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后浇带料车的制作方法

2023-02-07 22:07: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浇带料车。


背景技术:

2.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3.现有后浇带施工中混凝土搬运采用传统的泵送方法,其均匀性,便捷性在楼梯内部均具有一定改进空间。
4.现需一种后浇带料车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后浇带施工中混凝土搬运采用传统的泵送方法,其均匀性,便捷性在楼梯内部均具有一定改进空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料车,采用后浇带结构本身定位的混凝土车,解决了上述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料车,包括车体、若干相互平行的轮对和搅拌桶,搅拌桶设置于车体上,轮对设置于车体底部,搅拌桶出口设置在车体底端的轮对的两相对轮之间的位置,轮对为一对相对设置的轮子,两轮子之间距离可调且轴距大于后浇带宽度。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料车,作为优选方式,轮对包括第一移动轮、第二移动轮、第一半轴、第二半轴、第一定位器和第二定位器,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相对设置在车体底部,第一移动轮通过第一半轴连接车体,第二移动轮通过第二半轴连接车体,第一半轴以与车体底部连接点为中心拥有水平旋转自由度,第二半轴以与车体底部连接点为中心拥有水平旋转自由度,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旋转方向相反且平行,第一定位器和第二定位器竖向设置于车体底部,第一定位器安装点设置于第一移动轮与第一半轴连接点内侧,第二定位器安装点设置于第二移动轮与第一半轴连接点内侧,第一定位器最低点低于第一移动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第二定位器最低点低于第二移动轮与地面的接触面。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料车,作为优选方式,搅拌桶包括搅拌桶本体、设置在搅拌桶本体一端的出料口、设置在出料口位置的出料斗、设置在出料斗上的轴承和挡盖,轴承的外环与出料斗内侧面固定连接,轴承的内环上设有贯穿轴承的外环厚度方向的固定孔;挡盖与轴承的内环通过螺杆固定,挡盖上设有进料孔和多个出料孔,出料孔上设有密封法兰套,密封法兰套内设有旋转挡板,密封法兰套外侧面设有棘轮和控制把手,旋转挡板的连接杆贯穿密封法兰套并与设置在密封法兰套外侧的控制把手相连,进料孔处设有蝶阀。
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0.本装置通过定位器将混凝土车移动限定在后浇带上,本装置操作简便,精确性高,同时挡盖与轴承内环通过螺杆固定,挡盖上设有进料孔和多个出料孔,出料孔上设有密封法兰套,密封法兰套内设有旋转挡板,密封法兰套外侧面设有棘轮和控制把手,旋转挡板的连接杆贯穿密封法兰套并与设置在密封法兰套外侧的控制把手相连,其中位于挡盖靠上位置的控制把手设置在密封法兰套左右侧面,位于挡盖靠下位置的控制把手设置在密封法兰套上侧面,此种设计是为了保证操作者在通过控制把手控制旋转挡板的开合时方便操作,位于较高位置的控制把手可竖直方向上旋转以控制开合,便于操作者发力;位于较低位置的控制把手在水平方向上旋转以控制开合,便于操作者操作。
11.控制把手包括旋转杆和棘爪,棘爪与旋转杆中部转动连接,棘爪与旋转杆的自由端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设置保证控制把手在没有操作者操作时,棘爪卡设在棘轮上,保证旋转挡板位于稳定位置,防止旋转挡板随意摆动。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后浇带料车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后浇带料车轮对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后浇带料车搅拌桶示意图。
15.附图标记:
16.1、车体;2、轮对;21、第一移动轮;22、第二移动轮;23、第一半轴;24、第二半轴;25、第一定位器;26、第二定位器;3、搅拌桶;31、搅拌桶本体;32、出料口;33、出料斗;34、轴承;35、挡盖;36、密封法兰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实施例1
19.如图1所示,一种后浇带料车,包括车体1、若干相互平行的轮对2和搅拌桶3,搅拌桶3设置于车体1上,轮对2设置于车体1底部,搅拌桶3出口设置在车体1底端的轮对2的两相对轮之间的位置,轮对2为一对相对设置的轮子,两轮子之间距离可调且轴距大于后浇带宽度。
20.如图2所示,轮对2包括第一移动轮21、第二移动轮22、第一半轴23、第二半轴24、第一定位器25和第二定位器26,第一移动轮21和第二移动轮22相对设置在车体1底部,第一移动轮21通过第一半轴23连接车体1,第二移动轮22通过第二半轴24连接车体1,第一半轴23以与车体1底部连接点为中心拥有水平旋转自由度,第二半轴24以与车体1底部连接点为中心拥有水平旋转自由度,第一半轴23和第二半轴24旋转方向相反且平行,第一定位器25和第二定位器26竖向设置于车体1底部,第一定位器25安装点设置于第一移动轮21与第一半轴23连接点内侧,第二定位器26安装点设置于第二移动轮22与第一半轴23连接点内侧,第一定位器25最低点低于第一移动轮21与地面的接触面,第二定位器26最低点低于第二移动轮22与地面的接触面。
21.如图3所示,搅拌桶3包括搅拌桶本体31、设置在搅拌桶本体 31一端的出料口32、设置在出料口32位置的出料斗33、设置在出料斗33上的轴承34和挡盖35,轴承34的外环与出料斗33内侧面固定连接,轴承34的内环上设有贯穿轴承34的外环厚度方向的固定孔;挡盖35与轴承34的内环通过螺杆固定,挡盖35上设有进料孔和多个出料孔,出料孔上设有密封法兰套36,密封法兰套36内设有旋转挡板,密封法兰套36外侧面设有棘轮和控制把手,旋转挡板的连接杆贯穿密封法兰套36并与设置在密封法兰套36外侧的控制把手相连,进料孔处设有蝶阀。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后浇带料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若干相互平行的轮对(2)和搅拌桶(3),所述搅拌桶(3)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所述轮对(2)设置于所述车体(1)底部,所述搅拌桶(3)出口设置在所述车体(1)底端的所述轮对(2)的两相对轮之间的位置,所述轮对(2)为一对相对设置的轮子,两所述轮子之间距离可调且轴距大于后浇带宽度;所述轮对(2)包括第一移动轮(21)、第二移动轮(22)、第一半轴(23)、第二半轴(24)、第一定位器(25)和第二定位器(26),所述第一移动轮(21)和所述第二移动轮(22)相对设置在所述车体(1)底部,所述第一移动轮(21)通过所述第一半轴(23)连接车体(1),所述第二移动轮(22)通过第二半轴(24)连接车体(1),所述第一半轴(23)以与所述车体(1)底部连接点为中心拥有水平旋转自由度,所述第二半轴(24)以与所述车体(1)底部连接点为中心拥有水平旋转自由度,所述第一半轴(23)和所述第二半轴(24)旋转方向相反且平行,所述第一定位器(25)和所述第二定位器(26)竖向设置于所述车体(1)底部,所述第一定位器(25)安装点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轮(21)与所述第一半轴(23)连接点内侧,所述第二定位器(26)安装点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轮(22)与所述第一半轴(23)连接点内侧,所述第一定位器(25)最低点低于所述第一移动轮(21)与地面的接触面,所述第二定位器(26)最低点低于所述第二移动轮(22)与地面的接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桶(3)包括搅拌桶本体(31)、设置在所述搅拌桶本体(31)一端的出料口(32)、设置在所述出料口(32)位置的出料斗(33)、设置在出料斗(33)上的轴承(34)和挡盖(35),所述轴承(34)的外环与所述出料斗(33)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34)的内环上设有贯穿所述轴承(34)的外环厚度方向的固定孔;所述挡盖(35)与所述轴承(34)的内环通过螺杆固定,所述挡盖(35)上设有进料孔和多个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上设有密封法兰套(36),所述密封法兰套(36)内设有旋转挡板,所述密封法兰套(36)外侧面设有棘轮和控制把手,所述旋转挡板的连接杆贯穿所述密封法兰套(36)并与设置在所述密封法兰套(36)外侧的控制把手相连,所述进料孔处设有蝶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浇带料车,包括车体、若干相互平行的轮对和搅拌桶,搅拌桶设置于车体上,轮对设置于车体底部,搅拌桶出口设置在车体底端的轮对的两相对轮之间的位置,轮对为一对相对设置的轮子,两轮子之间距离可调且轴距大于后浇带宽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器将混凝土车移动限定在后浇带上,本装置操作简便,精确性高。精确性高。精确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付兴峰 许宗波 李晓波 朱承卫 辛柏杉 黄明亮 王雅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黄金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2
技术公布日:2023/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