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及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3-01-15 11:09: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2.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时下,越来越多的用户家庭都开始应用机器人来为人们提供相应服务,尤其是应用清洁机器人来替代人们亲自进行家庭环境或者大型场所的清扫,不仅能够减轻人们的劳作压力,更能够提升清扫效率。
3.目前,清洁机器人通常设置有专门的传感器装置以针对待清洁面进行探测,例如,采用超声波识别待清洁面是否为地毯,以避免将地毯打湿,但是超声波传感器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并且响应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包括信号发射模组及信号接收模组;
6.所述信号发射模组包括光发射部及第一光路改变部,所述第一光路改变部设置在所述光发射部的发射光路,用于将所述光发射部发射的光线转换为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为向所述信号接收模组方向倾斜第一角度的近似平行光;
7.所述信号接收模组包括光接收部,所述光发射部与所述光接收部之间设有预设距离的间距,所述光接收部接收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为所述第一光线经由所述作业区域表面反射后的光线;所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用于确定所述作业区域表面的材质。
8.可选地,所述信号发射模组及信号接收模组相互独立。
9.可选地,所述第一光路改变部包括第一凸透镜,所述第一凸透镜的厚度沿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第一侧至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增加,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第一侧为所述第一凸透镜的远离所述第二光路改变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为所述第一凸透镜的靠近所述第二光路改变部的一侧。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全反射部,所述第一全反射部用于将在所述第一凸透镜内射向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以形成向靠近所述信号接收模组方向倾斜第二角度的近似平行出射光。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全反射部包括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一凸透镜的第一侧方向倾斜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平面的靠近所述光发射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一平面的远离所述光发射部的一端。
12.可选地,所述光接收部的接收光路上还设有所述第二光路改变部;所述第二光路改变部用于将所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光线转换为第三光线,以被所述光接收部接收,所述第三光线为将所述第二光线转换成向所述光接收部件聚拢的光线。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光路改变部包括第二凸透镜,所述第二凸透镜的厚度沿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第一侧至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第一侧为所述第二凸透镜的远离所述第一光路改变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为所述第二凸透镜的靠近所述第一光路改变部的一侧。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全反射部,所述第二全反射部用于将在所述第二凸透镜内且射向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以形成向所述光接收部聚拢的汇聚光线。
15.可选地,所述第二全反射部包括第三端至第四端逐渐向远离所述第二凸透镜的第一侧方向倾斜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三端为所述第二平面的靠近所述光接收部的一端,所述第四端为所述第二平面的远离所述光接收部的一端。
16.可选地,所述光发射部及所述光接收部的内壁为非反光材料制成。
17.可选地,所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用于确定所述作业区域表面的材质包括:当所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小于预设光强时,确定所述作业区域表面为第一材质。
18.可选地,当所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大于预设光强时,确定所述作业区域表面为第二材质。
19.可选地,所述第一材质为粗糙表面;所述第二材质为光滑表面。
20.可选地,所述粗糙表面为地毯;所述光滑表面为地板或瓷砖。
21.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上述的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
2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及清洁机器人,利用第一光路改变部将光发射部发射的光线转换为第一光线,并且光接收部能够接收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其中,第一光线为向信号接收模组方向倾斜第一角度的近似平行光,第二光线为第一光线经由作业区域表面反射后的光线,这样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可用于确定所述作业区域表面的材质,并且利用光学元件进行检测,不仅降低了检测装置的体积及成本,也提高了检测速度。
附图说明
23.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24.附图中:
25.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
26.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的仰视图;
27.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湿式清洁系统的立体图;
28.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的光路图;
29.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的光路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清洁机器人;110-主体;111-前向部分;112-后向部分;120-感知系统;121-位置确定装置;122-缓冲器;130-控制模块;140-行走机构;150-清洁系统;151-干式清洁系统;152-边刷;153-湿式清洁系统;160-能源系统;170-人机交互系统;20-信号发射模组;201-光发射部;202-第一光路改变部;203-第一全反射部;30-信号接收模组;301-光接收部;302-第二光路改变部;303-第二全反射部。
具体实施方式
32.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3.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4.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发明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35.第一方面,如图4及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包括信号发射模组20及信号接收模组30;信号发射模组20包括光发射部201及第一光路改变部202,第一光路改变部202设置在光发射部201的发射光路,用于将光发射部201发射的光线转换为第一光线,第一光线为向信号接收模组方向倾斜第一角度α的近似平行光;信号接收模组30包括光接收部301,光发射部201与光接收部301之间设有预设距离的间距,以使所述光接收部接收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第二光线为第一光线经由作业区域表面反射后的光线;所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用于确定作业区域表面的材质。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或信号接收模组内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确定作业区域表面的材质。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内不包括处理模块,根据所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确定作业区域表面的材质的操作由独立于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的控制器执行。
36.在具体应用中,信号发射模组20与信号接收模组30并排设置,即信号发射模组20至作业区域表面的垂直距离与信号接收模组30至作业区域表面的垂直距离相同。信号发射模组20与作业区域表面的垂直距离及信号接收模组30与作业区域表面的垂直距离可由清洁机器人的种类进行设置,例如,清洁机器人为扫地机器人,信号发射模组20与作业区域表面的垂直距离及信号接收模组30与作业区域表面的垂直距离为1cm。
37.第一夹角由光发射部201与作业区域表面的垂直距离及光发射部201与光接收部301之间的间距决定的。工作人员可根据光发射部201及光接收部301的安装位置,得到光发
射部201与作业区域表面的垂直距离及光发射部201与光接收部301之间的间距,从而确定第一角度值。
38.在具体应用中,组成第一光线的各光线向信号接收模组30方向倾斜的第一夹角α在预设范围内即可,也就是说第一光线中的部分光线的倾斜角度可能与其他光线的倾斜角度不同,但是在预设范围内即可。其中,预设范围可由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严格限定。
39.光发射部201可采用红外发射器,光接收部301可采用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具有使用寿命长,体积小,抗干扰性强的优点。
40.具体而言,光照射在反射物的表面会产生镜面发射或漫反射。镜面反射的原理为以一定入射角照射到反射物表面的光线会沿着反射角的方向被反射物的表面反射,也就是说照射光经由反射物表面反射后的光线也会以与入射角相同的反射角射出,镜面反射发生在光滑或者抛光的表面(例如光泽表面或金属表面等)。漫反射的原理为照射到反射物表面的光向着各个方向反射,漫反射发生在粗糙的表面(例如纤维表面等)。
41.基于上述漫反射及镜面反射的原理,在本实施例中,光发射部201朝着作业区域表面发射光线,然后通过第一光路改变部202将光发射部201发射的光线转换为第一光线,该第一光线被作业区域表面反射,而该反射可能是漫反射,也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就是说第二光线可能是近似平行的光线,也可能是向着各个方向反射的发散光线,如果第二光线是近似平行的光线,则光接收部301可接收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如图5所示,如果第二线为向着各个方向发射的发散光,则反射后的光线极少的一部分被光接收部301接收,由此控制器通过判断光接收部301所接收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就能确定第一光线在作业区域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从而确定作业区域是否为粗糙表面,即如果光接收部301所接收到光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确定第一光线在作业区域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从而可以确定作业区域表面是光滑表面,进而确定作业区域不是地毯;如果光接收部301所接收到光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确定第一光线在作业区域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从而可以确定作业区域表面是粗糙表面,进而确定作业区域是地毯,这样就能够准确识别作业区域是否为地毯。
42.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光路改变部将光发射部发射的光线转换为第一光线,并且光接收部能够接收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其中,第一光线为向信号接收模组方向倾斜第一角度的近似平行光,第二光线为第一光线经由作业区域表面反射后的光线,这样根据光接收部接收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就能够确定作业区域表面的材质,并且利用光学元件进行检测,不仅降低了检测装置的体积及成本,也提高了检测速度。
43.具体而言,根据光接收部301接收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确定作业区域表面的材质包括:当光接收部301接收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小于预设光强时,确定作业区域表面为第一材质。当光接收部301接收到至少部分第二光线的光强度大于预设光强时,确定作业区域表面为第二材质。
44.其中,预设光强可由工作人员根据光发射部的性能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不做严格限定。
45.在具体应用中,如果光接收部301所接收到光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确定第一光线在作业区域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从而可以确定作业区域表面是光滑表面;从而
确定作业区域表面为能够发生镜面反射的第一材质。
46.如果光接收部301所接收到光信号的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确定第一光线在作业区域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从而可以确定作业区域表面是能够发生漫反射的第二材质,这样通过光学元件就能够实现作业区域表面材质的检测,不仅降低了检测装置的体积及成本,也提高了检测速度。
47.进一步地,第一材质为粗糙表面;第二材质为光滑表面。
48.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粗糙表面为地毯;第二材质为地板或瓷砖,从而使装载有本技术的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的设备能够准确识别作业区域表面是地毯,还是地板或瓷砖,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材质执行相应的策略。
49.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5所示,信号发射模组20及信号接收模组相互独立。
50.信号发射模组20与信号接收模组30相互独立,是指信号发射模组20与信号接收模组30之间无连接关系,是分体件,这样信号发射模组20与信号接收模组30能够单独制作,安装及维护。
51.进一步地,第一光路改变部202包括第一凸透镜,第一凸透镜的厚度沿第一凸透镜的第一侧至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增加,第一凸透镜的第一侧为第一凸透镜的远离第二光路改变部302的一侧,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为第一凸透镜的靠近第二光路改变部302的一侧。
52.在具体应用中,第一凸透镜可以为入射面向靠近光发射部201方向凸出,出射面为平面的透镜,具体可参见如图4及图5。
53.第一凸透镜的厚度沿第一凸透镜的第一侧至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增加,也就是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厚度大于第一侧的厚度,从而使第一凸透镜形成一个非对称结构的凸透镜。
54.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设有第一全反射部203,第一全反射部203用于将在第一凸透镜内射向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以形成向靠近信号接收模组30方向倾斜第二角度γ的近似平行出射光。组成该出射光线的各光线向信号接收模组方向倾斜的第二角度γ在预设范围内即可,也就是说第二光线中的部分光线的倾斜角度可能与其他光线的倾斜角度不同,但是在预设范围内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角度α及第二角度γ所在的预设范围为同一预设范围。
55.利用第一全反射部203对第一凸透镜内射向第一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从而形成与形成向靠近信号接收模组30方向倾斜第二角度γ的近似平行出射光,这样就减少了杂散光的强度,增加了第一光线的强度,从而增加了第一光线在作业区域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时第二光线的光强,这样就增加了光接收部301接收的第二光线的光强,进而提高了后续控制器对光信号强度与预设强度对比判断的准确性,也就提高了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的检测准确性。
56.具体地,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全反射部203包括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向远离第一凸透镜的第一侧方向倾斜的第一平面,第一端为第一平面的靠近光发射部201的一端,第二端为第一平面的远离光发射部201的一端。
57.第一平面的一侧是第一凸透镜的材质,即光密介质,而另一侧的介质为空气,即光疏介质,这样第一平面就形成了全反射面,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平面对第一凸透镜内射向第
一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以形成向靠近信号接收模组30方向倾斜第三角度γ的出射光。
5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倾斜的第一平面就能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从而使第一全反射部203的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加工。
59.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光接收部301的接收光路上还设有第二光路改变部302,第二光路改变部302用于将所接收到的第二光线转换为第三光线,以被光接收部301接收,第三光线为将第二光线转换成向光接收部件301聚拢的光线。
60.如图4所示,第二光线照射至第二光路改变部302,然后通过第二光路改变部302将反射后的光线转换为向光接收部301聚拢的汇聚光线(即第三光线),之后第三光线再由光接收部301接收,从而使光接收部301能够接收到光线强度增加,进而使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光路改变部302包括第二凸透镜,第二凸透镜的厚度沿第二凸透镜的第一侧至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增加,第二凸透镜的第一侧为第二凸透镜的远离第一光路改变部202的一侧,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为第二凸透镜的靠近第一光路改变部202的一侧。
61.在具体应用中,第二凸透镜可以为出射面向靠近光发射部201方向凸出,入射面为平面的透镜,具体可参见图4及图5。
62.第二凸透镜的厚度沿第二凸透镜的第一侧至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增加,也就是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厚度大于第一侧的厚度,从而使第二凸透镜形成一个非对称结构的凸透镜。
63.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设有第二全反射部303,第二全反射部303用于将在第二凸透镜内且射向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以形成向光接收部301聚拢的汇聚光线。
64.利用第二全反射部303对第二凸透镜内射向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从而对第二凸透镜内且射向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以形成向光接收部301聚拢的汇聚光线,从而减少了杂散光的强度,进一步增加了光接收部301接收到的光信号强度,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后续控制器对光信号强度与预设强度对比判断的准确性,也就进一步地提高了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的检测准确性。
65.具体地,如图4及图5所示,第二全反射部303包括第三端至第四端逐渐向远离第二凸透镜的第一侧方向倾斜的第二平面,第三端为第二平面的靠近光接收部301的一端,第四端为第二平面的远离光接收部301的一端。
66.第二平面的一侧是第二凸透镜的材质,即光密介质,而另一侧的介质为空气,即光疏介质,这样第而平面就形成了全发射面,从而能够实现第对二凸透镜内射向第二凸透镜的第二侧的光线进行全反射,以形成向光接收部301聚拢的汇聚光线。
6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倾斜的第二平面就能降低杂散光的产生,从而使第二全反射部303的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加工。
68.进一步地,光发射部201及光接收部301的内壁为非反光材料制成,非反光材料能够避免在光发射部201及光接收部301的内壁产生光反射而引起干扰的情况发生。
69.其中,非反光材料可采用黑色的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材料制成。
70.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上述的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
71.本实施例中的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的具体结构参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清洁机器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2.本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可以是扫地机器人10、拖地机器人、地面抛光机器人或除草机器人。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以扫地机器人10为例来描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73.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扫地机器人10可以包括机器主体110、感知模块120、控制器、驱动模块、清洁系统150、能源系统和人机交互模块130。其中,如图1所示,机器主体110包括前向部分111和后向部分112,具有近似圆形形状(前后都为圆形),也可具有其他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前方后圆的近似d形形状及前方后方的矩形或正方形形状。
74.如图1所示,感知模块120包括位于机器主体110上的位置确定装置121、设置于机器主体110的前向部分111的前撞结构122上的碰撞传感器、位于机器侧边的近距离传感器(wall sensor),设置于机器主体110下部的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以及设置于机器主体110内部的磁力计、加速度计、陀螺仪、里程计等传感装置,用于向控制器提供机器的各种位置信息和运动状态信息。位置确定装置121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激光测距装置(lds,全称laser distance sensor)。在一些较优的实现方式中,位置确定装置121(如摄像头、激光传感器)位于主体110的前侧,也就是前向部分111的最前端,以能够更加准确的感测清洁机器人前方的环境,实现精准定位。
75.如图1所示,机器主体110的前向部分111可承载前撞结构122,在清洁过程中驱动轮模块141推进清洁机器人10在地面行走时,前撞结构122经由设置在其上的传感器系统,例如碰撞传感器或接近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检测清洁机器人10的行驶路径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清洁机器人10可通过由前撞结构122检测到的事件,例如障碍物、墙壁,而控制驱动模块使清洁机器人10来对事件做出响应,例如远离障碍物执行避障操作等。
76.控制器设置在机器主体110内的电路主板上,包括与非暂时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快闪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通信的计算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根据激光测距装置反馈的障碍物信息利用定位算法,例如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全称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绘制清洁机器人10所在环境中的即时地图。并且结合前撞结构122上所设置的传感器、作业区域表面检测装置、磁力计、加速度计、陀螺仪、里程计等传感装置反馈的距离信息、速度信息综合判断清洁机器人10当前处于何种工作状态、位于何位置,以及清洁机器人10当前位姿等,如过门槛,上地毯,尘盒满,被拿起等等,还会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具体的下一步动作策略,使得清洁机器人10有更好的清扫性能和用户体验。
77.如图2所示,驱动模块可基于具有距离和角度信息的驱动命令而操纵机器主体110跨越地面行驶。驱动模块包含主驱动轮模块,主驱动轮模块可以控制左轮140和右轮141,为了更为精确地控制机器的运动,优选主驱动轮模块分别包括左驱动轮模块和右驱动轮模块。左、右驱动轮模块沿着由机器主体110界定的横向轴设置。为了清洁机器人10能够在地面上更为稳定地运动或者更强的运动能力,清洁机器人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从动轮142,从动轮142包括但不限于万向轮。主驱动轮模块包括驱动马达以及控制驱动马达的控
制电路,主驱动轮模块还可以连接测量驱动电流的电路和里程计。并且左轮140及右轮141可具有偏置下落式悬挂系统,以可移动方式紧固,例如以可旋转方式附接到机器主体110,且接收向下及远离机器主体110偏置的弹簧偏置。弹簧偏置允许驱动轮以一定的着地力维持与地面的接触及牵引,同时清洁机器人10的清洁元件也以一定的压力接触地面。
78.能源系统包括充电电池,例如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充电电池可以连接有充电控制电路、电池组充电温度检测电路和电池欠压监测电路,充电控制电路、电池组充电温度检测电路、电池欠压监测电路再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主机通过设置在机身侧方或者下方的充电电极160与充电桩连接进行充电。
79.人机交互模块130包括主机面板上的按键,按键供用户进行功能选择;还可以包括显示屏和/或指示灯和/或喇叭,显示屏、指示灯和喇叭向用户展示当前机器所处模式或者功能选择项;还可以包括手机客户端程序。对于路径导航型自动清洁机器人10,在手机客户端可以向用户展示设备所在环境的地图,以及机器所处位置,可以向用户提供更为丰富和人性化的功能项。具体地,清洁机器人具有多种模式,例如工作模式、自清洁模式等。其中,工作模式是指清洁机器人进行自动清洁作业的模式,自清洁模式是指清洁机器人在基座上去除滚刷及边刷152上的脏物,并自动收集脏物,和/或自动清洗及烘干拖布的模式。
80.清洁系统150可为干式清洁系统151和/或湿式清洁系统153。
81.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干式清洁系统151可以包括滚刷、尘盒、风机、出风口。与地面具有一定干涉的滚刷将地面上的垃圾扫起并卷带到滚刷与尘盒之间的吸尘口前方,然后被风机产生并经过尘盒的有吸力的气体吸入尘盒。干式清洁系统151还可包括具有旋转轴的边刷152,旋转轴相对于地面成一定角度,以用于将碎屑移动到清洁系统150的滚刷区域中。
82.如图2和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湿式清洁系统153可以包括:清洁头1531、驱动单元1532、送水机构、储液箱等。其中,清洁头1531可以设置于储液箱下方,储液箱内部的清洁液通过送水机构传输至清洁头1531,以使清洁头1531对待清洁平面进行湿式清洁。在本公开其他实施例中,储液箱内部的清洁液也可以直接喷洒至待清洁平面,清洁头1531通过将清洁液涂抹均匀实现对平面的清洁。
83.其中,清洁头1531用于清洁待清洁表面,驱动单元1532用于驱动清洁头1531沿着目标面基本上往复运动的,目标面为待清洁表面的一部分。清洁头1531沿待清洁表面做往复运动,清洁头1531与待清洁表面的接触面表面设有拖布,通过驱动单元1532带动清洁头1531的拖布往复运动与待清洁表面产生高频摩擦,从而去除待清洁表面上的污渍;或拖布可浮动地设置,在清洁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清洁表面的接触,而不需驱动单元1532驱动其往复运动。
84.如图3所示,驱动单元1532还可以包括驱动平台1533和支撑平台1534,驱动平台1533连接于机器主体110底面,用于提供驱动力,支撑平台1534可拆卸的连接于驱动平台1533,用于支撑清洁头1531,且可以在驱动平台1533的驱动下实现升降。
85.其中,湿式清洁系统153可以通过主动式升降模组与机器主体110相连接。当湿式清洁系统153暂时不参与工作,例如,清洁机器人10停靠基站对湿式清洁系统153的清洁头1531进行清洗、对储液箱进行注水;或者遇到无法采用湿式清洁系统153进行清洁的待清洁表面时,通过主动式升降模组将湿式清洁系统153升起。
86.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