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03 15:55: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和改善显示效果,现有的一些显示面板采用将色阻整合于阵列基板(color filter on array,coa)上的技术。使用coa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中,色阻层形成在阵列基板上。
3.通常大尺寸曲面屏采用coa设计能够有效改善弯曲导致的挤压漏光及金属漏光,提升开口率,但需要对大尺寸平面屏进行挖孔,在挖孔区可以放置摄像头,其挖空位置采用金属绕线设计,金属绕线导致挖孔的边框增大,当孔径较大(如孔径为52mm或28mm)时,金属绕线较多,从而导致边框明显影响视觉效果。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窄边框的同时还不会造成信号线的串扰。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挖孔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挖孔区的第一非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色阻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6.多条信号线,至少部分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段、跨桥线段和第二信号线段,所述第一信号线段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段之间通过所述跨桥线段相连接;
7.所述第一信号线段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段位于所述显示区,沿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线段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段位于所述挖孔区的两侧,至少部分所述跨桥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第一信号线段指向所述第二信号线段的方向;
8.所述第一信号线段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段同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段与部分所述跨桥线段位于所述第一色阻层的相对两侧。
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1.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挖孔区、包围挖孔区的第一非显示区、包围第一非显示区的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色阻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信号线,至少部分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段、跨桥线段和第二信号线段,所述第一信号线段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段之间通过所述跨桥线段相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线段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段同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段与部分所述跨桥线段位于所述第一色阻层的相对两侧,通过将部分跨桥线段与第二信号线段设置在不同膜层,利用已有第一色阻层作为绝缘层,在第一非显示区的第
一色阻层将另一部分跨桥线段在挖孔区进行绕线,与现有的部分跨桥线段围绕挖孔区分层绕线,不仅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的窄边框,明显提升视觉效果的同时,而且还能够实现绝缘防止信号线的串扰。
12.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4.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15.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1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c处一种局部放大图;
18.图4是图3中m-m’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图3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图3中g-g’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图3中m-m’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图3中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9是图2中c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24.图10是图3中g-g’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11是图3中g-g’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12是图2中c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27.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4是图13中d处一种局部放大图;
29.图15是图14中n-n’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6是图14中f-f’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17是图14中n-n’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18是图14中e-e’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19是图13中d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34.图20是图14中h-h’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21是图14中h-h’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22是图13中d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37.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9.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
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0.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1.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3.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挖孔区10’、第一非显示区20’围绕挖孔区10’设置,显示区30’围绕第一非显示区20’设置,还包括多条信号线40’,多条信号线40’包括第一信号线段401’、绕线段402’和第二信号线段403’,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挖孔区10’的两侧,绕线段40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0’,第一方向x’为由第一信号线段401’指向第二信号线段403’的方向,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所有绕线段402’均围绕挖孔区10’绕线,绕线段402’在第二方向y’上位于挖孔区10’的相对两侧,增加了第一非显示区20’在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导致第一非显示区20’的边框增大,特别是挖孔区10’孔径较大时,信号线40’中跨桥线段402’过多导致边框明显影响视效。
4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窄边框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绝缘防止信号线的串扰。
4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46.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c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中m-m’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挖孔区10、至少部分围绕挖孔区10的第一非显示区20、至少部分围绕第一非显示区20的显示区30;第一非显示区20包括第一色阻层201;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47.多条信号线40,至少部分信号线40包括第一信号线段401、跨桥线段402和第二信号线段403,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之间通过跨桥线段402相连接;
48.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显示区30,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挖孔区10的两侧,至少部分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0,第一方向x为由第一信号线段401指向第二信号线段403的方向;
49.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同层,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段403与部分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的相对两侧。
50.具体地,该显示面板10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或者micro-led显示面板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该显示面板100包括挖孔区10、包围挖孔区10的第一非显示区20、包围第一非显示区20的显示区30、包围显示区30的第二非显示区50,其中,第二非显示区50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100的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第一非显示区20围绕挖孔区10,用于布置信号走线,该第一非显示区20不发光。第一非显示区20包括第一色阻层201,利用第一色阻层201对第一非显示区20和挖孔区10进行支撑,第一色阻层201可以包括三种颜色色阻,如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第一色阻层201也可以仅为单色色
阻,如红色色阻、绿色色阻或蓝色色阻,对第一色阻层201的具体颜色不做限定,第一色阻层201可以采用高阻材料,其表面阻值基本大于等于1.17
×
10
15
ω.cm,可选地膜厚在2.0-3.0um,相当于一层绝缘层;
51.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信号线40,多条信号线40包括第一信号线段401、跨桥线段402和第二信号线段403,第一信号线段401通过跨桥线段402与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显示区30,沿第一方向x上,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可以位于挖孔区10的两侧,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非显示区20,第一方向x为由第一信号线段401指向第二信号线段403的方向;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同一膜层,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1,衬底基板101可以为玻璃基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段403与部分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的相对两侧,即由于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同一膜层,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一色阻层201靠近衬底基板101一侧,而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通过跨桥线段402去实现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之间连接,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一部分信号线采用绕线方式,而另一部分信号线的跨桥线段402采用跨桥绕线方式,有利于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的占用空间,本实施例仅以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05远离第二金属层104为例进行说明,如以多条信号线40为多条数据线为例,参照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部分数据线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而另一部分数据线的跨桥线段402则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通过过孔109将数据线中跨桥线段402与数据线中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数据线中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即利用第一非显示区20的第一色阻层201将数据线中跨桥线段402在挖孔区10进行分层绕线设计,同时利用第一色阻层201自身具有绝缘层的特性,能够降低不同金属膜层的电容耦合,对电性影响较小,从而实现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进而提升视觉效果。
52.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53.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挖孔区10、包围挖孔区10的第一非显示区20、包围第一非显示区20的显示区30,第一非显示区20包括第一色阻层201;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信号线40,至少部分信号线40包括第一信号线段401、跨桥线段402和第二信号线段403,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之间通过跨桥线段402相连接;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信号线段403同层,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段403与部分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的相对两侧,通过将部分跨桥线段402与第二信号线段403设置在不同膜层,利用第一非显示区20的第一色阻层201将另一部分跨桥线段402在挖孔区10进行绕线,与现有的部分跨桥线段402分层绕线,不仅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能够明显提升视觉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绝缘防止信号线的串扰,同时由于第一色阻层201自身为绝缘材料,能够作为绝缘层去使用,此外,在显示区需要制作色阻层,将色阻层制作在第一非显示区20来作为绝缘层,可以与显示区的色阻层同时制作,无需增加膜层的厚度,有利于显示面板轻薄化,无需增加另设工艺,降低成本,简化制作工艺。
54.在一种实施例中,图6是图3中g-g’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继续参照图4,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55.第一金属层102,第一金属层102位于衬底基板101一侧,可以理解为,在玻璃基板上铺设第一金属层102,并刻蚀出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扫描线的图案;
56.栅极绝缘层103,栅极绝缘层103位于第一金属层102远离衬底基板101的一侧,栅极绝缘层103用于防止第一金属层102和第二金属层104之间发生短路,可以采用透明的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或二者的组合制备;
57.第二金属层104,第二金属层104位于栅极绝缘层103远离第一金属层102的一侧,第二金属层104用于设置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以及数据线;
58.第一层间绝缘层105,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位于第二金属层104远离栅极绝缘层103的一侧,第一层间绝缘层105用于防止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三金属层106之间发生短路,也可以采用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或二者的组合制备;
59.第三金属层106,第三金属层106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05远离第二金属层104的一侧,第三金属层106用于设置触控信号线406,如图4所示,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也就是说,第二金属层104与第三金属层106之间有两层绝缘层(如第一色阻层201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将部分跨桥线段402设置在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更有效避免不同金属层之间的电容耦合,对电性影响更小,进一步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或者,
60.还包括第二层间绝缘层107,第二层间绝缘层107用于对部分跨桥线段402进行平坦化,也可以采用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或二者的组合制备,第三金属层106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二层间绝缘层107之间,避免位于第三金属层106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一色阻层201上的跨桥线段402之间的电容耦合,参照图6所示,第三金属层106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二层间绝缘层107之间,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三金属层106远离第二金属层104一侧,采用在不同膜层上设置跨桥线段402可以起到过渡作用,避免位于第一色阻层201上的跨桥线段402与第二金属层104或第一金属层102的第二信号线段403之间的过孔109过深。
61.在一种实施例中,图7是图3中m-m’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3中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继续参照图3-图5、图7-图8所示,信号线40为数据线400,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靠近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和/或,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
62.具体地,该信号线40为数据线400,对应挖孔区10为长横孔,其中,数据线400的延伸方向与长横孔的延伸方向为正交,如数据线400沿第一方向x延伸,而长横孔沿第二方向y延伸;数据线400的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由于第一信号线段401与第二信号线段403同层,因此,数据线400的第一信号线段401也位于第二金属层104;
63.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继续参照图4所示,部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靠近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继续参照图5所示,部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仍然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即这部分数据线400不跨桥,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通过过孔109与数据线400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数据线400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也就是说,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位于第二金属层104中部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
402与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中另一部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采用分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如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数据线400的数量为6根,3根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另外3根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的同时,明显提升视觉效果;
64.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通常第三金属层106中触控信号线406的密度比较小,可以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有效利用第三金属层106的空间,即继续参照图5所示,部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继续参照图7所示,另一部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可以通过过孔109与数据线400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数据线400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也就是说,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将位于第二金属层104中部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中另一部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两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
65.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继续参照图5所示,部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参照图8所示,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a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b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例如:数据线400的数量为6根,其中,2根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图中未示出)位于第二金属层104,2根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a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2根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b位于第三金属层106,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将多条数据线400分三层围绕挖孔区10进行绕线,三者可以交叠,进一步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更有利于提升视觉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a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a与数据线400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数据线400的第二信号线段403通过过孔109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而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b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b可以通过过孔109与数据线400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数据线400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
66.在一种实施例中,图9是图2中c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继续参照图4-图5、图7-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数据线400包括第一数据线4001和第二数据线4002,第一数据线4001和第二数据线4002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第一数据线40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第二数据线4002中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二金属层104;
67.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第二数据线4002中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靠近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和/或,第二数据线4002中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
68.具体地,继续参照图9所示,信号线40为数据线400,数据线400包括第一数据线4001和第二数据线4002,第一数据线4001和第二数据线4002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第一数据线4001为其中一列像素传输数据信号,第二数据线4002为另一列像素传输数据信号,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可选地,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
69.第一数据线40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也就是说,第一数据线4001的第一信号线段
401、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以及第一数据线4001的第二信号线段403均位于第二金属层104;
70.第二数据线4002中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由于第二信号线段403与第一信号线段401位于同一膜层,因此,第二数据线4002中第一信号线段401也位于第二金属层104;
71.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继续参照图5所示,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继续参照图4所示,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最后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通过过孔109与第二数据线4002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数据线4002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也就是说,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位于第二金属层104中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与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中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两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如数据线400的数量为6根,第一数据线4001为3根,第二数据线4002为3根,第一数据线4001与第二数据线4002交替排布,3根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3根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相当于将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与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分两层绕线,更有利于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同时由于第一数据线4001与第二数据线4002交替排列,增加相邻第一数据线400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数据线400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在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数据线400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数据线400中跨桥线段402的耦合电容;
72.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通常第三金属层106中触控信号线406的密度比较小,可以将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有效利用第三金属层106的空间,即继续参照图5所示,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继续参照图7所示,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可以通过过孔109与第二数据线4002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数据线4002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也就是说,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将位于第二金属层104中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中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两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同时由于第一数据线4001与第二数据线4002交替排列,增加相邻第一数据线400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数据线400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在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数据线400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数据线400中跨桥线段402的耦合电容;
73.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继续参照图5所示,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继续参照图8所示,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a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b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例如:数据线400的数量为6根,其中,2根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2根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a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2根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b位于第三金属层106,在第一非显
示区20内,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三层绕线,三者可以交叠,进一步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更有利于提升视觉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a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部分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a与数据线400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数据线400的第二信号线段403通过过孔109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而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b位于第三金属层106,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b可以通过过孔109与数据线400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数据线400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此外,同时由于第一数据线4001与第二数据线4002交替排列,进一步增加相邻第一数据线400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数据线400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有利于进一步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数据线400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数据线400中跨桥线段402的耦合电容。
74.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图5,以及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数据线组成数据线组,数据线组包括第一数据线组407和第二数据线组408,第一数据线组407和第二数据线组408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第一数据线组407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4001,第二数据线组408包括多条第二数据线4002,多条第一数据线400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4002分别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数据线40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
75.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第二数据线4002中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靠近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和/或,第二数据线4002中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
76.具体地,继续参照图3所示,信号线40为数据线400,相邻数据线组成数据线组,数据线组包括第一数据线组407和第二数据线组408,第一数据线组407和第二数据线组408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可选地,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
77.第一数据线组407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4001,多条第一数据线400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二数据线组408包括多条第二数据线4002,多条第二数据线4002分别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
78.多条第一数据线40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也就是说,多条第一数据线4001的第一信号线段401、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以及第一数据线4001的第二信号线段403均位于第二金属层104;
79.多条第二数据线4002中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由于第二信号线段403与第一信号线段401位于同一膜层,因此,多条第二数据线4002中第一信号线段401也位于第二金属层104;
80.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继续参照图5所示,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继续参照图4所示,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最后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通过过孔109与第二数据线4002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数据线4002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也就是说,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位于第二金属层104中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中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两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
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如数据线400的数量为6根,第一数据线组407为3根第一数据线4001,第二数据线组408为3根第二数据线4002,第一数据线组407与第二数据线组408交替排布,3根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3根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相当于将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与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分两层绕线,更有利于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同时由于第一数据线组407和第二数据线组408交替排列,增加相邻第一数据线400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数据线400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在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数据线400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数据线400的串扰;
81.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通常第三金属层106中触控信号线406的密度比较小,可以将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有效利用第三金属层106的空间,即继续参照图5所示,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继续参照图7所示,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可以通过过孔109与第二数据线4002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数据线4002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也就是说,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将位于第二金属层104中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中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两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同时由于第一数据线组407和第二数据线组408交替排列,增加相邻第一数据线400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数据线400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在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数据线400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数据线400的串扰;
82.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继续参照5所示,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继续参照图8所示,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a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b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例如:数据线400的数量为6根,第一数据线组407为2根第一数据线4001,第二数据线组408为4根第二数据线4002,其中,2根第一数据线400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二金属层104,2根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a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2根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b位于第三金属层106,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将数据线400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三层绕线,三者可以交叠,更有效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的同时,更有效地避免数据线400的串扰;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a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b与数据线400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数据线400的第二信号线段403通过过孔109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而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b位于第三金属层106,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b可以通过过孔109与数据线400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数据线400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一色阻层201的通孔,此外,同时由于第一数据线组407和第二数据线组408交替排列,进一步增加相邻第一数据线400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数据线400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有利于进一步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数据线400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数据线400的串扰。
83.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0是图3中g-g’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3中g-g’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非显示区20还包括第一黑矩阵108,第一黑矩阵108覆盖在第一色阻层201,保证第一色阻层201的遮光效果,第一黑矩阵108可以采用高阻材料;
84.当第三金属层106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二层间绝缘层107之间,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三金属层106远离第二金属层104一侧时,第三金属层106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05远离第二金属层104一侧,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三金属层106远离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第一黑矩阵108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第二层间绝缘层107位于第一黑矩阵108远离第一色阻层201一侧,也就是说,第一黑矩阵108覆盖第一色阻层201,第二层间绝缘层107覆盖第一黑矩阵108,对第一黑矩阵108进行平坦化;
85.跨桥线段402包括第一跨桥线段4021和第二跨桥线段4022,继续参照图10所示,其中,第一跨桥线段4021位于第一色阻层201靠近第一黑矩阵108一侧,即第一跨桥线段4021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或者,
86.若第一黑矩阵108为高阻材料,继续参照图11所示,第一跨桥线段4021位于第一黑矩阵108远离第一色阻层201一侧,即第一跨桥线段4021也可以位于第一黑矩阵108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
87.第二跨桥线段402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
88.继续参照图10所示,当第一跨桥线段4021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时,为了避免在第一色阻层201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贯穿挖孔,导致挖孔过深,因此,需要先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上开设过孔109,将第二跨桥线段4022通过过孔109与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再在第一色阻层201上开设过孔109,将第一跨桥线段4021通过过孔109与第二跨桥线段4022相连接,利用第二跨桥线段4022进行过渡,使第一跨桥线段4021无需与第二信号线段403相对应,从而避免在第一色阻层201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过孔109过深;
89.继续参照图11所示,当第一跨桥线段4021也可以位于第一黑矩阵108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时,为了避免在第一黑矩阵108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贯穿挖孔,导致挖孔过深,因此,可以先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上开设过孔109,将第二跨桥线段4022通过过孔109与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再依次在第一黑矩阵108和第一色阻层201上开设过孔109,将第一跨桥线段4021通过过孔109与第二跨桥线段4022相连接,利用第二跨桥线段4022进行过渡,使第一跨桥线段4021无需与第二信号线段403相对应,从而避免在第一黑矩阵108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的过孔109过深。
90.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所示,图12是图2中c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子像素60,多个子像素6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排列,也就是说,多个子像素60呈阵列方式排列,子像素60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为a,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可选地,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
91.信号线40还包括触控信号线406,每个触控电极(图中未示出)通过触控信号线406与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实现触控功能,利用未拉线位置放置跨桥线段402或第二跨桥线段4022,触控信号线406位于第三金属层106;
92.继续参照图7-8所示,当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时,为了避免第一非显示
区20中触控信号线406与第二数据线4002的跨桥线段402之间水平间距过低,使耦合电容比较大,将沿第二方向y上,跨桥线段402与触控信号线406之间的间距l大于等于1.5a,从而避免第一非显示区20中触控信号线406与跨桥线段402之间形成耦合电容,针对跨桥线段402与触控信号线406之间水平间距的最大值可以根据第一非显示区20宽度的需求进行限定;
93.或者,继续参照图10-图11所示,当第二跨桥线段402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时,为了防止第一非显示区20中触控信号线406与第二跨桥线段4022之间水平间距过低,使耦合电容比较大,将沿第二方向y上,第二跨桥线段4022与触控信号线406之间的间距l大于等于1.5a,从而避免第一非显示区20中触控信号线406与第二跨桥线段4022之间形成耦合电容,针对第二跨桥线段4022与触控信号线406之间水平间距的最大值可以根据第一非显示区20宽度的需求进行限定。
94.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d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15是图14中n-n’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4中f-f’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4中n-n’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4中e-e’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13中d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3-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中信号线40为栅极线404,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一金属层102,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靠近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和/或,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
95.具体地,继续参照图13-图15所示,该信号线40为栅极线404,对应挖孔区10为长竖孔,栅极线404的延伸方向与长竖孔的延伸方向为正交,如栅极线404沿第一方向x延伸,而长竖孔沿第二方向y延伸;栅极线404的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一金属层102,由于第一信号线段401与第二信号线段403同层,因此,栅极线404的第一信号线段401也位于第一金属层102;
96.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继续参照图16所示,部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不跨桥,继续参照图15所示,另一部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最后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通过过孔109与栅极线404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栅极线404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也就是说,将位于第一金属层102中部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的另一部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如栅极线404的数量为6根,3根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另外3根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相当于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分两层绕线,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
97.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通常第三金属层106中触控信号线406的密度比较小,可以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能够有效利用第三金属层106的空间,即继续参照图17所示,部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另一部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可以通过过孔109与栅极线404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栅极线404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也就是说,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将位于第一金属层102中部分栅极线404
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中另一部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两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当然为了避免触控信号线406与跨桥线段402之间的水平间距过小,耦合电容过大,可以将触控信号线406与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1.5个子像素60,从而避免触控信号线406与跨桥线段402之间形成寄生电容;
98.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参照图16所示,部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参照图18所示,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c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d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例如:栅极线404的数量为6根,其中,2根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2根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c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2根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d位于第三金属层106,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三层绕线,三者可以交叠,进一步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的同时,防止栅极线的串扰;需要说明的是: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c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c与栅极线404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栅极线404的第二信号线段403通过过孔109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而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d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d可以通过过孔109与栅极线404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栅极线404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如图22所示,针对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为了避免触控信号线406与跨桥线段402之间的水平间距过小,耦合电容过大,可以将触控信号线406与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1.5个子像素60,从而避免触控信号线406与跨桥线段402之间形成寄生电容。
99.在一种实施例中,图19是图13中d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参照图19所示,栅极线404包括第一栅极线4041和第二栅极线4042,第一栅极线4041和第二栅极线4042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第一栅极线4041位于第一金属层102;第二栅极线4042中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一金属层102;
100.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第二栅极线4042中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靠近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和/或,第二栅极线4042中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
101.具体地,信号线40为栅极线404,栅极线404包括第一栅极线4041和第二栅极线4042,第一栅极线4041和第二栅极线4042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第一栅极线4041为其中一行像素传输栅极信号,第二栅极线4042为另一行像素传输栅极信号,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可选地,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
102.第一栅极线4041位于第一金属层102,也就是说,第一栅极线4041的第一信号线段401、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以及第一栅极线4041的第二信号线段403均位于第一金属层102;
103.第二栅极线4042中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一金属层102,由于第二信号线段403与第一信号线段401位于同一膜层,因此,第二栅极线4042中第一信号线段401也位于第一金属层102;
104.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继续参照图
16所示,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继续参照图15所示,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最后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通过过孔109与第二栅极线4042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栅极线4042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也就是说,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位于第一金属层102中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中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两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如栅极线404的数量为6根,第一栅极线4041为3根,第二栅极线4042为3根,第一栅极线4041与第二栅极线4042交替排布,3根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3根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相当于将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与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分两层绕线,更有利于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同时由于第一栅极线4041与第二栅极线4042交替排列,增加相邻第一栅极线404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栅极线404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在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串扰;
105.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通常第三金属层106中触控信号线406的密度比较小,可以将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有效利用第三金属层106的空间,即继续参照图16所示,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继续参照图17所示,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可以通过过孔109与第二栅极线4042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栅极线4042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也就是说,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将位于第一金属层102中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中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两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同时由于第一栅极线4041与第二栅极线4042交替排列,进一步增加相邻第一栅极线404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栅极线404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在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耦合电容,以及有效利用第三金属层的空间;
106.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继续参照图16所示,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继续参照图18所示,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c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d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例如:栅极线404的数量为6根,其中,2根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2根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a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2根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d位于第三金属层106,在第一非显示区20内,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围绕挖孔区10分三层绕线,三者可以交叠,进一步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的同时,更有效地避免栅极线404的串扰,更有利于提升视觉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c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c与栅极线404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栅极线404的第二信号线段403通过过孔109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
孔;而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d位于第三金属层106,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d可以通过过孔109与栅极线404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栅极线404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此外,同时由于第一栅极线4041与第二栅极线4042交替排列,进一步增加相邻第一栅极线404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栅极线404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有利于进一步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串扰。
107.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4-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栅极线组成栅极线组,栅极线组包括第一栅极线组405和第二栅极线组409,第一栅极线组405和第二栅极线组409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第一栅极线组405包括多条第一栅极线4041,第二栅极线组409包括多条第二栅极线4042,多条第一栅极线4041和多条第二栅极线4042分别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栅极线4041位于第一金属层102;
108.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第二栅极线4042中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靠近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和/或,第二栅极线4042中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
109.具体地,继续参照图14所示,信号线40为栅极线404,相邻栅极线组成栅极线组405,栅极线组405包括第一栅极线组405和第二栅极线组409,第一栅极线组405和第二栅极线组409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可选地,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
110.第一栅极线组405包括多条第一栅极线4041,多条第一栅极线4041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二栅极线组409包括多条第二栅极线4042,多条第二栅极线4042分别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
111.多条第一栅极线4041位于第一金属层102,也就是说,多条第一栅极线4041的第一信号线段401、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以及第一栅极线4041的第二信号线段403均位于第一金属层102;
112.继续参照图15所示,多条第二栅极线4042中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一金属层102,由于第二信号线段403与第一信号线段401位于同一膜层,因此,多条第二栅极线4042中第一信号线段401也位于第一金属层102;
113.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继续参照图16所示,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继续参照图15所示,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最后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通过过孔109与第二栅极线4042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栅极线4042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也就是说,位于第一金属层102中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中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分两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如栅极线404的数量为6根,第一栅极线组405为3根第一栅极线4041,第二栅极线组409为3根第二栅极线4042,第一栅极线组405与第二栅极线组409交替排布,3根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3根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相当于将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与第
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分两层绕线,更有利于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同时由于第一栅极线组405与第二栅极线组409交替排列,增加相邻第一栅极线404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栅极线404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在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耦合电容;
114.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通常第三金属层106中触控信号线406的密度比较小,可以将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有效利用第三金属层106的空间,即继续参照图16所示,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继续参照图17所示,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可以通过过孔109与第二栅极线4042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第二栅极线4042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也就是说,将位于第一金属层102中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与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中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为沿着第一非显示区20分两层绕线,两者可以交叠,有利于第一非显示区20的窄边框;同时由于第一栅极线4041与第二栅极线4042交替排列,增加相邻第一栅极线404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栅极线404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在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耦合电容;
115.当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二金属层104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时,继续参照图16所示,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继续参照图18所示,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c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d位于第三金属层106,例如:栅极线404的数量为6根,第一栅极线组405为2根第一栅极线4041,第二栅极线组409为4根第二栅极线4042,其中,2根第一栅极线4041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金属层102,2根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c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2根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d位于第三金属层106,将栅极线404的跨桥线段402在第一非显示区20分三层绕线,三者可以交叠,更有效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更有利于提升视觉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部分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部分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与栅极线404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栅极线404的第二信号线段403通过过孔109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而另一部分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位于第三金属层106,另一部分第二栅极线4042的跨桥线段402可以通过过孔109与栅极线404的第一信号线段401和栅极线404的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该过孔109为依次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105、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的通孔,此外,同时由于第一栅极线4041与第二栅极线4042交替排列,进一步增加相邻第一栅极线4041中跨桥线段402之间、以及相邻第二栅极线4042中跨桥线段402之间的间距,有利于进一步缩窄第一非显示区20边框的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布线密度,从而有效避免栅极线404中跨桥线段402的串扰。
116.在一种实施例中,图20是图14中h-h’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14中h-h’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0-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非显示区20还包括第一黑
矩阵108,第一黑矩阵108覆盖在第一色阻层201,保证第一色阻层201的遮光效果,第一黑矩阵108可以采用高阻材料;
117.当第三金属层106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第二层间绝缘层107之间,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三金属层106远离第二金属层104一侧时,第三金属层106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05远离第二金属层104一侧,第一色阻层201位于第三金属层106远离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第一黑矩阵108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一侧,第二层间绝缘层107位于第一黑矩阵108远离第一色阻层201一侧,也就是说,第一色阻层201覆盖第三金属层106,第一黑矩阵108覆盖第一色阻层201,第二层间绝缘层107覆盖第一黑矩阵108,对第一黑矩阵108进行平坦化;
118.栅极线404中第二信号线段403位于第一金属层102;
119.跨桥线段402包括第三跨桥线段4023和第四跨桥线段4024,其中,继续参照图20所示,第三跨桥线段4023位于第一色阻层201靠近第一黑矩阵108一侧,即第三跨桥线段4023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或者,
120.若第一黑矩阵108为高阻材料,继续参照图21所示,第三跨桥线段4023位于第一黑矩阵108远离第一色阻层201一侧,即第三跨桥线段4023也可以位于第一黑矩阵108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
121.第四跨桥线段4024位于第三金属层106;
122.继续参照图20所示,当第三跨桥线段4023位于第一色阻层201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时,为了避免在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贯穿挖孔,导致挖孔过深,因此,可以先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栅极绝缘层103上开设过孔109,将第四跨桥线段4024通过过孔109与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再在第一色阻层201上开设过孔109,将第三跨桥线段4023通过过孔109与第四跨桥线段4024相连接,利用第四跨桥线段4024进行过渡,使第三跨桥线段4023无需与第二信号线段403相对应,从而避免在第一色阻层201和栅极绝缘层103之间过孔109过深;
123.继续参照图21所示,当第三跨桥线段4023也可以位于第一黑矩阵108远离衬底基板101一侧时,为了避免在第一黑矩阵108和栅极绝缘层103之间贯穿挖孔,导致挖孔过深,因此,可以先依次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05和栅极绝缘层103上开设过孔109,将第四跨桥线段4024通过过孔109与第二信号线段403相连接,再依次在第一黑矩阵108和第一色阻层201上开设过孔109,将第三跨桥线段4023通过过孔109与第四跨桥线段4024相连接,利用第四跨桥线段4024进行过渡,使第三跨桥线段4023无需与第二信号线段403相对应,从而避免在第一黑矩阵108和第一层间绝缘层105之间的过孔109过深。
12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显示面板100。请参考图23,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3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23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125.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26.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挖孔区、包围挖孔区的第一非显示区、包
围第一非显示区的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色阻层;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信号线,至少部分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段、跨桥线段和第二信号线段,第一信号线段和第二信号线段之间通过跨桥线段相连接;第一信号线段和第二信号线段同层,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信号线段与部分跨桥线段位于第一色阻层的相对两侧,通过将部分跨桥线段与第二信号线段设置在不同膜层,利用已有第一色阻层作为绝缘层,在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色阻层将另一部分跨桥线段在挖孔区进行绕线,与现有的部分跨桥线段围绕挖孔区分层绕线,不仅能够实现第一非显示区的窄边框,明显提升视觉效果的同时,而且还能够实现绝缘防止信号线的串扰。
127.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