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滴剂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的制作方法

2023-02-15 19:12: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滴剂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滴剂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


背景技术:

2.滴剂指的是用适宜的量具以小体积或以滴计量的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的液体制剂称为滴剂,滴剂在生产加工时需要使用到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对其进行灌装和封口。
3.目前,公告号为cn212710071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包括固定外框,储存罐,横向固定板,容积泵,灌装管,导料管,横向盘,纵向杆,灌装头,加热头,钢印头,切尾头,入料架结构,出料斗,旋转架结构,可移动固定架结构,控制面板和推料头,所述的储存罐螺栓安装在固定外框的左上侧;所述的横向固定板螺栓安装在固定外框的内部右侧;所述的容积泵螺栓安装在横向固定板的上部左侧。本实用新型旋转挡板分别胶接在连接管的四周位置,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利用步进电机通过连接管带动旋转挡板旋转,以便将空管进料架上的空管定量向左侧输送;万向轮螺栓安装在固定底板的下部四角处,有利于在使用时推动该设备以便进行移动该设备。
4.综上所述,该装置虽然能够达到方便移动的目的,但是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该装置的电控部分缺少主动散热的结构,在使用时,只能够进行被动散热,电控箱内部的电控元件在长时间使用后,元件会产生温度升高的情况,被动散热效果较差,元件上面的温度会越来越高,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其容易造成电控箱内部元件的老化和损坏,降低其使用的寿命,同时该装置在使用时,虽然具备移动的轮子,但是其在运输时,一般放置在运输设备上,在长途运输时,外部所产生颠簸的势能,会传递到设备上面,现有的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缺少对势能进行吸能减震的结构,其外部的势能会在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运输时,造成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内部的元件或者连接处造成松动和接口掉落,造成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在使用时,出现异常情况,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滴剂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其优点是散热效果好和防护性强。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滴剂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包括封尾机本体和支撑机构,所述封尾机本体的一侧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套筒,所述散热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套筒的表面对称连通有与电控箱内部连通的风腔,所述封尾机本体的底部对称栓接有减震壳,所述减震壳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和减震壳之间通过弹簧件分别安装有复位弹簧和阻尼器,所述减震壳的内部栓接有弹簧筋。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套筒内部安装有散热风扇,配合风腔的使用,可以加速外部风流进入到电控箱内部的速度,提高风流带走元件温度的速度,从而提高电控箱的
散热效率,对电控箱内部元件进行保护,保障其使用的寿命,通过减震壳内部安装有减震块,在经过减震块和减震壳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阻尼器和弹簧筋,可以对运输时产生的势能进行吸能减震,从而降低势能传递到设备上的量,防止颠簸的势能对设备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提高其运输时的安全性。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固定套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移动轮。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该装置进行移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套筒的表面对称卡接有与电控箱栓接的第一限位座。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散热套筒进行限位。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风扇的表面对称卡接有与散热套筒栓接的第二限位座。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散热风扇进行限位。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控箱的正面对称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内部和散热套筒的内部均安装有防尘网。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外部灰尘的进入。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筋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所述减震块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弹簧筋进行限位。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导块,所述减震壳的内部开设有与导块配合使用的导槽。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减震块进行限位。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块的底部安装有与支撑平台配合使用的耐磨垫。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减震块对支撑平台造成磨损。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套筒内部安装有散热风扇,配合风腔的使用,可以加速外部风流进入到电控箱内部的速度,提高风流带走元件温度的速度,从而提高电控箱的散热效率,对电控箱内部元件进行保护,保障其使用的寿命;
24.2.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壳内部安装有减震块,在经过减震块和减震壳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阻尼器和弹簧筋,可以对运输时产生的势能进行吸能减震,从而降低势能传递到设备上的量,防止颠簸的势能对设备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提高其运输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局部的结构剖视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局部的结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1、封尾机本体;2、电控箱;3、散热套筒;4、散热风扇;5、风腔;6、减震壳;7、减震块;8、复位弹簧;9、阻尼器;10、弹簧筋;11、连接座;12、液压缸;13、移动轮;14、第一
限位座;15、第二限位座;16、散热槽;17、防尘网;18、滑块;19、滑槽;20、导块;21、导槽;22、耐磨垫。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实施例1:
31.参考图1和图2,一种滴剂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包括封尾机本体1和支撑机构,封尾机本体1的一侧安装有电控箱2,电控箱2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套筒3,散热套筒3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4,散热套筒3的表面对称连通有与电控箱2内部连通的风腔5,通过散热套筒3内部安装有散热风扇4,配合风腔5的使用,可以加速外部风流进入到电控箱2内部的速度,提高风流带走元件温度的速度,从而提高电控箱2的散热效率,对电控箱2内部元件进行保护,保障其使用的寿命。
32.参考图1,散热套筒3的表面对称卡接有与电控箱2栓接的第一限位座14,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座14,对散热套筒3进行限位。
33.参考图2,散热风扇4的表面对称卡接有与散热套筒3栓接的第二限位座15,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座15,对散热风扇4进行限位。
34.参考图1和图2,电控箱2的正面对称开设有散热槽16,散热槽16的内部和散热套筒3的内部均安装有防尘网17,通过设置散热槽16和防尘网17,防止外部灰尘的进入。
35.使用过程简述:当该装置使用时,散热套筒3内部的散热风扇4启动,散热风扇4启动带动外部风流进入到风腔5中,在经过风腔5进入到电控箱2的内部,风流接触元件后,带走元件的温度后,经过散热槽16排出,达到主动散热的目的。
36.实施例2:
37.参考图1和图3,一种滴剂全自动软管灌装封尾机,封尾机本体1的底部对称栓接有减震壳6,减震壳6的内部设置有减震块7,减震块7和减震壳6之间通过弹簧件分别安装有复位弹簧8和阻尼器9,减震壳6的内部栓接有弹簧筋10,通过减震壳6内部安装有减震块7,在经过减震块7和减震壳6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8、阻尼器9和弹簧筋10,可以对运输时产生的势能进行吸能减震,从而降低势能传递到设备上的量,防止颠簸的势能对设备内部的元件造成损坏,提高其运输时的安全性。
38.参考图3,弹簧筋10的两端均安装有滑块18,减震块7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18配合使用的滑槽19,通过设置滑块18和滑槽19,对弹簧筋10进行限位。
39.参考图3,减震块7的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导块20,减震壳6的内部开设有与导块20配合使用的导槽21,通过设置导块20和导槽21,对减震块7进行限位。
40.参考图1和图3,减震块7的底部安装有与支撑平台配合使用的耐磨垫22,通过设置耐磨垫22,防止减震块7对支撑平台造成磨损。
41.使用过程简述:当该装置在运输时,颠簸势能经过减震块7传递到减震壳6上面时,会经过复位弹簧8、阻尼器9和弹簧筋10的作用,对颠簸的势能进行吸能减震,降低颠簸势能传递到减震壳6上面的能量,从而对减震壳6顶部的设备进行防护,保障其运输时不会因颠簸所造成损坏。
4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