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倾倒变形成因的特大型滑坡锚索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2-02 02:16: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锚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倾倒变形成因的特大型滑坡锚索结构。


背景技术:

2.倾倒变形成因的千万方级特大型滑坡滑体一般下覆深厚的倾倒变形带,由于滑带以压密角砾土为主,结构密实,为相对隔水层,倾倒带内岩体破碎,总体上倾倒带内富水性极差,稳定较好,作为应急或一般性工程治理,倾倒内可以作为锚固段,为加固对滑坡体的加固,通过锚索框架笼等一系列结构,对滑坡体进行加固处理。
3.在现有技术(申请号cn202110561379.3、专利名称一种预应力锚索结构及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包括锚索和注浆管,土层中开设有锚索孔,锚索和注浆管均有部分位于锚索孔内,锚索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内开设有内腔,内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内腔内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移动板、第一弹簧以及多个斜杆,移动板滑动连接有于内腔的内侧壁,多个斜杆与多个条形孔一一对应设置,斜杆的一端铰接于移动板上,斜杆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条形孔与锚索孔的内壁相抵接,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内腔的底壁,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板;内腔内设置有用于推动移动板移动的第一推动组件,对应每个斜杆在内腔内设置有用于改变斜杆倾斜角度的第二推动组件,在上述发明中存在如下问题:
4.由于固定块需要进行固定时,需要先转动注浆管,而注浆管转动后,其斜杆才能固定限位,而固定块与锚索孔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因此在转动注浆管使斜杆进行固定时,其固定块会随着注浆管的转动而移动,因此其固定块对锚索的固定限位效果不好,容易影响其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倾倒变形成因的特大型滑坡锚索结构,通过注浆管注入的浆液推动移动环后,其支撑环即可进行限位固定,同时通过螺旋输送杆和卡块即可对浆液均匀输送分布。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倾倒变形成因的特大型滑坡锚索结构,岩土界线和岩土界线上方形成的滑坡体,包括:在岩土界线与滑坡体通过锚索框架梁对其滑坡处进行滑坡加固,同时锚索框架梁包括端部位于岩土界线岩体以下的锚索和锚索端部设置的锚固组件;
7.锚固组件包括锚固座和锚固座上方设置的可跟随浆液浮动上升的反推环,同时锚固座的两侧设置有可同浆液注入限位固定的支撑环。
8.进一步的,所述锚固座上端内环壁设置有连杆,其连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顶板,同时在顶板的上端圆心处设置有连接管,锚固座的上方设置有可使支撑环自动弹出的移动环,在锚固座的上方设置有顶杆,同时反推环位于顶杆的上端,在反推环的上端一侧边缘处
贯穿设置有注浆管,同时注浆管浆液输出开口处正对移动环的边缘处。
9.进一步的,所述锚固座的外表面两侧贯穿开设有伸缩槽,支撑环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连接板,而连接板的端部与锚固座的内环壁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连接板的上端贯穿开设有卡孔。
10.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上端贯穿开设有第一伸缩孔,移动环的内环圆心处设置有套环,套环与锚固座的上方同轴设置,在套环的圆心处贯穿开设有第二伸缩孔,套环的底面设置有直角杆,并且直角杆的末端贯穿插入第一伸缩孔。
11.进一步的,所述直角杆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扭簧盘,同时在扭簧盘的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有伸缩旋转杆,并且伸缩旋转杆的一端贯穿连接板上端开设的卡孔,而位于卡孔内腔的伸缩旋转杆外表面设置有卡块。
12.进一步的,所述反推环的内腔至内环壁开设有加压仓,同时在反推环的上端设置有气泵,其气泵的气体输出端与加压仓的内腔相通,在反推环内环壁开口处密封设置有膨胀环。
13.进一步的,所述气泵的上端电性连接有正负导电柱,其正负导电柱的端部贯穿至反推环的底面。
14.进一步的,所述在反推环的底面设置有浮动环,浮动环的内腔底面设置有导电板,同时在反推环的上端设置有电源。
15.进一步的,所述反推环的上端表面两侧开设有多级排气仓,其多级排气仓的上端开口处盖合设置有多级排气板,同时在加压仓的内腔底面向上设置有限位柱,位于多级排气板上方的限位柱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
16.进一步的,所述锚索框架梁包括锚索、框架梁、锚筋、垫墩和锚具,其锚索采用拉力集中型设置,在锚索的外表面设置有扩张环,其相邻扩张环之间设置有禁锢环。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锚固组件与锚索框架梁插入提前在滑坡体表面开好的孔洞内部后,其浆液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随着注浆管末端开口处的浆液喷出后,其浆液流出的推力即可推动移动环的边缘处,进而使移动环能够向锚固座的底面移动,随着移动环移动后其伸缩旋转杆即可带动卡块从卡孔的内腔移出,随后连接板端部的第一弹簧即可进行反推,进而使支撑环能够与孔洞的内壁抵紧,进而能够对锚索与锚固组件起到稳固的效果,同时其孔径内部注入的浆液即可推动浮动环上升,在浮动环上升后,其浮动环内腔的导电板即可与正负导电柱电性连接,进而使气泵与电源之间形成串联电路,进而使气泵能够进行运转,在气泵运转后其气泵输出端的气体即可进入加压仓的内腔,随着加压仓内腔的压强增加后,反推环内环壁设置的膨胀环即可进行膨胀,膨胀环膨胀后其膨胀环的表面贴合于锚索表面,进而使反推环表面贯穿处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结构,随后随着注浆管不断注浆后,其注浆的浆液即可反向推动反推环,进而使反推环能够向上移动,并且在移动环移动后,卡盘外表面开设的卡槽即可一同向下移动,随后卡槽即可与卡杆脱离,而扭簧此时即可弹力回转,进而能够带动卡盘进行旋转,卡盘旋转后通过其伸缩旋转杆即可带动卡块与冠状齿轮一同转动,而卡块脱离卡孔内腔后,其卡块即可对注入的浆液进行搅拌,同时转动的冠状齿轮即可带动多组齿轮一同转动,在齿轮转动后螺旋输送杆即可通过旋转对浆液进行不同角度的输送导向,使孔径内部的浆液能够均匀分布。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倾倒变形成因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a处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锚索组件与锚固组件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锚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锚固组件爆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推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6中b处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锚固座部分剖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冠状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0中c处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标:1-岩土界线;11-截水沟;2-锚固组件;21-锚固座;211-顶杆;212-连杆;213-顶板;214-第一伸缩孔;215-底板;216-螺旋输送杆;2161-齿轮;217-伸缩槽;218-卡杆;22-支撑环;221-连接板;222-第一弹簧;223-卡孔;23-移动环;231-套环;232-第二伸缩孔;233-直角杆;234-扭簧盘;235-伸缩旋转杆;2351-冠状齿轮;236-扭簧;237-卡盘;238-卡槽;239-卡块;24-反推环;241-气泵;242-正负导电柱;243-电源;244-加压仓;2441-限位柱;2442-第二弹簧;245-膨胀环;246-多级排气仓;247-多级排气板;248-浮动环;2481-导电板;249-注浆孔;25-注浆管;26-连接管;3-锚索框架梁;31-锚索;32-扩张环;33-禁锢环;4-滑坡体;41-裂缝封闭;5-滑带;6-竖向渗管;7-排水隧洞;8-排水孔;9-抗滑桩;10-反压体;101-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
保护的范围。
3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下面参考附图描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倾倒变形成因的特大型滑坡锚索结构。
42.如图1-2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倾倒变形成因的特大型滑坡锚索结构,包括岩土界线1与岩土界线1上方形成的滑坡体4,同时在滑坡体4与岩土界线1接触面之间形成有滑带5。
43.在滑坡体4的上部、中部和下部设置有多组锚索框架梁3,而锚索框架梁3包括锚索31、框架梁、锚筋、垫墩和锚具,其锚索31采用拉力集中型设置,同时锚索31的锚固段进入岩土界线1以下岩体的部分不小于8m,通过其分布设置的锚索框架梁3,即可对岩土界线1上方形成的滑坡体4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其出现滑坡。并且锚索框架梁3中的锚索31为1860级6~8束φ15.2mm钢绞线,同时框架梁为3m
×
3m矩形状形式,若地表岩土体结构松散,其结构尺寸加大,梁断面0.6m
×
0.6m,节点处增加至1.5m
×
1.5m。
44.位于滑坡体4的上部和中部分别设置有多级排水隧洞7,并且其排水隧洞7的洞顶距离岩土界线1的界面不小于6m,而洞截面积为2.5m
×
3.5m,同时在排水隧洞7的洞内间隔15m设置有一道竖向渗管6,其竖向渗管6的管径为1.5m-2m,同时其竖向渗管6上开设有可供排水的排水孔8,在滑坡体4至岩土界线1之间设置有多级排水隧洞7和竖向渗管6,通过其排水隧洞7和竖向渗管6即可将滑坡体4表面的雨水进行引流下渗,防止其出现滑坡的现象,进而能够对其进行加固。
45.位于滑坡体4外缘设置有截水沟11,进而能够对滑坡体4坡体表面的地表水进行疏排,在滑坡体4表面的地表水疏排后进而能够防止出现滑坡。同时在滑坡体4上部出现的裂缝封闭41处采用粘土回填并夯实的方式使其加固,进而能够对滑坡体4进行加固。
46.在滑坡体4的下部设置有抗滑桩9,同时抗滑桩9的下部进入岩土界线1的岩体以下,通过其抗滑桩9即可对滑坡体4的下部进行加固。
47.位于滑坡体4的滑坡坡脚处设置有反压体10,通过反压体10即可对滑坡体4的坡脚处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在反压体10的下部设置有挡墙101。
48.如图3-4示,其位于岩土界线1岩体以下的锚索框架梁3端部设置有锚固组件2,同时锚索框架梁3包括多级单根锚索31和锚索31之间设置的扩张环32,其相邻扩张环32之间设置有禁锢环33,且锚索31的锚固段扩张环32与禁锢环33之间间隔1m,锚索31的自由段扩张环32与禁锢环33之间间隔2m,进而以保证锚索31顺直。
49.如图4示,锚固组件2包括插接于岩土界线1内腔底面的锚固座21,其锚固座21的外表面两侧相对设置有可对锚固座21限位固定的支撑环22,且位于锚固座21的上方圆心处设置有可使支撑环22自动弹出的移动环23,在锚固座21的上方边缘处设置有顶端贯穿移动环23的顶杆211,且移动环23的上方设置有可通过顶杆211限位的反推环24,在反推环24的上端一侧边缘处贯穿设置有注浆管25,同时注浆管25浆液输出开口处正对移动环23的边缘处,在锚固组件2与锚索框架梁3插入滑坡体4和岩土界线1内腔后,通过注浆管25即可对滑坡体4表面开设的孔径进行浇筑。
50.如图5-7示,位于锚固座21上端开口处的内环壁设置有连杆212,其连杆212的端部固定设置有顶板213,同时在顶板213的上端圆心处设置有可供锚索框架梁3末端插入的连接管26,反推环24的内腔至内环壁开设有加压仓244,同时在反推环24的上端表面边缘处设置有气泵241,其气泵241的气体输出端与加压仓244的内腔相通,在反推环24内环壁开设的加压仓244开口处密封设置有膨胀环245,其膨胀环245即可通过气泵241运转,进而使膨胀环245能够进行膨胀,使膨胀环245的表面能够贴合于锚索31的表面。在气泵241的上端电性连接有正负导电柱242,其正负导电柱242的端部贯穿至反推环24的底面,在反推环24的底面设置有可根据浆液液面一同上升的浮动环248,同时贯穿反推环24底面的正负导电柱242端部同时贯穿设置于浮动环248的内腔,并且位于浮动环248的内腔底面设置有可进行导电的导电板2481,同时在反推环24的上端设置有与正负导电柱242形成串联的电源243,在锚固组件2插入岩土界线1岩体以下后,此时需要注浆的浆液可通过注浆管25进行注入,随着反推环24底面的浆液上升至浮动环248底面后,注入的浆液即可推动浮动环248上升,在浮动环248上升后,其浮动环248内腔的导电板2481即可与正负导电柱242电性连接,进而使气泵241与电源243之间形成串联电路,进而使气泵241能够进行运转,在气泵241运转后其气泵241输出端的气体即可进入加压仓244的内腔,随着加压仓244内腔的压强增加后,反推环24内环壁设置的膨胀环245即可进行膨胀,膨胀环245膨胀后其膨胀环245的表面贴合于锚索31表面,进而使反推环24表面贯穿处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结构,随后随着注浆管25不断注浆后,其注浆的浆液即可反向推动反推环24,进而使反推环24能够向上移动。
51.在反推环24的上端表面两侧至加压仓244内腔开设有多级排气仓246,其多级排气仓246的上端开口处盖合设置有多级排气板247,同时在加压仓244的内腔底面向上设置有顶端贯穿多级排气板247的限位柱2441,位于多级排气板247上方的限位柱2441外表面套接
有第二弹簧2442,并且相邻第二弹簧2442之间的弹力大小不同,因此在加压仓244内腔的压强通过气泵241不断增压后,其加压仓244内腔多余的气体即可通过多级排气仓246排出,进而能够方便反推环24的注浆上移。同时在浮动环248的底面一侧边缘处贯穿开设有可供注浆管25注浆的注浆孔249。
52.如图8-9示,锚固座21的外表面两侧相对贯穿开设有可供支撑环22伸出的伸缩槽217,同时一对支撑环22的相对面分别上下交错设置有连接板221,而连接板221的端部与锚固座21的内环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可推动支撑环22伸出的第一弹簧222,并且一对第一弹簧222为反向相对设置,在锚索框架梁3需要进行稳固时,其支撑环22通过第一弹簧222的反向推动力,即可使支撑环22的表面能够贴合于岩土界线1的内腔。同时在一对连接板221的上端贯穿开设有卡孔223,其卡孔223的长度大于支撑环22的移动长度。
53.如图5和图12示,在顶板213的上端表面边缘处贯穿开设有第一伸缩孔214,移动环23的内环圆心处设置有套环231,其套环231与锚固座21的上方同轴设置,在套环231的圆心处贯穿开设有可供连接管26穿行的第二伸缩孔232,同时位于套环231的底面等距分布设置有直角杆233,并且直角杆233的末端贯穿插入第一伸缩孔214,位于顶板213下端的直角杆233端部固定设置有扭簧盘234,同时在扭簧盘234的底面向下延伸设置有伸缩旋转杆235,并且伸缩旋转杆235的一端贯穿连接板221上端开设的卡孔223,而位于卡孔223内腔的伸缩旋转杆235外表面设置有可对连接板221移动限位的卡块239,在锚固组件2与锚索框架梁3插入提前在滑坡体4表面开好的孔洞内部后,其浆液通过注浆管25进行注浆,随着注浆管25末端开口处的浆液喷出后,其浆液流出的推力即可推动移动环23的边缘处,进而使移动环23能够向锚固座21的底面移动,随着移动环23移动后其伸缩旋转杆235即可带动卡块239从卡孔223的内腔移出,随后连接板221端部的第一弹簧222即可进行反推,进而使支撑环22能够与孔洞的内壁抵紧,进而能够对锚索31与锚固组件2起到稳固的效果。
54.如图5和图8示,当锚索框架梁3插入岩土界线1岩体以下的孔径后,其注浆管25对孔径进行注浆时,其孔径底部注浆后的浆液容易不均匀,在锚固座21底面开口的圆心处设置有底板215,其底板215的边缘处呈镂空状结构设置,同时底板215的内腔呈中空状,并且伸缩旋转杆235的末端延伸至底板215的内腔底面圆心处,同时位于底板215内腔的伸缩旋转杆235末端设置有冠状齿轮2351,在底板215的外边缘至锚固座21的内环壁之间设置有可旋转转动的螺旋输送杆216,并且位于底板215内腔的螺旋输送杆216端部固定设置有可与冠状齿轮2351啮合连接的齿轮2161,由于螺旋输送杆216为均匀分布设置,因此方便对孔径内部注入的浆液进行搅拌并向外径输送。
55.如图10-12示,贯穿顶板213的直角杆233端部固定设置有内腔呈中空状结构的扭簧盘234,并且伸缩旋转杆235的顶部位于扭簧盘234的内腔,而位于扭簧盘234内腔的伸缩旋转杆235顶部至扭簧盘234内腔壁之间固定设置有扭簧236,其扭簧236在初始状态下为弹力压缩状态,靠近扭簧盘234底面的伸缩旋转杆235外表面设置有卡盘237,其卡盘237的边缘部向内开设有卡槽238,同时在顶板213的底面延伸至卡槽238内部设置有可对卡盘237限位转动的卡杆218,通过卡杆218即可对处于弹力压缩状态下的扭簧236进行旋转限位固定。同时卡块239的外表面两侧呈三角状结构设置,进而使卡块239在通过扭簧236转动时,其三角状的卡块239即可减小其旋转阻力。
56.在锚索框架梁3插入其岩土界线1岩体以下的孔径内部后,随后通过注浆管25进行
浆液的注入,随着浆液从注浆管25的末端喷出后,其浆液推动移动环23进行移动,在移动环23移动后,卡盘237外表面开设的卡槽238即可一同向下移动,随后卡槽238即可与卡杆218脱离,而扭簧236此时即可弹力回转,进而能够带动卡盘237进行旋转,卡盘237旋转后通过其伸缩旋转杆235即可带动卡块239与冠状齿轮2351一同转动,而卡块239脱离卡孔223内腔后,其卡块239即可对注入的浆液进行搅拌,同时转动的冠状齿轮2351即可带动多组齿轮2161一同转动,在齿轮2161转动后螺旋输送杆216即可通过旋转对浆液进行不同角度的输送导向,使孔径内部的浆液能够均匀分布。
57.具体的,该一种倾倒变形成因的特大型滑坡锚索结构的工作原理:在锚固组件2插入岩土界线1岩体以下后,此时需要注浆的浆液可通过注浆管25进行注入,随着反推环24底面的浆液上升至浮动环248底面后,注入的浆液即可推动浮动环248上升,在浮动环248上升后,其浮动环248内腔的导电板2481即可与正负导电柱242电性连接,进而使气泵241与电源243之间形成串联电路,进而使气泵241能够进行运转,在气泵241运转后其气泵241输出端的气体即可进入加压仓244的内腔,随着加压仓244内腔的压强增加后,反推环24内环壁设置的膨胀环245即可进行膨胀,膨胀环245膨胀后其膨胀环245的表面贴合于锚索31表面,进而使反推环24表面贯穿处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结构,随后随着注浆管25不断注浆后,其注浆的浆液即可反向推动反推环24,进而使反推环24能够向上移动。
58.在锚固组件2与锚索框架梁3插入提前在滑坡体4表面开好的孔洞内部后,其浆液通过注浆管25进行注浆,随着注浆管25末端开口处的浆液喷出后,其浆液流出的推力即可推动移动环23的边缘处,进而使移动环23能够向锚固座21的底面移动,随着移动环23移动后其伸缩旋转杆235即可带动卡块239从卡孔223的内腔移出,随后连接板221端部的第一弹簧222即可进行反推,进而使支撑环22能够与孔洞的内壁抵紧,进而能够对锚索31与锚固组件2起到稳固的效果。
59.在注浆管25进行浆液注入时,随后浆液从注浆管25的末端喷出后,其浆液推动移动环23进行移动,在移动环23移动后,卡盘237外表面开设的卡槽238即可一同向下移动,随后卡槽238即可与卡杆218脱离,而扭簧236此时即可弹力回转,进而能够带动卡盘237进行旋转,卡盘237旋转后通过其伸缩旋转杆235即可带动卡块239与冠状齿轮2351一同转动,而卡块239脱离卡孔223内腔后,其卡块239即可对注入的浆液进行搅拌,同时转动的冠状齿轮2351即可带动多组齿轮2161一同转动,在齿轮2161转动后螺旋输送杆216即可通过旋转对浆液进行不同角度的输送导向,使孔径内部的浆液能够均匀分布。
6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6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