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座椅家具的制作方法

2023-02-19 03:4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座椅家具,其允许坐于其中的人可以特别放松的方式就坐。


背景技术:

2.在生活区中经常使用的座椅家具,可转换至非常适于躺卧或放松的位置。在传统的座椅家具(例如,沙发)中,足部支撑件移开以用于将就坐位置转换至躺卧位置,使得可以放松方式抬高双脚。这些模型中的足部支撑件通常利用剪刀式框架铰接至座位表面。
3.当从具有直立靠背和缩回足部支撑件的就坐位置转换至躺卧位置时,靠背相对于座位表面向后倾斜,并且足部支撑件通过剪刀式框架移出。因此,形成了躺卧位置。为此,需要相当大空间,以能够完全地移出该向后倾斜的靠背。


技术实现要素:

4.目标
5.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具有节省空间和特别舒适构造的座椅家具。
6.解决方案
7.该目标根据权利要求1来实现。
8.本发明的核心理念在于座椅家具,该座椅家具可从就坐位置转换至特别舒适的躺卧或放松位置,反之亦然。为此,座椅家具至少包括座位壳体、框架和安装单元;该座位壳体设计为其形状不可变的,以用于接纳人,其中座位部分过渡至靠背部分中;该框架为多部段式构造并且接纳座位壳体,其中框架至少具有足部框架部段和座位框架部段,并且其中两个框架部段可枢转地联接在一起;足部框架部段和座位壳体布置于该安装单元上,其中安装单元和座位壳体通过另外的联接单元连接在一起,该联接单元构造为长度可变的。
9.有利的是,特别舒适的座椅家具得以形成。已证实特别有利的是,足部框架部段配置成绕至少一个旋转轴线而相对于座位框架部段为可枢转的。
10.此外,有利的是,安装单元和座位壳体通过联接单元连接在一起,该联接单元设计为长度可变的。该联接单元使安装单元与座位壳体连接。如果改变联接单元的长度(例如,通过缩短其长度),那么座位壳体会相对于原始位置降低。有利地,座位壳体与安装单元连接并且还与座位框架部段连接。此外,足部框架部段和座位框架部段构造成可枢转地联接在一起。通过足部框架部段对于安装单元的进一步铰接,实现了其相对于座位框架部段的枢转能力。
11.如果联接单元减小其长度,从而缩短,那么初始结果为降低了座位壳体。这种降低可有利地在以圆形路径发生。由于座位壳体的降低,足部框架部段受到从座位壳体的拉力作用。这种拉力作用的大小足以使足部框架部段枢转离开其原始折叠位置。通过联接单元的长度改变,座椅家具可从基本位置(其可称为就坐位置)转换至放松位置。
12.这种位置改变明显地设计为可逆的,使得也可在任何时间重新恢复至就坐位置。这例如通过联接单元的长度再次增加而发生。因此,座位壳体再次升高,并且足部框架部段
经历了压力负载。通过这种压力负载,足部框架部段从未折叠的放松位置再次返回枢转至原始基本位置。
13.特别有利的是,座椅家具的装有软垫的足部框架部段形成了足部支撑件。
14.在本文所描述座椅家具的情况下,足部支撑件(因而,足部框架部段)未直接地连接座位部分和/或座位表面。本文所描述的座椅家具具有以下特征:足部框架部段布置成联接座位框架部段。座位框架部段至少部分地形成了座椅家具的扶手。因此,足部框架部段布置成可枢转地安装于座椅家具的相应扶手处。
15.在本文所描述的座椅家具的情况下,座位壳体为刚性构造。这意味着,座位部分和靠背部分以在100
°
至120
°
的范围内的固定角度来布置,特别有利的是110
°
。该角度为不可变的。靠背不能相对于座位部分枢转。此外,座位部分相对于靠背的位置不可改变。仅可能的是改变整个座位壳体的位置。这有利地通过改变联接单元的长度来进行。
16.实施例的另外有利形式根据从属权利要求为显而易见的。
17.在另一有利形式的实施例中,联接单元可设计成以液压方式、气动方式或通过压缩空气来改变其长度。显然,这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使得还可设想的是,还可通过例如主轴驱动器来改变联接单元的长度。已证实特别有利的是,联接单元是由马达控制的。因而,坐在座椅家具上的用户简单地通过推动按钮以期望方式改变就坐位置。这可例如通过电缆链接来执行。因此,联接单元可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装置,有利地,马达。
18.在另一可能形式的实施例中,可设想的是,联接单元的控制件(其可包括驱动装置,例如,马达)能够通过无需电缆的连接方式进行控制,例如通过应用软件(app)的方式。
19.在另一可能形式的实施例中,联接单元可包括至少一个长度可变元件。联接单元可设计为例如液压弹簧、气动弹簧、气体压力弹簧或压缩空气弹簧。本文所述及的弹簧还有利地设计成通过驱动装置(例如,马达)而使得长度可变的。有利地,至少一个长度可变元件将安装单元与座位壳体连接。长度可变元件有利地为联接单元的一部分。
20.通过改变联接单元的长度可变元件的长度,可以有利地改变座位壳体的位置。有利地,座位壳体和座椅点可通过长度减小而向后且向下倾斜地移位。该移位可有利地沿着一段圆形路径而发生。
21.特别有利的是,折叠的足部框架部段通过这种长度减小和由于座位壳体的伴随倾斜而向后且向下移位,将同时向上枢转地离开就坐位置。为此,足部框架部段和座位框架部段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这有利地通过具有共同旋转轴线的两个旋转接头的方式来形成。
22.同时,足部框架部段铰接至安装单元。这种铰接也为承载型构造。座位框架部段通过旋转轴线可枢转地安装至足部框架部段,通过长度可变元件的长度变化而传递拉力负载,导致足部框架部段向上偏转。
23.为使得足部框架部段在展开状态为稳定的,并且当其支撑腿部时不会晃动,该足部框架部段额外地布置于安装单元的两个角状元件处。这种布置还通过另一旋转轴线的方式进行安装。第一旋转轴线也通过座位壳体的位置改变进行移位。
24.此外,在有利形式的实施例中,安装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基座,两个角状元件延伸自该至少一个基座。就此而言,基座形成了使得座椅家具稳定的底座。
25.在另一有利形式的实施例中,其上可供座位框架部段和/或座位壳体布置的安装区域设置在两个角状元件的彼此相对的内部表面。有利地,这通过至少两个安装区域的方
式来实现。因而,实现了极高水平的稳定性。
26.两个安装区域形成为相对于安装单元的基座显著地偏移,并且因而布置于距其的一定间距处。基座自身在其竖直程度上构造为短而紧凑。因此,特别高水平的稳定性和力消散可得以确保。两个角状元件(其有利地以相对于彼此的镜像对称性来构造)延伸自基座。
27.在另一有利形式的实施例中,两个角状元件构造成至少部分弯曲和/或扭曲地向上延伸。特别地,通过这种部分弯曲和/或扭曲,确保了整体座椅家具的特别高程度的稳定性。
28.从基座开始,两个角状元件以第一倾斜度向上延伸,以彼此隔开运行。相应角状元件的下部部段由该第一倾斜度来形成。有利地,两个安装区域(座位壳体和/或座位框架部段固定于该安装区域)设置在该下部部段处。在最简单的情况下,通过螺钉连接进行固定。有利地,座位壳体和/或座位框架部段构造成相对于安装单元位置不变。
29.在相应角状元件的另一行程中,上部部段与下部部段连接。上部部段具有相比于下部部段的显著较大倾斜程度,与之相反,该下部部段具有相当平坦配置。独立角状元件的上部部段和下部部段的配置有助于两个使用位置的稳定,并且相比于直线形式的安装件,显著地改善了力消散。特别地,角状形式(以动物界的牛科动物的角部为基础形状)向座椅家具赋予了特定稳定性和强度,即使在放松位置也是如此。此外,可以以特别空间节省方式在两个位置之间进行改变。
30.已证实,如果上部部段和下部部段在它们的过渡处包括的角度处于110
°
至160
°
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35
°
至145
°
的范围内,并且特别有利地为140
°
时,特别有利于站立稳定性。然后,下部部段为充分平坦的和稳定的。相反,上部部段构造为足够陡峭的,使得足部框架部段相对于上部部段的枢转可以特别容易的运动方式和较低的力负载程度来执行。
31.例如,如果上部部段为过度平坦构造的结构过于平坦,并且例如包括与下部部段的超过160
°
的角度,那么为了使就坐位置转换至放松位置,显著较高水平的力负载将必须施加于足部框架部段和枢转轴线上,以使足部框架部段向上枢转。这可导致材料疲劳和功能故障。此外,材料疲劳和功能故障条件下的舒适就坐位置将受影响,因为足部框架部段将布置成明显太低而不适合放松的坐姿。因此,坐在座椅家具中的人腿部将以不舒适方式弯曲。
32.如果上部部段构造成过于陡峭,例如包括与下部部段成小于110
°
的角度,那么足部框架部段将枢转得明显较高,使得将同样导致放松位置明显不舒适,此时腿部布置太高。
33.在此处所介绍的角度范围的情况下,当然不是这种情况,使得可采用特别舒适的放松位置。就此而言,关于座椅家具在放松位置的稳定性还已证实有利的是,在该放松位置,座位部分定位成平行于相应角状元件的下部部段。这形成了紧凑布置,该紧凑布置还构造成相对于站立为特别稳定的。
34.在另一有利形式的实施例中,角状元件的每一者可具有朝向角状元件的自由端部的至少一个另一安装区域,足部框架部段可布置于该另一安装区域上。有利地,提供了总共两个安装区域。这意味着,相应角状元件的每个自由端部分别具有足部框架部段可布置于其上的安装区域。
35.已证实特别有利的是,两个额外安装区域布置朝向角状元件的自由端部和/或布置于角状元件的自由端部处。因此,足部框架部段的枢转可显著快速且方便地执行。
36.在另一有利形式的实施例中,足部框架部段布置成可枢转地安装于角状元件处,有利地安装于其安装区域处。有利地,共同旋转轴线(足部框架部段在其位置绕着该共同旋转轴线为可枢转的)通过足部框架部段对于两个额外安装区域的铰接来形成。
37.在另一有利形式的实施例中,联接单元根据其长度可改变座位壳体的座位高度和/或座位位置。
38.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座椅家具的位置改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至少包括下述步骤:
39.a.执行联接单元的长度改变;
40.b.使座位壳体向后且向下倾斜地降低;
41.c.向足部框架部段施加力负载;和
42.d.使足部框架部段和座位框架部段的旋转轴线移位,并使足部框架部段绕着该旋转轴线枢转。
43.已证实有利的是座椅家具的位置改变,因此当从就坐位置转换至放松位置(明显地,反之亦然)时,会产生对用户而言特别舒适的放松位置,此时处于放松位置的座位壳体的座位部分取向成平行于角状元件的下部部段。通过这种平行布置,结合长度缩短的联接单元,产生了特别稳定的放松位置。因此,座椅家具不可能翻倒。
44.此外,有利的是,安装单元和座位壳体通过联接单元连接在一起,该联接单元构造为长度可变的。该联接单元使安装单元与座位壳体连接。如果改变联接单元(有利地,长度可变元件)的长度(例如,通过缩短长度),那么座位壳体会相对于原始位置降低。
45.有利地,座位壳体与安装单元连接,并且还与座位框架部段连接。通过缩短联接单元和长度和由此导致的座位壳体的降低,足部框架部段承受了拉力负载。这种拉力负载的大小足以使足部框架部段枢转离开其原始折叠位置。
46.通过改变联接单元的长度,座椅家具可从基本位置(其可称为就坐位置)转换至放松位置。这种位置改变明显地设计为可逆的,使得就坐位置也可在任何时间进行重新采用。这然后例如通过联接单元来执行,该联接单元再次增加其长度。因此,座位壳体再次提升,并且足部框架部段经历了压力负载。足部框架部段通过该压力负载从展开方式位置再次返回枢转至原始基本位置,该原始基本位置还可称为就坐位置。同时,足部框架部段和座位框架部段的旋转轴线也再次返回移位。
47.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座椅家具的使用,该使用至少具有下述步骤:
48.a.人坐在座椅家具的就坐位置;
49.b.致动联接单元,以用于例如通过马达改变就坐位置;
50.c.通过缩短联接单元而向后且向下倾斜地降低座位壳体;
51.d.可枢转地安装于座位框架部段处并且安装成相对于相应角状元件可枢转的足部框架部段同时向上枢转地离开就坐位置;和
52.e.采用放松位置,其中足部框架部段外移并且座位点下沉,同时维持所述座位壳体形状。
53.下沉座椅点还有助于座椅家具在放松位置的稳定性。
54.已证实特别有利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座椅家具(其还可移动至舒适的躺卧位置,该躺卧位置还可称为放松位置)构造为软垫家具,有利地构造为扶手椅。
55.在另一有利形式的实施例中,头部框架部段可额外地布置于座椅框架部段处。已证实特别有利的是,该头部框架部段独立于座位框架部段来构造。有利地,这应理解为表示,头部框架部段可通过用户来设定其倾斜度,例如通过棘爪机构或其它接头机构的方式。
56.特别有利的是,头部框架部段构造成从座位框架部段脱离。这意味着,头部框架部段的位置不会由于座位部分和座位框架部段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57.在另一有利形式的实施例中,座位框架部段可至少部分地形成座椅家具的扶手。对于特别舒适的就坐位置,座椅框架部段有利地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弯曲,有利地双重弯曲。因此,座位框架部段不仅可以提供扶手功能,还可以提供肩部区域中的支撑功能。
58.在另一有利形式的实施例中,座位框架部段可在每侧上具有至少一个额外引导元件,该额外引导元件通过多个间距元件的方式相对于座位框架部段进行布置。
59.为进一步增加座椅舒适度(即使在放松位置),可设想的是,间距元件为弯曲设计。因此,布置于该处的相应引导元件相对于座位框架部段竖直地升高。这种示例性构造对于座椅家具(作为软垫家具)的实施例形式为有利的,因为可以保证特别宽的扶手功能,同时也保证肩部区域中的支撑功能。
60.座位框架部段在其从扶手至靠背部分的双重弯曲对于放松位置也已证实为有利的。因此,在放松位置,肘部可位于第一弯曲后的低点处,由此可采用放松姿势。
61.实施例的其它优点、特征和可能性根据实施例的下述附图相关描述为显而易见的,这些附图相关描述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
62.附图简述
63.在附图中:
64.图1示出了就坐位置的座椅家具的侧视图;
65.图2示出了图1的就坐位置的座椅家具的前视图;
66.图3示出了图1的就坐位置的座椅家具的等轴视图;
67.图4示出了放松位置的座椅家具的侧视图;
68.图5示出了图4的放松位置的座椅家具的前视图;
69.图6示出了图4的放松位置的座椅家具的等轴视图;
70.图7示出了安装单元的侧视图;
71.图8示出了图7的安装单元的前视图;
72.图9示出了图7的安装单元的第一等轴视图;和
73.图10示出了图7的安装单元的另一等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74.在附图中,只要未相反地指示,那么提供有相同附图标号的元件基本上彼此对应。此外,省略了无助于理解本文所公开技术教导内容的部件的示出和描述。另外,附图标号对于所有已介绍和示出的元件未重复,只要元件自身和其功能已描述或对于专家为已知的。
75.图示仅示出了部件。本文所描述的座椅家具构造为软垫家具,特别地构造为扶手椅,为清楚起见,省略了软垫的图示。
76.图1示出了就坐位置的座椅家具1的侧视图,该就坐位置还可称为基本位置。
77.座椅家具1包括座位框架部段2和足部框架部段4,足部框架部段4可枢转地安装于
座位框架部段2上。这两个部段有利地形成了框架。在该实施例中,额外地存在头部框架部段6。然而,该头部框架部段6为可选的,也可省略。
78.此外,此处所示的座椅家具1包括座位壳体8。该座位壳体8还包括座位部分10和靠背部分12。如图1中所示,座位部分10和靠背部分12固定地连接在一起。靠背部分12相对于座位部分10的可单独设定的倾斜度(如在已知扶手椅中)对于本文所描述的座椅家具1为根本不可能的。已证实特别有利的是,座位部分10和靠背部分12之间包括角度α,该角度α处于100
°
至120
°
范围内(特别有利为110
°
)。该角度α为不可变的。
79.此外,座椅家具1包括安装单元14。安装单元14在此通过例如底座16进行安装并稳定。
80.此外,座椅家具1包括联接单元18。联接单元18将安装单元14和座位壳体8连接在一起。
81.此外,联接单元18有利地包括至少一个长度可变元件19,长度可变元件19构造成其长度l在箭头方向上为可变的。座位壳体8和安装单元14之间的间距可通过长度l的改变而缩短或适当地延长。
82.此外,安装单元14可具有多个安装区域20,22。有利地,第一安装区域20形成于安装单元14处,以用于座位壳体8的安装。在简单形式的实施例中,更有利地,座位部分10与安装单元14可旋转地连接。可移动性为必需的,因为通过座椅家具1至放松位置的转换,座位壳体8也是倾斜的。为提供对这种倾斜提供补偿,必需的是,座位壳体布置成可枢转地安装于安装单元14上。
83.足部框架部段4类似地布置成通过另一安装区域22联接至安装单元14。足部框架部段4还可通过旋转轴线(未示出)相对于安装单元14进行枢转。
84.最后,图1还示出,座位框架部段2和足部框架部段4构造成连接在一起。因此,在此处所示的座椅家具1的情况下,足部框架部段4对于座位框架部段2(其至少部分地设计为扶手)的铰接得以形成。此外,因而得到了视觉轻盈感。
85.足部框架部段4不像普通扶手椅那样铰接至座位表面。
86.图1的座椅家具1的前视图(因而,还处于就坐位置)示出于图2中。在该视图中,可看出,除了联接单元18之外,安装单元14承载并稳定整个座椅家具1。为此,足部框架部段4和座位壳体8两者通过座位部分10布置在安装单元14上。足部框架部段4和座位部分10的布置有利地为承载型构造。
87.这意味着,有利地,座位部分10和/或足部框架部分4可在每种情况下布置成相对于安装单元14绕着旋转轴线(未示出)枢转。为形成相应的旋转轴线(未示出),足部框架部段4和座位部分10分别通过两个安装区域20,22连接安装单元14,更精确地,连接两个角状元件24。
88.有利地,第一安装区域20布置于角状元件24的彼此相对的内部表面54。
89.足部框架部段4安装成绕着旋转轴线r1相对于座位框架部段2为可枢转的。因此,例如,从本文所示的就坐位置,向下折叠的足部框架部段4可绕着旋转轴线r1枢转离开该位置。
90.此外,可任选地提供两个引导元件26。这两个引导元件26通过多个间距元件28固定地连接座位框架部段2。引导元件26和间距元件28在本文所示的具有软垫的座椅家具1情
况下用于额外地提供臂部和肩部的舒适支撑表面。
91.因此,座位框架部段2和引导元件26(其可任选地提供)以及间距元件28形成了扶手,并且还形成了座椅家具1的靠背。两个引导元件26以相对于彼此的镜像对称性来构造。它们具有弯曲路径。这有利于特别舒适地放置臂部,并且特别舒适地在座椅家具1休息。
92.图1的座椅家具1的等轴视图示出于图3中。作为对于先前解释的补充,图3中示出了另一旋转轴线r2,旋转轴线r2延伸通过角状元件24的两个自由端部。足部框架部段4还安装成绕着该第二旋转轴线r2为可枢转的。在折叠的足部框架部段4至放松位置的转换时,其绕着两个旋转轴线r1和r2枢转。
93.此外,示出了头部框架部段6,其可通过接头连接部34改变其位置。
94.在该实施例中,除了长度可变元件19之外,联接单元18还包括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可构造为例如马达。
95.图4现示出了座椅家具1在放松位置的布置。足部框架部段4移出,使得用户可舒适地休息腿部。
96.长度可变元件19配置成其长度l进行缩短。由于缩短,座位壳体8同时偏转离开原始就坐位置,并且向后且向下倾斜移动。已证实有利的是,对于特别舒适放松位置和同时还对于座椅家具1在放松位置的高程度稳定性,长度可变元件19缩短至这样的程度:座位部分10布置成在其行程上平行于下部部段36。
97.为此,座位壳体8枢转离开就坐位置。该枢转有利地绕着安装区域20进行。
98.同时,由于座位壳体8的降低,座位框架部段2的位置也改变,使得联接座位框架部段2的足部框架部段4在联接区域受到拉力作用。旋转轴线r1同样倾斜地向后且向下移位离开其原始位置。这样的结果是,足部框架4(其同时可枢转地附接至角状元件24的自由端部40)也绕着该旋转轴线枢转,该旋转轴线在此未示出。
99.足部框架部段4通过安装区域22的方式向上枢转,安装区域22可构造为承载器,并且因而也采用放松位置。
100.这种位置改变明显地也为可逆的,使得在期望的情况下,就坐位置可在任何时间再次采用,并且足部框架部段4再次转换至折叠状态。
101.处于图4的放松位置的座椅家具1的前视图示出于图5中。
102.此处示出了两个旋转轴线r1和r2,足部框架部段4配置成通过这两个旋转轴线为可枢转的。
103.此外,还示出了第三旋转轴线r3,座位壳体8可绕着第三旋转轴线r3枢转,直至座位部分10布置成平行于相应的角状元件24的下部部段36。
104.最后,还示出了安装区域20,座位壳体8的铰接设置在该安装区域20。为此,安装区域20被构造为安装单元14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可与安装单元14一体地构造。
105.这明显地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使得还可设想的是,承载板能够布置为安装单元14处的突出部。
106.u形支撑系统46有利地布置成可枢转地安装于这些突出部处。u形支撑系统46通过其底座固定地连接座位壳体8的横梁构件48。
107.此外,示出了安装单元14可包括紧凑的基座28。该基座28可例如旋转地布置于底座16处。
108.另外,基座28在其顶部的竖直路径上具有张开区域44,基座28在张开区域44处分开。该分离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两个角状元件24由此形成。
109.图6示出了处于图4的放松位置的座椅家具1的等轴视图。在此非常明显的是,足部框架部段4可旋转地附接至角状元件24的自由端部40,并且足部框架部段4和座位框架部段2之间还形成了可调整联接。有利地,板承载器32可布置成改善座位框架部段2和足部框架部段4之间的力传递。有利地,同时,相应的引导元件26还可布置成连接板支撑件32。
110.有利地,座位壳体8连接上部靠背区域中的座位框架部段2。已证实特别有利的是,该连接部51为刚性构造。此外,可提供用于连接座位框架部段2和头部框架部段6的配件50。
111.下述的图7至图10示出了安装单元14的不同视图。
112.安装单元14的侧视图示出于图7中。通过实例的方式,在此提供了底座16。基座42布置成可旋转地安装于该底座16上。这为有利的,因为座椅家具(未示出)因而可在各个方向上旋转。
113.基座42为紧凑构造。在此处所示的侧视图的情况下,角状元件24从基座42开始倾斜地向上延伸。基座在其行程上过渡至下部部段36。下部部段36为相当平坦的坡度构造。
114.在另一行程中,下部部段36过渡至上部部段38。这通过形成不同的弯曲来实现。有利地,上部部段38和下部部段36之间包括角度β,该角度β在110
°
至160
°
的范围内,更有利地在135
°
至145
°
的范围内,并且特别有利地为140
°
。采用所述角度β及其范围,已经实现了特别稳定的放松位置。
115.图8示出了安装单元14的前视图。在此示出了角状元件24的角状行程s。基座42在向上竖直方向上具有张开区域44。基座42在此分开并且延伸至角状元件24。
116.安装区域20提供于两个下部部段36的内部表面54处。在此,在该实施例中,示出了突出部52。
117.在每种情况下,角状行程s在箭头方向上在两个自由端部40之间延伸。显而易见的是,每个角状元件24形成为朝向其自由端部40变窄。有利地,互相相对内部表面54为平坦配置,而向外指向外部表面56自身形成为弯曲的。
118.图9和图10示出了安装单元14的两个等轴视图。基座42的鞍状设计示出于图9中。特别地,图10额外地示出了两个旋转轴线r2和r3。
119.底座16还可有利地为安装单元14的一部分。
120.尽管本发明已通过有利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示出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专家可从中推导出其它变型。特别地,本发明不限于下文所指示的特征组合,对于专家从所公开特征得到其他明显可行的组合或部分组合也是可以的。
121.附图标号
122.1 座椅家具
123.2 座位框架部段
124.4 足部框架部段
125.6 头部框架部段
126.8 座位壳体
127.10 座位部分
128.12 靠背部分
129.14 安装单元
130.16 底座
131.18 联接单元
132.19 长度可变元件
133.20 安装区域
134.22 安装区域
135.24 角状元件
136.26 引导元件
137.28 间距元件
138.30 驱动装置
139.32 板承载器
140.34 铰接连接部
141.36 下部部段
142.38 上部部段
143.40 自由端部
144.42 基座
145.44 张开区域
146.46 u形支撑系统
147.48 横梁构件
148.50 配件
149.51 连接部
150.52 突出部
151.54 内部表面
152.56 外部表面
153.α 座位部分和靠背部分之间的角度
154.β 上部部段和下部部段之间的角度
155.r1 第一旋转轴线
156.r2 另一旋转轴线
157.r3 另一旋转轴线
158.l 长度
159.s 角状行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