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转盘装配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08 02:50: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转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转盘装配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转盘是用转动的盘片代替固定的滤料,转盘交替地与污水和空气接触,在盘片上附着生物膜,在生物膜作用下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常规的生物转盘反应器,主要与a/o、絮凝沉淀等工艺进行组合,强化对有机物、营养盐、悬浮物等污染物进行去除,现有的生物转盘的壳体结构主要有碳钢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3.其中申请号为cn201010235846.5名为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好氧生物转盘处理装置、厌氧生物转盘处理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好氧生物转盘处理装置的出水口与厌氧生物转盘处理装置的进水口连接,厌氧生物转盘处理装置末端设置过滤装置。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好氧生物转盘处理装置、厌氧生物转盘处理装置及过滤装置有机组合形成一体化结构的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通过对污水分段进行好氧、厌氧和沉淀过滤处理,可同时实现去除有机污染物、脱氮、沉淀、过滤等多项功能,保证出水水质良好,cod、总氮及悬浮物稳定达标;且占地小,基建投资省,易于管理,运行费用低。
4.上述现有技术利用转动的生物转盘以及好氧、厌氧和沉淀过滤处理等工序实现对污水的处理,转盘结构无法对未降解的固体颗粒杂质进行拦截清理,无法利用转盘的转动使得内部物料流动化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污水处理的过程较为单一,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物转盘装配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转盘装配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转盘装配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左方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池,且所述外壳体右方的内部依次开设有混合液回流、加药除磷池、二沉池、过滤池和清水池;
7.还包括:
8.电机,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左侧,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杆,并且所述转杆与所述调节池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外侧安装有缺氧转盘和好氧转盘,且所述好氧转盘设置在所述缺氧转盘的右方;
9.盖板,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上侧,且所述盖板的上侧安装有无动力风机;
10.生物膜,附着在所述缺氧转盘和所述好氧转盘的外侧,且所述缺氧转盘和所述好氧转盘的内部开设有填料槽,并且所述填料槽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11.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内部的上侧壁安装有刮板,且所述刮板的右侧与所述缺氧转盘和所述好氧转盘的左侧面贴合,并且所述外壳体为玻璃钢材质,此设计可对缺氧转盘和
好氧转盘上拦截的杂质进行清理,避免堵塞缺氧转盘和好氧转盘。
12.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侧套设有导料座,且所述导料座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收集座,并且所述收集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导料座的上侧开设有导料槽,此设计可对导料座和收集座进行支撑装配,且保证转杆的顺利转动。
13.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安装有打捞板。
14.优选的,所述缺氧转盘和所述好氧转盘的主剖面均为“工”字形结构,且所述缺氧转盘和所述好氧转盘的左右两侧面均为网孔状结构,此设计可利用缺氧转盘和好氧转盘对固体杂质进行拦截。
15.优选的,所述导料座的内径大于所述转杆的外径,且所述导料座上侧开设的所述导料槽呈倾斜状分布,此设计可将清理的杂质收集到收集座中,便于集中进行清理。
16.优选的,所述打捞板的侧剖面为“l”形结构,且所述打捞板的位置与所述导料座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此设计可利用打捞板对杂质进行打捞,将打捞的杂质集中到收集座中。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该生物转盘装配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组合工艺连贯,高度集成,通过合理布局,利用重力溢流作用,只需进水泵、排泥泵,无需其他电动机械装置,基本实现无动力;且处理单元项目独立,集成了有机物降解、脱氮、除磷、悬浮物去除的工艺,处理效果明显,采用优化处理的玻璃钢池体结构,坚固耐用且抗紫外老化、腐蚀等,寿命长,利用无动力风机进行自然通风,向一体化装置强制通氧,补充好氧转盘池所需氧气;
19.(2)该生物转盘装配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打捞板,打捞板跟随转杆转动,可对固体杂质进行打捞清理,且网孔状的缺氧转盘和好氧转盘可对杂质进行拦截,配合刮板的使用,可对拦截杂质进行清理,将清理的杂质顺着导料槽集中到收集座内,便于对污水杂质进行清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20.(3)该生物转盘装配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填料槽,填料槽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利用缺氧转盘和好氧转盘的转动,可使得内部填料流动,利用流动的填料与污水充分接触,对污水进行快速净化。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缺氧转盘主剖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料座主剖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刮板侧剖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料座侧剖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打捞板侧剖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外壳体;2、调节池;3、混合液回流;4、加药除磷池;5、二沉池;6、过滤池;7、清水池;8、转杆;9、缺氧转盘;10、生物膜;11、刮板;12、导料座;13、导料槽;14、收集座;15、固定座;16、打捞板;17、电机;18、填料槽;19、无动力风机;20、盖板;21、好氧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转盘装配式玻璃钢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左方的内部开设有调节池2,且外壳体1右方的内部依次开设有混合液回流3、加药除磷池4、二沉池5、过滤池6和清水池7;电机17,安装在外壳体1的左侧,且电机17的输出端连接有转杆8,并且转杆8与调节池2转动连接,转杆8的外侧安装有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且好氧转盘21设置在缺氧转盘9的右方;盖板20,安装在外壳体1的上侧,且盖板20的上侧安装有无动力风机19;生物膜10,附着在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的外侧,且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的内部开设有填料槽18,并且填料槽18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30.污水顺着调节池2、混合液回流3、加药除磷池4、二沉池5和过滤池6进行流动处理,接着清澈的水流集中到清水池7内,好氧生物转盘区域的盖板20上安装无动力风机19,利用自然界的自然风速推动风机的涡轮旋转,即利用装置内外空气对流的原理,将任何平行方向的空气流动,加速并转变为由下而上垂直的空气流动,以提高装置内通风换气效果,电机17接通电源,电机17控制输出端连接的转杆8转动,转杆8控制外侧安装的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转动,生物转盘是用转动的盘片代替固定的滤料,转盘交替地与污水和空气接触,在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上附着生物膜10,在生物膜10作用下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
31.外壳体1内部的上侧壁安装有刮板11,且刮板11的右侧与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的左侧面贴合,并且外壳体1为玻璃钢材质。转杆8的外侧套设有导料座12,且导料座12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收集座14,并且收集座14的另一端与外壳体1的内侧壁连接,导料座12的上侧开设有导料槽13。转杆8的外侧安装有固定座15,且固定座15的外侧安装有打捞板16。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的主剖面均为“工”字形结构,且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的左右两侧面均为网孔状结构。导料座12的内径大于转杆8的外径,且导料座12上侧开设的导料槽13呈倾斜状分布。打捞板16的侧剖面为“l”形结构,且打捞板16的位置与导料座12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
32.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的左右两侧面均为网孔状结构,利用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对杂质进行拦截,同时在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的内部开设有填料槽18,填料槽18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利用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的转动,可使得内部填料流动,利用流动的填料与污水充分接触,对污水进行净化,而拦截的杂质,通过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的转动,配合刮板11的刮动,可将拦截的杂质清理到导料座12上,并顺着导料槽13集中到收集座14内,同时在转杆8转动时可驱动外侧安装的固定座15转动,固定座15控制外侧安装的打捞板16转动,打捞板16对杂质进行打捞,打捞的杂质顺着导料槽13集中到收集座14内,实现固体颗粒的清理,后续将盖板20打开,便可对杂质进行清理。
33.在作业时,将电机17接通电源,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在电机17驱动下开始转动,转盘交替地与污水和空气接触,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上附着的生物膜10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缺氧转盘9和好氧转盘21对杂质进行拦截,填料槽18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对污水进行净化,打捞板16对杂质进行打捞,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