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效冷却装置

2023-01-15 20:43: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效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动汽车的驱动马达不同于传统的马达。由于在使用驱动马达之后,电动马达通常不再配备离合器,因此车辆的变速挡位也变得较少甚至取消,并且车辆的起步,加速和高速行驶全部由变速箱实现。而汽车电机的内阻不能为零。因此,在驱动过程中的上述大电流条件下,电动机的内摩擦急剧增加,并且电动机的内摩擦几乎完全被热量释放。如果没有有效地冷却电动机,则电动机的内部温度会持续升高,从而导致电动机效率降低。如果温度过高,内部烧蚀甚至故障可能会损坏电机。另外,大多数电动机内部都装有磁性材料。如果温度过高,磁性材料的稳定性会降低,甚至磁性也会消失,从而损坏电动机。因此,控制汽车电机的工作温度(尤其是最高温度)尤为重要。
3.如专利公开号为cn11508544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机壳、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包括环形左挡板、环形右挡板、环形上挡板、环形下挡板,挡板之间进行连接形成周向闭合蛇形水道,且装配在冷却机壳中,所述冷却机壳包括环形挡板与挡板,装配在电机定子外表面,水冷机壳一端外壁上设有一个进水口,另一端外壁上设有出水口,冷却水道首先在电机轴向两端首先进行排列,其余部分周向均匀的排列且间隔相等,该系统在电机工作时冷却介质优先对电机轴向两侧端部进行降温,在对其余部分进行冷却,能够有效对绕组端部与绕组槽内部分交界处的绝缘与绕组的保护。但是,该系统采用复杂的蛇形水道对电机壳体进行散热冷却,结构复杂,对制造工艺和加工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生产效率较低,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效冷却装置,在电机壳体端部轴向方向开孔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设置两个进水盲孔对两侧的电机壳体冷却降温,缩短冷却水在电机壳体内的流动距离,使冷却水能保持低温状态,提高冷却降温效果。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效冷却装置,包括电机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电机壳体顶部沿轴向方向开设两个进水盲孔,电机壳体底部沿轴向方向开设出水盲孔,两个进水盲孔侧面均连通有一个进水接头,出水盲孔侧面连通有一个出水接头,两个进水盲孔从两侧分别至出水盲孔之间的电机壳体端部沿圆周方向依次开设有多个冷却通孔,多个冷却通孔之间的间隔层端部开设凹槽使多个冷却通孔之间首尾通过凹槽连通,两个进水盲孔分别至两侧的冷却通孔之间的间隔层端部开设凹槽,出水盲孔至两侧的冷却通孔之间的间隔层端部开设凹槽,电机壳体前端设置前端盖,电机壳体后端设置后端盖,前端盖与电机壳体
的接触面之间、后端盖与电机壳体的接触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
6.进一步地,密封件为弹性橡胶垫片。
7.进一步地,前端盖与电机壳体、后端盖与电机壳体均通过螺栓连接。
8.进一步地,电机壳体底部设置有固定支脚。
9.进一步地,固定支脚上开设有定位孔。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效冷却装置,通过在电机壳体端部沿轴向方向开设进水盲孔、冷却通孔和出水盲孔,然后将进水盲孔、冷却通孔和出水盲孔通过在彼此之间的间隔层端部开设凹槽将其串联在一起,在电机壳体前端设置前端盖,电机壳体后端设置后端盖,前端盖与电机壳体的接触面之间、后端盖与电机壳体的接触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将进水盲孔、冷却通孔和出水盲孔的开口封堵形成从进水盲孔到冷却通孔、出水盲孔的单向水道,冷却水从进水盲孔侧面连通的进水接头流入,从出水盲孔侧面连通的出水接头流出,对电机壳体进行冷却,降低其内部的温度,防止内部电机零件温度过高。在电机壳体端部轴向方向开孔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设置两个进水盲孔对两侧的电机壳体冷却降温,缩短冷却水在电机壳体内的流动距离,使冷却水能保持低温状态,避免流动距离过长导致冷却水吸收过多的热量,使冷却水温度过高,冷却效果降低,影响电机散热。使多个冷却通孔之间首尾通过凹槽连通,形成s形的流动轨迹,增加冷却水与电机壳体的接触面积,避免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密封件为弹性橡胶垫片,贴合更紧密,密封效果更好。前端盖与电机壳体、后端盖与电机壳体均通过螺栓连接,通过向螺栓施加压力来固定前后端盖的同时能更好保证密封件的严密度。电机壳体底部设置有固定支脚,固定支脚上开设有定位孔,便于固定安装,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电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电机壳体的主视图;图5为本发明中电机壳体的后视图。
12.图中:1-电机壳体、101-进水盲孔、102-出水盲孔、103-冷却通孔、104-间隔层、105-凹槽、2-前端盖、3-后端盖、4-进水接头、5-出水接头、6-密封件、7-固定支脚、70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4.参照图1-图5,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效冷却装置,包括电机壳体1、前端盖2和后端盖3,电机壳体1内部为安装电机定子、转子及其他零件的预留空间,鉴于
汽车驱动电机的功率及发热量,需要对驱动电机进行降温冷却保护,保证行车安全。
15.电机壳体1顶部沿轴向方向开设两个进水盲孔101,电机壳体1底部沿轴向方向开设出水盲孔102,两个进水盲孔101侧面均连通有一个进水接头4,出水盲孔102侧面连通有一个出水接头5,两个进水盲孔101从两侧分别至出水盲孔102之间的电机壳体1端部沿圆周方向依次开设有两个冷却通孔103,在电机壳体1前端面,两个冷却通孔103之间的间隔层104端部开设凹槽105使两个冷却通孔103之间首尾通过凹槽105连通;在电机壳体1后端面,两个进水盲孔101分别至两侧的冷却通孔103之间的间隔层104端部开设凹槽105,出水盲孔102至两侧的冷却通孔103之间的间隔层104端部也开设凹槽105,将进水盲孔101、冷却通孔103和出水盲孔102通过在彼此之间的间隔层104端部开设凹槽105将其串联在一起。
16.电机壳体1前端设置前端盖2,电机壳体1后端设置后端盖3,前端盖2与电机壳体1的接触面之间、后端盖3与电机壳体1的接触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6,将进水盲孔101、冷却通孔103和出水盲孔102的开口封堵形成从进水盲孔101到冷却通孔103、出水盲孔102的单向水道,冷却水从两个进水盲孔101侧面连通的进水接头4流入,从出水盲孔102侧面连通的出水接头5流出,使两个冷却通孔103之间首尾通过凹槽105连通,形成s形的流动轨迹,增加冷却水与电机壳体1的接触面积,避免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对电机壳体1进行冷却,降低其内部的温度,防止内部电机零件温度过高,密封件6为弹性橡胶垫片,贴合更紧密,密封效果更好。
17.前端盖2与电机壳体1、后端盖3与电机壳体1均通过螺栓连接,通过向螺栓施加压力来固定前后端盖的同时能更好保证密封件6的严密度。电机壳体1底部设置有固定支脚7,固定支脚7上开设有定位孔701,便于固定安装整个电机壳体1,提高电机运行时的稳定性。
18.本发明在电机壳体1端部轴向方向开孔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设置两个进水盲孔101对两侧的电机壳体1冷却降温,缩短冷却水在电机壳体1内的流动距离,使冷却水能保持低温状态,避免流动距离过长导致冷却水吸收过多的热量,使冷却水温度过高,冷却效果降低,影响电机散热。
1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进水接头4连通冷却水进口,冷却水进入两个进水盲孔101内部,然后冷却水通过进水盲孔101和冷却通孔103之间的间隔层104端部开设的凹槽105进入冷却通孔103,接着两侧的两股冷却水通过冷却通孔103和出水盲孔102之间的间隔层104端部开设的凹槽105共同进入出水盲孔102内,最后冷却水从出水接头5流出,完成冷却降温工作。
2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