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造影导丝套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12:46: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影导丝套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准确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的走行、数量和畸形,在冠状动脉造影在手术过程中,一般先进行左冠造影在进行右冠造影,其基本操作为在导管进入人体内时,需右手旋转导管,左手送进导管,在送进导管的同时旋转导管,切忌一直同一方向旋转,否则易致导管折断、打结损伤血管,一般在冠状开口位置,多冒烟(释放造影剂)、少采集,观察病人的心电监护以及压力,观察病人造影图像以了解病变情况。
3.如公开号为cn105498067a,公开日期为2016年04月20日,名称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及其使用方法》,一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由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头部导管三段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导管为直管,所述第二导管与第一导管连接的一端存在两个135
°
弯曲、与头部导管连接的一端与第一导管垂直,所述头部导管整体呈反s形、管壁上设有侧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为外、中、内三层结构,内、外层为尼龙材质,中层为金属编织网,所述第二导管由尼龙塑料制成,所述头部导管由软质尼龙制成,本发明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由硬度逐渐降低的三段导管连接而成,第一导管由尼龙和金属编织网组成,在保持了导管具有良好支撑的同时增加了导管的柔韧性,使其在操作过程中扭矩传导能力更佳,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导管更容易进入冠状动脉。头部导管由软质尼龙制成,结构柔软,在进入冠状动脉过程中以及造影过程中能够减少导管头端对血管的损伤,头部导管采用“反s型”结构设计,更容易进入右冠状动脉,避免进入右冠状动脉分支,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第二导管作为第一导管和头部导管的连接过渡段,由尼龙塑料制成,硬度适中。本发明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导管使用方法利用鞘管和导丝对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的引导作用,导管容易进入冠状动脉,从而降低操作难度和操作并发症。
4.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左冠造影时,需要以正位轻柔旋转导管以进行血管y形位置的对准,此时依据经验每次旋转15度左右以进入左冠开口处冒烟(注射造影剂)最为快速,旋转过多角度或者大角度会导致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近端旋转到远端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过多的旋转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现有技术仅能通过医生的反复训练来纠正该点,完全依赖医生的经验,并无结构上的预防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影导丝套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造影导丝套装装置,包括鞘管以及穿设在所述鞘管内的导管,所述鞘管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微型凸起部,相邻两所述微型凸起部间
隔12-18度,所述导管上套接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转动内套于所述环形槽中,所述弹性环上设置有弹性凸起肋,所述弹性环的转动过程中,所述弹性凸起肋会变形挤压以越过所述微型凸起部。
8.上述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所述弹性环包括外环体以及外环体上内套接的弹性内筒,所述弹性内筒上设置有所述弹性凸起肋。
9.上述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所述弹性内筒具有轴向的延伸部,所述弹性内筒通过该延伸部伸出到所述鞘管外。
10.上述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所述弹性环的内壁上设置有贯穿槽,所述弹性内筒相对所述外环体转动以使得弹性凸起肋凸出所述外环体以挤压所述微型凸起部。
11.上述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所述弹性凸起肋为半球体,所述半球体的底面为弧形面且贴合在所述弹性内筒的外壁上。
12.上述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所述半球体以其半球面一侧的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弹性内筒上。
13.上述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所述贯穿槽上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的槽壁为导向斜面。
14.上述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所述半球体上朝向导向斜面的一侧设置有楔形面。
15.上述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相邻两所述微型凸起部间隔15度。
16.上述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所述鞘管上设置有环形槽的部分为弹性材料。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造影导丝套装装置,医生旋转导管时会带动弹性环发生转动,弹性环转动时会带动弹性凸起肋在所述环形槽内转动,环形槽内设置有多个微型凸起部,且相邻两所述微型凸起部间隔12-18度,弹性凸起肋在环形槽内转动过程中会变形挤压以经过微型凸起部,此时会给医生一个明显的手感以得知弹性凸起肋经过此微型凸起部,如此使得医生知晓自己在手术过程中的旋转角度以保证提高手术的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的鞘管内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内筒和外环体的一种状态下的配合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内筒和外环体的另一种状态下的配合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造影导丝套装装置的剖视图;
25.图7为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外环体的局部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鞘管;2、导管;3、弹性环;4、环形槽;5、弹性凸起肋;6、微型凸起部;7、弹性内筒;
8、挡环;9、凸起部;10、鞘管槽;11、变形筒;12、外环体;12.1、贯穿槽;12.2、竖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9.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权利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远离医生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本发明所指出的正转和反转不是通俗意义上的转动,只是两个相反方向的转动。
30.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造影导丝套装装置,包括鞘管1以及滑动套接在所述鞘管1内的导管2,所述鞘管1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4,所述环形槽4的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微型凸起部6,相邻两所述微型凸起部6间隔12-18度,所述导管2上套接有弹性环3,所述弹性环3转动内套于所述环形槽4中,所述弹性环3上设置有弹性凸起肋5,所述弹性环3的转动过程中,所述弹性凸起肋5会被微型凸起部6变形挤压以越过所述微型凸起部6。
31.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鞘管1的远端(也即进入人体的一端)用于置入动脉中,鞘管1的近端位于体外,所述导管2通过鞘管1进入人体血管内,鞘管1的近端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4,环形槽4为适应鞘管1内壁的环形槽4体,环形槽4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微型凸起部6,微型凸起部6形状为微型的环状凸起部且具有弹性,环形槽4上设置有多个如24个微型凸起部6,相邻两个所述微型凸起部6间隔12-18度,当24个时就是相邻两个间隔15度,导管2上套接有弹性环3,弹性环3的材质为弹性材料,弹性环3也为适应导管2外形的圆形状,弹性环3的径向尺寸设置为可弹性套接在导管2上,也即弹性环3内壁的径向尺寸小于导管2外壁的径向尺寸,如此医生在旋转导管2时弹性环3也会产生同向转动,同时弹性环3在轴向上被环形槽4限位如此其轴向上不会跟随导管2进行移动,也即导管2和弹性环3在旋转时同步旋转,但是在轴向移动时相对滑动,弹性环3上还设置有弹性凸起肋5,弹性凸起肋5为软质的能够变形的材料,其用于提供一个阻力手感,其外圆部分大于微型凸起部6的内圆部分,导管2在旋转时带动弹性环3转动,弹性环3转动时带动弹性凸起肋5在环形槽4内转动,导管2在旋转过程中,弹性环3上的弹性凸起肋5也被带动转动,显然的,弹性凸起肋5在环形槽4内的旋转过程中,弹性凸起肋5会经过微型凸起部6,由于弹性凸起肋5和微型凸起部6都具有弹性,弹性凸起肋5会产生挤压变形从而越过微型凸起部6,在越过微型凸起部6时由于两者的挤压变形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医生会有一个明显的手感得知弹性凸起肋5越过了微型凸起部6,而相邻两个所述微型凸起部6间隔12-18度,如此医生会得知自己旋转一次的旋转角度为12-18度,每次经过微型凸起部6时也可停止旋转,因为扭送力及扭送延迟的关系,通过仪器看到导管2头旋转后才可继续旋转。
3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造影导丝套装装置,医生旋转导管2时会带动弹性环3发生转动,弹性环3转动时会带动弹性凸起肋5在所述环形槽4内转动,环形槽4内设置有多个微型凸起部6,且相邻两所述微型凸起部6间隔12-18度,优选的为15度,弹性凸起肋5在环形槽4内转动过程中会变形挤压以经过微型凸起部6,此时会给医生一个明显的手感以得知弹性凸起肋5经过此微型凸起部6,如此使得医生知晓自己在手术过程中的旋转角度以保证提
高手术的效率。
33.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所述弹性凸起肋5固接于其中一个微型凸起部6上,弹性凸起肋5与微型凸起部6之间通过一个断裂部进行连接,断裂部为一个径向尺寸同时小于弹性凸起肋5与微型凸起部6的结构,其作用在于,如此在使用前通过断裂部连接弹性环3和鞘管1,防止其随意晃动,而当使用时,可以通过导管稍微使力撕裂该撕裂部即可正常使用。
34.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弹性环3为复合式构造,其包括外环体12以及外环体12内套的弹性内筒7,此时导管内套于弹性内筒7中,弹性内筒7的材质为弹性材料,弹性内筒7的一端位于伸出到所述鞘管1外,如此可通过手动转动弹性内筒7,弹性内筒7上设置有所述弹性凸起肋5,弹性凸起肋5包括一个半球体,半球体具有一个半球面以及底部的弧形面,半球体以弧形面一侧贴合在弹性内筒的外壁上,半球体的半球面的一侧通过一个连接部连接在弹性内筒7的外壁上,外环体12上设置有贯穿槽12.1,贯穿槽12.1的壁面朝向所述半球体的方向倾斜,在第一状态下,半球体位于贯穿槽中,其不突出于外环体12,在第二状态下,转动弹性内筒7,此时半球体会抵接贯穿槽的壁面并沿着该壁面向上滑动,也即此时半球体不再贴合在弹性内筒7的外壁上,仅仅依靠另一端的连接部进行连接,由于贯穿槽的壁面的导向使得半球体逐渐凸出到外环体12上。如此通过转动弹性内筒7即可使得弹性凸起肋5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进行切换,在第一状态下,弹性凸起肋5不与微型凸起部6接触,降低导管正常转动时的阻力,仅在需要进行周向限位时再进入第二状态。
35.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弹性环3上远端沿鞘管1内壁上设置有变形筒11,所述变形筒11内套于所述鞘管1内,而且弹性环3位于鞘管内近端的一端,而变形筒位于鞘管内远端的一侧,变形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一个微型凸起环9,同时,所述鞘管1内壁上沿着轴向依次设置有多个鞘管槽10,微型凸起环9与鞘管槽10的配合跟弹性凸起肋5与微型凸起部6的配合完全相同,也即微型凸起环9为弹性结构,其可以顺畅的进入和脱离鞘管槽10,但是进入和脱离时会产生明显的手感,显然的,在日常状态下导管2与变形筒11之间间隙配合,两者并不会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在外环体12的内壁上设置一个竖向槽,原先的贯穿槽12.1为横向槽(外环体12的径向平面为横向),横向槽的一端为贯穿槽,横向槽的一端并不径向贯穿外环体12且连通所述竖向槽(导管的轴线为竖向),竖向槽12.2轴向贯穿外环体12,而贯穿槽径向贯穿外环体12,当需要进行导管2的轴向位置控制时,操作人员手动的转动弹性内筒7使得弹性凸起肋5的半球体进入到竖向槽中,随后轴向向远端推动弹性内筒7,弹性内筒7带动弹性凸起肋5一起进入到变形筒11和导管之间的间隙,依靠弹性内筒7以及弹性凸起肋5的变形将变形筒11、弹性内筒7以及导管连接到一起,此时轴向移动导管2会使得弹性内筒7以变形筒11同步的轴向移动,即可以通过微型凸起环9与鞘管槽10的配合感受具体的移动距离,而相邻鞘管槽10的距离实现予以标注告知医生即可。这里之所以需要感受导管的轴向移动距离在于,冠状动脉造影时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均具有多个分支口,个体差异大,行走方向各异,这其中,若在移动过程中误入窦房结支进行造影就会相当概率直接产生室颤,而轴向移动距离无法精确控制就是核心原因之一,这也是诸多经验少的医生容易失误的点,基于此,在每次手术遇到该步骤时,可以通过变形筒11去精确的控制轴向移动距离,降低室颤发生的概率。
36.本发明提供的各实施例中,对于外环体12、弹性内筒7、导管、变形筒的相对移动,
优选的,鞘管上设置有微型凸起部6的部分为弹性材质,如此转动弹性内筒7时医生一手挤压鞘管上设置有微型凸起部6的部分以限制外环体12,然后转动弹性内筒即可实现对应的调节。同时若想弹性内筒7脱离变形筒,可以一手限制导管,另一手强制轴向移动弹性内筒7,由于各部分完全依赖弹性变形力和摩擦力进行维持,如此强行限位一者并驱动另一者即可实现脱离或者相对移动。
37.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