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2023-02-20 03:02: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框(100)、脚架组件(200)以及负载箱体(300),所述脚架组件(200)与所述负载框(100)固定连接,所述负载箱体(300)顶部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负载框(100)固定连接,所述负载箱体(300)底部设置有限位卡槽(310),所述脚架组件(200)的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限位卡槽(310)中以限制所述脚架组件(200)相对于所述负载箱体(300)的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组件(200)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两支腿(210),两所述支腿(210)上分别具有卡接部(211),所述负载箱体(300)底部与两所述卡接部(211)对应的设置有两限位卡槽(310),所述卡接部(211)卡接于所述限位卡槽(310)中,分别限制一条所述支腿(210)相对于所述负载箱体(300)的摆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210)一端形成连接部(212),所述连接部(212)固定连接于所述负载框(100),另一端形成支撑部(214),所述支撑部(214)位于所述负载箱体(300)远离所述负载框(100)的一侧,两所述支腿(210)的所述支撑部(214)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210)还包括延伸部(213)以及弯折部,所述延伸部(213)连接所述连接部(212)与所述支撑部(214),所述弯折部于所述支撑部(214)向所述负载箱体(300)底部延伸以形成卡接部(211)卡接于所述限位卡槽(310)中。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腿(210)的支撑部(214)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部(212)之间的距离,以使两所述支腿(210)之间呈八字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箱体(300)的底部并位于每个所述限位卡槽(310)的侧边分别设置有脚架挡件(32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脚架挡件(320)分别位于两所述限位卡槽(310)相背离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挡件(320)呈长条形结构,其延伸方向与所述限位卡槽(310)的延伸方向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挡件(32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挡板(321),所述挡板(321)远离所述限位卡槽(310)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支撑筋(322)。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箱体(300)上有预埋螺母(331),所述负载箱体(300)通过螺钉(350)连接所述预埋螺母(331)与所述负载框(100)固定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箱体(300)内部设置有内部固定件(330),所述负载箱体(300)通过穿过箱体侧壁的螺钉(350)与所述内部固定件(330)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框(100)上设置有负载安装孔(340),所述负载箱体(300)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内部固定件(330)上设置有螺纹孔(332),所述螺钉(350)依次穿过所述负载安装孔(340)、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
(332)螺纹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固定件(330)与所述负载箱体(300)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360)。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332)为在所述内部固定件(330)上直接加工的螺纹通孔,或,所述内部固定件(330)上设置有螺母(331)安装孔,所述螺母(331)安装孔中预埋螺母(331)形成所述螺纹孔(332)。15.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主体以及负载箱体(300),所述负载箱体(300)采用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安装于所述无人机主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及无人机,其中无人机负载连接结构包括负载框、脚架组件以及负载箱体,所述脚架组件与所述负载框固定连接,所述负载箱体顶部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负载框固定连接,所述负载箱体底部设置有限位卡槽,所述脚架组件的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限位卡槽中以限制所述脚架组件相对于所述负载箱体的摆动。本方案中通过在负载箱体上设置限位卡槽,将脚架组件卡接在限位卡槽中实现相对位置的固定,在受力状态改变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由于没有固定件连接负载箱体与脚架组件不会产生集中应力,限位卡槽的整个侧壁面均作为受力面,受力面积更大,因此对负载箱体结构的损坏可能性降低。箱体结构的损坏可能性降低。箱体结构的损坏可能性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丁座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0
技术公布日:2023/2/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