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

2023-02-01 23:09: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2.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对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如何实现石漠化的治理是目前生态修复研究的热点。
3.cn201811328717.3公开了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其采用模拟自然森林立地的光照和水分条件对迁播自然森林的土壤繁殖体库进行管控,需要人为在整个育苗过程中进行光照条件的创建,费时费力,同时由于忽略了种植土的理化特征以及种植土的厚度问题,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易出现萌发率低、幼苗成活率低的问题。采用将混合均匀的自然森林土壤均匀地覆盖于每个迁置区的方式实现迁播,忽略了原本待恢复石漠化迹地极易水土流失的特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自然森林土壤易流失,从而导致修复过程中断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可以提高自然植物群落迁播后的成活率,并缩短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早期演替阶段。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分析确定待恢复石漠化迹地的气候特征,选取与待恢复石漠化迹地的气候特征相同的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s2、基于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内种子库特征和群落特征获取到根系深度最大值,基于根系深度最大值确定总土壤覆盖的厚度;s3、获取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厚度,基于总土壤覆盖的厚度确定就近取土土壤用量;s4、对石漠化迹地进行阶梯整形后,完成就近取土覆土、深耕操作;s5、分析确定当前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及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的理化特征;s6、基于理化特征的分析结果完成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的改良操作;s7、土壤达标后,将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迁播到待恢复石漠化迹地。
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通过当前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理化特征与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的对应的土壤理化特征的对比获取到两者的土壤理化特征差值,然后根据所得的土壤理化特征差值设计对应的土壤改良方案。
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采用施用土壤改良剂联合深耕的方式实现土壤的改良。
8.进一步地,总土壤覆盖的厚度=根系深度最大值 5cm。
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中,在土壤达标后,采用在待恢复石漠化迹地挖种植坑埋设带填充有自然森林土壤的种植袋,然后覆盖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改良后的)的方式实现。
10.进一步地,种植网通过锚杆实现固定。
11.进一步地,还包括:基于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内种子库特征和群落特征获取对应的促萌发管理方案和壮苗管理方案。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基于所述促萌发管理方案和壮苗管理方案完成对应的促萌发管理和壮苗管理。
13.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选取与待恢复石漠化迹地气候特征相同的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在可以省略光照条件创建操作流程的同时,可以提高植物群落迁播后的成活率,缩短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早期演替阶段;2)基于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的对应的土壤理化特征实现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的改良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植物群落迁播后的成活率;3)采用在土壤达标后,采用在待恢复石漠化迹地挖种植坑埋设带填充有自然森林土壤的种植袋,然后覆盖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改良后的)的方式,可以避免自然森林土壤的流失,从而保证修复过程的顺利进行;4)基于根系深度最大值确定总土壤覆盖的厚度,采用就近取土-覆土深耕-施用改良剂的方式实现土壤的改良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自然植物群落迁播后的成活率,从而可以获取到类似于自然森林的幼苗群落。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1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7.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分析确定待恢复石漠化迹地的气候特征,选取与待恢复石漠化迹地的气候特征相同的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s2、基于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内种子库特征和群落特征获取到根系深度最大值,基于根系深度最大值确定总土壤覆盖的厚度;其中,总土壤覆盖的厚度=根系深度最大值 5cm;
s3、获取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厚度,基于总土壤覆盖的厚度确定就近取土土壤用量;s4、对石漠化迹地进行阶梯整形后,完成就近取土覆土、深耕操作;为了避免就近取土中土壤内的种子库和群落对改良造成影响,可以采用高温等处理方式完成土壤的预处理;s5、分析确定当前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及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的理化特征;具体地,通过当前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理化特征与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的对应的土壤理化特征的对比获取到两者的土壤理化特征差值,然后根据所得的土壤理化特征差值设计对应的土壤改良方案;s6、基于理化特征的分析结果完成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的改良操作;具体地,基于所述土壤改良方案,采用施用土壤改良剂联合深耕的方式实现土壤的改良;s7、土壤达标后,将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迁播到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具体地,在土壤达标后,采用在待恢复石漠化迹地挖种植坑埋设带填充有自然森林土壤(取土深度为4-10cm)的种植袋,然后覆盖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改良后的)的方式实现。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根据种植袋(填充了自然森林土壤)的尺寸,在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开挖种植坑,然后通过锚杆将种植袋固定在种植坑内,待所有种植袋固定完成后,覆盖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改良后的)至填平,一般的覆土的厚度在1-2cm左右。
18.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分析确定待恢复石漠化迹地的气候特征,选取与待恢复石漠化迹地的气候特征相同的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s2、基于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内种子库特征和群落特征获取到根系深度最大值,基于根系深度最大值确定总土壤覆盖的厚度;其中,总土壤覆盖的厚度=根系深度最大值 5cm;s3、获取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厚度,基于总土壤覆盖的厚度确定就近取土土壤用量;s4、对石漠化迹地进行阶梯整形后,完成就近取土覆土、深耕操作;s5、分析确定当前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及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的理化特征;具体地,通过当前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理化特征与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的对应的土壤理化特征的对比获取到两者的土壤理化特征差值,然后根据所得的土壤理化特征差值设计对应的土壤改良方案;s6、基于理化特征的分析结果完成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的改良操作;具体地,基于所述土壤改良方案,采用施用土壤改良剂联合深耕的方式实现土壤的改良;s7、土壤达标后,将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迁播到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具体地,在土壤达标后,采用在待恢复石漠化迹地挖种植坑埋设带填充有自然森林土壤的种植袋,然后覆盖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改良后的)的方式实现。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根据种植袋(填充了自然森林土壤)的尺寸,在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开挖种植坑,然后通过锚杆将种植袋固定在种植坑内,待所有种植袋固定完成后,覆盖待恢复石漠化迹地土壤(改良后的)至填平,一般的覆土的厚度在1-2cm左右。
19.s8、基于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内种子库特征和群落特征获取对应的促萌发管理方案和壮苗管理方案;s9、基于所述促萌发管理方案和壮苗管理方案完成对应的促萌发管理和壮苗管理。
20.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