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喷墨头与流程

2023-02-06 23:15: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喷墨头。


背景技术:

2.以往,存在一种使用喷墨头的喷墨头记录装置,该喷墨头从喷嘴喷出墨水,在介质上形成图像或构造等。
3.当气泡残留在喷墨头的液体的流路内时,由于气泡吸收射出时的压力变动,因此存在引起射出特性的偏差、射出不良的问题。
4.与此相关,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技术:设置使墨水在记录头(喷墨头)和墨盒之间循环,进而使墨水不通过记录头而从气泡容易被捕获的过滤器返回到墨盒的路径,由此而除去气泡。
5.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技术:不使用高价的压力传感器而通过波纹管或调节器调整压差,进行喷墨头和墨盒之间的墨水的循环,除去气泡。
6.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记录头(喷墨头),该记录头(喷墨头)具有液室,该液室具有如下构造:在液体非喷出时沿着产生液体的成分的滞留的面流动的液体的流速比沿着其他面流动的流速高。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55765号公报
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10851号公报
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9-344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2.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3.但是,在使用专利文献1、2的技术的情况下,气泡一旦进入喷墨头的流路内的滞留部,即使使墨水循环也难以容易地排出,对于排出气泡来说是不充分的。在此,滞留部是指流路内的液体的速度相对地低速的区域,或者是不沿液体本来流动的方向流动而形成漩涡等从而气泡停留在该区域的区域。
14.另外,在使用专利文献3的技术的情况下,喷墨头的流路内的液体的流速变慢的区域有多处,将该部位全部形成为流速不会变慢的构造成为制造工序繁杂化和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不现实的。
15.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形成气泡的滞留少的喷墨的流路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喷墨头。
16.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面所述的发明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具有流路形成工序,所述流路形成工序包括:
18.第一液体通过工序,使含有沉降性的粒子的第一液体通过流路;
19.充填工序,利用所述第一液体充填所述流路内;
20.沉降工序,使所述第一液体的流动停止规定时间,使所述粒子沉降到所述流路内的滞留部;
21.第二液体通过工序,再次使所述第一液体通过所述流路。
22.另外,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是,在具有:
23.贮存含有沉降性的粒子的第一液体的罐、
24.射出所述第一液体的喷墨头、
25.将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罐供给到所述喷墨头的供给路径、
26.使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喷墨头返回到所述罐的循环路径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具有流路形成工序,所述流路形成工序包括:
27.第一液体通过工序,使所述第一液体以所述罐、所述供给路径、所述喷墨头的流路、所述循环路径的顺序通过,使所述第一液体在所述喷墨头和所述罐之间循环;
28.充填工序,利用所述第一液体充填所述流路内;
29.沉降工序,使所述第一液体的流动停止规定时间,使所述粒子沉降到所述流路内的滞留部;
30.第二液体通过工序,再次使所述第一液体在所述喷墨头和所述罐之间循环。
31.另外,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32.在所述沉降工序中,将所述第一液体加热到比环境温度高的温度。
33.另外,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34.所述流路形成工序包括在所述充填工序和所述沉降工序之间将所述第一液体冷却至环境温度并静置规定时间的冷却工序。
35.另外,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36.所述流路形成工序包括在所述第二液体通过工序之后,使ph与所述第一液体不同的第二液体通过所述流路的凝集促进工序。
37.另外,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五方面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38.所述第二液体是清洗液。
39.另外,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40.所述流路形成工序包括在所述第二液体通过工序之后,使所述流路内的所述第一液体的ph接近所述粒子的等电点的凝集促进工序。
41.另外,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42.在所述第二液体通过工序之后,将所述第一液体代替为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与所述粒子不同的至少一种沉降性粒子的第三液体,再次重复所述流路形成工序。
43.另外,第九方面所述的发明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具有流路形成工序,所述流路形成工序包括:
44.液体通过工序,使含有因热而溶解的沉降性的粒子的第一液体通过流路;
45.充填工序,利用所述第一液体充填所述流路内;
46.沉降工序,使所述第一液体的流动停止规定时间,使所述粒子沉降到所述流路内的滞留部;
47.加热溶解工序,将所述流路内加热到所述粒子溶解的温度以上,使所述粒子的至少一部分加热溶解。
48.另外,第十方面所述的发明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包括:
49.液体通过工序,使在表面含有具有聚合引发基的沉降性的粒子的第一液体通过流路;
50.充填工序,利用所述第一液体充填所述流路内;
51.沉降工序,使所述第一液体的流动停止规定时间,使所述粒子沉降到所述流路内的滞留部;
52.聚合反应工序,使含有聚合性的单体的液体通过所述流路,在所述粒子的表面引发聚合反应。
53.另外,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九或第十方面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54.重复所述流路形成工序。
55.另外,第十二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56.在所述喷墨头以射出运转时的方向进行了所述流路形成工序之后,改变所述方向,再次进行所述流路形成工序。
57.另外,第十三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58.所述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0~30,000nm。
59.另外,第十四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60.所述粒子包括至少两种以上体积平均粒径不同的粒子。
61.另外,第十五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
62.所述粒子的密度与所述第一液体的主溶剂的密度之差为0.2g/cm3以上。
63.另外,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
64.使用喷墨头而形成图像,所述喷墨头使用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形成了流路。
65.另外,第十七方面所述的发明的喷墨头具备:
66.流路,其供含有沉降性的粒子的液体流动;
67.滞留部,其在所述流路内使所述粒子沉降。
68.发明效果
69.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形成气泡的滞留少的喷墨的流路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喷墨头。
附图说明
70.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的图。
71.图2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图。
72.图2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头的喷嘴附近的滞留部的图。
73.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头流路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74.图4a是示出沉降性的粒子堆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状态的图。
75.图4b是示出沉降性的粒子堆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状态的图。
76.图4c是示出沉降性的粒子堆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状态的图。
77.图5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一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图。
78.图5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一的喷墨头的喷嘴附近的滞留部的图。
79.图5c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二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图。
80.图5d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二的喷墨头的喷嘴附近的滞留部的图。
81.图6a是示出沉降性的粒子堆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一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状态的图。
82.图6b是示出沉降性的粒子堆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一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状态的图。
83.图6c是示出沉降性的粒子堆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一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状态的图。
84.图6d是示出沉降性的粒子堆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二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状态的图。
85.图6e是示出沉降性的粒子堆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二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状态的图。
86.图6f是示出沉降性的粒子堆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二的喷墨头的流路的滞留部的状态的图。
87.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喷墨头流路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88.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89.(实施方式一)
90.图1是示出喷墨记录装置1的结构的图。
91.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喷墨头10、临时贮存墨水的墨盒20、以及将喷墨头10与墨盒20连接的外部流路31、32。
92.喷墨头10具备与外部流路31连接的连接部11、以及与外部流路32连接的连接部12。连接部11是墨水的流入口,连接部12是墨水的流出口。
93.暂时贮存在墨盒20中的墨水通过外部流路31以及连接部11,到达喷墨头10的喷嘴211(图2),一部分被喷出。未喷出的墨水通过连接部12以及外部流路32,返回到墨盒20。这
样,墨水在墨盒20和喷墨头10之间循环,外部流路31作为供给路径发挥功能,外部流路32作为循环路径发挥功能。图1的外部流路31、32附近的箭头表示墨水的流动方向。
94.图2a以及图2b是示出喷墨头10的流路的滞留部的图。图2b是喷嘴211附近的放大图。
95.喷墨头10具备头晶片2、保持部3以及共用墨水室5等。
96.头晶片2通过在内部从下侧依次一体化层叠喷嘴基板21、中间基板22、促动器基板23以及保护基板24而构成。
97.在喷嘴基板21,形成有用于射出墨水的液滴的喷嘴211、与喷嘴211连通的大径部212、以及用于墨水的循环的独立循环流路213。
98.在中间基板22,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中间基板22并与大径部212连通的连通孔221、以及使从多个独立循环流路213流来的墨水合流的共用循环流路222。
99.在促动器基板23,形成有与连通孔221连通并贮存墨水的压力室231。
100.在保护基板24,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供给流路241,将共用供给液室51和压力室231连通。
101.共用墨水室5具有充填有墨水的共用供给液室51。
102.在共用墨水室5的上部,设置有连接部11,供给从连接部11向头晶片2供给的墨水。
103.接着,对喷墨头10内部的墨水的循环路径进行说明。墨水从连接部11被供给,以共用墨水室5的共用供给液室51、供给流路241、压力室231、连通孔221、大径部212、独立循环流路213、共用循环流路222、连接部12的顺序流动,向喷墨头10外排出。
104.图2a的箭头表示墨水的流动。
105.因此,连接部11、共用墨水室5的共用供给液室51、供给流路241、压力室231、连通孔221、大径部212、独立循环流路213、共用循环流路222和连接部12构成流路200。
106.在这种构造的喷墨头10内部,由图2a以及图2b的
“○”
表示的地点是滞留部250,该滞留部250是流路200内的墨水的速度相对地低速的区域,或者是不向墨水本来流动的方向流动而形成漩涡等从而气泡停留在该区域的区域。具体而言,图2b所示的喷嘴附近的滞留部250是滞留部250a,图2a所示的压力室231的右上部的滞留部250是滞留部250b,压力室231的左下部的滞留部250是滞留部250c。
107.为了减少如上所述的流路200内的滞留部250,进行如下的喷墨头流路形成方法:将含有沉降性粒子的墨水充填到喷墨头10内,使该沉降性粒子沉降到滞留部250,填埋滞留部250。
108.墨水中含有的沉降性粒子过小时沉降花费时间,过大时分散稳定性差,在滞留部250以外也沉降而成为墨水流的阻碍因子,因此优选使用体积平均粒径为80~30,000nm的沉降性粒子。进而,在使用颜料墨水的情况下,更优选使用体积平均粒径为150~10,000nm的沉降性粒子。另外,在使用含有二氧化钛的墨水的情况下,更优选使用体积平均粒径为200~10,000nm的沉降性粒子。
109.上述沉降性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是一次粒径和作为凝集状态的二次粒径中的任一种,体积平均粒径的测定方法没有限定。
110.另外,优选使用至少两种以上体积平均粒径不同的沉降性粒子。通过使用体积平均粒径不同的沉降性粒子,能够以空隙或凹凸少、接近最密充填的状态使沉降性粒子沉降
到滞留部250。
111.另外,沉降性粒子的密度与含有沉降性粒子的墨水的主溶剂的密度之差优选为0.2g/cm3以上。通过存在上述密度差,能够使沉降性粒子在短时间内沉降。另外,密度差更优选为0.5g/cm3以上。但是,只要是沉降性粒子即可,密度差不限于以上的数值。
112.沉降性粒子的沉降速度由下述斯托克斯式表示,与沉降性粒子的密度和含有沉降性粒子的墨水的主溶剂的密度之差成比例。
113.vs=d
p2

p-ρf)g/18η
114.vs:终端速度[cm/s]
[0115]dp
:粒径[cm]
[0116]
ρ
p
:粒子的密度[g/cm3]
[0117]
ρf:流体的密度[g/cm3]
[0118]
g:重力加速度[cm/s2]
[0119]
η:流体的粘度[g/(cm
·
s)]
[0120]
沉降性粒子能够使用有机颜料、无机颜料、不溶性染料、粘合剂粒子等。
[0121]
沉淀性粒子的材料可以是有机的,也可以是含有金属的无机的,在是有机的情况下,可以是热固性的,也可以是热塑性的。另外,也可以是它们的复合材料。
[0122]
沉降性粒子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在粒子表面有分散剂等的被覆或附着物,或者粒子彼此凝集。
[0123]
作为可以优选使用的具体的有机颜料,可以举出以下的颜料。
[0124]
作为品红色或红色用的颜料,例如可以举出c.i.颜料红2、c.i.颜料红3、c.i.颜料红5、c.i.颜料红6、c.i.颜料红7、c.i.颜料红15、c.i.颜料红16、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53:1、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123、c.i.颜料红139、c.i.颜料红144、c.i.颜料红149、c.i.颜料红166、c.i.颜料红177、c.i.颜料红178、c.i.颜料红202、c.i.颜料红222、c.i.颜料紫19等。
[0125]
作为橙色或黄色用的颜料,例如可以举出c.i.颜料橙31、c.i.颜料橙43、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3、c.i.颜料黄14、c.i.颜料黄15、c.i.颜料黄15:3、c.i.颜料黄17、c.i.颜料黄74、c.i.颜料黄93、c.i.颜料黄128、c.i.颜料黄94、c.i.颜料黄138、c.i.颜料黄155等。特别是在色调和耐光性平衡方面,优选c.i.颜料黄155。
[0126]
作为绿色或青色用的颜料,例如可以举出c.i.颜料蓝15、c.i.颜料蓝15:2、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16、c.i.颜料蓝60、c.i.颜料绿7等。
[0127]
另外,作为黑色用的颜料,例如可以举出c.i.颜料黑1、c.i.颜料黑6、c.i.颜料黑7等。
[0128]
作为能够优选使用的具体的二氧化钛等无机颜料,有锐钛矿型、金红石型以及板钛矿型这三种结晶形态,但作为通用的结晶形态,可以大致分为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没有特别限定,优选折射率大、隐蔽性高的金红石型。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富士钛工业株式会社的tr系列、tayca株式会社的jr系列和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的tipaque等。
[0129]
作为可以优选使用具体的不溶性颜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偶氮、偶氮甲碱、次甲基、二苯基甲烷、三苯基甲烷、喹吖啶酮、蒽醌、苝、靛蓝、喹酞酮、异吲哚啉酮、异吲哚啉、吖嗪、噁嗪、噻嗪、二噁嗪、噻唑、酞菁、二酮吡咯并吡咯等。
[0130]
为了减少如上所述的流路200内的滞留部250,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进行图3的流程图所示的喷墨头10的流路形成方法。
[0131]
在该喷墨头10的流路形成方法中,喷墨头10固定在射出墨水的方向、即喷嘴基板21位于喷墨头10的下表面的方向上而开始。
[0132]
在以下记载的喷墨头10的流路形成方法中,使用含有沉降性粒子的墨水。另外,使用至少两种以上体积平均粒径不同的沉降性粒子。
[0133]
首先,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进行第一液体通过工序(步骤s1),其从墨盒20以外部流路31、喷墨头10、外部流路32、墨盒20的顺序使作为第一液体的第一墨水流动,使第一墨水循环。
[0134]
接着,进行充填工序(步骤s2),其利用墨水充填喷墨头10内的流路200、即从连接部11到共用墨水室5的共用供给液室51、供给流路241、压力室231、连通孔221、大径部212、单独循环流路213、共用循环流路222、连接部12,停止第一墨水的循环的流动。
[0135]
接着,进行冷却工序(步骤s3),其将第一墨水冷却至环境温度,静置规定时间。通过将第一墨水冷却至环境温度,沉降性粒子软凝聚体化。
[0136]
接着,进行沉降工序(步骤s4),其将第一墨水加热到比环境温度高的温度,静置规定时间,使沉降性粒子沉降到流路200内的滞留部250。通过将第一墨水加热至比环境温度高的温度,促进沉降性粒子的凝集而容易沉降。
[0137]
接着,进行第二液体通过工序(步骤s5),其再次使第一墨水循环,使存在于流路200的滞留部250以外的沉降性粒子流动。此时,为了排出喷嘴211内部的沉降性粒子,也可以从喷嘴211射出第一墨水。
[0138]
接着,进行凝集促进工序(步骤s6),其使ph与第一墨水不同的第二液体通过喷墨头10内的流路200、或者使喷墨头10内的流路200的第一墨水的ph接近沉降性粒子的等电点。
[0139]
通过使第二液体通过喷墨头10内的流路200,沉降性粒子的分散稳定性改变,容易沉降,或容易形成凝集体。在该工序中,在使第二液体开始流动时,可以在流路内充填第一墨水,也可以不填充第一墨水。也可以使用清洗液作为第二液体。
[0140]
另外,通过使流路200的第一墨水的ph接近沉降性粒子的等电点,沉降性粒子容易凝集。
[0141]
接着,使用第三墨水再次进行步骤s1~s6的工序(流路形成工序)(步骤s7),所述第三墨水含有至少一种以上的沉降性粒子,所述沉降性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与在上述步骤s1~s6中使用的墨水中含有的沉降性粒子不同。
[0142]
通过使体积平均粒径不同的沉降性粒子沉降,能够提高充填率,以空隙或凹凸少的状态填埋滞留部250。
[0143]
接着,将喷墨头10固定的方向改变为喷嘴基板21位于喷墨头10的上表面的方向,再次进行步骤s1~s7(步骤s8)。由于沉降性粒子仅在重力方向(铅垂下侧)沉降,因此改变方向,使沉降性粒子也沉降到铅垂上侧的滞留部250,填埋滞留部250。
[0144]
在此,图4a是示出沉降性粒子堆积在喷墨头10的滞留部250a的状态的图,图4b是示出沉降性粒子堆积在滞留部250b的状态的图,图4c是示出沉降性粒子堆积在滞留部250c的状态的图。
[0145]
接着,喷墨头10的流路200内的滞留部250使墨水射出来确认是否已减少到通过上述步骤s1~s8在射出特性上没有问题的程度(步骤s9)。在此,射出特性是指射出速度、射出的液量、射出角度、余音振动等。沉降性粒子沉降到滞留部250,滞留部250减少,气泡不会滞留在流路200内而射出特性发生变化。
[0146]
在滞留部250充分地减少的情况下(步骤s9:是),结束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在滞留部250没有充分地减少的情况下(步骤s9:否),返回步骤s1。
[0147]
如以上这样,本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是,在具有贮存含有沉降性的粒子的第一液体的罐(墨盒20)、射出第一液体的喷墨头10、将第一液体从罐供给到喷墨头的供给路径(外部流路31)、使第一液体从喷墨头10返回到罐的循环路径(外部流路32)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具有流路形成工序,所述流路形成工序包括:第一液体通过工序,使第一液体以罐、供给路径、喷墨头10的流路200、循环路径的顺序通过,使第一液体在喷墨头10和罐之间循环;充填工序,利用第一液体充填流路200内;沉降工序,使第一液体的流动停止规定时间,使粒子沉降到流路200内的滞留部250;第二液体通过工序,其再次使第一液体在喷墨头10和罐之间循环。
[0148]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形成气泡的滞留少的喷墨头的流路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喷墨头。
[0149]
另外,根据使用形成有滞留部少的流路的喷墨头的图像形成,能够抑制由气泡引起的画质不良的发生。
[0150]
进而,根据如以上这样形成有滞留部少的流路的喷墨头,能够进行抑制由气泡引起的画质不良的发生的图像形成。
[0151]
(变形例)
[0152]
以下,以本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差异为中心进行说明。
[0153]
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如图1所示,不设置作为循环路径的外部流路32,不使墨水在墨盒20和喷墨头10之间循环。即,墨水从墨盒20经由作为供给路径的外部流路31供给到喷墨头10,从喷墨头10射出并排出。
[0154]
图5a以及图5b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一的喷墨头10a的流路的滞留部250的图。图5b是喷嘴211附近的放大图。
[0155]
图5a所示的喷墨头10a是弯曲模式的喷墨头。需要说明的是,对与图1的喷墨头10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进行说明。
[0156]
对喷墨头10a内部的墨水的流路200进行说明。墨水从连接部11被供给,以供给流路241、压力室231、连通孔221的顺序流动,从喷嘴211射出。
[0157]
图5a的箭头表示墨水的流动。
[0158]
在这样的变形例一的喷墨头10a内部,由图5a以及图5b的
“○”
表示的地点是滞留部250,该滞留部250是流路200内的墨水的速度相对地低速的区域,或者是不向墨水本来流动的方向流动而形成漩涡等从而气泡停留在该区域的区域。具体而言,图5b所示的喷嘴211附近的滞留部250是滞留部250d,图5a所示的压力室231的右上部的滞留部250是滞留部250e,压力室231的左下部的滞留部250是滞留部250f。
[0159]
图5c以及图5d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二的喷墨头10b的流路200的滞留部250的图。图5c是喷嘴211附近的放大图。
[0160]
图5c所示的喷墨头10b是剪切模式的喷墨头。
[0161]
对喷墨头10b内部的墨水的流路200进行说明。墨水从连接部11被供给,以共用供给液室51、压力室231的顺序流动,从喷嘴211射出。
[0162]
图5c的箭头表示墨水的流动。
[0163]
在这样的变形例二的喷墨头10b内部,图5c以及图5d的
“○”
表示的地点为滞留部250。具体而言,图5d所示的喷嘴211附近的滞留部250是滞留部250g,图5c所示的共用供给液室51的右下部的滞留部250是滞留部250h,共用供给液室51的左下部的滞留部250是滞留部250i。
[0164]
在使用了图5a、图5b、图5c以及图5d所示的喷墨头10a、10b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结构中,在进行图3所示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的情况下,在第一液体通过工序(步骤s1)中,不使墨水循环,使墨水从墨盒20以外部流路31、喷墨头10a、10b、喷嘴211的顺序流动。
[0165]
同样地,在第二液体通过工序(步骤s5)中,也使墨水从墨盒20以外部流路31、喷墨头10a、10b、喷嘴211的顺序流动。
[0166]
其他结构以及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的工序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相同。
[0167]
在此,图6a是示出变形例一的沉降性粒子堆积在喷墨头10a的滞留部250d的状态的图,图6b是示出沉降性粒子堆积在滞留部250e的状态的图,图6c是示出沉降性粒子堆积在滞留部250f的状态的图。
[0168]
在此,图6d是示出变形例二的沉降性粒子堆积在喷墨头10b的滞留部250g的状态的图,图6e是示出沉降性粒子堆积在滞留部250h的状态的图,图6f是示出沉降性粒子堆积在滞留部250i的状态的图。
[0169]
如以上这样,本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包括:第一液体通过工序,使含有沉降性的粒子的第一液体通过流路200;充填工序,利用第一液体充填流路200内;沉降工序,使第一液体的流动停止规定时间,使粒子沉降到流路200内的滞留部250;第二液体通过工序,再次使第一液体通过流路200。
[0170]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形成气泡的滞留少的喷墨的流路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喷墨头。
[0171]
(实施方式二)
[0172]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喷墨头流路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实施方式二的喷墨头流路形成方法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一以及变形例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中的第二液体通过工序,进行以下详述的粘结工序,不进行凝集促进工序。另外,步骤s11的液体通过工序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以及变形例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中的第一液体通过工序相同的工序。
[0173]
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一以及变形例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相同的工序标注相同的名称并省略说明。
[0174]
在进行实施方式二的喷墨头流路形成方法的情况下,沉降性粒子中的至少一种以上使用通过热而溶解的沉降性粒子、或在粒子表面存在聚合引发基的沉降性粒子。
[0175]
在实施方式二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中,在使用通过一种以上的热而溶解的沉降性粒子的情况下,进行将喷墨头10、10a、10b内的流路200加热至沉降性粒子溶解的温度,
使沉降性粒子的至少一部分加热溶解的粘结工序(加热溶解工序)。
[0176]
如果仅使沉降性粒子沉降,则沉降性粒子有可能流出到滞留部250外,因此使沉降性粒子的至少一部分溶解,使沉降的粒子彼此溶解粘结,防止流出。
[0177]
作为加热喷墨头10、10a、10b内的流路200的方法,能够使用以下方法:将喷墨头10、10a、10b的每一个放入加热器,或者使高温溶液流入流路200内,或者使高温气体流入流路200内。
[0178]
另外,在实施方式二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中,在使用一种以上的粒子表面不存在聚合引发基的沉降性粒子的情况下,进行在喷墨头10、10a、10b内的流路200中使含有聚合性的单体的液体通过,在沉降性粒子表面引起聚合反应的粘结工序(聚合反应工序)。
[0179]
如果仅使沉降性粒子沉降,则沉降性粒子有可能流出到滞留部250外,因此使沉降性粒子的至少一部分引发聚合反应,使沉降性粒子彼此或以聚合物粘结,防止流出。
[0180]
在进行基于聚合反应的粘结工序的情况下,为了在流路200内的滞留部250以外的部位不引发聚合反应,在沉降工序后,以滞留部250以外的沉降性粒子流动的方式充分地使液体通过。此时使用的液体优选为不含有聚合引发剂的液体。
[0181]
如以上这样,本实施方式二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是,在具有贮存含有沉降性的粒子的第一液体的罐(墨盒20)、射出第一液体的喷墨头10、将第一液体从罐供给到喷墨头的供给路径(外部流路31)、使第一液体从喷墨头10返回到罐的循环路径(外部流路32)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具有流路形成工序,所述流路形成工序包括:液体通过工序,使第一液体以罐、供给路径、喷墨头10的流路200、循环路径的顺序通过,使第一液体在喷墨头10和罐之间循环;充填工序,利用第一液体充填流路200内;沉降工序,使第一液体的流动停止规定时间,使粒子沉降到流路200内的滞留部250;粘结工序,使滞留在滞留部250的粒子粘结。
[0182]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容易形成气泡的滞留少的喷墨头的流路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喷墨头。
[018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184]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中,喷墨头10、10a、10b的方向设为在下表面固定喷嘴基板21而开始,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固定为喷嘴基板21位于上表面的方向而开始,在中途改变为喷嘴基板21位于下表面的方向。
[0185]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所示的结构的具体细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018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87]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喷墨头的流路形成方法、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喷墨头。
[0188]
附图标记说明
[0189]
1 喷墨记录装置
[0190]
2 头晶片
[0191]
21 喷嘴基板
[0192]
200 流路
[0193]
211 喷嘴
[0194]
212 大径部
[0195]
213 单独循环流路
[0196]
22 中间基板
[0197]
221 连通孔
[0198]
222 共用循环流路
[0199]
23 促动器基板
[0200]
231 压力室
[0201]
24 保护基板
[0202]
241 供给流路
[0203]
250 滞留部
[0204]
3 保持部
[0205]
5 共用墨水室
[0206]
51 共用供给液室
[0207]
10、10a、10b 喷墨头
[0208]
11、12 连接部
[0209]
20 墨盒
[0210]
31 外部流路(供给路径)
[0211]
32 外部流路(循环路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