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发动机冷却的多管道隔离式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2-02 02:3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冷却的多管道隔离式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2.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作为飞机的心脏,不仅是飞机飞行的动力,也是促进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类航空史上的每一次重要变革都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航空发动机已经发展成为可靠性极高的成熟产品,正在使用的航空发动机包括涡轮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轴/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冲压式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等多种类型,不仅作为各种用途的军民用飞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动力,而且利用航空发动机衍生发展的燃气轮机还被广泛用于地面发电、船用动力、移动电站、天然气和石油管线泵站等领域。
3.但航空发动机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磨损严重,零部件寿命短,这是由于航空发动机在转动过程中轴与齿轮之间摩擦较大,产生热能较高,导致航空发动机内部温度持续升高,使得零部件周围温度升高,影响航空发动机使用寿命,所以现亟需一种用于发动机冷却的多管道隔离式冷却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冷却的多管道隔离式冷却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冷却的多管道隔离式冷却设备,包括发动机本体,所述发动机本体包括内部构件,所述内部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端呈空心结构,所述外壳内端设置有转芯,所述发动机本体还包括降温组件,所述降温组件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端一侧,所述连接环内端设置有若干空腔,所述连接环侧面连接有若干内贴板,所述内贴板内部具有空气流通的流道,所述流道内置液泵,所述内贴板外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冷凝管,所述空腔、连接管、冷凝管和流道之间连通形成循环通道。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道包括内槽,所述内槽与所述空腔保持连通,所述内槽开设在所述内贴板内端,所述流道还包括用于进行冷凝液存放的积液管,所述积液管设置在所述内槽内端,所述积液管与所述连接管、冷凝管之间形成循环管道,所述液泵设置在所述积液管内端。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芯上套接有支环,所述支环与所述转芯保持同轴连接,所述支环外侧与各所述内贴板内壁保持贴合,所述支环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端设置有若干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转芯保持滚动连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贴板中间位置呈弧面结构,所述内贴板中间位置结构与所述外壳中间内壁形状保持吻合。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贴板内壁开设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内槽内端保持连通。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环内侧设置有内环,所述内环内侧与所述转芯保持同轴连接,所述内环外侧设置有若干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连接环空腔内端,所述转盘外侧与所述内环外侧保持啮合连接,所述转盘侧面同轴连接有叶扇,所述连接环靠近所述叶扇外侧位置开设有若干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连接环空腔保持连通。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环空腔内端设置有若干套环,所述套环底端固定在所述连接环空腔内端,所述套环顶端与所述积液管外侧套接配合。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部构件外侧套接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对夹环,两所述夹环分别套接在所述外壳两端外侧,两所述夹环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弧板,所述连接弧板覆盖在所述连接管以及所述冷凝管外侧。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弧板外侧开设有若干通气槽,各所述通气槽呈等间距设置。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所述夹环底端均设置有垫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1、该用于发动机冷却的多管道隔离式冷却设备中,各积液管内端积累的冷凝液向内贴板外端散发冷气,冷气经过空气流通到达连接环外侧,对转芯外侧进行降温处理,保证转芯温度恒定,各个内贴板相互独立,对转芯不同区域位置进行降温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冷凝效果,降温后的冷凝液经过积液管内端液泵抽出,经过连接管流至冷凝管内端,冷凝管对降温后的冷凝液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冷凝液经过连接管另一端传输至积液管内端,积液管继续对正在运行的转芯进行二次降温,循环往复,为转芯提供源源不断的降温源,保证转芯正常运行,减少转芯磨损。
17.2、该用于发动机冷却的多管道隔离式冷却设备中,通过设置的支环对内贴板与转芯之间进行隔离,使转芯与内贴板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空间,保证转芯转动过程中,齿轮与内贴板内壁之间保持相对安全位置,减少磨损,提高两者使用寿命。
18.3、该用于发动机冷却的多管道隔离式冷却设备中,通过设置的出气孔实现转芯定点位置降温功能,对转芯上齿轮连接处进行定点降温处理,增加转芯上齿轮连接处降温幅度,从源头上进行温度调控,减少热量向外扩散量,提高降温效率。
19.4、该用于发动机冷却的多管道隔离式冷却设备中通过设置的套环对积液管进行定位功能,由于连接环在转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较大振幅,震动过程中会导致积液管位置出现偏移,长期以往会使积液管偏移初始降温位置,无法准确对连接环进行定点降温功能,降温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叶扇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气流也会对积液管位置造成影响,此时通过套环对积液管进行限位处理,套环将积液管一端固定在连接环空腔内端,使得积液管位置保持恒定。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动机本体结构剖视图;
2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内部构件结构剖视图;
2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支环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降温组件结构剖视图;
2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6的a处局部放大图;
2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6的b处局部放大图;
28.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内贴板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30.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31.10、发动机本体;110、内部构件;111、外壳;112、转芯;113、支环;1131、滚珠;120、降温组件;121、连接环;1211、进气孔;122、内贴板;1221、内槽;1222、出气孔;123、连接管;124、冷凝管;125、内环;126、转盘;127、叶扇;128、积液管;129、套环;
32.20、支撑装置;210、夹环;220、连接弧板;221、通气槽;230、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实施例1
37.请参阅图1-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冷却的多管道隔离式冷却设备,包括发动机本体10,发动机本体10包括内部构件110,内部构件110包括外壳111,外壳111内端呈空心结构,外壳111内端设置有转芯112,发动机本体10还包括降温组件120,降温组件120包括连接环121,连接环121设置在外壳111内端一侧,连接环121内端设置有若干空腔,连接环121侧面连接有若干内贴板122,内贴板122内部具有空气流通的流道,流道内置液泵,内贴板122外设置有与流道连接的连接管123,连接管123上设置有冷凝管124,空腔、连接管123、冷凝管124和流道之间连通形成循环通道。
38.具体使用时,转芯112高速转动过程中,此时各内贴板122分布在外壳111内壁各侧,内贴板122位于转芯112外侧,各流道积累的冷凝液向内贴板122外端散发冷气,冷气经过空气流通到达连接环121外侧,对转芯112外侧进行降温处理,保证转芯112温度恒定,各个内贴板122相互独立,对转芯112不同区域位置进行降温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冷凝
效果,同时降温后的冷凝液经过流道内端液泵向外抽出,经过连接管123流至冷凝管124内端,通过冷凝管124对降温后的冷凝液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冷凝液经过连接管123另一端传输至流道内端,通过流道继续对正在运行的转芯112进行二次降温,循环往复,为转芯112提供源源不断的降温源,保证转芯112正常运行,减少转芯112磨损。
39.此外,流道包括内槽1221,内槽1221与空腔保持连通,内槽1221开设在内贴板122内端,流道还包括用于进行冷凝液存放的积液管128,积液管128设置在内槽1221内端,积液管128与连接管123、冷凝管124之间形成循环管道,液泵设置在积液管128内端。
40.进一步的,转芯112上套接有支环113,支环113与转芯112保持同轴连接,支环113外侧与各内贴板122内壁保持贴合,具体使用时,由于转芯112上设置有多个齿轮,齿轮与内贴板122之间需要预留一定间隙,否则转芯112在转动过程中很容易带动齿轮与内贴板122内侧发生剐蹭,导致内贴板122内壁与齿轮接触位置出现磨损,磨损不仅会导致两者温度持续升高,影响转芯112正常运行,同时长时间磨损会导致内贴板122以及齿轮寿命降低,需要进行及时更换,此时通过设置的支环113对内贴板122与转芯112之间进行隔离,使转芯112与内贴板122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空间,保证转芯112转动过程中,齿轮与内贴板122内壁之间保持相对安全位置,减少磨损,提高两者使用寿命,同时支环113内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端设置有若干滚珠1131,滚珠1131与转芯112保持滚动连接。具体使用时,由于支环113与转芯112保持同轴连接,转芯112转动过程中,支环113外侧保持与各内贴板122内壁贴合,此时支环113内侧受到转芯112外侧摩擦,会对转芯112转动产生一定的阻力,影响转芯112性能,同时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增加对转芯112产生的负荷,此时通过设置的滚珠1131将支环113与转芯11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从而降低两者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减少热量的生成。
41.再进一步的,内贴板122中间位置呈弧面结构,内贴板122中间位置结构与外壳111中间内壁形状保持吻合。具体使用时,内贴板122中间位置外壁与外壳111中间位置内壁完全贴合,减少内贴板122占用外壳111内部空间大小,进一步隔离内贴板122与转芯112,保证内贴板122正常降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内贴板122与转芯112发生接触。
42.具体的,内贴板122内壁开设有若干出气孔1222,出气孔1222与内槽1221内端保持连通。具体使用时,出气孔1222位置设置在转芯112齿轮上方,由于转芯112转动过程中,齿轮连接处产生的摩擦最大,从而产生的热量随之增加,热量顺着连接处向转芯112其余位置扩散,此时通过设置的出气孔1222实现转芯112定点位置降温功能,对转芯112上齿轮连接处进行定点降温处理,增加转芯112上齿轮连接处降温幅度,从源头上进行温度调控,减少热量向外扩散量,提高降温效率。
43.此外,连接环121内侧设置有内环125,内环125内侧与转芯112保持同轴连接,内环125外侧设置有若干转盘126,转盘126设置在连接环121空腔内端,转盘126外侧与内环125外侧保持啮合连接,转盘126侧面同轴连接有叶扇127,连接环121靠近叶扇127外侧位置开设有若干进气孔1211,进气孔1211与连接环121空腔保持连通。具体使用时,连接环121高速转动过程中,将会带动内环125转动,内环125与转盘126啮合,内环125带动各个转盘126转动,转盘126带动叶扇127转动,叶扇127转动过程中产生气流,气流通过各进气孔1211流至连接环121空腔内端,对积液管128产生的冷空气进行吹动,加快冷空气流经转芯112外侧速率,提高降温响应效率。
44.进一步的,连接环121空腔内端设置有若干套环129,套环129底端固定在连接环121空腔内端,套环129顶端与积液管128外侧套接配合。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套环129对积液管128进行定位功能,由于连接环121在转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较大振幅,震动过程中会导致积液管128位置出现偏移,长期以往会使积液管128偏移初始降温位置,无法准确对连接环121进行定点降温功能,降温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叶扇127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气流也会对积液管128位置造成影响,此时通过套环129对积液管128进行限位处理,套环129将积液管128一端固定在连接环121空腔内端,使得积液管128位置保持恒定。
45.再进一步的,内部构件110外侧套接有支撑装置20,支撑装置20包括一对夹环210,两夹环210分别套接在外壳111两端外侧,两夹环210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弧板220,连接弧板220覆盖在连接管123以及冷凝管124外侧。具体使用时,由于连接管123以及冷凝管124位于发动机本体10外侧,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外部设备发生触碰,导致连接管123以及冷凝管124发生磨损,甚至出现出现冷凝液泄漏现象,影响后期正常降温工作,此时通过设置的支撑装置20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保证发动机本体10稳定运行,同时通过连接弧板220对连接管123以及冷凝管124外侧进行防护,隔离连接管123以及冷凝管124与外界设备。
46.此外,连接弧板220外侧开设有若干通气槽221,各通气槽221呈等间距设置。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通气槽221保证支撑装置20正常通风功能,使发动机本体10产生的一部分热量能够顺着通气槽221向外扩散,避免热量积聚在连接弧板220与连接管123以及冷凝管124之间。
47.除此之外,两夹环210底端均设置有垫板230。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垫板230提高夹环210底端与安装位置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夹环210支撑稳定性,保证发动机本体10正常工作运行。
4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