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储能器件的内阻测量方法、电路和装置与流程

2023-02-04 13:51: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内阻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能器件的内阻测量方法、电路和装置。


背景技术:

2.储能器件的内阻是反映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电池、电容作为储能器件,其内阻的变化与电解质、内部极板密切相关。通过测量内阻可以了解电池或电容的老化程度及放电能力,从而判断电池的有效性,保证供电电源的性能。同时内阻也是电池或电容在应用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3.目前,对储能器件的内阻测量,分别有放电法和充电法,在放电法中,通过大电流放电观察其压降,从而计算内阻。在充电法中,采用恒定电流对储能器件进行充电,观察其电压变化,从而计算内阻。
4.在放电法中,如图1所示,在测量电路中串联耗能元件作为负载,储能器件放电过程中,记录放电过程中的放电电压及放电电流,计算储能器件的内阻,或串联电容进行储能,然后对电容进行放电,这些方法中,储能器件储存的电能在内阻测量的过程中被无谓地消耗掉,储能器件中的储能只能用于一次测量,浪费了能源。
5.因此,如何提高储能器件中储能的利用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器件的内阻测量方法、电路和装置,在测量电路中串联储能元件,将储能器件中的储能以放电方式传输到储能元件中,在放电完成后,对储能元件中的电压进行升压,将储能元件做为电源,给储能器件充电,在不考虑转换过程的的损耗的情况下,储能器件中的储能反复在储能器件与储能元件之间进行转换,实现了储能器件中储能的反复利用,提高了储能的利用率,同时在每次转换过程是进行测量,多次的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7.第一方面,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8.一种储能器件的内阻测量方法,采用储能元件做为被测储能器件的放电负载,在储能器件放电时,对储能元件充电,检测储能器件放电过程中的电流变化和储能器件两端的电压变化,计算出储能器件的内阻,在储能器件放电完成后,对储能元件中的储能进行升压,再回充给储能器件。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储能元件采用电容。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储能元件采用超级电容。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储能器件放电过程时,测量储能器件的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计算放电时内阻;在储能器件充电过程时,测量储能器件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计算充电时内阻,将充电时内阻与放电时内阻进行平均,得到储能器件的内阻。
12.第二方面,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13.一种储能器件的内阻测量电路,包括主控电路、电流检测模块、储能元件、控制开关、升压电路,电流检测模块的一端连接控制开关的输入端,控制开关的输出端连接储能元件的一端,储能元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储能器件负极;电流检测模块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储能器件正极,其第三端连接主控电路;控制开关的控制端、储能器件正端分别连接主控电路;升压电路的第一端连接主控电路,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第二端连接储能元件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第三端用于连接储能器件负极,第四端用于连接储能器件正极,在电池放电完成后,用于将储能元件存储的电能,进行升压后回充给储能器件。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升压电路包括boost升压电路,boost升压电路中控制功率管的控制极连接主控电路,控制功率管用于根据主控电路输出的pwm信号,对储能元件的电压进行升压。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pwm信号的占空比小于等于90%。
16.第三方面,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17.一种储能器件的内阻测量装置,包括显示屏和本技术所述测量电路,显示屏与主控电路连接,用于显示内阻测量过程中的各参数,测量电路采用本技术所述测量方法,进行电池内阻的测量。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9.1.本技术通过设置升压电路,对作为负载的储能元件进行升压,将储能元件中的储能转换到被测储能器件中,实现了能量的再利用,节约了能源;
20.2.进一步地,本技术采用超级电容,扩大了储能能力,延长了放电时间,有利于被测储能器件的测量;
21.3.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在储能器件放电过程进行测量与充电过程中进行测量,实现了对储能器件内阻的多次测量计算,提高了内阻测量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22.图1是现有技术内阻的测量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内阻测量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升压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本技术的一种储能器件的内阻测量方法,采用放电法进行储能器件内阻的测量,在测量时,设置储能元件做为测量内阻电路中的负载,储能元件包括电容,更进一步地,包括超级电容。
27.在放电过程中,被测储能器件中存储的电能,转换到负载储能元件中,在储能器件放电完成后,储能元件上的电压低于储能器件两端的电压,对储能元件上的电压进行升压,使储能元件上的电压高于储能器件两端的电压,储能元件对储能器件进行充电。
28.在内阻测量电路上电后,记录被测储能器件两端的电压u1,当内阻测量电路中的控制开关打开后,被测储能器件开始放电,向做为负载的储能元件进行充电,由于储能元件的内阻很小,充电电流能够做到很大,放电过程中,被测储能器件两端的电压会产生变化,
当其稳定时读取被测储能器件两端的电压u2,同时检测并记录内阻测量电路中流过的电流i1,根据欧姆定律,被测储能器件的内阻r=(u1-u2)/i1,将测量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被测储能器件的内阻r1。
29.在放电完成后,储能元件上的电压低于储能器件两端的电压,对储能元件上的电压进行升压后,使储能元件中存储的电能反充回被测储能器件上,在储能器件被充电的过程中,储能元件以恒流i2对被测储能器件进行放电,在回充前记录下被测储能器件两端的电压u3,再记录回充过程中被测储能器件两端的电压u4,根据被测储能器件的内阻r=(u3-u4)/i2,再次计算被测储能器件的内阻r2。
30.对多次被测储能器件的放电与回充过程的内阻的测量值进行平均,或求其均方根,得到被测储能器件的内阻,提高测量的精度。
31.储能器件中的电能在不考虑功耗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无数次对被测储能器件的放电与回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产生热量,降低了能量的损耗,节约了成本。
32.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储能器件为储存电能的元器件,包括电池、电容,如各种锂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
33.本技术的一种储能器件的内阻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主控电路、电流检测模块、储能元件、控制开关q,电流检测模块的一端连接控制开关q的输入端s,控制开关q的输出端d连接储能元件的一端,储能元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储能器件负极;电流检测模块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储能器件正极,其第三端连接主控电路;控制开关的控制端g、储能器件正极分别连接主控电路。
34.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储能器件为电池,储能元件为超级电容,升压电路采用boost升压电路
35.电流检测电路的一端连接到电池正极,另一端连接控制开关q的输入端s,控制开关q的输出端d连接超级电容的正极,超级电容的负极接电池负极。升压电路的控制端连接主控电路,用于接收从主控电路输出的升压控制信号,升压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接超级电容的两端,升压电路的电源输出端连接到电池正极。
36.在电路接通时,主控电路测量电池正端电压,检测电池正端的电压。串联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流过检测电路的电流。
37.主控mcu电路输出控制开关的控制信号,在控制开关导通时,电池放电用于给超级电容充电,测量电池正端的电压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计算电池内阻。
38.在电池放电完成后,超级电容的电压低于电池电压,主控电路控制升压电路工作,将超级电容两端的电压升高到高于电池电压,超级电容放电,给电池回充,在超级电容放电的过程中,同样地,能够测量电池回充电流和电池两端的电压,再计算一次电池内阻。
39.超级电容与升压电路的结构,如图3所示,升压电路采用boost升压电路,包括电感l、二极管d、电容c和升压控制开关q1,电感l、二极管d、电容c依次连接,升压控制开关q1的输入端s连接在电感l、二极管d的连接点上,其输出端d接电容c的另一端、超级电容的负极、输出负极。超级电容的正极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二极管d的负极与电容c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升压电路的正输出端。升压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电池的正端,其负输出端连接电池的负端。
40.本技术的升压电路采用最基本的boost升压电路,其工作过程是:
41.主控电路在检测到电池电压低到某一数值后,判断电池放电完成,输出pwm升压控制信号,控制升压控制开关q1的导通或截止。
42.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vo与输入输出vi,满足如下公式:
43.vo=vi/(1-d), (1);
44.式中,d表示pwm信号的占空比。通过调整占空比,就能够得到合适的输出电压。
45.实际应用中,pwm信号的频率由电路中电感量决定,以避免电感饱和。
46.在pwm信号高电平时,控制开关q1导通,电感l、控制开关q1中有电流流过,电感l储存能量;在pwm信号低电平时,控制开关q1截止,相当于断路,电感l储存的能量通过二极管d释放,此时的电感l相当于一个右正左负的电源,和超级电容的电压叠加后,一起对外放电。
47.由式(1)可知,d不能为100%。
48.实际应用中,d的取值小于等于90%,以避免出现效率太低、控制开关q1发热的现象。
49.超级电容做为输入电源,经过boost电路的升压后,给放电完成后的电池充电。
50.本技术的一种储能器件的内阻测量装置,包括显示屏和测量电路,显示屏用于显示测量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电流、电压、内阻等。
51.测量电路采用本技术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5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