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婴幼儿背带的制作方法

2023-02-04 09:45: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方便地进行穿戴的婴幼儿背带。


背景技术:

2.婴儿挟带装置(例如抱婴背带、背带、腰凳等)的出现,让看护者在挟带婴幼儿时可以解放双手,并且不影响和婴幼儿的亲密接触。以抱婴背带为例,按照抱婴方式的不同可将抱婴背带分为横抱式、面向前式、面对面式、后背式等。
3.现有抱婴背带一般包括腰带、背袋及肩带,腰带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背袋的下端固定于腰带的大致中部,肩带的下端一般固定于腰带,其上端与背袋的上端可拆卸相连接,肩带与背袋之间形成供婴幼儿乘坐的空间。现有抱婴背带在进行穿戴时,通常先将腰带绕设于看护者的腰部并将其两端固定连接,然后旋转腰带以使背袋位于看护者的前方,接着再从前方将两手臂套入两肩带,并将肩带移动至看护者的肩部。这种穿戴方式不仅过程较为繁琐,而且穿戴后如果需要对位于看护者背后的连接结构进行调整,则一般都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穿戴麻烦,使用不够方便。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使看护者的穿戴更方便的婴幼儿背带,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看护者的穿戴更方便的婴幼儿背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婴幼儿背带,其包括一腰带、一背袋以及一背负组件;其中,腰带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背袋的下端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腰带的两端,且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腰带呈可拆卸连接;背负组件其包括两肩带,两所述肩带相对称地连接于所述腰带的两端,两所述肩带与所述背袋之间形成用于承托婴幼儿的乘坐空间。
7.较佳地,所述腰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及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或通过第一调节结构可调节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之间呈可拆卸连接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
8.较佳地,腰带还包括一腰部护片,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分别固定于腰部护片的两端,或者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中的至少一者通过第一调节结构可调节地连接于腰部护片。
9.较佳地,第一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调节扣以及可调节地穿设于其上的第一调节带,第一调节扣、第一调节带中的一者固定于腰部护片,第一调节扣、第一调节带中的另一者固定于第一连接带或第二连接带。
10.较佳地,腰带的两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或/和第二
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腰带。
11.较佳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分别连接于腰带的两端;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与腰带的一端之间或者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部与腰带的另一端之间。
12.较佳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之间均设有相配合并呈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并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之间均还设有定位结构,当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相卡接后,定位结构对两者进行锁定并能解除锁定。
13.较佳地,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相对滑动而实现卡接或拆卸,且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的滑动方向可沿腰带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14.较佳地,第一卡接部设有卡接槽,卡接槽在滑动方向上至少贯穿第一卡接部的一端,第二卡接部可滑动卡入卡接槽内并可滑动拆离。
15.较佳地,第二卡接部的一端设有导向面,导向面沿滑动方向设置,第二卡接部通过导向面所在端滑动卡入卡接槽内。
16.较佳地,第二卡接部的另一端还设有阻挡部,阻挡部沿第二卡接部的径向凸伸且其外径大于卡接槽的内径,当第二卡接部完全卡入卡接槽后,阻挡部抵接于第一卡接部的端部。
17.较佳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之间均设有第一连接片以及第二连接片,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分别设于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
18.较佳地,第一卡接部设于第一连接片的一侧边处,并且卡接槽的开口位于远离第一连接片的一侧;第二卡接部设于第二连接片的一侧边处,第二卡接部滑动卡入或脱离卡接槽时,第二连接片在开口内滑动。
19.较佳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凸块及第一卡合片,第一凸块凸设于第一连接片的一侧面,第一卡合片连接于第一凸块并平行于第一连接片,第一卡合片、第一连接片之间的间隙形成卡接槽。
20.较佳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凸块及第二卡合片,第二凸块凸设于第二连接片的一侧面,第二卡合片连接于第二凸块并平行于第二连接片,第二卡合片可滑动地卡入或脱离卡接槽。
21.较佳地,定位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定位凸及限位部,定位凸的凸伸方向垂直于滑动方向,当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相卡接后,限位部对定位凸进行定位。
22.较佳地,肩带的一端固定于腰带的端部,肩带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背袋或腰带,肩带的两端之间形成手臂穿戴孔,并且肩带与背袋的上端之间通过第四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23.较佳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第四连接结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七连接件、第八连接件。
24.较佳地,第五连接件或/和第六连接件通过第二调节结构可调节地连接。
25.较佳地,第二调节结构包括第二调节扣以及可调节地穿设于其上的第二调节带,第五连接件或第六连接件连接于第二调节带。
26.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婴幼儿背带,将其背袋的下端设置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并将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对应连接于腰带的两端处,且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与腰带呈可拆卸连接,同时两肩带分别对应连接于腰带的两端,因此,将腰带的两端之间拆开,再将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与腰带的一端之间拆开之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与腰带的另一端之间相连接,此时,两个肩带分别位于腰带的两端,使腰带与两肩带形成一个类似于小背心或马甲的结构,使用者可以像穿马甲或小背心那样从背后直接将两肩带穿入,因此穿戴过程非常简单、快速;另外,腰带的两端位于使用者的前方,因此,在连接腰带的两端以及将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腰带时,因此客户者可以自己方便的进行连接以及调整,而不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协助,使用起来更方便。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婴幼儿背带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1拆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30.图4是图1中婴幼儿背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1.图5是图4掀开背袋的状态示意图。
32.图6是图5中第二连接结构拆开的状态示意图。
33.图7是图4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本发明婴幼儿背带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图8拆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36.图10是图8中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1是图10中第二连接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2是图10的一分解图。
39.图13是图10的另一分解图。
40.图14是本发明婴幼儿背带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5是图14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6是图14拆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43.图17是图16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8是图16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结构相配合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46.图20是图19中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47.图21是沿图20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49.首先结合图1-图9、图14-16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背带1,其包括一腰带10、一背袋20以及一背负组件30。其中,腰带1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10a及第二连接端10b,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呈可拆卸连接结构;背袋20的下端具有第一连接部21及第
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分别连接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及第二连接端10b,且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中的至少一者与腰带10呈可拆卸连接。背负组件30包括两肩带31,两肩带31相对称地连接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及第二连接端10b,且两肩带31还分别与背袋20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两肩带31与背袋20之间形成用于承托婴幼儿的乘坐空间,腰带10和肩带31用于供使用者穿戴。
50.本发明中,腰带10可以有不同的设置方式,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腰带10为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腰带10为连续的一整条,并且在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之间设置多个连接段位来实现段位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者。结合图1-图7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腰带10具有第一连接带11及第二连接带12,第一连接带11、第二连接带12之间通过第一调节结构14可调节地连接,第一连接带11的远离第一调节结构14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带12的远离第一调节结构14的一端形成第二连接端10b,通过第一调节结构14来实现腰带10的段位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51.继续结合图1-图9所示,在本发明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腰带10还包括一腰部护片13,腰部护片13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带11、第二连接带12的宽度,并且腰部护片13内具有填充物,第一连接带11、第二连接带12可分别固定于腰部护片13的两端,或者第一连接带11、第二连接带12中的至少一者通过第一调节结构14可调节地连接于腰部护片13;第一连接带11的远离腰部护片13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带12的远离腰部护片13的一端形成第二连接端10b。当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相连接时,腰部护片13垫设于使用者的腰部,以增大受力面积,让使用者在承载婴幼儿时觉得更舒适。
52.结合图2、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腰带10的第一连接带11、第二连接带12均通过第一调节结构14可调节地连接于腰部护片13的两端。其中,第一调节结构14包括第一调节扣141以及可调节地穿设于其上的第一调节带142,第一调节扣141固定于腰部护片13,第一调节带14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带11或第二连接带12,第一调节带142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调节扣141后向第一连接端10a或第二连接端10b延伸,这样,当腰带10绕设于使用者的腰部后,使用者握住第一调节带142的自由端并向其前方拉动,即可使第一调节带142沿第一调节扣141移动,由此调节第一连接带11或第二连接带12相对于腰部护片13的间距,以使腰带10适应不同的使用者,而不需要旋转腰带10以将位于使用者后方的第一调节结构14转到其前方再进行调节,本发明中腰带10的调节操作更方便。
53.继续参看图1-图9、图14-16所示,本发明中,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0可拆卸地连接,该第一连接结构4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分别连接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
54.先结合图1-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40优选为按扣,即,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分别为按扣的子母扣,在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分别固定按扣的子母扣,并且沿腰带10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多对按扣,由此来加强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之间的连接。
55.下面结合图8-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40优选为滑动扣,具体地,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分别为滑动扣的公扣和母扣,并且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中的另一者设有第
二卡接部,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滑动配合实现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的连接或拆卸;另外,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之间还设有定位结构,当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滑动卡接后,由定位结构对两者进行锁定并能解除锁定。
56.继续参看图8-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412设于第一连接件41,第二卡接部422设于第二连接件42。并且第一连接件41连接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件42连接于腰带10的第二连接端10b,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相对滑动可以使第一卡接部412、第二卡接部422相卡接或相脱离。
57.参看图10-图13所示,第一连接件41还具有第一连接片411,在第一连接片411的一侧边处设置第一卡接部412,该第一卡接部412上开设有一卡接槽412a,该卡接槽412a至少贯穿第一卡接部412的滑动方向上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接槽412a贯穿第一卡接部412的纵向的两端。同时,所述卡接槽412a的开口412b开设于第一卡接部412的远离第一连接片411的一侧,该开口412b也贯穿第一卡接部412的纵向的两端,并且开口412b的宽度小于卡接槽412a的内径,这样的结构设置是为了和第二连接件42相适配,详见后述。
58.继续参看图10-图13所示,第二连接件42具有第二连接片421,第二卡接部422凸设于第二连接片421的一侧边处,第二卡接部422沿第二连接件42的纵向延伸,并且第二卡接部422的外径小于所述卡接槽412a的内径并大于所述开口412b的宽度,同时第二连接片421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开口412b的宽度。这样,当第二卡接部422从第一连接件41的一端滑动卡入或脱离所述卡接槽412a时,第二连接片421在所述开口412b内滑动,而当第二卡接部422完全卡入所述卡接槽412a内之后,第二连接片421通过所述开口412b伸出,并且第二卡接部422不会从所述开口412b脱出,参看图10-图11所示。
59.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接部412上的卡接槽412a优选呈弧形结构,相应的,第二卡接部422优选为圆柱形的卡合柱。当然,卡接槽412a、卡合柱并不限于呈弧形结构,只要保证卡合柱的外径的最大值小于卡接槽412a的内径,同时大于所述开口412b的宽度即可。
6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第一卡接部412的卡接槽412a及其开口412b的设置方式,主要是为了与第二连接件42的结构相适配,当第二连接件42的结构变化时,例如,当卡合柱仅轴向上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片421,其柱体的其他部位与第二连接片421相间隔时,此时,第一卡接部412上并不需要设置开口412b,而是直接开设一卡接孔即可使卡合柱可拆卸地插接于其内,这种结构形式使卡合柱类似于插销那样插拔于所述卡接孔内。
61.继续参看图10-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接部422的两端还分别设有导向面422a及阻挡部422b,阻挡部422b沿第二卡接部422的径向凸伸且其外径大于卡接孔的内径,导向面422a相对于第二卡接部422的轴向倾斜设置,也即沿第二连接件42的纵向设置,第二卡接部422通过导向面422a所在端滑动卡入所述卡接槽412a,并且在导向面422a的导向作用,使第二卡接部422更容易卡入卡接槽412a内,使两者的连接更方便快捷,当第二卡接部422完全卡入卡接槽412a之后,阻挡部422b抵接于第一卡接部412的端部,参看图10-图11所示。
62.继续参看图11-图13所示,定位结构可设于第二卡接部422与所述卡接槽412a的内壁之间,或者设于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的其他任何位置,只要能够对完全卡入所述卡接槽412a内的第二卡接部422进行定位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412的开口
412b边缘处还凸设有一定位片413a,定位片413a向远离第一连接片411的方向凸伸,定位结构设于定位片413a与第二连接片421之间。
63.具体地,定位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定位凸413及限位部,定位凸413凸设于定位片413a,限位部设于第二连接片421。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部为一定位孔423,定位孔423开设于第二连接片421,当第二卡接部422完全卡入所述卡接槽412a内之后,定位凸413对应卡合于定位孔423内实现定位。当然,定位凸413、定位孔423的设置位置可互换,并且限位部也不限于定位孔,其他任何可以对定位凸413进行定位的结构(例如定位凹槽等)均可;再者,定位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定位方式。
64.再次结合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连接于腰带10时,将第一连接件41的第一连接片411固定于第一连接端10a,并且第一连接件41的纵向沿腰带10的宽度方向延伸,优选地使第一卡接部412的具有定位片413a的一端位于下端。对应地,将第二连接件42的第二连接片421固定于第二连接端10b,第二连接件42的纵向也沿腰带10的宽度方向延伸,优选地使第二卡接部422的导向面422a所在端位于下端。当然,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的位置可互换。
65.结合图8-图13所示,连接腰带10时,将第二卡接部422的下端对接于第一卡接部412的上端,即,使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在腰带10的宽度方向上形成错位,然后将第二卡接部422的具有导向面422a的一端对应插接于第一卡接部412的卡接槽412a内,向下推动第二卡接部422使其完全卡入所述卡接槽412a内,此时,第一连接件41上的定位凸413卡合于第二连接片421上的定位孔423内实现定位,由此完成腰带10的连接,如图8所示。需要拆开腰带10时,只需要同时向上拉动第二连接件42、向下拉动第一连接件41即可使两者滑动脱离。
66.可理解地,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并不限于沿腰带10的宽度方向滑动而实现卡接及拆卸,当两者连接于腰带10上的方向改变时,两者相对滑动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67.下面参看图14-图2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40也为滑动扣,但该滑动扣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40同样包括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分别连接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当然两者的位置可以互换。
68.参看图17-图21所示,第一连接件41包括第一连接片411以及第一卡接部412,第一卡接部412设于第一连接片411的一侧面,并且第一卡接部412上形成有卡接槽412a,该卡接槽412a沿滑动方向至少贯穿第一卡接部412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接槽412a贯穿第一卡接部412的纵向的两端。对应地,第二连接件42包括第二连接片421以及第二卡接部422,第二卡接部422设于第二连接片421的一侧面,并且第二卡接部422可滑动卡入所述卡接槽412a内并能滑动脱离。另外,第一连接件41与第二连接件42之间还设有定位结构,当第二卡接部422完全卡入所述卡接槽412a后,由定位结构对两者进行锁定并能解除锁定。
69.继续参看图17-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4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411a及第二端411b,将第一端411a到第二端411b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f1,如图17所示。优选地,第一连接片411呈矩形结构,且其纵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411a及第二端411b,因此,其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f1。当然其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70.更具体地,第一卡接部412包括一第一凸块412c以及一第一卡合片412d,第一凸块
412c凸设于第一连接片411的一侧面,第一卡合片412d连接于第一凸块412c并与第一连接片411相平行,并且,在垂直于第一方向f1的方向上,第一卡合片412d的边长大于第一凸块412c的边长,由此使得第一卡合片412d的两侧均与第一连接片411相间隔,因此,第一卡合片412d、第一凸块412c的侧壁、第一连接片411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述卡接槽412a,所述卡接槽412a在第一方向f1上分别贯穿第一卡接部412的两端。
71.更优选地,第一凸块412c、第一卡合片412d均呈矩形结构,并且两者的纵长方向均与第一连接片411的纵长方向一致,也就是说,两者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f1,因此,第一卡合片412d的宽度大于第一凸块412c的宽度,在第一凸块412c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形成所述卡接槽412a。
72.继续参看图17-图21所示,第二连接片421优选呈矩形结构,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421a、第二端4211b,但其形状并不限于矩形。另外,第二卡接部422包括两第二凸块422c以及两第二卡合片422d,两第二凸块422c均凸设于第二连接片421的一侧面,两第二凸块422c均沿第二连接片421的纵长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如图18所示;两第二凸块422c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第一卡合片412d的宽度。两个第二卡合片422d分别凸设于两第二凸块422c并相向凸伸,并且两个第二卡合片422d均平行于第二连接片421,也就是说,每个第二卡合片422d与第二连接片421之间的空隙也形成一卡槽(未标号);同时两个第二卡合片422d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卡合片412d的宽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保证第二卡合片422d卡入所述卡接槽412a之后,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方向上,第二卡合片422d能够被第一卡合片412d阻挡而不会脱离所述卡接槽412a。
73.继续参看图17所示,第二卡合片422d的长度略短于第二凸块422c的长度,并且,在第二连接片421的第一端421a,第二卡合片422d与第一凸块412c齐平,这样,在第二连接片421的第二端4211b,第二卡合片422d略短于第一凸块412c,由此使两个第一凸块412c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卡接入口422e,该卡接入口422e的宽度略大于或等于第一卡合片412d的宽度,该卡接入口422e的宽度优选为与第一卡合片412d的宽度大致对应,该结构设置的目的是便于和第一卡合片412d对接。
74.更进一步地,第二卡合片422d的邻近卡接入口422e的端部设置为圆弧形结构,从而形成圆弧形的导向面422a,通过该导向面422a的导向,使第一卡合片412d卡入所述卡接槽412a时更方便、快捷。
75.结合图17-图21所示,对于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卡合片422d垂直凸设于第二凸块422c,其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边均连接于第二凸块422c,为了配合第二卡接部422的这种结构,从而使第一卡接部412上形成侧面开口(未标号)的卡接槽412a,以便于第二卡合片422d可以伸出卡接槽412a。但是,当第二卡接部422的结构变化时,例如,当第一卡合片412d的长度方向上仅一端连接于第二凸块422c,其长度方向上的其他位置与第二凸块422c相间隔时,此时,第一卡接部412上并不需要设置侧面开口的卡接槽412a,而是只需要在第一卡接部412上开设卡接孔,即可供第一卡合片412d卡入,即,第一卡合片412d可类似于插销那样插拔于所述卡接孔内。
76.继续参看图17-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不同。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凸424以及限位部,该定位凸424凸设于第二连接片421的一侧面,具体凸设于第二连接片421的第一端421a,并且定位凸424位于两个第二卡合片
422d之间,如图18-19所示。而限位部则为第一凸块412c的端部,由此简化结构。当第一卡合片412d完全卡入卡接槽412a之后,定位凸424抵接于第一凸块412c的端部实现定位,参看图21所示。
77.可理解地,定位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并且还可以设于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之间的其他任何位置,只要能够对完全卡合后的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进行定位即可。
78.再次结合图15-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连接于腰带10时,将第一连接件41的第一连接片411固定于第一连接端10a,具体固定于腰带10的正面,第一连接件41的纵向(第一方向f1)沿腰带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一连接片411的第一端411a靠近于第一连接端10a的端部,其第二端411b远离第一连接端10a的端部。对应地,将第二连接件42的第二连接片421固定于第二连接端10b,具体固定于腰带10的背面,并且第二连接件42的纵向也沿腰带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连接片421的第一端421a靠近于第二连接端10b的端部,第二连接片421的第二端4211b远离第二连接端10b的端部。当然,第一卡接部412、第二卡接部422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
79.继续结合图14-图21所示,当连接腰带10时,将第二连接件42叠置于第一连接件41的上方,即,使图19中的第二连接件42翻面之后叠置于第一连接件41的上方,并且,第二连接件42的第二端4211b(卡接入口422e一端)对接于第一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1b,如图19所示,也即,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在腰带10的长度方向上是相互错位的。然后,将第二连接件42的卡接入口422e卡合第一卡合片412d的两侧,以便于两个第二卡合片422d分别对应卡入第一连接件41上的卡接槽412a内,相应的,第一卡合片412d也卡入了第二卡接部422上的卡槽内。
80.接着,向相反方向分别拉动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相使两者相对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向使用者的后方拉动腰带10的两端,因此使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的滑动方向沿腰带10的长度方向,直至使第二卡合片422d完全全卡入卡接槽412a内。此时,第二连接件42的第二端4211b(卡接入口422e一端)移动到第一连接件41的第一端411a的上方,第二连接件42的第一端421a位于第一连接件41的第二端411b的上方,参看图20-21;同时,第二连接件42上的定位凸424则抵接于第一凸块412c的端部实现定位,第一连接片411、第二连接片421呈叠置状态并相互平行,如图20-21所示。在腰带10使用过程中,使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受到向使用者后方的拉力,进而使定位凸424抵接于第一凸块412c而保证第一连接结构不会脱离。需要拆开腰带10时,只需要再次向相反方向作用于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使两者滑动脱离即可,具体为向使用者的前方相对推动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即可。
81.可理解地,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并不限于沿腰带10的长度方向滑动而实现卡接及拆卸,当两者连接于腰带10上的方向改变时,两者相对滑动的方向随之改变。
82.结合附图1-9、图14-16所示,可理解地,本发明中的第一连接结构40并不限于按扣和滑动扣,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扣具,例如也可以采用但并不限于相配合的磁性扣具、插接扣、拉链、魔术贴、卡勾或者钮扣与锁眼等。
83.下面继续结合图1-图9、图14-16所示,本发明的婴幼儿背带1,相较于现有的婴幼儿背带改变了背袋20的结构以及安装位置。具体地,背袋20不再连接于腰带10的中部,而是
在背袋20的下端设置分开的第一连接部21及第二连接部22,并将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分别连接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及第二连接端10b,并且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中的至少一者与腰带10呈可拆卸连接,这样的结构设置,当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拆开,再将第一连接部21或/和第二连接部22与腰带10拆开,可以使两肩带31分开位于腰带10的两端,因此,两肩带31和腰带10形成类似于小背心或马甲的结构,在穿戴时,可以像穿戴小背心或马甲那样从使用者的背后进行穿戴,穿戴更为方便,穿戴之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在使用者的前方扣合,也使其连接操作更方便、便利。
84.继续结合图1-3、图5-6、图8-9、图14所示,背袋20的第一连接部21或/和第二连接部2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50可拆卸地连接于腰带10。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通过第二连接结构50可拆卸地连接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部22则固定于腰带10的第二连接端10b,这样,当第一连接部21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拆开,同时将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拆开后,背袋20连接于腰带10的第二连接端10b,在穿戴时,背袋20不需要完全拆下然后再连接,可以减少连接操作。
85.具体地,第二连接结构5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三连接件51、第四连接件52,第三连接件51、第四连接件52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结构50优选为拉链,即,第三连接件51、第四连接件52为拉链的两链条,两链条沿背袋20的横宽方向分别固定于背袋20的第一连接部21、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采用拉链一方面使得连接及拆卸方便,另一方面保证背袋20与腰带10之间连接后的稳定性。
86.可理解地,第二连接结构50并不限于拉链,其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连接件,例如相配合的磁性扣具、插接扣、按扣、魔术贴、卡勾、滑动扣、钮扣与锁眼等,但也不限于这些连接件。
87.本发明中,背袋20的上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个肩带31(详见后述),而背袋20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为常规设置方式。
88.下面参看图1-9、图14-16所示,本发明中,背负组件30的两个肩带31的结构相同,两肩带31相对称地连接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具体地,每个肩带3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端10a或第二连接端10b,每个肩带3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结构60可拆卸地连接于背袋20或腰带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三连接结构60可拆卸地连接于背袋20的中上部,第三连接结构60连接后,每个肩带31之间围成手臂穿戴孔,并且每个肩带31还与背袋20的上端通过第四连接结构70可拆卸地连接。
89.本发明中由于背袋20的连接位置的改变,即由现有的连接于腰带10的中部改变至连接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相应地也将两个肩带31分别固定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如图3、图9、图16所示,而不是固定于腰带10的中部,这样,当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拆开后,两个肩带31位于腰带10的两端,从而使腰带10、两个肩带31形成一个类似于小背心或马甲的结构,参看图3、图9、图16,以便于使用者穿戴。
90.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肩带31与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之间并不限于固定连接,将两个肩带31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同样是可行的。另外,肩带31的另一端除了可以通过第三连接结构60可拆卸地连接于背袋20或腰带10之外,
该端也可以直接固定于腰带10的大致中部,以上连接方式都可以使拆开后的腰带10、两个肩带31形成一个类似于小背心或马甲的结构。
91.结合图3、图7所示,本发明中,背负组件30还包括一肩带连接结构32,该肩带连接结构32连接于两个肩带31之间,并连接于肩带31上靠近第三连接结构60的一端,这样的位置设置,使为了使两肩带31穿戴于使用者身上之后,肩带连接结构32位于看护者的背部并拉住两肩带31,以防止使用过程中两肩带31沿使用者的肩部向下滑动。
92.具体地,肩带连接结构32包括一连接扣321以及一横向连接带322,连接扣321连接于其中一肩带31,横向连接带322连接于另一肩带31,并且横向连接带322可调节地穿设于连接扣321上,当拉动横向连接带322的另一端时可使其沿连接扣321移动,进而调节两肩带31之间的间距,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可理解地,肩带连接结构32并不限于上述结构设置,例如,也采用插接扣,并将插接扣的公扣和母扣分别连接于两肩带31,采用相配合的按扣、拉链、魔术贴、卡勾、滑动扣、钮扣与锁眼等,均能实现上述功能。
93.参看图7所示,在一种更优选的体实施方式中,肩带连接结构32还包括两滑动件323及两导轨324,两导轨324分别固定于两肩带31,两滑动件323分别可滑动地连接于两导轨324,并且滑动件323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扣321、横向连接带322,由此使得连接扣321、横向连接带322可沿导轨324滑动以调整其在肩带31上的位置,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94.结合图1-图4所示,第三连接结构6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五连接件61、第六连接件62,第五连接件61、第六连接件62中的一者固定于或可调节地连接于肩带31的端部,第五连接件61、第六连接件62中的另一者固定于或可调节地连接于背袋20或腰带10。
95.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五连接件61通过第二调节结构63可调节地连接于肩带31的端部,第六连接件62则固定于背袋20的中上部。其中,第二调节结构63包括第二调节扣631及可调节得穿设于该第二调节扣631的第二调节带632,第二调节扣631固定于肩带31的端部,第二调节带632的两端相对于第二调节扣631向同一方向延伸,并且第二调节带632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接件61,当拉动第二调节带632的另一端使其沿第二调节扣631移动时可调节第五连接件61的位置,由此达到调整肩带31的整体长度的目的,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当然,第五连接件61、第六连接件62的安装位置可互换。
96.更优选地,第三连接结构60为插接扣,即,第五连接件61、第六连接件62为可拆式插接扣的公扣与母扣,采用插接扣使得肩带32的连接及拆卸操作更方便。当然,第三连接结构60并不限于采用插接扣,其还可以采用相配合的磁性扣具、按扣、拉链、魔术贴、卡勾、滑动扣、钮扣与锁眼等等。
97.继续结合图1-图4所示,第四连接结构7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七连接件71、第八连接件72,第七连接件71、第八连接件72中的一者连接于肩带31,第七连接件71、第八连接件72中的另一者连接于背袋20的顶部。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七连接件71固定于肩带31,第八连接件72连接于背袋20的顶部。
98.更优选地,第七连接件71、第八连接件72中的至少一者还可以通过第三调节结构连接,通过第三调节结构可以调节背袋20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婴幼儿乘坐。第三调节结构的结构与上述第一、第二调节结构相同,因此不再重复描述。
99.结合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中,第四连接结构70优选为可拆式磁性扣具,即,第七连接件71、第八连接件72为磁性扣具的公扣与母扣,采用可拆式磁性扣具可以方便地实现背
袋20与肩带3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并且连接后稳固性更好,保证婴幼儿乘坐的安全性。可理解地,第四连接结构70也可以是相配合的插扣、按扣、钮扣、拉链、魔术贴、卡勾、滑动扣、钮扣与锁眼等等。
100.下面再次结合图1-21所示,对本发明之婴幼儿背带1的穿戴及使用方式进行说明。
101.穿戴之前,先将背袋20的第一连接部21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拆开,然后将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拆开,此时,两个肩带31位于腰带10的两端,使腰带10、两个肩带31形成一个类似于小背心或马甲的结构,如图3、图9、图16所示。
102.穿戴时,使用者将两肩带31像穿小背心或马甲那样从其背后直接穿入,即,将两个肩带31从其两侧直接穿至其肩上,穿戴过程非常简单、快速,此时,腰带10绕设于使用者的腰部且其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位于使用者的前方。然后,使用者将位于其前方的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进行连接,使腰带10围绕并固定在使用者的腰部,连接腰带10的操作在使用者的前方进行,操作更方便。在第一连接端10a、第二连接端10b连接之后,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向其前方拉动第一调节带142使其沿第一调节扣141移动来调节腰带10的整体长度,使腰带10适应不同的使用者,此调节过程不需要先旋转腰带10而将第一调节结构14转到使用者的前方再调节,或者也不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协助来调节位于使用者后方的第一调节结构14,因此使用起来更方便。完成后,而腰部护片13垫设于使用者的腰部的后方,腰部护片13的设置可增大受力面积,进而使得在承载婴幼儿的过程中更省力、更舒适。
103.接着,使用者将背袋20的第一连接部21与腰带10的第一连接端10a进行连接,然后,将背袋20的上端连接于两肩带31,即将背袋20顶部的第八连接件72扣合于肩带31上的第七连接件71,然后,再将肩带31端部的第五连接件61与背袋20上的第六连接件62相扣合,实现背袋20与肩带31的连接,此时,背袋20与两肩带31之间形成供婴幼儿乘坐的空间,如图4-6所示。
104.综上,由于本发明的婴幼儿背带1,将其背袋20的下端设置第一连接部21及第二连接部22,并将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对应连接于腰带10的两端处,且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中的至少一者与腰带10呈可拆卸连接,这样在穿戴时,将腰带10的两端之间拆开,并将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中的一者与腰带10的一端之间拆开,而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中的另一者与腰带10的另一端之间相连接,此时,两个肩带31分别位于腰带10的两端,因此,腰带10与两肩带31形成一个类似于小背心或马甲的结构,使用者可以像穿马甲或小背心那样从背后直接将两肩带31穿入,穿戴过程非常简单、快速;另外,腰带10的两端位于使用者的前方,因此,在连接腰带10的两端以及将第一连接部21或第二连接部22连接于腰带10时,使用者可以方便的进行连接,而不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协助,使用起来更方便。
105.本发明所涉及的婴幼儿背带1的其他部分的结构及连接方式等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106.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