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剪力墙辅助支撑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11:5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剪力墙浇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辅助支撑成型结构。


背景技术:

2.剪力墙是一种用以协助整体建筑物抵抗风力荷载、地震波的横竖向荷载的、防止建筑物产生剪切破坏的承力墙。
3.剪力墙的浇筑往往会使用模板进行定形,模板外需要增设斜支撑,模板上还需要打对拉螺栓对模板进行加固,增强模板的刚度,以防止剪力墙浇筑过程中模板的胀模,保证剪力墙施工的质量。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对拉螺栓对模板的加固作用主要体现在防止内外两块模板相互远离上,目前常常使用的对拉螺栓在施工中往往需要在内板与外板表面上拧螺栓,需要双面施工,且对拉螺栓往往数量较多,比较消耗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提供一种方便装卸且能够单人完成施工的剪力墙模板支护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剪力墙辅助支撑成型结构,以解决在剪力墙模板施工中对拉螺栓需要双边拧紧,施工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剪力墙辅助支撑成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剪力墙辅助支撑成型结构,用以和平行设置的内板、外板配合安装,包括对拉杆、限位件、第一板,其中:
8.对拉杆,依次穿过所述的内板和外板,且对拉杆上固定设有卡接件,此外,对拉杆上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凹槽;
9.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内板固定连接,所述对拉杆穿过所述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相互连通,此外,所述卡接件选择性设置在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内,当卡接件位于第二槽口内时,卡接件选择性的穿过第一槽口;
10.第一板,可在所述凹槽内转动,所述第一板选择性的与外板抵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拉杆通过自身的旋转与限位件相卡接,同时第一板也因对拉杆的旋转与外板进行卡接,以实现通过对拉杆的旋转完成对拉杆的安装,从而限制内板向远离外板的方向运动,相比螺栓连接更节省时间,安装更简便。
12.第一板能够通过重力展开,从而使工人无需再绕到外板一边对对拉杆进行固定,节省了工人的工作时间。
13.所述限位件包括上部盒及下部盒,其中:
14.上部盒,所述第一槽口穿设于上部盒上,所述第一槽口大小尺寸与所述卡接件相匹配;
15.下部盒,所述第二槽口开设于下部盒上,所述第二槽口深度为卡接件厚度;
16.此外,上部盒与下部盒固接,下部盒与所述内板固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件能够通过上部盒上的第一槽口从而穿过上部盒,使上部盒的设置不会阻碍对拉杆的正常安装,卡接件置于下部盒的第二槽口中,第二槽口深度为卡接件厚度,使卡接件位于第二槽口内部并无法通过第一槽口脱出时,卡接件不具有第二槽口深度方向的位移空间,从而使内板不具有位移空间;当当对拉杆上的卡接件完全穿过上部盒后,卡接件位于第二槽口内,此时转动对拉杆,即可使卡接件的位置与第一槽口错开,从而使卡接件无法从第二槽口内脱离,从而形成对内板的卡接。
18.可选的,所述第二槽口为两个扇形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件在第二槽口内转动时,第二槽口槽壁与卡接件抵接,即表示卡接件卡接到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20.可选的,所述扇形槽为90
°
扇形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卡接块在第二槽口内有90
°
的旋转空间,从而使对拉杆具有90
°
的旋转空间,使第一板在待展开前的预备位置为与地面平行的位置,自动展开的可能性更小。
22.可选的,所述下部盒上设置有挡条,所述对拉杆上设置有锁定条,所述锁定条长度方向与所述卡接件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拉杆插入限位件内且还未发生转动,形成卡接时,锁定条与挡条不接触;当对拉杆转动90
°
,使卡接件卡接到位,对拉杆与限位件形成卡接,能够协同扇形槽对使用者起到指导效果,且有效避免因转动过度造成卡接件受力过大造成损坏的可能。
24.可选的,所述挡条及所述锁定条抵接时,所述挡条与所述锁定条外边缘套设有c形卡。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条与挡条相抵接,此时用c形卡对锁定条与挡条进行固定,使锁定条与挡条形成牢固的抵接状态,能够有效避免对拉杆意外转动导致卡接件脱离卡接状态,进一步导致对拉杆对内板的约束失效。
26.可选的,所述c形卡上远离所述锁定条与所述挡条的一边设置有卡环。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拆除c形卡时可以使用螺丝刀或者铁棒卡住卡环从而将c形卡撬出。
28.可选的,所述外板远离剪力墙的表面上固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导向盘及磁性贴面,其中:
29.导向盘,内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分为截面为三角形的斜槽与截面为矩形的直槽;
30.磁性贴面,设置在斜槽段的倾斜面上;
31.此外,所述第一板上插接有转轴,所述第一板以所述转轴为界分为长边与短边,所述第一板长边与所述斜槽抵接并在抵接处设置有能与所述磁性贴面相吸的磁力角,所述第一板短边置于所述直槽内。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板通过重力张开时,第一板与外板之间需要留出足以使第一板能够转动的空间,不仅提升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还使得使用者需要将对拉杆回拉使第一板能够紧贴外板,而导向槽内的磁性贴面与磁力角相吸,可以使对拉杆推进过程中磁力角能够贴近磁性贴面,从而使第一板能够自动发生旋转,在对拉杆进行旋转卡接
时,第一板已经完全展开,从而能紧贴在外板之上,从而不再需要回拉对拉杆这一步骤;在对拉杆回收之时,第一板无法自动回收,所以回收时需要两名工人,一人拆除固定螺栓,另一人从第一板一侧将对拉杆撬出,在本技术中,对拉杆从导向盘内被抽回,磁性贴面与磁力角产生磁吸力,从而在回收过程中保证磁力角能够贴近磁性贴面,又因为磁性贴面为倾斜面,令第一板能够沿原展开方向相反的运动方向旋回,实现了第一板的自动回收,从而极大精简了对拉杆的回收工作流程,使对拉杆的回收也只需一名工人进行操作。
33.可选的,所述转轴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使所述第一板在受磁力角作用下的旋转方向上只能旋转90
°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第一板在导向盘内受磁力限制转动时至多使第一板转动至能够恰好与外板壁贴合的角度。
35.可选的,所述对拉杆一端连接有把手。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手握把手或使用工具对对拉杆进行旋转,使对拉杆对内板及外板进行限位或者将对拉杆取出。
37.可选的,所述对拉杆表面为光滑表面。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限位件和导向盘的设置,本装置能够通过卡接的方式对内板和外板进行限位,故无需再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限位功能,所以杆体上不需要设置螺纹,而光滑表面与混凝土的咬合力比较低,相对来说更方便回收。
3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40.1. 通过设置了限位件,简化了对拉杆的安装方式,使固定对拉杆的施工时间大大降低。
41.2. 通过设置了导向盘,使第一板能够自动展开,而不是依靠重力展开,从而提升了第一板自动卡接功能的可靠性与精准性。
42.3. 通过设置了导向盘,在对拉杆回收之时,对拉杆从导向盘内被抽回,磁性贴面与磁力角产生磁力,令第一板沿原展开方向相反的运动方向旋回,实现了第一板的自动回收,从而极大精简了对拉杆的回收工作流程。
附图说明
4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件示意图。
4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部盒的结构示意图。
4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件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5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4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板在导向盘内部运动方式示意图。
4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板完全展开示意图。
50.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转轴于第一板之间的旋转结构的示意图。
51.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板完全脱离导向板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52.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板完成卡接的状态示意图。
53.附图标记说明:1、内板;2、外板;3、对拉杆;4、把手;5、第一板;6、转轴;7、上部盒;8、下部盒;9、卡接件;10、第一槽口;11、扇形槽;12、锁定条;13、挡条;14、c形卡;15、卡环;
16、导向盘;17、斜槽;18、安装孔;19、直槽;20、磁性贴面;21、磁力角;22、旋转槽;2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54.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剪力墙辅助支撑成型结构。
56.参照图1,一种剪力墙辅助支撑成型结构包括内板1及外板2,内板1上设置有限位件,外板2上设置有固定件,内板1及外板2上穿设有对拉杆3,对拉杆3的表面为光滑表面,对拉杆3置于内板1的一端连接有把手4,对拉杆3远离把手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板5,第一板5中插设有转轴6。
57.本装置能够通过卡接的方式对内板1和外板2进行限位,故无需再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限位功能,所以杆体上不需要设置螺纹,而光滑表面与混凝土的咬合力比较低,相对来说更方便回收。
58.参照图2,限位件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分为上部盒7及下部盒8,对拉杆3上于把手4侧设置有卡接件9,上部盒7上开设有贯通整个上部盒7厚度的、供卡接件9穿过的第一槽口10。第一槽口10的设置能够对使用者进行指导,使使用者能够更加规范地进行对拉杆3的装卸,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减少使用本装置的学习成本。
59.参照图2和图3,下部盒8内设置有第二槽口,第二槽口为两个90
°
的扇形槽11,卡接件9从第一槽口10内穿过即进入扇形槽11内,并可在扇形槽11内进行90
°
的如图3所示方向的旋转,此时卡接件9被上部盒7底部及下部盒8的扇形槽11底面卡住,实现对拉杆3的卡接。
60.扇形槽11的设置能够在使用者对对拉杆3进行旋转卡接时进行指导,从而规范使用者的使用方式,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减少使用本装置的学习成本。
61.参照图3和图4,对拉杆3上固定连接有锁定条12,上部盒7上设置有挡条13,将对拉杆3穿入限位件中,使卡接件9穿过第一槽口10进入扇形槽11内,再使对拉杆3沿图3所示方向旋转90
°
,锁定条12与挡条13抵接。
62.锁定条12与挡条13抵接,一方面能够协助扇形槽11对对拉杆3的转动进行限位,以免转动力过大将卡接件9折断造成对拉杆3的报废,从而使使用者能够明确得知卡接件9卡接到位,使对拉杆3的安装无需学习成本且标准程度高,另一方面,锁定条12与挡条13抵接处扣设有c形卡14,c形卡14可以对锁定条12与挡条13进行固定,防止意外误触把手4导致对拉杆3旋转,造成卡接件9脱离卡接,对拉杆3对内板1与外板2的限位失效。
63.c形卡14远离锁定条12与挡条13的一侧设置有卡环15,使用者在拆卸对拉杆3时可以通过卡环15将c形卡14取下。
64.参照图5,固定件包括导向盘16,第一板5以转轴6为界可分为长边和短边,导向盘16内部槽体包括对第一板5长边进行吸引导向的斜槽17,斜槽17紧邻有供对拉杆3通过的安装孔18,导向盘16远离斜槽17的一侧开设有为第一板5短边的转动提供运动空间的直槽19。
65.参照图6,斜槽17的侧壁面为磁性贴面20,第一板5的长边与斜槽17的磁性贴面20抵接处设置有磁力角21,磁性贴面20与磁力角21互相吸引,从而对第一板5的长边起到束缚作用,当对拉杆3做穿过导向盘16方向的运动,且转轴6的中轴线位置超出斜槽17靠近转轴6的锐角点时,由于磁性贴面20对磁力角21产生吸引,使第一板5长边磁力角21处无法脱离与
斜槽17的磁性贴面20的抵接,此时转轴6在对拉杆3的穿过导向盘16方向的运动趋势带动下也穿过导向盘16方向的运动,故第一板5短边只能做如图6所示方向的旋转运动,以形成如图7所示的完全展开状态。
66.参照图7和图8,第一板5上开设有旋转槽22,转轴6上于旋转槽22内设置有限位块23,第一板5在对拉杆3做如图7所示的穿过导向盘16方向的运动时做如图8所示的旋转,直至限位块23与旋转槽22内壁相抵接,限制第一板5的转动,从而保证磁性贴面20对磁力角21的吸引力不会导致第一板5转角过大,使对拉杆3旋转困难,在对拉杆3继续向穿过导向盘16的方向运动时,由于第一板5已经不能进行如图6所示的旋转,故第一板5长边开始脱离与磁性贴面20的抵接,直至完全展开的第一板5从导向盘16内完全脱离,形成如图9所示的脱离状态,此时对拉杆3旋转90
°
,使第一板5卡接于导向盘16上,形成如图10所示的卡接状态,从而实现第一板5的自动卡接,进而实现对拉杆3对于内板1及外板2的限位作用。
67.在对拉杆3回收时,对拉杆3从导向盘16内被抽回,磁性贴面20与磁力角21产生磁力,令第一板5沿原展开方向相反的运动方向,以相同的方式旋回,实现了第一板5的自动回收,从而极大精简了对拉杆3的回收工作流程。
68.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者手持对拉杆3把手4,使把手4垂直于地面,此时卡接件9位置与第一槽口10对应,能够从第一槽口10内穿入,直至抵住扇形槽11的底面;
69.对拉杆3从第一槽口10内穿入时,第一板5长边上的磁力角21受斜槽17内磁性贴面20的作用,从而使第一板5发生转动,实现在拉杆插入时第一板5的自动展开,且使用者将对拉杆3转动90
°
时,对拉杆3通过卡接件9和锁定条12与内板1卡接,对拉杆3通过第一板5的自动展开与外板2卡接,从而实现对拉杆3通过转动90
°
角的方式与内板1及外板2进行卡接;
70.在对拉杆3回收时,对拉杆3从导向盘16内被抽回,磁性贴面20与磁力角21产生磁力,令第一板5沿原展开方向相反的运动方向,以相同的方式旋回,实现第一板5的自动回收。
71.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