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微灌管网设置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3-02-04 11:54: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溉管网设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网系统以及管网末级管路上的灌水器,将作物所需的水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准确地输送到植物根部周围的土壤的灌溉方法。在管网系统水力偏差、灌水器制造偏差和地形偏差等的影响下,微灌管网系统的灌溉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
3.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多孔系数法、能量阔线法、退步法或有限元法等,在微灌管网的微灌单元中,基于允许压力偏差在支、毛管上分配流量,进而对支管位置、支/毛管长度和直径等进行优化计算。
4.然而,对于不规则地块,微灌管网系统的灌溉的均匀性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灌管网设置方法及装置,能够简化不规则地块的管网设置过程,并确保灌溉的均匀性较高,成本较低。
6.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灌管网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8.将不规则地块划分为多个灌溉三角形,在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确定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计算每个可选位置对应的水力性能评价参数,基于所述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从所述多个可选位置中确定出多个候选位置,所述水力性能评价参数用于指示使用微灌管网灌溉地块时的灌溉均匀性;
9.计算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所述出水桩的每个候选位置对应的经济评价参数,所述经济评价参数用于指示使用微灌管网灌溉地块所需的费用;
10.基于所述经济评价参数,从所述多个候选位置中确定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所述出水桩的目标设置位置;
11.基于所述目标设置位置,在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设置所述出水桩以及支管和毛管,所述支管与所述出水桩连接,所述毛管与所述支管连接,所述毛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灌水器。
12.可选的,所述将不规则地块划分为多个灌溉三角形,包括:
13.获取所述不规则地块的n个顶点,n为大于3的正整数;
14.依次将所述n个顶点中每个顶点与所述每个顶点的不相邻的n-2个顶点分别连线,得到n个划分方案,每个划分方案均包括共一个顶点的n-2个三角形;
15.通过第一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划分方案下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所述第一预设关系式为:
16.其中,si代表第i个三角形的面积,(x1,y1)、(x2,y2)和(x3,y3)分别代表第i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17.通过第二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划分方案下任意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差的绝对值,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为:
18.d
ij
=|s
i-sj|,其中,i=1:(n-2),j=1:(n-2),i<j,sj表示第j个三角形的面积,si表示第i个三角形的面积,d
ij
表示第i个三角形和第j个三角形的面积差;
19.通过第三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划分方案的面积评价参数,所述第三预设关系式为:
20.其中,i=1:(n-2),j=1:(n-2),i<j,da表示所述面积评价参数;
21.将具有最小面积评价参数的划分方案对应的n-2个三角形确定为一级三角形;
22.将所述一级三角形或对所述一级三角形进行划分得到的二级三角形作为所述灌溉三角形。
23.可选的,所述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为所述灌溉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
24.所述将不规则地块划分为多个灌溉三角形,在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确定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计算每个可选位置对应的水力性能评价参数,基于所述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从所述多个可选位置中确定出多个候选位置,包括:
25.步骤a1:在所述一级三角形中,设定所述出水桩的初始位置,设定支管的直径为第一直径,所述初始位置为所述一级三角形中任一位置,所述第一直径为支管的可选直径中的第i个直径,所述可选直径包括n个可选的且随序号依次增大的直径,i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且初始值为1;
26.步骤a2:基于所述初始位置和位置调节步长,确定所述一级三角形中所述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
27.步骤a3:基于每个可选位置以及所述第一直径,计算所述出水桩位于每个可选位置时所述一级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
28.步骤a4:基于所述一级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以及偏差率条件,确定所述多个可选位置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候选位置,若是,则执行步骤a5,否则执行a6;
29.步骤a5:将所述一级三角形确定为所述灌溉三角形,将所述第一直径确定为所述一级三角形中支管的目标直径,并从所述多个可选位置中确定出所有的候选位置;
30.步骤a6:调整支管的第一直径为所述可选直径中的第i 1个直径,并跳转至步骤a3,直至i 1大于n。
31.可选的,所述步骤a6中,当i 1大于n时,所述将不规则地块划分为多个灌溉三角形,在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确定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计算每个可选位置对应的水力性能评价参数,基于所述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从所述多个可选位置中确定出多个候选位置,还包括:
32.步骤a7:将所述一级三角形划分为m个面积相等的二级三角形,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且初始值为2;
33.步骤a8:依次确定每个所述二级三角形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候选位置,若每个所述二级三角形中均存在至少一个所述候选位置,则执行步骤a9,否则执行步骤a10;
34.步骤a9:将每个所述二级三角形确定为所述灌溉三角形,并依次确定每个二级三角形中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中所有的候选位置;
35.步骤a10:将m 1赋值给m,并跳转至步骤a7。
36.可选的,所述经济评价参数为灌水年费用,所述计算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所述出水桩的每个候选位置对应的经济评价参数,包括:
37.通过第四预设关系式计算所述灌溉三角形的管网系统投资,所述第四预设关系式为:
38.其中i代表年利率,m代表支管和毛管的使用寿命,l
l
和lm分别为灌溉三角形中毛管和支管的长度,p
l
和pm分别为灌溉三角形中毛管和支管的单价,s为灌溉三角形的面积,ca代表所述管网系统投资;
39.将所述管网系统投资ca乘以第一比例得到所述灌溉三角形的管网维护费用cm;
40.通过第五预设关系式计算所述灌溉三角形的能耗费用,所述第五预设关系式为:
41.其中,ce代表所述能耗费用,n
p
为水泵功率,o
t
为满足灌溉需求的年灌溉时间,enc为电费,qs为支管进口流量,h0为支管进口压力,e
p
为水泵效率,rn为净灌溉定额,eu为灌水均匀系数,由第六预设关系式计算得到,所述第六预设关系式为:
42.其中,cvm为灌水器制造偏差,n为每株作物分摊的灌水器个数,为灌溉三角形中灌水器平均流量,q
min
为灌溉三角形中灌水器最小流量;
43.通过第七预设关系式计算所述灌溉三角形的年水费,所述第七预设关系式为:
44.cw=rgpw,其中,cw代表所述年水费,pw为水价,rg为作物生育期毛灌溉定额,由第八预设关系式计算得到,所述第八预设关系式为:
45.将所述管网系统投资ca、管网维护费用cm、所述能耗费用ce和所述年水费cw的和值作为所述灌水年费用;
46.所述基于所述经济评价参数,从所述多个候选位置中确定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所述出水桩的目标设置位置,包括:
47.将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具有最小灌水年费用的候选位置确定所述出水桩的目标设置位置。
48.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49.在第一三角形中确定多个候选分干管连接点,所述第一三角形为被划分为多个二级三角形的一级三角形;
50.通过第九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候选分干管连接点到所述第一三角形中任一出水桩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九预设关系式为:
51.其中i=1:m,d
noi
代表候选分干管连接点(xn,yn)到第i个出水桩的第一距离,m代表所述第一三角形中出水桩的总数;
52.通过第十预设关系式计算任意两个第一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所述第十预设关系式为:
53.s
ij
=|d
noi-d
noj
|,其中,i=1:m,j=1:m,i<j,s
ij
代表第i个第一距离与第j个第一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
54.通过第十一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候选分干管连接点对应的第一压力均衡评价参数,所述第十一预设关系式为:
55.其中,i=1:m,j=1:m,i<j,sa代表所述第一压力均衡评价参数;
56.将具有最小第一压力均衡评价参数的候选分干管连接点确定为目标分干管连接点;
57.在所述第一三角形中各个出水桩与所述目标分干管连接点之间设置分干管。
58.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59.在所述不规则地块中确定多个候选干管连接点;
60.通过第十二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候选干管连接点对应的多个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包括所述候选干管连接点与任一分干管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或所述候选干管连接点与任一第二三角形中出水桩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三角形为未被划分为二级三角形的一级三角形,所述第十二预设关系式为:
61.其中i=1:n-2,d'
noi
代表候选干管连接点(x'n,y'n)到点的第二距离,点(x'
oi
,y'
oi
)代表任一分干管连接点或任一第二三角形中出水桩的位置,n代表不规则地块的顶点个数;
62.通过第十三预设关系式计算任意两个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所述第十三预设关系式为:
63.s'
ij
=|d'
noi-d'
noj
|,其中,i=1:n-2,j=1:n-2,i<j,s'
ij
代表第i个第二距离与第j个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
64.通过第十四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候选干管连接点对应的第二压力均衡评价参数,所述第十四预设关系式为:
65.其中,i=1:n-2,j=1:n-2,i<j,s'a代表所述第二压力均衡评价参数;
66.将具有最小的第二压力均衡评价参数的候选干管连接点确定为目标干管连接点;
67.基于所述目标干管连接点,在所述不规则地块中布置干管。
68.可选的,所述在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设置所述出水桩以及支管和毛管,包括:
69.设置所述支管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出水桩所在的位置起沿第一方向向所述灌溉三角形的边界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毛管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毛管的延伸方向为根据作物种植方向确定;
70.当所述支管延伸至与所述灌溉三角形的第一边相交时,设置所述支管沿第二方向延伸直至到达所述灌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所述第一边为所述灌溉三角形的任一边,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边,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71.当所述支管延伸至与所述灌溉三角形的第一顶点相交时,所述支管截止,所述第一顶点为所述灌溉三角形的任一顶点。
72.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73.获取所述不规则地块中多个高程测量点的高程信息;
74.基于所述多个高程测量点的高程信息进行插值得到所述不规则地块中所有灌水器的高程信息;
75.所述计算出水桩位于每个可选位置时所述一级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包括:
76.基于所述不规则地块中所有灌水器的高程信息、管段能量方程、管网节点流量连续方程和灌水器流量-压力关系式,计算所述一级三角形中每个灌水器的流量;
77.基于所述一级三角形中每个灌水器的流量,计算所述一级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
78.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灌管网设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79.确定模块,用于将不规则地块划分为多个灌溉三角形,在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确定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计算每个可选位置对应的水力性能评价参数,基于所述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从所述多个可选位置中确定出多个候选位置,所述水力性能评价参数用于指示使用微灌管网灌溉地块时的灌溉均匀性;
80.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所述出水桩的每个候选位置对应的经济评价参数,所述经济评价参数用于指示使用微灌管网灌溉地块所需的费用;
81.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经济评价参数,从所述多个候选位置中确定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所述出水桩的目标设置位置;
82.设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设置位置,在每个所述灌溉三角形中设置所述出水桩以及支管和毛管,所述支管与所述出水桩连接,所述毛管与所述支管连接,所述毛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灌水器。
8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灌管网设置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将不规则地块划分为多个灌溉三角形,以灌溉三角形作为管网布置单元进行管网设置,有效简化了任意不规则地块的管网设置过程;对于每个灌溉三角形,基于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以及经济评级参数,对其出水桩位置进行了优化,确保了每个灌溉三角形中管网均能够满足水力性能需求和经济性需求,进而有效提高了灌溉均匀性,降低了成本;此外,以更小的三角形为基础来布置毛管,能实现借助三角形的边界来限定地块中不同毛管的长度的差异程度,确保不规
则地块中毛管的长度差异较小,便于提高灌溉均匀性。
附图说明
8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8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灌管网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8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灌溉三角形的方法流程图;
8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规则地块的示意图;
8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不规则地块进行划分的不同划分方案的示意图;
8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置支管的方法流程图;
9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规则地块中布置毛管的示意图;
9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灌溉三角形中布置支管的示意图;
9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出水桩的方法流程图;
9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灌溉管网设置方法中确定出水桩的候选位置的方法流程图;
9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灌水器的高程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9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偏差率的方法流程图;
96.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分布情况的示意图;
97.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三角形进行m等分的示意图;
98.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分干管的方法流程图;
99.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分干管的示意图;
100.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规则地块中出水桩及支管的布置示意图;
101.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干管的方法流程图;
102.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级三角形中不同候选位置对应的灌水器流量偏差率的分布情况示意图;
103.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规则地块中各灌水器节点高程分布示意图;
104.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规则地块中干管的布置示意图;
105.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灌管网设置装置的结构图。
106.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10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0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在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微灌管网设计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的基础上构建,相关技术中微灌管网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
109.(1)相关技术在以流量偏差率≤20%为约束条件进行水力计算时,支管直径主要依据经验选取,尽管灌水均匀性能得以满足,但是未能综合考虑微灌单元管网投资、维护费用、能耗费用和水费等经济性指标,系统是否经济最优不得而知;
110.(2)相关技术将微灌单元允许压力偏差在支管和毛管上的分配比例设定为固定值,进而计算微灌单元最大支/毛管长度。受田块尺寸影响,实际支/毛管长度在小于最大支/毛管长度的同时,呈现更多随机组合状态,微灌单元布置后实际灌水均匀性如何不得而知,无法使系统在满足均匀性的情况下达到经济最优;
111.(3)相关技术针对规则单元计算最大支/毛管长度,但是不规则单元中毛管长度随地块边界影响呈现出不一致状态,毛管长度的不一致会影响微灌单元内水力性能和均匀性,相关技术针对不规则微灌单元的管网优化设计并未有明确说明;
112.(4)相关技术在微灌系统设计中多以均匀坡度(顺坡、平坡和逆坡)形式考虑地形偏差的影响,但是实际微灌单元中地形起伏特征可能更加随机,坡度变化更加频繁,相关技术对非均匀坡度情况下地形偏差考虑不足,导致微灌单元水力设计中较难考虑地形偏差对微灌单元水力性能的实际影响。
113.因此,在灌溉领域,尤其是不规则地块的微灌管网设计中,急需一种将田块不规则地形特征、单元水力性能和经济性综合考虑在内的管网优化布置方法。
1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微灌管网系统可包括多个层级,如可包括依次相连的干管、分干管、支管和毛管。位于管网系统末端的毛管上可布置灌水器,灌水器可将水分或肥料喷灌或滴灌至作物周围的土壤中。
115.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16.第一方面,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灌管网设置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01-104。
117.步骤101:将不规则地块划分为多个灌溉三角形,在每个灌溉三角形中确定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计算每个可选位置对应的水力性能评价参数,基于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从多个可选位置中确定出多个候选位置,水力性能评价参数用于指示使用微灌管网灌溉地块时的灌溉均匀性。
118.本步骤中,可将不规则地块进行划分,得到多个灌溉三角形,多个灌溉三角形的总和等于该不规则地块。这样,便实现将任意不规则地块的微灌管网设置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地块的微灌管网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计算每个灌溉三角形中多个可选位置中每一个位置对应的水力性能评价参数,基于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从多个可选位置中确定出多个候选位置,实现基于水力性能评价参数对出水桩位置进行初步优化。这能够确保灌溉三角形中出水桩的最终设置位置必然为能满足水力性能需求的位置。
119.步骤102:计算每个灌溉三角形中出水桩的每个候选位置对应的经济评价参数,该经济评价参数用于指示使用微灌管网灌溉地块所需的费用。
120.本步骤中,可计算每个候选位置对应的经济评价参数,以实现对不同候选位置的经济性进行评估,便于后续对出水桩位置进行进一步优化。
121.步骤103:基于经济评价参数,从多个候选位置中确定每个灌溉三角形中出水桩的
目标设置位置。
122.本步骤中,借助经济评价参数来从候选位置中确定每个灌溉三角形中出水桩的目标设置位置,使得最终确定出的出水桩位置不仅能够满足水力性能需求,还能满足经济性要求。
123.步骤104:基于目标设置位置,在每个灌溉三角形中设置出水桩以及支管和毛管,支管与出水桩连接,毛管与支管连接,毛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灌水器。
124.在步骤103得到每个微灌三角形中出水桩的目标设置位置之后,便可将每个微灌三角形作为微灌管网设计单元,来布置出水桩、支管以及毛管。毛管的长度均被微灌三角形的边界限定,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进而使得整个不规则地块中毛管的长度差异也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缓解毛管的长度差异过大导致灌溉均匀性较差的问题。
125.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灌管网设置方法,有效简化了任意不规则地块的管网设置过程,并且对于不规则地块划分得到的每个灌溉三角形,根据水力性能评价参数和经济评价参数对每个灌溉三角形中出水桩的位置进行了二次优化,能够确保每个灌溉三角形中管网的设置能够满足水力性能需求和经济性需求,进而使得微灌管网的灌溉均匀性较高,且成本较低。此外,本方法还实现借助三角形的边界来限定地块中毛管长度的差异程度,确保不规则地块中毛管的长度差异较小,利于提高灌溉均匀性。
12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将不规则地块划分为多个灌溉三角形,可包括步骤201-207。
127.步骤201:获取不规则地块的n个顶点,n为大于3的正整数。
128.本步骤中,获取不规则地块的n个顶点,可包括获取不规则地块的n个顶点在预先建立的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例如,参考图3给出的不规则地块,其包括五个顶点,每个顶点对应一组坐标,可将不规则地块的边界信息表示为一个n行3列的矩阵b:
129.其中,n为不规则地块的顶点数量,单位为个,图3中n为5,xi和yi分别为x和y方向上的坐标值。
130.步骤202:依次将n个顶点中每个顶点与每个顶点的不相邻的n-2个顶点分别连线,得到n个划分方案,每个划分方案均包括共一个顶点的n-2个三角形。
131.参考图4,给出了图3所示的五边形不规则地块对应的3个划分方案。示例性的,对于顶点a,其不相邻的两个顶点为顶点c和d,则分别将顶点a和顶点c以及d连线,得到三角形abc、acd和aed。
132.步骤203:通过第一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划分方案下每个三角形的面积,该第一预设关系式为:
133.其中,si代表第i个三角形的面积,(x1,y1)、(x2,y2)和(x3,y3)分别代表第i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134.本步骤中,借助第一预设关系式,可以计算任意一个划分方案对应的n-2个三角形中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35.步骤204:通过第二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划分方案下任意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差的绝对值,第二预设关系式为:
136.d
ij
=|s
i-sj|,其中,i=1:(n-2),j=1:(n-2),i<j,sj表示第j个三角形的面积,si表示第i个三角形的面积,d
ij
表示第i个三角形和第j个三角形的面积差。
137.本步骤中,借助第二预设关系式,可以计算任意一个划分方案对应的n-2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差的绝对值。
138.步骤205:通过第三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划分方案的面积评价参数,第三预设关系式为:
139.其中,i=1:(n-2),j=1:(n-2),i<j,da表示所述面积评价参数。
140.本步骤中,借助第三预设关系式,能够得到每个划分方案的面积评价参数,该面积评价参数体现了每个划分方案对应的n-2个三角形面积的差异程度。
141.步骤206:将具有最小面积评价参数的划分方案对应的n-2个三角形确定为一级三角形。
142.本步骤中,对多个划分方案对应的面积评价参数进行对比,将具有最小面积评价参数的划分方案对应的n-2个三角形确定为一级三角形,即将划分得到的三角形面积差异最小的方案作为目标方案,这便于确保后续管网的灌溉均匀性。
143.步骤207:将一级三角形或对一级三角形进行划分得到的二级三角形作为灌溉三角形。
144.本步骤中,可将一级三角形作为灌溉三角形进行后续管网设置,实现将任意不规则地块的管网设置问题转换为三角形地块的管网设置问题,并且由于一级三角形对应的划分方案的面积评价参数最小,进而不规则地块的面积划分较为均衡,有利于提高灌溉的均匀性。或者,可将一级三角形进行进一步划分,得到更小的二级三角形作为灌溉三角形,能够使不规则地块中毛管的长度差异更小,进一步提升灌溉均匀性。
145.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将不规则地块进行划分得到灌溉三角形的方法,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中还可选用其他方式还进行划分,上述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146.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为所述灌溉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参考图5,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可以包括步骤501-503。
147.步骤501:设置支管自灌溉三角形中出水桩所在的位置起沿第一方向向灌溉三角形的边界延伸,第一方向与毛管的延伸方向垂直,毛管的延伸方向为根据作物种植方向确定。
148.参考图6-7,图6给出了图3所示的不规则地块中设置毛管和灌水器后的示意图,图7给出了将图6中的三角形abc作为一个灌溉三角形布置支管和毛管的示意图。其中,图6-7中毛管的布置方向仅为示例,毛管的布置方向一般与作物的种植方向相关,毛管以一定间距布置,该间距可根据作物行距和株距确定。毛管上以一定间距布置有灌水器,灌水器的间距也可根据作物行距和株距确定(可预存作物行距和株距与灌水器布置间距或毛管布置间距之间的对应关系,后续通过查表确定灌水器布置间距或毛管布置间距)。
149.本步骤中,以图7的o点作为出水桩的示例设置位置,在设置支管时,使支管自o点
出发沿第一方向向灌溉三角形的边界延伸,即得到oo'管段和oo”管段,第一方向包括和第一方向垂直于毛管的延伸方向。
150.步骤502:当支管延伸至与灌溉三角形的第一边相交时,设置支管沿第二方向延伸直至到达灌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第一边为灌溉三角形的任一边,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边,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151.继续参考图7,当支管延伸至与灌溉三角形的第一边ab或bc相交时,设置支管沿第二方向延伸直至到达灌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即图7中oo'管段在点o'处改变延伸方向为并得到管段o'a,oo”管段在点o”处改变延伸方向为并得到管段o”c。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换句话说∠oo'a以及∠oo”c为钝角。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确保所有毛管均能够连接到支管上,实现灌溉三角形中全部区域均能得到有效灌溉。
152.步骤503:当支管延伸至与灌溉三角形的第一顶点相交时,支管截止,第一顶点为灌溉三角形的任一顶点。
153.本步骤可为步骤502的并列步骤。在一些情况下,支管沿第一方向延伸时,可能直接与灌溉三角形的某一顶点相交,此时直接使支管截止在该顶点处即可。
154.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在灌溉三角形中布置支管的方式,该方式能够所有毛管均连接到支管上。
155.在一些实施例中,经济评价参数为灌水年费用,参考图8,前述的步骤102可以包括:
156.步骤801:通过第四预设关系式计算灌溉三角形的管网系统投资,第四预设关系式为:
157.其中i代表年利率,m代表支管和毛管的使用寿命,l
l
和lm分别为灌溉三角形中毛管和支管的长度,p
l
和pm分别为灌溉三角形中毛管和支管的单价,s为灌溉三角形的面积,ca代表所述管网系统投资。
158.步骤802:将管网系统投资ca乘以第一比例得到灌溉三角形的管网维护费用cm。第一比例例如可以为5%。
159.步骤803:通过第五预设关系式计算灌溉三角形的能耗费用,第五预设关系式为:
160.其中,ce代表能耗费用,n
p
为水泵功率,o
t
为满足灌溉需求的年灌溉时间,enc为电费,qs为支管进口流量,h0为支管进口压力,e
p
为水泵效率,rn为净灌溉定额,eu为灌水均匀系数,由第六预设关系式计算得到,第六预设关系式为:
161.其中,cvm为灌水器制造偏差,n为每株作物分摊的灌水器个数,为灌溉三角形中灌水器平均流量,q
min
为灌溉三角形中灌水器最小流量,灌溉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可通过解节点流量连续方程得到。能耗费用ce可按照将灌溉水提升至特定工作压力的耗电量进行计算。
162.步骤804:通过第七预设关系式计算所述灌溉三角形的年水费,第七预设关系式为:cw=rgpw,其中,cw代表所述年水费,pw为水价,rg为作物生育期毛灌溉定额,由第八预设关系式计算得到,第八预设关系式为:
163.步骤805:将管网系统投资ca、管网维护费用cm、能耗费用ce和年水费cw的和值作为灌水年费用ct。即:ct=ca cm ce cw。
164.在此基础上,前述步骤103可以包括:
165.步骤806:将每个灌溉三角形中具有最小灌水年费用的候选位置确定出水桩的目标设置位置。
166.本实施例步骤801-806中,提供了一种具体的计算灌溉三角形的经济评价参数的方法。计算得到每个候选位置对应的经济评价参数后,便可以对比不同候选位置的经济性差异。可以将经济评价参数最小的候选位置(即经济性最好的位置)作为出水桩在灌溉三角形中的目标设置位置,这样可以确保利用微灌管网进行灌溉的成本更低,改善微灌管网系统的经济性。
167.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为灌溉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相应的,参考图9,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可以具体包括步骤a1-a6。
168.步骤a1:在一级三角形中,设定出水桩的初始位置,设定支管的直径为第一直径,初始位置为一级三角形中任一位置,第一直径为支管的可选直径中的第i个直径,可选直径包括n个可选的且随序号依次增大的直径,i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且初始值为1。
169.本步骤中,在一级三角形中设定出水桩的初始位置和支管的初始直径,便于后续计算。支管的初始直径即第一直径,支管的可选直径可以包括市面的常规支管的直径,如可包括40、50、63、75和90mm。支管的初始直径为可选直径中的最小直径,直径较小的支管成本也较低,进而确保从经济性最佳的支管直径开始进行试算。出水桩的初始位置也可根据预设规则来进行设定,如设定为一级三角形的中心位置或靠近顶点的位置等。
170.步骤a2:基于初始位置和位置调节步长,确定一级三角形中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
171.在确定出水桩的初始位置后,可基于初始位置和位置调节步长来确定一级三角形中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例如,自初始位置起向第一方向移动,每次移动第一步长,得到一个新的可选位置,直至移动至三角形边界或移动至超出三角形边界,第一方向为初始位置指向三角形边界的方向;然后,按照预设角度调节步长调整第一方向,再次执行上述过程,得到多个新的可选位置,直至调整后的第一方向与初始状态的第一方向重合或夹角小于角度阈值。该角度阈值例如可以等于该预设角度,这样当调整后的第一方向与初始状态
的第一方向的夹角小于角度阈值时,可以确定已按照该预设角度遍历所有可选的第一方向,此时上述过程终止。其中,第一步长可以为灌水器间距的n倍。可通过调整n值和预设角度调节步长,来调整确定出的可选位置的数量,以调整后续计算所需的时间。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的方式来确定出水桩的可选位置。
172.步骤a3:基于每个可选位置以及第一直径,计算出水桩位于每个可选位置时一级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
173.本步骤中,对于任一可选位置,可计算出水桩位于该可选位置时一级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具体的,可先基于该任一可选位置,来布置支管、毛管和灌水器,布置方式可参考前面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然后,获取预先标定好的灌水器的流量-压力关系式,或通过测定灌水器多个压力水头下的流量来拟合得到的灌水器的流量-压力关系式。灌水器的流量-压力关系式可表示为:q=kh
x

174.其中,q为灌水器流量,k为流量系数,h为压力水头,x为灌水器流态指数。对于实测拟合的情形,k和x为待拟合参数。可基于灌水器的流量-压力关系式来计算出水桩位于每个可选位置时一级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
175.对于不规则地块来说,地块边界的不规则性往往伴随着地块高程的不均匀性。相关技术中一般假设地块具有均匀坡度,但对于高程明显不均匀的不规则地块来说,这种假设很容易导致管网设计效果较差。本实施例中,还可引入不规则地块部分高程测量点的实测高程信息,来优化管网设计。
176.具体的,参考图10,本技术的方法还包括步骤1001-1002。
177.步骤1001:获取不规则地块中多个高程测量点的高程信息。
178.继续以图3所示的不规则地块为例,可获取该不规则地块中多个地面高程测量点(简称地面高程测点)的高程信息,具体的可表示为一个m行4列的矩阵:
179.其中xi和yi分别为x和y方向上的坐标值,zi为测得的地面相对高程,m为实测地面高程测量点的数量,图3中为30个。
180.步骤1002:基于多个高程测量点的高程信息进行插值得到不规则地块中所有灌水器的高程信息。
181.在获取到前述的多个高程测量点的高程信息后,可基于不规则地块中每个灌水器的坐标,通过插值得到每个灌水器的高程信息。插值的方法可包括反距离加权法、样条函数法或克里金法等。参考图19,给出了图3所示不规则地块中各灌水器节点的高程信息分布情况示意图,在该图中,由于灌水器的数量较多,以等高线的形式展示灌水器节点高程的分布情况,每根等高线上多个灌水器节点的高程相等。
182.在此基础上,参考图11,步骤a3中,计算一级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包括步骤1101-1102。
183.步骤1101:基于不规则地块中所有灌水器的高程信息、管段能量方程、管网节点流量连续方程和灌水器压力-流量关系式,计算一级三角形中每个灌水器的流量。
184.具体的,对于一级三角形中任一管段ij,其管段能量方程服从伯努利定律,具体体
现为:
185.zi hi=zj hj (1 k
l
)h
f-ij

186.其中,zi和zj分别为插值得到的灌水器节点i和j处的地面相对高程,hi和hj分别为灌水器节点i和j处的压力水头,h
f-ij
为管段ij的沿程水头损失,k
l
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187.管段ij的沿程水头损失采用hazen-williams公式计算:
[0188][0189]
其中,l
ij
为管段ij的长度,d
ij
为管段ij的直径,q
ij
为管段ij的流量,c
ij
为管段ij的粗糙系数,与管材材质有关。
[0190]
计算一级三角形中每个灌水器的流量的过程包括:
[0191]
(1)设定出水桩的供水压力水头为h0;
[0192]
(2)假定一级三角形内所有灌水器节点的压力水头都等于出水桩处压力水头,利用灌水器的流量-压力关系式计算一级三角形内各位置处灌水器流量;
[0193]
(3)利用后退法计算各管段流量;
[0194]
具体为借助毛管末端的灌水器节点的流量,基于管网节点流量连续方程不断后退求得各个管段的流量,其中,管网节点流量连续方程表现为:qi=α∑q
l
,其中qi代表第i个节点的流量,α为管段沿线流量折算系数,q
l
代表与第i个节点相连的管段的流量;
[0195]
(4)基于各管段流量,利用前述的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hazen-williams公式)计算各管段的沿程水头损失;
[0196]
(5)结合管段能量方程和管网节点流量连续方程,求解方程组,得到各节点新的压力水头;
[0197]
(6)基于计算得到的各节点新的压力水头,利用灌水器的流量-压力关系式计算得到一级三角形中所有灌水器节点的流量,即完成一次迭代;
[0198]
(7)每次迭代后,检查迭代结果的精度,当满足预先设定的计算精度时,结束迭代,得到支管进口压力h0条件下一级三角形单元内各灌水器节点的流量,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以下公式来限定预设的计算精度:
[0199][0200]
其中,q
ij-iter(n-1)
为第n-1次迭代结果中管段ij中的流量,q
ij-iter(n)
为第n次迭代结果中管段ij中的流量;
[0201]
(8)当不满足精度时,基于计算得到的各节点压力水头,利用灌水器的流量-压力关系式计算一级三角形内各位置处灌水器的流量,并重复步骤(3)-(8),直至迭代结果满足预设的计算精度为止。参考图12,示例性示出了当计算精度满足预设的计算精度时一级三角形abc中多个灌水器节点的流量分布情况。
[0202]
步骤1102:基于一级三角形中每个灌水器的流量,计算一级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
[0203]
本步骤中,基于计算得到的每个灌水器的流量,确定一级三角形中的最大灌水器流量和最小灌水器流量,并基于最大灌水器流量和最小灌水器流量计算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具体的,可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
[0204][0205]
其中,q
max
为一级三角形内最大灌水器流量,q
min
为一级三角形内最小灌水器流量,qd为灌水器设计流量,qd可以根据地块土壤性质确定(可预先设定不同土壤性质对应的灌水器设计流量值或范围,后续直接查表确定目标土壤性质对应的设计流量)。
[0206]
步骤a4:基于一级三角形中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以及偏差率条件,确定多个可选位置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候选位置,若是,则执行步骤a5,否则执行a6。
[0207]
本步骤中,偏差率条件可以为: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小于等于偏差率阈值,偏差率阈值可根据需求设置,如可以为20%。可将多个可选位置对应的灌水器流量的偏差率分别与偏差率阈值比较,将偏差率小于偏差率阈值的可选位置确定为候选位置。当确定某个可选位置使得一级三角形中存在至少一个候选位置时,即可跳转至步骤a5。当确定一级三角形中所有可选位置均无法使三角形内存在至少一个候选位置满足偏差率条件,则跳转至步骤a6。参考图18,给出在第一直径下,一级三角形中多个候选位置分别对应的灌水器偏差率分布情况(图18中包含的候选位置较多,故以等高线的形式进行展示,每条等高线上的数字代表偏差率)。
[0208]
步骤a5:将一级三角形确定为灌溉三角形,将第一直径确定为一级三角形中支管的目标直径,并从多个可选位置中确定出所有的候选位置。
[0209]
本步骤中,在支管直径为第一直径的情况下,一级三角形内存在至少一个候选位置,则可直接认定该一级三角形能够作为灌溉三角形,并将第一直径确定为一级三角形的目标直径。为使后续能够从不同候选位置中确定出水桩的目标设置位置,确定多个可选位置中所有的候选位置。
[0210]
步骤a6:调整支管的第一直径为可选直径中的第i 1个直径,并跳转至步骤a3,直至i 1大于n。
[0211]
具体的,步骤a6可以包括:调整支管的第一直径为可选直径中的第i 1个直径(步骤a61);判断i 1是否大于n(步骤a62),若否,则跳转至步骤a3,若是,则可以确定支管的所有可选直径均无法确保在多个可选位置中找到符合偏差率条件的出水桩位置,此时可执行步骤a7。
[0212]
前述步骤实际能够实现通过调整出水桩位置和支管直径来找寻满足偏差率条件的出水桩位置,实现基于水力性能参数来对出水桩位置进行优化。
[0213]
继续参考图9,步骤a6中,当i 1大于n时,前述的步骤101还可以包括步骤a7-a9。
[0214]
步骤a7:将一级三角形划分为m个面积相等的二级三角形,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且初始值为2。
[0215]
在实施中,参考图13,可按照以下方式对一级三角形进行划分:(1)将一级三角形划分为2个二级三角形时,连接一级三角形中最大内角所在顶点与其对边的中点形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二级三角形,如图13a所示;(2)将一级三角形划分为3个二级三角形时,将一级三角形中3个顶点分别与一级三角形的重心连接,得到3个面积相等的二级三角形,如图13b
所示;(3)将一级三角形划分为4个二级三角形时,先按照(1)将一级三角形划分为2个三角形,再对生成的两个三角形继续按照(1)进行划分,得到4个面积相等的二级三角形,如图13c所示;(4)将一级三角形划分为5个三角形时,连接一级三角形中最大内角所在顶点与其对边2/5边长所在点,得到两个分别具有2/5和3/5原一级三角形面积的三角形,再分别利用(1)和(2)的方法将二者划分为2个和3个二级三角形,如图13d所示。采用类似法则可以实现三角形面积的任意等分。
[0216]
步骤a8:依次确定每个二级三角形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候选位置,若每个二级三角形中均存在至少一个候选位置,则执行步骤a9,否则执行步骤a10。
[0217]
本步骤中,可利用步骤a1-a4类似的方法来依次确定每个二级三角形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候选位置。当每个二级三角形中均存在至少一个候选位置时,则确定当前划分个数m能够使划分得到的二级三角形满足偏差率要求,执行步骤a9。若存在某个二级三角形,即使调整支管直径,也未能在多个可选直径中找到至少一个候选位置,则确定当前划分个数m不能使当前的二级三角形满足偏差率要求,执行步骤a10。
[0218]
步骤a9:将每个二级三角形确定为灌溉三角形,并依次确定每个二级三角形中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中所有的候选位置。
[0219]
本步骤中,可将一级三角形划分得到的多个二级三角形均确定为灌溉三角形,并确定出每个二级三角形中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中所有的候选位置,以便后续确定每个二级三角形中出水桩的目标设置位置。需要说明的是,n-2个一级三角形中可能存在0个一级三角形需要继续划分,也可能n-2个一级三角形均需要继续划分,需要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定。
[0220]
步骤a10:将m 1赋值给m,并跳转至步骤a7。
[0221]
本步骤中,由于原m值不能使划分得到的二级三角形均满足偏差率要求,则增大m值,跳转至步骤a7重新评估,直到划分得到的二级三角形中均找到至少一个候选位置为止。参考图16,示例性给出了三个第一三角形均被划分为两个二级三角形时每个二级三角形中出水桩的设置位置、支管的布置方式以及水流方向。
[0222]
上述步骤能够确保最终确定出的任一个灌溉三角形中均存在能够满足偏差率要求的出水桩的候选位置,进而能够确保管网系统的对作物的灌溉均匀性。
[022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4,本技术提供的方法还包括步骤1401-1406。
[0224]
步骤1401:在第一三角形中确定多个候选分干管连接点,第一三角形为被划分为多个二级三角形的一级三角形。
[0225]
由于需要在每个二级三角形中设置一个出水桩,第一三角形中包括多个出水桩,故需要在第一三角形中设置分干管连接点,以为各个出水桩供水。为确定最合适的位置,本步骤中预先在第一三角形中确定多个候选分干管连接点。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三角形中某一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并以一定位置调节步长对初始位置进行调整,得到多个候选分干管连接点,或直接对第一三角形进行网格化,每个网格中确定一个候选分干管连接点。在实施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其他方式来确定候选分干管连接点。
[0226]
步骤1402:通过第九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候选分干管连接点到所述第一三角形中任一出水桩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九预设关系式为:
[0227]
其中i=1:m,d
noi
代表候选分干管连接点(xn,yn)到第i个出水桩的第一距离,m代表所述第一三角形中出水桩的总数。
[0228]
步骤1403:通过第十预设关系式计算任意两个第一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所述第十预设关系式为:
[0229]sij
=|d
noi-d
noj
|,其中,i=1:m,j=1:m,i<j,s
ij
代表第i个第一距离与第j个第一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
[0230]
步骤1404:通过第十一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候选分干管连接点对应的第一压力均衡评价参数,所述第十一预设关系式为:
[0231]
其中,i=1:m,j=1:m,i<j,sa代表所述第一压力均衡评价参数。
[0232]
步骤1402-1403给出一种具体的计算第一压力均衡评价参数的方法,该方法计算出的第一压力均衡参数能够反映一个候选分干管连接点与其所处的第一三角形中不同出水桩间距离的差异程度。
[0233]
步骤1405:将具有最小第一压力均衡评价参数的候选分干管连接点确定为目标分干管连接点。
[0234]
本步骤中,将具有最小sa值的候选分干管连接点确定为目标分干管连接点。参考图15,示出了分别包含两个、三个、四个和五个二级三角形的第一三角形中确定出的目标分干管连接点n。
[0235]
步骤1406:在第一三角形中各个出水桩与目标分干管连接点之间设置分干管。本步骤中,确定目标分干管连接点后,便可以在第一三角形中各个出水桩与目标分干管连接点之间设置分干管,即分干管采用星型布置方式。
[0236]
本实施例中,确定出的目标分干管连接点到第一三角形中各个出水桩的距离较为均等,能够保证各个出水桩处的水压较为均衡,进而提高灌溉的均匀性。
[0237]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7,本技术提供的方法还包括步骤1701-1706。
[0238]
步骤1701:在不规则地块中确定多个候选干管连接点。
[0239]
本步骤中,在不规则地块中确定多个候选干管连接点的方式可参考步骤1401中在第一三角形中确定候选分干管连接点的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0240]
步骤1702:通过第十二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候选干管连接点对应的多个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包括候选干管连接点与任一分干管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或候选干管连接点与任一第二三角形中出水桩之间的距离,第二三角形为未被划分为二级三角形的一级三角形,第十二预设关系式为:
[0241]
其中i=1:n-2,d'
noi
代表候选干管连接点(x'n,y'n)到点的第二距离,点(x'
oi
,y'
oi
)代表任一分干管连接点或任一第二三角形中出水桩的位置,n代表不规则地块的顶点个数。
[0242]
步骤1703:通过第十三预设关系式计算任意两个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第十三预设关系式为:
[0243]
s'
ij
=|d'
noi-d'
noj
|,其中,i=1:n-2,j=1:n-2,i<j,s'
ij
代表第i个第二距离与第j个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
[0244]
步骤1704:通过第十四预设关系式计算每个候选干管连接点对应的第二压力均衡评价参数,所述第十四预设关系式为:
[0245]
其中,i=1:n-2,j=1:n-2,i<j,s'a代表所述第二压力均衡评价参数。
[0246]
本步骤中,第二压力均衡评价参数可以等于任意两个第二距离的差值的绝对值的均值。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距离的具体类型根据划分情况的不同存在差别。对于一级三角形均被划分为多个二级三角形的情况,第二距离的类别仅包括候选干管连接点与任一分干管连接点之间的距离;对于一级三角形均未被划分为二级三角形的情况,第二距离的类别仅包括候选干管连接点与任一第二三角形中出水桩之间的距离;对于部分一级三角形被划分为二级三角形的情况,第二距离则包括前述的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第二距离均用于计算第二压力均衡评价参数。
[0247]
步骤1705:将具有最小的第二压力均衡评价参数的候选干管连接点确定为目标干管连接点。
[0248]
本步骤中,具有最小的第二压力均衡评价参数的候选干管连接点被确定为目标干管连接点。参考图20,点p即为确定出的目标干管连接点。
[0249]
步骤1706:基于目标干管连接点,在不规则地块中布置干管。
[0250]
继续参考图20,给出了一级三角形均被划分为两个二级三角形的情况下,目标干管连接点p与各个目标分干管连接点ni的连接示意图。对于一级三角形均未被划分为二级三角形的情况,目标干管连接点p分别每个出水桩oi直接连接;对于部分一级三角形被划分为二级三角形的情况,目标干管连接点p会与第一三角形中的目标分干管连接点连接,以及与第二三角形中的出水桩连接。即,干管也采用星型布置方式。
[0251]
上述步骤能确保干管连接点与各个目标分干管连接点或第二三角形中出水桩之间的距离较为均等,使各个灌溉三角形中分配到的水压较为均衡,进而改善管网的灌溉均匀性。
[0252]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基于管道流量计算分干管或干管的直径。具体的,可采用以下公式来进行计算:
[0253][0254]
其中,d为分干管或干管的最小管道直径,q为管段流量,v为经济流速,可以取值为1.5m/s。计算得到d后,可根据市场常见规格选择超过最小管道直径最少的管道直径作为分干管直径或干管直径的优化值。
[0255]
另一方面,参考图2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微灌管网设置装置,该装置包括:
[0256]
确定模块210,用于将不规则地块划分为多个灌溉三角形,在每个灌溉三角形中确定出水桩的多个可选位置,计算每个可选位置对应的水力性能评价参数,基于水力性能评价参数从多个可选位置中确定出多个候选位置,水力性能评价参数用于指示使用微灌管网灌溉地块时的灌溉均匀性;
[0257]
计算模块220,用于计算每个灌溉三角形中出水桩的每个候选位置对应的经济评价参数,经济评价参数用于指示使用微灌管网灌溉地块所需的费用;
[0258]
确定模块210,还用于基于经济评价参数,从多个候选位置中确定每个灌溉三角形中所述出水桩的目标设置位置;
[0259]
设置模块230,用于基于目标设置位置,在每个灌溉三角形中设置出水桩以及支管和毛管,支管与出水桩连接,毛管与支管连接,毛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灌水器。
[0260]
可选的,确定模块210还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7、806、a1-a10、1001-1002、1401、1405、1701和1705;计算模块220还用于执行前述步骤801-805、1101-1102、1402-1404和1702-1704。设置模块230还用于执行501-503、803、1406和1706等步骤。
[026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的方法。为了实现前述方法的各个步骤,本技术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具有更多模块。该装置的具体的运行过程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
[0262]
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0263]
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