的主要发热点贴合,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装置启动。首先通过进液调节室4内的三通管11进液,根据不同位置的实际温度数据,选择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单独或同步进液模式。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单独进液时,隔断件8控制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隔断,实现对电机控制器的局部液冷。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单独进液时,隔断件8控制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连通,液体混合,实现对电机控制器的大面积液冷。进液后,液体进入散热片9之间,经过流向调节块10的层层分流,充满上散热室/下散热室,达到高效液冷的目的。吸热后的液体从出液调节室6内的三通管11流出,最后返回蓄液箱13,完成一次液冷循环。
27.实施例二
2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液冷散热器,包括盖板1、底座2、控制器和蓄液箱13。底座2内部设置有隔板3,将其分隔为进液调节室4、散热室5和出液调节室6;散热室5内部设置有隔断架7,将其分隔为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隔断架7的两端预留有通液口19,同时设置有与通液口19配合的隔断件8;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内均设置有散热片9和流向调节块10;进液调节室4和出液调节室6内均设置有三通管11;两组三通管11上设置有三通阀,与控制器信号连接,一通、二通端分别连通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蓄液箱13的两端通过循环管12分别连接对应侧三通管11的三通端,构成液体循环。循环管12上设置有水泵14。盖板1上设置有多组分别与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位置相对的温度感应器18。温度感应器18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29.进一步的,散热片9之间设置液体通道;流向调节块10沿液体通道交错设置,构成s型流动路线。通过s型流动路线,对液体通道内的液体层层分流,阻力小,分流效果好,有效延长了液体流动的路线,提高液冷的效果。
30.如图3所示,隔断件8包括气缸20和卡合架21;气缸20设置在隔板3上,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卡合架21位于通液口19的一侧,与气缸20的伸缩杆连接,同时与隔断架7的端部配合。
31.进一步的,卡合架21为u型结构,隔断时与隔断架7卡合。
32.本实施例中设置隔断件8的具体结构,需要隔断时气缸20驱动卡合架21伸出,卡住隔断架7的端部,封住通液口19,起到了调节液体流通路径的目的,实现了针对性强的、高效的局部液冷。
33.实施例三
3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液冷散热器,包括盖板1、底座2、控制器和蓄液箱13。底座2内部设置有隔板3,将其分隔为进液调节室4、散热室5和出液调节室6;散热室5内部设置有隔断架7,将其分隔为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隔断架7的两端预留有通液口19,同时设置有与通液口19配合的隔断件8;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内均设置有散热片9和流向调节块10;进液调节室4和出液调节室6内均设置有三通管11;两组三通管11上设置有三通阀,与控制器信号连接,一通、二通端分别连通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蓄液箱13的两端通过循环管12分别连接对应侧三通管11的三通端,构成液体循环。循环管12上设置有水泵14。盖板1上设置有多组分别与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位置相对的温度感应器18。温度感应器18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35.进一步的,散热片9之间设置液体通道;流向调节块10沿液体通道交错设置,构成s型流动路线。通过s型流动路线,对液体通道内的液体层层分流,阻力小,分流效果好,有效
延长了液体流动的路线,提高液冷的效果。
36.如图3所示,隔断件8包括气缸20和卡合架21;气缸20设置在隔板3上,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卡合架21位于通液口19的一侧,与气缸20的伸缩杆连接,同时与隔断架7的端部配合。
37.进一步的,卡合架21为u型结构,隔断时与隔断架7卡合。
38.进一步的,进液调节室4和出液调节室6的后端设置风扇16,前端设置三通管11。风扇16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39.进一步的,盖板1上设置有与进液调节室4和出液调节室6位置对应的侧散热口17;侧散热口17上设置有防尘网。
40.本实施例在进液调节室4和出液调节室6的后端设置风扇16。风扇16可以对进出的液体温度进行调节,以保证其循环制冷的效果,同时送风方向朝向电机控制器,达到同步风冷的目的。
41.实施例四
42.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液冷散热器,包括盖板1、底座2、控制器和蓄液箱13。底座2内部设置有隔板3,将其分隔为进液调节室4、散热室5和出液调节室6;散热室5内部设置有隔断架7,将其分隔为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隔断架7的两端预留有通液口19,同时设置有与通液口19配合的隔断件8;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内均设置有散热片9和流向调节块10;进液调节室4和出液调节室6内均设置有三通管11;两组三通管11上设置有三通阀,与控制器信号连接,一通、二通端分别连通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蓄液箱13的两端通过循环管12分别连接对应侧三通管11的三通端,构成液体循环。循环管12上设置有水泵14。盖板1上设置有多组分别与上散热室和下散热室位置相对的温度感应器18。温度感应器18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43.进一步的,散热片9之间设置液体通道;流向调节块10沿液体通道交错设置,构成s型流动路线。通过s型流动路线,对液体通道内的液体层层分流,阻力小,分流效果好,有效延长了液体流动的路线,提高液冷的效果。
44.如图3所示,隔断件8包括气缸20和卡合架21;气缸20设置在隔板3上,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卡合架21位于通液口19的一侧,与气缸20的伸缩杆连接,同时与隔断架7的端部配合。
45.进一步的,卡合架21为u型结构,隔断时与隔断架7卡合。
46.进一步的,进液调节室4和出液调节室6的后端设置风扇16,前端设置三通管11。风扇16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47.进一步的,盖板1上设置有与进液调节室4和出液调节室6位置对应的侧散热口17;侧散热口17上设置有防尘网。
48.进一步的,循环管12为金属管,外部设置散热翅片15。
49.本实施例中设置金属的、带散热翅片15的循环管12,进一步加快其散热、降温,以保证其循环制冷的效果。
5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