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预张紧的全缝线锚钉插入器的制作方法

2023-02-11 10:53: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预张紧的全缝线锚钉插入器。


背景技术:

2.在外科手术缝合中,全缝线锚钉因为其结构简单、有更多骨保留和更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在使用全缝线锚钉时,通常需要在患者的骨头上打孔并形成骨道,通过全缝线锚钉将全缝线锚钉植入骨道中,医生手动拉动全缝线锚钉的缝线使得全缝线锚钉收缩并形变,从而使得全缝线锚钉与割刀侧壁抵紧,实现全缝线锚钉的固定,并通过缝线将撕裂的软组织固定在骨头上,促进软组织和骨头的愈合。
3.相关技术中全缝线锚钉插入器仅对全缝线锚钉起到插入作用,张紧全缝线锚钉的拉力需通过医生人为控制,由此易造成作用于全缝线锚钉的拉力大小难以精准控制的情况,从而使得全缝线锚钉的收缩程度不同,难以达到全缝线锚钉与骨道相对固定的预张紧的效果,进而影响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预张紧的全缝线锚钉插入器。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预张紧的全缝线锚钉插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预张紧的全缝线锚钉插入器,包括金属杆和设置在所述金属杆一端的套筒,所述金属杆靠近所述套筒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套筒中并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套筒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金属杆的固定件,且所述金属杆与所述套筒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缝线张紧距离的张紧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全缝线锚钉插入器时,将锚钉安装在金属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并将全缝线锚钉上的缝线拉伸并缠绕在套筒远离金属杆的一端,金属杆将全缝线锚钉送入骨道中后,将金属杆向远离骨道的方向拉动直至金属杆与全缝线锚钉分离,此时继续拉动金属杆并带动套筒移动,从而使得套筒带动缝线移动,此时张紧组件限制套筒移动距离,从而使得全缝线锚钉收缩形变并固定在骨道中,减少人工对缝线张紧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从而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套接在所述套筒外侧的手柄,所述套筒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所述手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套筒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滑动槽中,且所述滑动槽中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凸块移动距离的卡紧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套筒对缝线进行张紧时,调节卡紧件在滑动槽中的移动距离,使得卡紧件的移动距离与套筒张紧缝线的距离相对应,此时拉动金属杆向远离骨道的方向移动,直至金属杆靠近全缝线锚钉的端部脱离全缝线锚钉并脱离骨道,此时继续拉动金属杆,此时金属杆插接在套筒中的一端与滑动槽侧壁抵接并带动套筒和缝线向远
离骨道的方向移动,直至凸块与卡紧件抵接,此时全缝线锚钉张紧并固定在骨道中,从而减少人工对缝线张紧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卡紧件包括插接在滑动槽中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一侧设有卡接块,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卡接块的一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卡接块靠近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插接在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容纳槽滑动连接,所述容纳槽中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卡接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槽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卡接块相适应的卡接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凸块移动位置时,推动卡接块向靠近弹簧的方向移动,直至卡接块完全进入容纳槽中,此时弹簧被压缩,沿滑动槽的方向移动限位块,直至限位块与凸块之间的距离与缝线张紧距离相对应,此时停止移动限位块并松开卡接块,此时弹簧恢复形变并推动卡接块向远离容纳槽的方向移动,直至卡接块位于容纳槽外侧的一端插接在卡接槽中,从而便于对凸块进行限位,减少人力张紧缝线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从而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卡接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卡扣,所述限位块上端开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适应的移动槽,所述卡扣靠近所述卡接块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移动槽中并与所述移动槽侧壁抵接并滑动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限位块在滑动槽中的位置时,向靠近弹簧的一侧推动卡扣,此时卡扣带动限位块移动直至卡接块完全进入容纳槽中,此时推动卡扣沿滑动槽向远离凸块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调节卡接块并移动限位块,进一步便于对凸块进行限位,减少人力张紧缝线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从而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卡扣远离所述卡接块的一端且靠近所述卡接块的一侧设置为中部凸起的圆弧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扣驱动卡接块和限位块移动时,圆弧状的侧壁使得人工推动卡扣调节卡接块和限位块的位置时减少块状的卡扣侧壁对人手的挤压,从而使得卡扣的形状符合人手持的习惯,从而进一步便于调节卡接块并移动限位块,便于对凸块进行调节,减少人力张紧缝线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从而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套筒侧壁上的l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沿所述套筒周向均匀分布,且所述固定孔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沿所述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金属杆上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所述金属杆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两端均插接在所述固定孔中,当所述金属杆与所述套筒相对固定时,所述固定杆均插接在所述固定孔靠近所述手柄的一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金属杆将全缝线锚钉送入骨道中时,固定件对金属杆和套筒进行固定,此时金属杆上的固定杆的两端均插接在固定孔靠近手柄的一端,且固定杆两端均与固定孔靠近固定杆两侧的侧壁抵接,从而在平行于套筒长度方向上对金属杆进行限位,从而对金属杆进行固定,驱动套筒张紧缝线时,转动固定杆从而将固定杆转动至固定孔靠近手柄一端靠近固定孔远离手柄一端的一侧,此时固定杆可沿固定孔远离手柄的
一端滑动,从而使得金属杆可在不移动套筒的情况下移动一定距离,此时拉动固定杆沿固定孔远离手柄的一端移动,当固定杆移动至固定孔远离手柄一端且远离手柄的一侧时,金属杆插接在套筒中的一端与套筒内壁抵接,此时金属杆脱离骨道和全缝线锚钉,继续移动金属杆时,金属杆可带动套筒继续移动,实现拉动缝线并使得全缝线锚钉收缩,从而与骨道固定,进一步减少人力张紧缝线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从而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铰接在所述固定杆两侧的连接翼,所述手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翼相适应的安装槽,当所述金属杆与所述套筒相对固定时,所述连接翼插接在所述安装槽中。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翼插接在安装槽中,连接翼两侧的侧壁与安装槽侧壁抵接,当金属杆此时转动时,安装槽侧壁对连接翼进行限位,从而在平行于套筒宽度方向上对金属杆进一步限位,从而进一步使得金属杆与套筒相对固定,且当金属杆转动时,将连接翼沿铰接点向脱离安装槽的方向转动,直至连接翼脱离安装槽,此时固定杆可带动金属杆沿固定孔靠近手柄一端的长度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将金属杆脱离骨道,从而驱动套筒张紧缝线,且转动固定杆时,两侧的连接翼增加了人手与固定杆的接触面积,便于驱动固定杆转动,从而进一步减少人力张紧缝线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从而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19.可选的,当所述连接翼插接在所述安装槽中时,所述连接翼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均设置为向相互靠近的一侧且向靠近固定杆的一侧倾斜的斜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翼端部的斜面使得人手持连接翼时更符合人手握的习惯,同时驱动连接翼向远离安装槽的方向转动时,斜面使得连接翼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与安装槽底壁之间形成空隙,从而便于将连接翼从安装槽中取出,从而提高驱动固定杆转动的效率,进一步便于驱动固定杆转动,减少人力张紧缝线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从而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多个用于缠绕缝线的环状槽,其中两个所述环状槽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连通槽相互连通。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缝线缠绕在套筒上时,先将缝线沿套筒远离手柄一端的环状槽的方向缠绕,从而将缝线与套筒相对固定,便于套筒移动并带动缝线移动,从而使得缝线张紧并使得全缝线锚钉收缩并固定在骨道中,且当缝线缠绕在环状槽中后,可将缝线的端部沿环状槽之间倾斜的连通槽的方向缠绕,从而增加套筒与缝线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将缝线固定在套筒上,减少缝线在外力的作用下与套筒分离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便于套筒对全缝线锚钉进行张紧,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使用全缝线锚钉插入器时,将锚钉安装在金属杆远离套筒的一端,并将全缝线锚钉上的缝线拉伸并缠绕在套筒远离金属杆的一端,金属杆将全缝线锚钉送入骨道中后,将金属杆向远离骨道的方向拉动直至金属杆与全缝线锚钉分离,此时继续拉动金属杆并带动套筒移动,从而使得套筒带动缝线移动,此时张紧组件限制套筒移动距离,从而使得全缝线锚钉收缩形变并固定在骨道中,减少人工对缝线张紧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从而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2.限制凸块移动位置时,推动卡接块向靠近弹簧的方向移动,直至卡接块完全进入容纳槽中,此时弹簧被压缩,沿滑动槽的方向移动限位块,直至限位块与凸块之间的距离与缝线张紧距离相对应,此时停止移动限位块并松开卡接块,此时弹簧恢复形变并推动卡接块向远离容纳槽的方向移动,直至卡接块位于容纳槽外侧的一端插接在卡接槽中,从而便于对凸块进行限位,减少人力张紧缝线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从而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3.通过金属杆将全缝线锚钉送入骨道中时,固定件对金属杆和套筒进行固定,此时金属杆上的固定杆的两端均插接在固定孔靠近手柄的一端,且固定杆两端均与固定孔靠近固定杆两侧的侧壁抵接,驱动套筒张紧缝线时,转动固定杆从而将固定杆转动至固定孔靠近手柄一端靠近固定孔远离手柄一端的一侧,此时固定杆可沿固定孔远离手柄的一端滑动,从而使得金属杆可在不移动套筒的情况下移动一定距离,此时拉动固定杆沿固定孔远离手柄的一端移动,当固定杆移动至固定孔远离手柄一端且远离手柄的一侧时,金属杆插接在套筒中的一端与套筒内壁抵接,此时金属杆脱离骨道和全缝线锚钉,继续移动金属杆时,金属杆可带动套筒继续移动,实现拉动缝线并使得全缝线锚钉收缩,从而与骨道固定,进一步减少人力张紧缝线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从而保持全缝线锚钉预张紧的效果,提高全缝线锚钉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可预张紧的全缝线锚钉插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固定件和张紧组件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套筒与张紧组件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放线槽与手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金属杆;11、夹持槽;2、套筒;21、驱动槽;22、圆盘;221、环状槽;222、连接槽;23、固定孔;3、固定件;31、固定杆;32、连接翼;4、张紧组件;41、手柄;411、移动槽;412、滑动槽;413、固定槽;414、卡接槽;415、安装槽;416、放线槽;42、凸块;43、卡紧件;431、限位块;4311、容纳槽;432、卡接块;433、弹簧;434、卡扣;43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预张紧的全缝线锚钉插入器。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预张紧的全缝线锚钉插入器包括竖直设置的圆柱状的金属杆1,金属杆1一端的两侧向靠近金属杆1中轴线的一侧对称向内凹陷,从而使得金属杆1端部形成长方体的形状,从而减少金属杆1端部的体积,减小金属杆1将全缝线锚钉植入骨头中的骨道的大小,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同时便于全缝线锚钉固定在骨道中。
32.长方体状的金属杆1一端的中部开设有沿金属杆1长度方向设置的用于夹持全缝线锚钉的夹持槽11,且金属杆1靠近夹持槽11一端的两侧均设置为向靠近夹持槽11的一侧且向远离圆柱状的金属杆1的一端倾斜的斜面,减小金属杆1靠近夹持槽11一端的面积,从而使得金属杆1将全缝线锚钉植入骨道中时,金属杆1靠近夹持槽11一端首先进入骨道中,
驱动金属杆1继续向靠近骨道的方向移动,此时金属杆1两侧的斜面对金属杆1进行导向,从而使得金属杆1便于将全缝线锚钉插接在骨道中。
33.金属杆1远离夹持槽11的一端设有圆柱状的套筒2,套筒2中部开设有与金属杆1相适应的驱动槽21,金属杆1靠近套筒2的一端插接在驱动槽21中并与驱动槽21滑动连接,且驱动槽21开口位于套筒2靠近夹持槽11的一端。套筒2远离夹持槽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平行于套筒2宽度方向的圆盘22,圆盘22上开设有多个平行于圆盘22直径的环状槽221,本技术实施例中设置为两个。
34.靠近夹持槽11一侧的环状槽221上方开设有两个远离夹持槽11的一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且向靠近夹持槽11的一侧倾斜的连接槽222,连接槽222将两个环状槽221连通。远离夹持槽11一侧的环状槽221上方开设有两个靠近夹持槽11的一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且向远离夹持槽11的一侧倾斜的连接槽222,远离夹持槽11一侧的两个连接槽222与远离夹持槽11的环状槽221连通。套筒2上设有用于固定金属杆1的固定件3,且金属杆1与套筒2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套筒2拉动缝线的张紧距离的张紧组件4。
35.使用全缝线锚钉插入器时,将锚钉插入夹持槽11中,此时全缝线锚钉未被夹持槽11两侧的侧壁夹紧,将全缝线锚钉上的缝线沿金属杆1的长度方向拉伸并缠绕在套筒2远离夹持槽11一侧的圆盘22上的环状槽221中,当缝线缠绕完成需要固定时,将缝线的端部缠绕在连接槽222中,此时连接槽222使得圆盘22与缝线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使得缝线不易从圆盘22上脱出,完成缝线固定,此时固定件3将金属杆1和套筒2固定。
36.通过金属杆1将全缝线锚钉送入骨道中后,松开固定件3,从而将金属杆1向远离骨道的方向拉动直至金属杆1与全缝线锚钉分离,此时全缝线锚钉和套筒2均不随金属杆1移动,通过张紧组件4调节缝线张紧所对应的套筒2的移动距离,继续拉动金属杆1并带动套筒2移动,从而使得套筒2带动缝线移动,直至张紧组件4限制套筒2移动,从而使得全缝线锚钉收缩形变并固定在骨道中,完成全缝线锚钉预张紧。
37.固定件3包括调节并固定连接在金属杆1远离夹持槽11一端的垂直于金属杆1的固定杆31,套筒2上开设有两个与固定杆31相对应的l形的固定孔23,两个固定孔23沿套筒2周向均匀分布,且固定孔23远离夹持槽11的一端平行于套筒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固定孔23靠近夹持槽11的一端位于套筒2靠近夹持槽11的一侧且平行于套筒2宽度方向设置,固定孔23靠近夹持槽11的一端沿套筒2周向且向同一旋转方向延伸。固定杆31两端均位于固定孔23中并与固定孔23侧壁滑动连接。固定孔23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与固定杆31直径相等,且两个固定孔2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移动槽411连通。当金属杆1通过固定杆31和固定孔23与套筒2固定时,金属杆1插接在套筒2中的一端与驱动槽21远离夹持槽11一端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与固定孔23竖直设置的一端的长度相等。
38.通过金属杆1将全缝线锚钉送入骨道中时,固定件3对金属杆1和套筒2进行固定,此时金属杆1上的固定杆31的两端均插接在固定孔23靠近手柄41的一端,且固定杆31两端均与固定孔23靠近固定杆31两侧的侧壁抵接,在平行于套筒2长度方向上对金属杆1进行限位,从而对金属杆1进行固定。
39.驱动套筒2张紧缝线时,转动固定杆31从而将固定杆31转动至固定孔23靠近手柄41一端靠近固定孔23远离手柄41一端的一侧,此时固定杆31可沿固定孔23远离手柄41的一端滑动,从而使得金属杆1可在不移动套筒2的情况下移动,此时拉动固定杆31沿固定孔23
远离手柄41的一端移动,当固定杆31移动至固定孔23远离手柄41一端且远离手柄41的一侧时,金属杆1插接在套筒2中的一端与套筒2内壁抵接,此时金属杆1脱离骨道和全缝线锚钉,继续移动金属杆1时,金属杆1远离夹持槽11的一端与套筒2内部抵接并带动套筒2继续移动,实现拉动缝线并使得全缝线锚钉收缩,从而与骨道固定。
40.张紧组件4包括套接在套筒2外侧并沿套筒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手柄41,手柄41中部开设有沿手柄41长度方向设置的移动槽411,套筒2靠近夹持槽11的一端插接在移动槽411中并与移动槽411滑动连接,且移动槽411开口位于手柄41远离夹持槽11的一端。当套筒2靠近夹持槽11的一端完全插接在移动槽411中并与移动槽411靠近夹持槽11一侧的侧壁抵接时,固定孔23靠近夹持槽11的一侧与手柄41远离夹持槽11的一端相平。
41.手柄41一侧开设有沿手柄41长度方向设置的与移动槽411连通的滑动槽412,且手柄41的外侧面上设有沿滑动槽412长度方向设置的刻度,从而便于控制凸块42的移动距离。参照图2和图3,套筒2上固定连接有圆柱状的凸块42,且滑动槽412靠近夹持槽1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凸块42相适应的固定槽413,凸块42插接在固定槽413中且固定槽413与滑动槽412连通,滑动槽412中设有用于调节凸块42在滑动槽412中移动距离的卡紧件43。
42.通过张紧组件4对套筒2移动距离进行限位时,金属杆1插接在驱动槽21中的一端与驱动槽21远离夹持槽11的一侧的侧壁抵接,此时沿滑动槽412的长度方向移动卡紧件43,直至卡紧件43与凸块42之间的距离与套筒2驱动缝线移动的距离相等,此时拉动金属杆1向远离骨道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套筒2在金属杆1的推动下沿移动槽411的长度方向移动,直至凸块42与卡紧件43抵接,从而完成全缝线锚钉的预张紧。
43.参照图3和图4,卡紧件43包括插接在滑动槽412中并与滑动槽412侧壁抵接的限位块431,限位块431中部开设有平行于滑动槽412宽度方向的容纳槽4311,容纳槽4311开口朝向远离移动槽411的一侧设置,且容纳槽4311中插接并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接块432,滑动槽412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沿滑动槽412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卡接槽414,卡接块432相互远离的一端设置为圆弧状且均穿过限位块431侧壁并与卡接槽414卡接。
44.卡接块43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同一平行于容纳槽4311长度方向设置的弹簧433,弹簧43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卡接块432靠近容纳槽4311开口的一侧均设有卡扣434,卡扣434与限位块43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同一竖直的连接杆435,且两个卡扣43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置为中部向相互远离的一侧凸起的圆弧状。参照图1和图5,手柄41远离连接槽222的一侧设有两个沿手柄41长度方向设置的用于放置缝线的放线槽416,将缝线缠绕在圆盘22上的过程中,拉直缝线并沿放线槽416的长度方向拉伸缝线,从而减少缝线在缠绕的过程中搭接的可能。
45.调节卡紧件43在滑动槽412中的位置时,向相互靠近的一侧推动卡扣434,此时卡扣434带动限位块431移动直至卡接块432完全进入容纳槽4311中,此时弹簧433被压缩,推动卡扣434沿滑动槽412向远离凸块42的方向移动,直至限位块431与凸块42之间的距离与缝线张紧距离相对应,此时停止移动限位块431并松开卡扣434,弹簧433恢复形变并推动卡接块432向远离容纳槽4311的方向移动,直至卡接块432位于容纳槽4311外侧的一端插接在卡接槽414中,从而便于对凸块42进行限位,减少人力张紧缝线时拉力不足或过大的可能。
46.且通过卡扣434驱动卡接块432和限位块431移动时,圆弧状的侧壁使得人工推动卡扣434调节卡接块432和限位块431的位置时减少块状的卡扣434侧壁对人手的挤压,从而
使得卡扣434的形状符合人手持的习惯,从而进一步便于调节卡接块432并移动限位块431,便于对凸块42进行调节。
47.固定件3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杆31两侧的连接翼32,连接翼32靠近固定杆31的一端与固定杆31铰接,且固定杆31两端靠近连接翼32的一侧均设有倒角。手柄41两侧均开设有与连接翼32相对应的安装槽415,安装槽415开口位于手柄41靠近固定杆31的一侧,当金属杆1通过连接翼32和安装槽415与套筒2固定时,连接翼32沿铰接点转动至与手柄41长度方向平行并插接在安装槽415中,此时安装槽415两侧的侧壁与连接翼32两侧抵接。为了便于将连接翼32从安装槽415中取出,连接翼32相互靠近的一侧且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设置为向相互远离的一侧且向靠近夹持槽11的一端倾斜的斜面。
48.连接翼32插接在安装槽415中,连接翼32两侧的侧壁与安装槽415侧壁抵接,当金属杆1此时转动时,安装槽415侧壁对连接翼32进行限位,从而在平行于套筒2宽度方向上对金属杆1进一步限位,从而进一步使得金属杆1与套筒2相对固定,且当金属杆1转动时,将连接翼32沿铰接点向脱离安装槽415的方向转动,直至连接翼32脱离安装槽415,此时固定杆31可带动金属杆1沿固定孔23靠近手柄41一端的长度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将金属杆1脱离骨道。
49.且转动固定杆31时,两侧的连接翼32增加了人手与固定杆31的接触面积,便于驱动固定杆31转动,同时连接翼32端部的斜面使得人手持连接翼32时更符合人手握的习惯,同时驱动连接翼32向远离安装槽415的方向转动时,斜面使得连接翼32远离铰接点的一端与安装槽415底壁之间形成空隙,从而便于将连接翼32从安装槽415中取出,从而提高驱动固定杆31转动的效率。
5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预张紧的全缝线锚钉插入器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全缝线插入器预张紧全缝线锚钉时,将锚钉插入夹持槽11中,此时全缝线锚钉未被夹持槽11两侧的侧壁夹紧,将全缝线锚钉上的缝线沿金属杆1的长度方向拉伸并缠绕在套筒2远离夹持槽11一侧的圆盘22上的环状槽221中,当缝线缠绕完成需要固定时,将缝线的端部缠绕在连接槽222中,此时连接槽222使得圆盘22与缝线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使得缝线不易从圆盘22上脱出,完成缝线固定,此时固定件3将金属杆1和套筒2固定;通过金属杆1将全缝线锚钉送入骨道中后,将连接翼32沿铰接点向脱离安装槽415的方向转动,直至连接翼32脱离安装槽415,转动固定杆31从而将固定杆31转动至固定孔23靠近手柄41一端靠近固定孔23远离手柄41一端的一侧,此时固定杆31可沿固定孔23远离手柄41的一端滑动,从而使得金属杆1可在不移动套筒2的情况下移动,此时拉动固定杆31沿固定孔23远离手柄41的一端移动,当固定杆31移动至固定孔23远离手柄41一端且远离手柄41的一侧时,金属杆1插接在套筒2中的一端与套筒2内壁抵接,此时金属杆1脱离骨道和全缝线锚钉,且全缝线锚钉和套筒2均不随金属杆1移动;向相互靠近的一侧推动卡扣434,此时卡扣434带动限位块431移动直至卡接块432完全进入容纳槽4311中,此时弹簧433被压缩,推动卡扣434沿滑动槽412向远离凸块42的方向移动,直至限位块431与凸块42之间的距离与缝线张紧距离相对应,此时停止移动限位块431并松开卡扣434,弹簧433恢复形变并推动卡接块432向远离容纳槽4311的方向移动,直至卡接块432位于容纳槽4311外侧的一端插接在卡接槽414中,继续拉动金属杆1并带动套筒2移动,从而使得套筒2带动缝线移动,直至张紧组件4限制套筒2移动,从而使得全缝线锚
钉收缩形变并固定在骨道中,完成全缝线锚钉预张紧。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