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3-02-19 08:32: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是指使用通用性硬件以及虚拟化技术,来承载各种功能的软件处理技术。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或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核心网入云,nfv网络包括的层更加丰富,每个层下的节点数量更加庞大,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复杂。
3.相关技术中,创建网络拓扑模型的过程包括:获取交换机的配置参数;根据配置参数生成调用指令;向交换机发送调用指令并接收交换机反馈的第一网络拓扑,第一网络拓扑为交换机以及与交换机连接的物理服务器之间的调用连接关系;向物理服务器发送探测指令,探测指令用于指示物理服务器运行虚拟机探测程序;其中,虚拟机探测程序提供至少两种虚拟化技术对应的接口;获取虚拟机探测程序返回的探测结果,根据探测结果确定第二网络拓扑,第二网络拓扑为物理服务器中承载的虚拟服务器与交换机的调用连接关系;根据第一网络拓扑以及第二网络拓扑确定当前网络的网络拓扑。
4.但是,现有的网络网络拓扑模型的创建方案无法直接应用于nfv网络下的网络拓扑模型的创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案在创建nfv网络的拓扑模型时,实现简单。
6.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8.确定第一nfv网络所包括的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第一目标层;所述第一nfv网络包括至少两层;
9.在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目标层为所述第一nfv网络中除所述第一目标层之外的层;
10.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创建所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12.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nfv网络所包括的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第一目标层;所述第一nfv网络包括至少两层;
13.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目标层为所述第一nfv网络中除所述第一目标层之外的层;
14.创建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创建所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
1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处理方法。
17.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确定第一nfv网络所包括的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第一目标层;所述第一nfv网络包括至少两层;在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目标层为所述第一nfv网络中除所述第一目标层之外的层;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创建所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在本技术的方案中,无需与其他设备进行指令交互,直接在服务器侧对节点的节点信息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nfv网络的拓扑模型,实现简单。尤其在nfv网络包括的节点越多,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越复杂时,本技术方案的简单性就愈加明显。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系统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nfv网络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nfv网络的拓扑模型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nfv网络的可视图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nfv网络的可视图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nfv网络的可视图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nfv网络的可视图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nfv网络的可视图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nfv网络的可视图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5.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
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36.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是为例区别不同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不具有先后顺序的限定。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3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先对本技术中涉及到的名词或者技术术语进行解释。
39.1)、节点,也可以称为节点设备。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节点可以指网络包括的各种硬件实体设备。例如,可以将一个主机称为一个节点。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节点可以指网络包括的虚拟单元。例如,将一个虚拟机称为一个节点;再例如,将一个网元称为一个节点。
40.2)、节点的标识,用于唯一指示一个节点。在一示例中,一个节点的标识可以包括该一个节点的属性标识以及该一个节点的编号标识。一个节点的编号标识可以指节点设备的序列号、节点设备的名称或者节点设备的端口地址等。
41.3)、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可以称为节点之间的通信关系,用于表征节点之间可以通信。需要说明的是,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是有限连接关系或者无线连接关系。
42.具体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包括节点之间的直接连接关系,或者节点之间的间接连接关系;节点之间的直接连接关系用于表征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例如,节点1和节点2之间可以不经过其他节点进行直接通信,则认为节点1和节点2之间存在直接连接关系;节点之间的间接连接关系用于表征节点之间可以通过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节点1和节点2之间可以经过节点3进行间接通信,则认为节点1和节点2之间存在间接连接关系。
43.4)、拓扑模型,可以指用于表征网络包括的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模型。简单来说,通过网络的拓扑模型可以得知网络包括哪些节点,也可以得知这些节点中,哪些节点之间存在连接关系。
44.5)、可视图,将拓扑模型可视化的图形。
45.本技术实施例可提供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实际应用中,数据处理方法可由数据处理装置实现,数据处理装置中的各功能实体可以由电子设备(如终端设备)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等计算资源、通信资源(如用于支持实现光缆、蜂窝等各种方式通信)协同实现。
4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数据处理端。在一示例中,数据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客户端。在另一示例中,数据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节点设备。
47.作为一示例,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可如图1所示,包括:客户端10和数据处理端20。
48.在一示例中,客户端10和数据处理端20可为同一物理实体;在一示例中,如图1所示,客户端10和数据处理端20可为不同的物理实体,且客户端10和数据处理端20之间通过网络30进行交互。
49.这里,客户端10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基于用户的操作,向数据处理端20发送建立
nfv网络的拓扑模型的请求。数据处理端20用于接收客户端10发送的请求,并根据该请求建立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50.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图1所示的数据处理系统,客户端向数据处理端发送建立nfv网络的拓扑模型的指令,数据处理端接收建立nfv网络的拓扑模型的指令,并执行:确定第一nfv网络所包括的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第一目标层;所述第一nfv网络包括至少两层;在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目标层为所述第一nfv网络中除所述第一目标层之外的层;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创建所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51.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5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数据处理装置可实施于作为数据处理端的电子设备上。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53.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设备,在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
54.当然,本技术实施例不局限于提供的方法和硬件,还可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提供为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指令)。
55.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56.为了便于理解,首先简单介绍一下nfv网络。
57.示例性的,图2示意了一种nfv网络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nfv网络20从上至下依次可以包括:网元层201、虚拟层202、主机层203、交换顶(top of rack,tor)层204、交换末(end of row,eor)层205以及路由层206。
58.网元层2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元2011;网元层201用于通过网元2011管理虚拟层202包括的虚拟机2021。示例性的,网元层201可以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网络切片选择功能(th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网元、注册和发现功能(nf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统一数据管理功能(the 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中的一项或多项。比如,网元层201可以包括smf网元,这样,网元层201可以通过smf网元管理虚拟机2021的会话管理功能。
59.虚拟层20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虚拟机2021;虚拟层202用于通过虚拟机2021被网元2011管理;或者被主机层包括的主机2031管理。
60.主机层203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主机2031;主机层203用于通过主机2031管理虚拟机2021,或者与tor层包括的tor交换机2041通信。
61.tor层20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tor交换机2041;tor层204用于通过tor交换机2041与主机2031通信,或者与eor层205包括的eor交换机2051通信。
62.eor层20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eor交换机2051;eor层205用于通过交换机2051与tor
交换机2041通信,或者与路由层206包括的路由器2061通信。
63.路由层206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路由器2061;路由层206用于通过路由器2061与eor交换机2051通信。
64.其中,网元层201包括的网元2011与虚拟层202包括的虚拟机2021连接,网元2011可以与虚拟机2021通过该连接通信;虚拟层202包括的虚拟机2021与主机层203包括的主机2031连接,虚拟机2021可以与主机2031可以通过该通信;主机层203包括的主机2031与tor层204包括的tor交换机2041连接,主机2031可以与tor交换机2041通过该连接通信;tor层204包括的tor交换机2041与eor层205包括至的eor交换机2051连接,tor交换机2041可以与eor交换机2051通信;eor层205包括至的eor交换机2051与路由层206包括的路由器2061连接,eor交换机2051可以与路由器2061通信。
65.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处理过程中,与图2的示例相比,nfv网络包括的层可以是图2示例中所有层的子集,或者,nfv网络还可以包括比图2示例更多的层,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6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用于创建nfv网络的拓扑模型,现以创建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为例对该过程进行说明。
67.需要说明的是,在创建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时,至少需要已知一个节点的节点信息,电子设备根据该一个节点的节点信息创建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68.可以理解的,在创建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时,也可以已知多个节点的节点信息,电子设备根据该多个节点的节点信息创建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69.其中,电子设备根据多个节点的节点信息创建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时,先分别根据每个节点的节点信息得到每个节点的拓扑模型,然后根据多个节点的节点信息之间的连接关系,将每个节点的拓扑模型进行融合,从而得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70.下面,以已知第一nfv网络包括的一个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为例,对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的创建过程进行说明。
71.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2.s301、电子设备确定第一nfv网络包括的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第一目标层。
73.第一nfv网络为需要创建拓扑模型的nfv网络。具体的,第一nfv网络可以为一个完整的nfv网络,也可以为一个nfv网络中的子网络。
74.第一nfv网络包括至少两层;本技术实施例对于第一nfv网络包括的层的数量以及类型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例如,第一nfv网络可以包括虚拟层和主机层。再例如,第一nfv网络可以包括网元层、虚拟层、主机层、tor层、eor层以及路由层。
75.第一节点可以为第一网络中的一个已知节点;即对于电子设备来说,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可以直接获取(与其他节点无关)。
76.例如,电子设备无需通过其他节点可以直接获取节点a的节点信息,则可以将节点a视为已知节点;电子设备需基于节点a的节点信息获取与节点之间存在连接关系的节点b的节点信息,则可以将节点b视为非已知节点。
77.第一目标层为第一节点在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层。
78.第一目标层可以为网元层、虚拟层、主机层、tor层、eor层或路由层中的任意一个。比如,第一目标层为虚拟层,或第一目标层为tor层等。
79.在一示例中,s301可以实施为: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操作,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获取第一nfv网络包括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并从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中识别出第一节点的标识,以确定第一节点;然后,电子设备从第一节点的标识中识别出第一节点的属性标识,解析第一节点的属性标识,得到第一节点在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层,作为第一目标层。
80.在另一示例中,s301可以实施为:电子设备在满足第一条件时,自动从预设位置获取第一nfv网络包括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并从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中识别出第一节点的标识,以确定第一节点;然后电子设备从第一节点的标识中识别出第一节点的属性标识,解析第一节点的属性标识,得到第一节点在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层,作为第一目标层。
8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第一条件的具体内容。例如,第一条件可以为接收到各节点的上报信息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后。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20分钟。
82.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予具体限定。
83.在一示例中,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可以包括第一节点的标识。
84.第一节点的标识可以包括:第一节点的属性标识以及第一节点的编号标识。
85.例如,电子设备确定第一节点的标识为zj012;电子设备从第一节点的标识zj012中,识别出第一节点的属性标识为zj,解析第一节点的属性标识zj,得到第一节点在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层为主机层,将主机层作为第一目标层。
86.s302、电子设备在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
87.第二目标层为第一nfv网络中除第一目标层之外的层。
88.在一示例中,第二目标层为nfv网络包括的层中第一目标层的相邻层(上一层或者下一层)。比如,第一目标层为虚拟层;第二目标层为主机层。
89.第二节点为nfv网络包括的第二目标层中的节点。
90.示例性的,s302可以实施为:电子设备读取连接关系表,连接关系表包括多个部分(或者子表),每个部分存储了两个不同层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电子设备在连接关系表中查找存储第一目标层的节点与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部分,遍历该部分,在该部分中读取与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
9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直接的连接关系;或者,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存在间接的连接关系。例如,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存在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第一节点与设备a存在连接关系,设备a与设备b存在连接关系,设备b与第二节点存在连接关系。
92.其中,电子设备在读取与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的实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方式1至方式3中任一项。
93.方式1、第一目标层为网元层,第二目标层为虚拟层。
94.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存储方式中,可以将一个网元的标识与该一个网元管理的虚拟机的标识进行关联,用于表征该一个网元与其管理的虚拟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95.示例性的,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存储方式(存储第一目标层的节点与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区域)可以为下述表1的格式。
96.表1、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存储方式示例
[0097][0098]
假设第一节点的标识为amf001,则电子设备在存储第一目标层的节点与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部分中,读取与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可以实施为:电子设备根据第一节点的标识为amf001,在表1中查找网元amf001管理的虚拟机的标识为vm001,vm002和vm003,则将标识为vm001,vm002和vm003的虚拟机作为第二节点。
[0099]
方式2、第一目标层为虚拟层,第二目标层为主机层。
[0100]
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存储方式中,可以将一个虚拟机的标识与该一个虚拟机所归属的主机的标识进行关联,用于表征该一个虚拟机与其归属的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
[0101]
示例性的,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存储方式(存储第一目标层的节点与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区域)可以为下述表2的格式。
[0102]
表2、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存储方式示例
[0103][0104]
假设第一节点的标识为vm001,则电子设备在存储第一目标层的节点与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区域中,读取与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可以实施为:电子设备根据第一节点的标识为vm001,在表2中查找虚拟机vm001所归属的主机的标识为zj001,则将标识为zj001的主机作为第二节点。
[0105]
方式3、第一目标层为主机层,第二目标层为tor层。
[0106]
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存储方式中,可以将一个主机的标识与机框标识进行关联,机框标识与网口标识进行关联,网口标识与tor交换机的标识关联。这样,相当于通过机框以及网口间接的将主机与tor交换机关联。
[0107]
示例性的,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存储方式(存储第一目标层的节点与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区域)可以为下述表3的格式。
[0108]
表3、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存储方式示例
[0109][0110]
假设第一节点的标识为zj001,则电子设备在存储第一目标层的节点与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区域中,读取与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可以实施
为:电子设备根据第一节点的标识为zj001,在表3中查找主机zj001关联的机框为机框jk001,机框jk001关联的网口为网口wk001,网口wk001关联的tor交换机为tor001,则将标识为tor001的tor交换机作为第二节点。
[0111]
实际实施中,主机的标识还可以为主机的序列号或者主机的名称,网口的标识可以为网口的媒体介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tor交换机的标识可以为tor交换机的mac地址。
[0112]
可以看出,第二节点的数量是不确定的,实际中,第二节点的数量可能是1也可能是其他。
[0113]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一目标层和第二目标层还有更多的组合方式,例如,第一目标层可以为tor层,第二目标层可以为eor层,或者第一目标层可以为eor层,第二目标层可以为tor层等等。其中,在不同组合方式下,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存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考上述方式1至方式3,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0114]
s303、电子设备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创建所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0115]
具体的,s303可以实施为:电子设备将至少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输入拓扑模型的生成算法,拓扑模型的生成算法至少将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二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整理成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0116]
其中,本技术实施例对于拓扑模型的生成算法不做唯一的限定。
[0117]
在一示例中,拓扑模型的生成算法可以包括:tiers算法或者transit-stub算法。
[0118]
在另一示例中,拓扑模型的生成算法还可以为用户自定义的算法。
[0119]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取第一nfv网络包括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确定第一目标层;所述第一目标层为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层;在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目标层为所述第一nfv网络中除所述第一目标层之外的任一层;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创建所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在本技术的方案中,无需与其他设备进行指令交互,直接在服务器侧对节点的节点信息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nfv网络的拓扑模型,实现简单。尤其在nfv网络包括的节点越多,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越复杂时,本技术方案的简单性就愈加明显。
[0120]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目标层为网元层,且第一nfv网络包括多个第一节点,创建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时,在执行s303之前,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s303a。
[0121]
s303a、电子设备获取多个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0122]
具体的,电子设备分别针对第一nfv网络包括的多个第一节点中的每个第一节点,获取每个第一节点与其他第一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0123]
下面以多个第一节点包括:smf网元1、upf网元1和upf网元2为例,对s303a进行说明,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s303a1至s303a3。
[0124]
s303a1、电子设备获取smf网元1与upf网元1之间的连接关系。
[0125]
电子设备查询smf网元1管理的upf列表,确定该列表中包括upf网元1,则smf网元1
与upf网元1之间存在n4链路,可以认为smf网元1与upf网元1之间的存在连接关系。
[0126]
需要说明的是,若该列表中不包括upf网元1,则smf网元1与upf网元1之间不存在n4链路,可以认为smf网元1与upf网元1之间的不存在连接关系。
[0127]
s303a2、电子设备获取smf网元1与upf网元2之间的连接关系。
[0128]
其中,s303a2的实现参考s303a1。
[0129]
s303a3、电子设备获取upf网元1和upf网元2之间的连接关系。
[0130]
电子设备通过查询upf网元1和upf网元2之间的n9链路(upf-upf)的接口流量记录,若upf网元1的n9接口流量记录中,本端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列表在upf网元2的n9接口流量记录中对端ip地址列表范围内,且upf网元2的n9接口流量记录中,本段ip地址列表在upf网元1的n9接口流量记录中,对端ip地址列表
[0131]
范围内,则代表upf网元1和upf网元2互联,即认为upf网元1和upf网元2之间存
[0132]
在连接关系;否则,认为upf网元1和upf网元2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
[0133]
例如,upf网元1中n9接口1.1记录包括:upf00001||n911||{117.142.117.241,117.142.117.242}||{(221.177.15.34,255.255.255.255)}。
[0134]
其中,upf00001为upf网元1的标识;n911用于表征n9接口1.1记录;117.142.117.241,117.142.117.242为本端ip地址;(221.177.15.34,255.255.255.255)为对端ip地址。
[0135]
upf网元2中某个n9接口2.1记录包括:upf00002||n921||{221.177.15.33,221.177.15.34,221.177.15.35,221.177.15.36,221.177.15.37,221.177.15.38,2409:8005:2901:0000:0001::1,2409:8005:2901:0000:0001::2,2409:8005:2901:0000:0001::3,2409:8005:2901:0000:0001::4,2409:8005:2901:0000:0001::5,2409:8005:2901:0000:0001::6}||{(117.142.117.241,255.255.255.255)}。
[0136]
其中,upf00002为upf网元2的标识;n921用于表征n9接口2.1记录;{221.177.15.33,221.177.15.34,221.177.15.35,221.177.15.36,221.177.15.37,221.177.15.38,2409:8005:2901:0000:0001::1,2409:8005:2901:0000:0001::2,2409:8005:2901:0000:0001::3,2409:8005:2901:0000:0001::4,2409:8005:2901:0000:0001::5,2409:8005:2901:0000:0001::6}为本端ip地址,(117.142.117.241,255.255.255.255)为对端ip地址。
[0137]
对应的,s303可以实现为:至少根据多个第一节点,多个第一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多个第一节点中的每个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第二节点创建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具体实现可以参考s303。
[0138]
下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nfv网络包括至少三层的情况下,在执行s303之前,如图4所示,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的创建过程还可以包括下述s303b。
[0139]
s303b、电子设备在第三目标层中确定与所述第二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三节点。
[0140]
第三目标层为第一nfv网络中除第一目标层和第二目标层之外的任一层。
[0141]
在一示例中,若第一目标层为第二目标层的上一层,则第三目标层为第二目标层的下一层;或者,若第一目标层为第二目标层的下一层,第三目标层为第二目标层的上一层。
[0142]
s303b的实现可以参考s303中确定与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的描述,
此处不予赘述。
[0143]
需要说明的是,若s303中确定的与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的数量不止一个,则s303b中需要针对每个第二节点,分别在第三目标层中确定与每个第二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三节点。
[0144]
此时,s303可以实现为: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第三节点以及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创建所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具体创建过程可以参考s303。
[0145]
可以理解的,第一nfv网络还可以包括第四层等等。当第一nfv网络包括第四层时,具体实现可以参考s303b、以及s301至s303。
[0146]
在完成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的创建后,还可以通过可视图(或者也可以称为拓扑图)呈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如图5所示,该呈现过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s501和s503。
[0147]
s501、电子设备在可视图中的第一区域,将所述第一节点映射为第一节点图标,并显示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0148]
其中,第一区域为可视图中与第一目标层对应的区域;可视图用于呈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0149]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可视图配置为多个区域,一个区域对应nfv网络包括的一层。例如,第一目标层对应可视图中的第一目标层。
[0150]
s501可以实施为:电子设备在可视图中的第一区域添加第一节点图标,并将第一节点图标与第一节点关联,以通过第一节点图标表示第一nfv网络包括的第一目标层的第一节点;并显示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0151]
例如,电子设备在可视图中的第一区域添加一个圆圈,在该圆圈的属性设置为第一节点的标识。
[0152]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可以显示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0153]
其中,本技术对于显示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例如,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可以和第一节点图标一起显示。再例如,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可以是在用户点击第一节点图标后进行显示。
[0154]
s502、电子设备在所述可视图中的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二节点映射为第二节点图标。
[0155]
其中,第二区域为可视图中与第二目标层对应的区域。
[0156]
第二节点图标可以与第一节点图标相同,或者第二节点图标也可以与第一节点图标不同。
[0157]
s502的实现与s501类似,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考s501中在可视图中的第一区域将第一节点映射为第一节点图标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158]
s503、电子设备在所述可视图中,将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映射为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图标与所述第二节点图标的连线。
[0159]
s503可以实施为:电子设备在可视图中添加第一连线,通过第一连线将第一区域的第一节点图标与第二区域的第二节点图标连接,从而通过第一连线表征第一nfv网络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0160]
例如,电子设备在可视图中添加线条1,通过线条1将第一区域的第一节点图标与第二区域的第二节点图标连接。
[0161]
这样,通过可视图的方式可以将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呈现出来,从而可以清楚明了的看出第一nfv网络包括的节点,以及节点间的连接关系,使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的逻辑更加清楚。
[0162]
下面对节点信息包括的内容予以说明。
[0163]
还是以第一节点为例,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还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告警信息、资源信息、性能信息以及标工信息。
[0164]
其中,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告警级别。
[0165]
在一示例中,第一节点可以有一个告警信息,用于指示该告警的级别。
[0166]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节点可以有多个告警信息,每个告警信息均指示一个告警级别。在该示例中,可视图中可以显示最高级别的告警信息。
[0167]
在可视图中显示第一节点的告警信息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告警信息的显示方式。
[0168]
在一示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告警级别对第一节点进行不同颜色的渲染。例如,告警级别分为:告警1、告警2和告警3时,可以将告警1设置为黄色,将告警2设置为橙色,将告警3设置为红色。
[0169]
资源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下述一项:第一节点的位置、第一节点的类型。
[0170]
性能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下述一项:第一节点的内存使用率、第一节点的读写速率。
[0171]
标工信息用于表征第一节点的状态;状态可以包括:正常、升级、或者维护。其中,标工信息可以用于辅助告警判断,例如,当第一节点有告警信息,且第一节点的标工信息显示为维护,则可以认为该告警属于正常,不用进行处理。
[0172]
通过在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中添加节点的节点信息,可以根据拓扑图中的节点的节点信息进行第一nfv网络的故障分析,故障定界等,无需人工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了nfv网络的维护便捷性。
[0173]
通过在可视图中增加对节点信息的呈现,可以一目了然的得知网络中各节点的节点信息,进一步提高了nfv网络的维护便捷性。
[0174]
若第一nfv网络包括的节点数量众多,可以对每层包括的节点进行分组呈现。现以第一节点为例对该分组过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s504和s505。
[0175]
s504、电子设备将多个所述第一节点中属于同一类型的第一节点划分为第一组。
[0176]
具体的,电子设备获取多个第一节点的类型,将属于同一类型的节点划分为第一组。
[0177]
例如,第一节点包括:tor001、tor002、tor003、tor004、tor005和tor006;对应的各tor设备的类型为s-tor、m-tor、m-tor、m-tor、s-tor和s-tor,则可以将tor001、tor005和tor006分为第三目标层的一个第一组,将tor002、tor003和tor004分为第三目标层的另一个第一组。
[0178]
s505、电子设备在可视图中,将所述第一组映射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组图标。
[0179]
电子设备在可视图中添加第一组图标,并将第一组图标与第一组关联,以通过第
一组图标表示第一组。
[0180]
在一示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同时显示第一组图标可以和第一组中的各节点图标。
[0181]
在另一示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显示第一组图标,在接收到对于第一组图标的点击等操作后,显示第一组中的各节点的图标。
[0182]
这样,当第一nfv网络包括的节点数量众多时,通过分组后的显示方式,去掉了繁杂的呈现方式,简洁的呈现了第一网络的大概网络结构,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
[0183]
对应实施例二,可视图的呈现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s506和s507。
[0184]
s506、电子设备在可视图中的第三区域,将所述第三节点的映射为第三节点图标。
[0185]
其中,第三区域为可视图中与第三目标层对应的区域。
[0186]
第三节点图标可以为与第一节点图标相同的图标,第三节点图标也可以为与第二节点图标相同的图标;第三节点图标也可以为与第一节点图标和第二节点图标均不同的其他图标。
[0187]
s506的实现可以参考s501中电子设备在可视图中的第一区域将第一节点映射为第一节点图标的具体描述。
[0188]
s507、电子设备在所述可视图中,将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映射为连接所述第二节点图标与所述第三节点图标的连线。
[0189]
s507的实现可以参考s503中电子设备在可视图中将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映射为连接第一节点图标与第二节点图标的连线的相关描述。
[0190]
可选的,当第一nfv网络包括的网元数量庞大时,还可以对网元进行分池展示。
[0191]
网元分池的标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
[0192]
在一示例中,将具有相同功能的网元划分为一个网元池。例如,可以将标识列表中前4个参数相同的网元分为同一个网元池。
[0193]
对于一个网元池的展示可以实施为:在可视图中通过网元池图标(例如为虚线组成的矩形框)展示出该网元池包括的网元。
[0194]
本技术提供还可以开启第一nfv网络中交换机或路由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通过该通信链路自动上报各节点的节点信息,现以第一节点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s601。
[0195]
s601、电子设备开启所述第一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
[0196]
在一示例中,电子设备包括服务器。
[0197]
在一示例中,s601可以实施为:电子设备开启第一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以形成第一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
[0198]
s301可以实现为:电子设备通过第一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第一节点上报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0199]
在一示例中,电子设备包括服务器。
[0200]
具体的,电子设备的带内操作系统通过第一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向交换机周期性发送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报文。
[0201]
交换机收到lldp报文后,将待上报信息(例如为节点的节点信息)存放在lldp mib表中并通过第一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发送给服务器。
[0202]
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以存储各节点上报的节点的节点信息。现以现以第一节点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s701和s702。
[0203]
s701、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层的存储地址。
[0204]
电子设备在配置存储地址时,对于不同层的设备的节点信息配置不同的地址。s701可以实现为:电子设备查找对应存储第一目标层的设备的节点信息的地址,作为第一目标层的存储地址。
[0205]
s702、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目标层的存储地址下查找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的存储地址。
[0206]
电子设备在配置第一目标层的存储地址时,对于不同节点的节点信息配置不同的存储地址,s702可以实现为:电子设备在第一目标层的存储地址下查找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的存储地址。
[0207]
s703、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于所述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的存储地址。
[0208]
电子设备将获取到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于用于存储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的存储地址下。
[0209]
其中,电子设备在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第一预设时长后,获取第一nfv网络包括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建立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0210]
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按层存储,调用方便,更新便捷。
[0211]
这样,另一方面节点的节点信息更新后及时上报给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在存储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对上报的数据进行解析,解析完成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建立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从而提高了网络拓扑模型的更新的及时性,提高了网络拓扑模型的生成效率。
[0212]
下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0213]
相关技术中,创建网络拓扑模型的过程包括:获取交换机的配置参数;根据配置参数生成调用指令;向交换机发送调用指令并接收交换机反馈的第一网络拓扑,第一网络拓扑为交换机以及与交换机连接的物理服务器之间的调用连接关系;向物理服务器发送探测指令,探测指令用于指示物理服务器运行虚拟机探测程序;其中,虚拟机探测程序提供至少两种虚拟化技术对应的接口;获取虚拟机探测程序返回的探测结果,根据探测结果确定第二网络拓扑,第二网络拓扑为物理服务器中承载的虚拟服务器与交换机的调用连接关系;根据第一网络拓扑以及第二网络拓扑确定当前网络的网络拓扑
[0214]
上述网络拓扑模型的创建存在以下缺点:
[0215]
1、全新的nfv网络架构下,虚拟网元多层连接关系无法可视化,难以总览网络云设备的整体状况。
[0216]
2、网络云内六层拓扑及横向拓扑空白,无可行性解决方案。
[0217]
3、传统网络拓扑都是人工静态维护,拓扑维护效率低,存在较大的错漏现象。
[0218]
4、网络云拓扑变更频繁,数量庞大(例如中国移动八大区nfv一期2万台物理机),缺乏自动拓扑快速呈现的方法。
[0219]
5、层次分明的nfv云化架构下,各层关联错综复杂,单个告警影响深远,缺乏对于
故障的有效定界分析手段。
[0220]
本技术提供的方案可以解决上述方案中的各缺点,主要包括:
[0221]
1、提出了一种创新“组”、“点”、“线”、“面”概念,形成简洁、实用、逻辑分明的可视化拓扑呈现。
[0222]
2、提出了横、纵拓扑一体网络拓扑,从宏观网元连接、微观云内连接可视化呈现拓扑。
[0223]
3、提出了一种实现底层网络自动拓扑呈现方案,极大的避免了传统静态拓扑错漏情况。
[0224]
4、提出了一种建立预生成拓扑方案,能实现拓扑秒级呈现,快速高效。
[0225]
5、提出了一种拓扑叠加告警、性能、资源、标工等多维呈现方案,创新的将告警/拓扑回溯等功能嵌入到拓扑可视化中。
[0226]
下面,以一个完整全面的nfv网络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0227]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网络云的可视化拓扑呈现方案,其核心思路为横、纵拓扑一体网络拓扑,横向拓扑从宏观层面对网元连接拓扑可视化,纵向拓扑从微观层面对云内连接拓扑可视化;为合理解决多层之间的连接关系,提出组、点、面、线概念;同时提出了一种建立预生成拓扑方案,实现了拓扑秒级自动拓扑呈现;为提高问题的定界定位在拓扑上叠加告警、性能、资源、标工等多维信息,创新的将告警/拓扑回溯等功能嵌入到拓扑可视化中。
[0228]
具体技术方案包括:
[0229]
一、构建组、点、面、线,拓扑层次。
[0230]
其中,纵向拓扑分为六层,分别为网元层、虚拟层、主机层、tor层、eor层、路由器层,每层均为一个面;每层上的设备均为一个点,同类型的设备划分为一组,不同层设备间之间以线连接。
[0231]
例如,图8示意了一种可能的nfv网络的拓扑模型,主要包括:网元层、虚拟层、主机层、tor层、eor层、路由器层。其中,网元层包括网元a;虚拟层包括组1(虚机(或者虚拟机)a-1、虚机a-2、虚机a-3、虚机a-4、虚机a-5)以及虚机b等等;主机层包括主机1、主机2、主机3、主机4、主机5、主机6、主机7、主机8等等;tor层包括组2(s-tor、m-tor、st-tor、dm-tor)等等;eor层包括eor组1、eor组2以及其他eor设备;路由层包括路由器1、路由器2等等。
[0232]
图9-图14示意了可视图的结构,通过图9-图14,可以看出可视图在不同情况下的呈现过程。其中,图9主要示意了分组与聚合的过程;图10主要示意了不同层设备之间通过联系连接;图11主要示意了按组收缩,组成平面可视图的过程;图12主要示意了nfv网络所有层的总体展示;图13主要示意了网元层的结构;图14示意了基于上述各过程后得到的可视图。
[0233]
1、分层分界,逐层建面。
[0234]
其中,拓扑分为六层,网元层、虚拟层、主机层、tor层、eor层、路由层,每层均为一个平面。
[0235]
2、建立分组,按类聚合。
[0236]
其中,各设备之间的设备可以按照同类进行聚合,如虚机a-1、虚机a-2、虚机a-3、
虚机a-4、虚机a-5是同类型的虚机,可以聚合成虚机组a,进行折叠。
[0237]
3、各个设备,单独为点。
[0238]
其中,每个设备均为独立的一点,代表单独的一个设备。
[0239]
4、跨层之间,以线衔接。
[0240]
其中,不同层的设备,通过线进行连接,代表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
[0241]
横、纵拓扑一体网络拓扑,从宏观网元连接、微观云内连接可视化呈现拓扑。
[0242]
1.1、横向拓扑以服务基础架构(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sba)总线总览,基础网元均挂载在总线上,对网元总体情况进行总览。
[0243]
电子设备解析指定网元的资源文件绘制拓扑图,将基础网元均挂载在总线上。其中基础网元包括:amf、smf、nssf、nrf、pcf、udm等。
[0244]
横向拓扑分池(pool)连接,不同池下的网元分开绘制,更易区分逻辑关系;网元间通过链路连接。
[0245]
1.1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0246]
1)、电子设备汇总网元信息,挂载总线。
[0247]
具体的,以网元全量记录表(v_vnf_ems表)为基准,关联查询5gc网元管理表(managed element表)。例如,amf的网元表为:cm_amf_managed element表),根据rmuid关联查询,汇总入总表(cm_5gc_device),形成网元基础信息。
[0248]
2)、电子设备对网元进行分池展示。
[0249]
查询网元的基础信息,获取到网元基础信息入表cm_5gc_device。
[0250]
以amf为例,网元管理表cm_amf_managed element与功能实体表cm_amf_amf function根据dn截取字段和datatime做关联。其中amf需要获取amf_guami_list(全球amf唯一标识列表),smf需要获取smf管理的upf的dn列表。
[0251]
解析amf网元的amf池(pool),入表cm_5gc_vnf_pool。
[0252]
查询全球amf唯一标识列表,若前四个参数取值一致则在一个pool池,将一个池中的网元通过网元池图标进行显示。
[0253]
3)、电子设备解析网元的n4、n3、n9链路信息,形成网元间链路。
[0254]
n4:smf与upf链路。
[0255]
查询smf管理的upf列表集合范围(upf list)。根据upf的dn列表关联cm_5gc_device中upf网元,解析出对应的upf网元,一个upf网元一条记录,入表cm_5gc_circuit,形成smf与upf链路。
[0256]
n3:upf与ran链路
[0257]
查询cm_5gc_device中upf网元,关联cm_upf_eprpdynn3upf(upf n3(upf-ran)接口流量性能测量)获取upf网元的n3接口信息;形成upf与ran链路。
[0258]
n9:upf与upf链路
[0259]
查询cm_5gc_device中upf网元。关联cm_upf_eprpdynn9upf(upf n9(upf-upf)接口流量性能测量)获取upf网元的n9接口信息;获取到upf网元的n9接口记录;根据接口本端和对端ip地址列表确认upf网元之间的互联关系;轮询分析所有upf网元的每个n9接口。
[0260]
获取到upf网元的n9接口记录。根据接口本端和对端ip地址列表确认upf网元之间的互联关系:轮询分析所有upf网元的每个n9接口;若upf网元1中n9接口1.1记录的本段ip
地址列表在upf网元2中某个n9接口2.1的对端ip地址列表范围内,且2.1的本段ip地址列表在1.1的对端ip地址列表范围内,则代表upf网元1和upf网元2互联。
[0261]
图13示意了一种可视图的结构,用于描述横向拓扑的结构(网元层的结构)。
[0262]
1.2、纵向拓扑建立网元层、虚拟层、主机层、tor层、eor层、路由层拓扑连接关系。
[0263]
1)、网元层与虚拟层关联。
[0264]
网元通过网元所携带的虚机信息,与虚拟机建立连接关系;每个网元通过网元管理表(managed element)的虚拟网元所在虚拟机标识(vmid)与主机的标识进行关联。
[0265]
2)、虚拟层与主机层关联。
[0266]
虚机通过虚机所归属主机,与主机建立连接关系。虚机通过虚拟机所在主机的host name与主机进行关联。
[0267]
3)、主机与tor关联。
[0268]
主机通过主机序列号与服务器机框(server chassis)进行关联;server chassis机框与服务器网口信息表进行关联,服务器网口信息表与tor mac地址进行关联。
[0269]
4)、tor与eor关联。
[0270]
tor、eor通过设备id与设备端口号进行关联。
[0271]
5)、eor与路由器关联。
[0272]
eor与路由器通过eor设备id与路由器id进行关联,建立连接关系。
[0273]
构建底层网络自动拓扑呈现方案,极大的避免了传统静态拓扑错漏情况;建立预生成拓扑方案,实现拓扑秒级呈现。
[0274]
底层网络tor/eor、router等设备,与服务器间连接无法自动呈现,只能手工绘制。通过网络设备开启lldp协议,建立数据模型,实现拓扑自动化数据获取与拓扑呈现。同时建立预生成拓扑方案,实现拓扑的秒级呈现。
[0275]
1)、电子设备开启服务器与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链路。
[0276]
电子设备开启第一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以形成第一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
[0277]
2)、电子设备通过服务器与交换机或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交换机或路由器上报的节点信息。
[0278]
具体的,电子设备的带内操作系统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向交换机周期性发送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报文。
[0279]
交换机或路由器收到lldp报文后,将待上报信息(例如为节点的节点信息)存放在lldp mib表中并通过交换机或路由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发送给服务器。
[0280]
预生成拓扑方案:按“点”/“线”/“面”层次构建存储过程,对相关数据进行预存储,实现数据预生成。电子设备采用crontab预调度,采集完成20分钟后即开始调度,确保数据更新及时性。
[0281]
点子设备拓扑叠加告警、性能、资源、标工等多维信息,将告警/拓扑回溯等功能嵌入到拓扑可视化中。按照统一的数据模型,梳理300多张资源/性能/告警表之间的关键关联字段;以拓扑为基础,叠加呈现多维信息,辅助故障定位。
[0282]
1)、拓扑叠加告警、性能、资源、标工等信息。
[0283]
每个设备均叠加相关信息,设备与告警、性能、资源、标工数据之间通过设备id进
行关联,实现拓扑中设备相关信息的快速立体化呈现。
[0284]
以渲染拓扑图标形式呈现设备告警,不同告警级别不同颜色标识,多级别告警以高级别渲染为主。
[0285]
2)、将告警/拓扑回溯等功能嵌入到拓扑可视化中。
[0286]
拓扑融合纵向拓扑回溯,在实时呈现的基础上,创新的回溯自定义时间段信息,实现拓扑可追溯。
[0287]
拓扑融合告警回溯,在实时告警基础上,创新的回溯自定义时间段告警信息,实现告警可追溯,问题易定位。
[0288]
通过告警、性能、资源、标工等多维信息的叠加可以对问题进行快速定位。
[0289]
告警数据叠加:可以快速定位并查看整个拓扑中是哪些设备出现了告警,告警的原因是告警本身故障,还是告警说关联的其他设备引起的故障。
[0290]
资源数据的叠加:可以了解当前设备的基础信息,以辅助了解具体拓扑构成;同时针对出现告警的设备还可辅助分析告警原因。
[0291]
性能数据叠加:通过叠加内存使用率、读写速度等信息,可以辅助精确定位告警是否是性能原因引起。
[0292]
标工数据叠加:可将工程信息同步到拓扑中,由于判断告警是否因工程引起。
[0293]
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294]
1、巧妙利用统一的数据模型,梳理网络组织架构间的数据逻辑关系,根据场景引入“组”概念,建立“点 面 线”概念,形成简洁、实用、逻辑分明的可视化拓扑呈现。
[0295]
2、横纵一体拓扑,实现网元连接、云内连接拓扑呈现。横向拓扑基于sba架构的总线拓扑 基于接口链路的逻辑拓扑实现网元间拓扑;纵向拓扑实现云内六层连接关系,包含网元层、虚拟层、主机层、tor层、eor层、路由器层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故障层级连接关系一览无余。
[0296]
3、底层网络自动拓扑呈现方案,较传统静态拓扑绘制方案,效率提升明显。
[0297]
4、建立预生成拓扑方案,拓扑秒级呈现。采用crontab调度,在采集完成后20分钟后开始调度,按“点”/“线”/“面”层次,按省份/蜂巢池等维度存储。
[0298]
5、横向拓扑及纵向拓扑叠加告警、性能、资源、标工等多维呈现,将告警/拓扑回溯等功能嵌入到拓扑可视化中。
[0299]
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数据处理装置150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501、第二确定单元1502和创建单元1503。其中:
[0300]
第一确定单元1501,用于确定第一nfv网络所包括的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nfv网络中所属的第一目标层;所述第一nfv网络包括至少两层。
[0301]
第二确定单元1502,用于在第二目标层的节点中确定与所述第一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所述第二目标层为所述第一nfv网络中除所述第一目标层之外的层。
[0302]
创建单元1503,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创建所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03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50还包括呈现单元。其中,呈现单元用于:在可视图中的第一区域,将所述第一节点映射为第一节点图标,并显示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可视图中与所述第一目标层对应的区域;所述可视图用于呈现所述第
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0304]
在所述可视图中的第二区域,将所述第二节点映射为第二节点图标;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可视图中与所述第二目标层对应的区域;
[0305]
在所述可视图中,将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映射为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图标与所述第二节点图标的连线。
[0306]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nfv网络包括至少三层的情况下,第二确定单元1503还用于在第三目标层中确定与所述第二节点存在连接关系的第三节点;所述第三目标层为所述第一nfv网络中除所述第一目标层和所述第二目标层之外的任一层。
[0307]
创建单元1504具体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第三节点以及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创建所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0308]
在一些实施例中,呈现单元还用于:在可视图中的第三区域,将所述第三节点的映射为第三节点图标;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可视图中与所述第三目标层对应的区域;
[0309]
在所述可视图中,将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映射为连接所述第二节点图标与所述第三节点图标的连线。
[03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目标层为所述网元层,所述第一nfv网络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节点,第二确定单元1503还用于:获取多个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0311]
创建单元1504具体用于:至少根据多个所述第一节点,多个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多个所述第一节点中的每个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第二节点创建所述第一nfv网络的拓扑模型。
[03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呈现单元还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一节点中属于同一类型的第一节点划分为第一组;
[0313]
在可视图中,将所述第一组映射为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组图标。
[03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0315]
告警信息;所述告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的告警级别;
[0316]
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节点的位置、所述第一节点的类型;
[0317]
性能信息;所述性能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节点的内存使用率、所述第一节点的读写速率;
[0318]
标工信息;所述标工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节点的状态;所述状态包括:正常、升级、或者维护。
[03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目标层为:tor层,或eor层,数据处理装置150还包括开启单元,开启单元用于:
[0320]
开启所述第一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
[0321]
所述获取第一nfv网络包括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包括:
[0322]
通过所第一节点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03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50还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层的存储地址;
[0324]
在所述第一目标层的存储地址下查找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的存储地址;
[0325]
将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于所述用于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的存储地址;其中,在所述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存储第一预设时长后,获取第一nfv网络包括的第一节点的节点信息。
[0326]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单元,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or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
[0327]
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技术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技术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0328]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技术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0329]
对应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0330]
对应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也就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0331]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技术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技术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0332]
需要说明的是,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电子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16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60包括:一个处理器1601、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602、用户接口1603、至少一个外部通信接口1604和存储器1605。其中,通信总线1602配置为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603可以包括显示屏,外部通信接口1604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和无线接口。
[0333]
存储器1605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160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1601以及电子设备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实现。
[0334]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33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336]
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0337]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338]
另外,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339]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340]
或者,本技术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341]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