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12:58: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2.光伏组件一般指太阳电池组件,由于单片太阳电池输出电压较低,加之未封装的电池由于环境的影响电极容易脱落,因此必须将一定数量的单片电池采用串、并联的方式密封,这种密封完成的组件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3.如公开号为cn217307588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框架,内部匹配设有底板;活动组件,包括竖板、活动板、齿条和电机,所述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所述活动板形状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竖板和所述活动板内侧设有齿条,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条移动以实现带动所述竖板和所述活动板转动,所述竖板表面设有吹风机;回收滑槽,设置于所述框架内部且与所述框架高度相同;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该实用新型能够定时工作对光伏组件表面进行清理,避免沙土粉尘堆积。
4.该专利在倾斜安装时靠近底部的回收滑槽能够收集存储上盖板滑落的沙土粉尘,能够定时工作对光伏组件表面进行清理,避免沙土粉尘堆积后影响光伏组件的工作和性能,也可以由竖板对内侧的位置进行挡风,也可以在竖板表面安装可振动组件,将粉尘沙土震落,整体防火性能好,但其光伏组件在安装时尺寸较为单一,无法现场装配匹配不同尺寸的光伏组件板,对后续的零件更换局限性也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包括放置板和夹合组件,所述放置板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档条,且放置板的上端四周设置有限位外框,所述限位外框的内部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伸缩杆一,所述夹合组件设置于伸缩杆一靠近限位外框中轴线的一端,且夹合组件包括夹板和压力感应器,所述夹板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感应器。
7.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板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支撑块。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后端设置有动力组件。
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板和电机,且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电机。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水平仪,且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竖杆。
11.进一步的,所述竖杆的下端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设置有伸缩杆二。
12.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二的下端设置有底脚,且底脚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片。
13.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二与底脚为焊接,且伸缩杆二设置有四个。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便于对光伏组件快速装配,有利于适应不同长度的光伏组件板,便于后续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换,该装
置便于根据需求及时快速的对光伏组件的角度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效率,该装置便于对设备水平快速安装,可保障设备在不同的安装环境中安装的稳定性,便于对设备后续角度调整精准控制。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放置板、档条、限位外框、伸缩杆一、夹板和压力感应器的设置,操作人员将伸缩杆一缩至最短,然后将需要放置的光伏组件板的一端卡在档条的卡槽中,然后将光伏组件板的另一端对准夹板中的卡槽,控制伸缩杆一伸长,从而带动夹板向光伏组件板的方向移动,移动至光伏组件板卡入夹板的卡槽中,光伏组件板与压力感应器紧密贴合后压力值升高,伸缩杆一停止伸长,避免对光伏组件板过度挤压导致光伏组件板弯折,夹合装配完毕后的光伏组件板底部与放置板之间不直接接触,保留空隙便于通风散热,该装置便于对光伏组件快速装配,有利于适应不同长度的光伏组件板,便于后续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换。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块、支撑块、连接板、安装板和电机的设置,操作人员将电机通过安装板安装在连接板的后端,然后在连接板的上端前后两侧连接支撑块,连接块被夹在前后两块支撑块之间,将电机的转动端穿过后侧的支撑块后与连接块连接,然后将杆体穿过前侧的支撑块后限位,连接块的上端与放置板连接,根据摆放及使用过程中光伏组件需要的角度,打开电机带动连接块转动,从而带动放置板的角度发生变化,该装置便于根据需求及时快速的对光伏组件的角度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的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的水平仪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的图1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放置板;2、档条;3、限位外框;4、伸缩杆一;5、夹合组件;501、夹板;502、压力感应器;6、连接块;7、支撑块;8、连接板;9、动力组件;901、安装板;902、电机;10、水平仪;11、竖杆;12、底座;13、伸缩杆二;14、底脚;15、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3所示,一种装配式的光伏组件,包括放置板1和夹合组件5,放置板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档条2,且放置板1的上端四周设置有限位外框3,限位外框3的内部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伸缩杆一4,夹合组件5设置于伸缩杆一4靠近限位外框3中轴线的一端,且夹合组件5包括夹板501和压力感应器502,夹板501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感应器502,操作人员将伸缩杆一4缩至最短,然后将需要放置的光伏组件板的一端卡在档条2的卡槽中,然后将光伏组件板的另一端对准夹板501中的卡槽,控制伸缩杆一4伸长,从而带动夹板501向光伏组件板的方向移动,移动至光伏组件板卡入夹板501的卡槽中,光伏组件板与压力感应器502紧密贴合后压力值升高,伸缩杆一4停止伸长,避免对光伏组件板过度挤压导致光伏组件板弯折,
夹合装配完毕后的光伏组件板底部与放置板1之间不直接接触,保留空隙便于通风散热,该装置便于对光伏组件快速装配,有利于适应不同长度的光伏组件板,便于后续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换。
26.如图1和图4-7所示,放置板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块6,且连接块6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支撑块7,支撑块7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8,且连接板8的后端设置有动力组件9,动力组件9包括安装板901和电机902,且安装板901的上端设置有电机902,操作人员将电机902通过安装板901安装在连接板8的后端,然后在连接板8的上端前后两侧连接支撑块7,连接块6被夹在前后两块支撑块7之间,将电机902的转动端穿过后侧的支撑块7后与连接块6连接,然后将杆体穿过前侧的支撑块7后限位,连接块6的上端与放置板1连接,根据摆放及使用过程中光伏组件需要的角度,打开电机902带动连接块6转动,从而带动放置板1的角度发生变化,该装置便于根据需求及时快速的对光伏组件的角度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效率,连接板8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水平仪10,且连接板8的下端设置有竖杆11,竖杆1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12,且底座12的设置有伸缩杆二13,伸缩杆二13的下端设置有底脚14,且底脚14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片15,伸缩杆二13与底脚14为焊接,且伸缩杆二13设置有四个,操作人员将连接板8的左右两侧均连接一个水平仪10,然后将底座12通过竖杆11与连接板8的下端连接,然后将伸缩杆二13的下端与底脚14连接,且在底脚14的左右两端各连接一个具有一定韧性不易折断的固定片15,然后将伸缩杆二13的上端与底座12的下端四角分别连接,在设备安装时根据安装位置的高度分别调整四个伸缩杆二13的长度,观察两侧的水平仪10使连接板8保持水平状态,然后通过螺钉将固定片15固定于安装平台上,当安装时固定片15与安装平台之间存在不大的角度差时可将固定片15掰动使其贴合于安装平台,该装置便于对设备水平快速安装,可保障设备在不同的安装环境中安装的稳定性,便于对设备后续角度调整精准控制。
27.综上,该装配式的光伏组件,使用时,首先操作人员将电机902通过安装板901安装在连接板8的后端,然后在连接板8的上端前后两侧连接支撑块7,连接块6被夹在前后两块支撑块7之间,将电机902的转动端穿过后侧的支撑块7后与连接块6连接,然后将杆体穿过前侧的支撑块7后限位,连接块6的上端与放置板1连接,操作人员将连接板8的左右两侧均连接一个水平仪10,然后将底座12通过竖杆11与连接板8的下端连接,然后将伸缩杆二13的下端与底脚14连接,且在底脚14的左右两端各连接一个具有一定韧性不易折断的固定片15,然后将伸缩杆二13的上端与底座12的下端四角分别连接,操作人员将伸缩杆一4缩至最短,然后将需要放置的光伏组件板的一端卡在档条2的卡槽中,然后将光伏组件板的另一端对准夹板501中的卡槽,控制伸缩杆一4伸长,从而带动夹板501向光伏组件板的方向移动,移动至光伏组件板卡入夹板501的卡槽中,光伏组件板与压力感应器502紧密贴合后压力值升高,伸缩杆一4停止伸长,避免对光伏组件板过度挤压导致光伏组件板弯折,夹合装配完毕后的光伏组件板底部与放置板1之间不直接接触,保留空隙便于通风散热在设备安装时根据安装位置的高度分别调整四个伸缩杆二13的长度,观察两侧的水平仪10使连接板8保持水平状态,然后通过螺钉将固定片15固定于安装平台上,当安装时固定片15与安装平台之间存在不大的角度差时可将固定片15掰动使其贴合于安装平台,根据摆放及使用过程中光伏组件需要的角度,打开电机902带动连接块6转动,从而带动放置板1的角度发生变化,这就是该装配式的光伏组件的工作原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