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移动智慧屏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9:44: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移动智慧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智慧屏。


背景技术:

2.现有移动智慧屏为了同时满足对智慧屏的支撑和移动功能,将智慧屏幕固定在落地支架上,通过落地支架支撑智慧屏幕处于立设状态,以便使用;在需要调整智慧屏幕的使用位置时,再挪动落地支架。
3.为保证智慧屏幕合适的使用高度,智慧屏幕安装在落地支架上的高度不能太低,且为了保证支撑智慧屏幕的稳定性,落地支架的底盘不能太小,因此,该智慧屏幕只能在适于落地支架放置的位置使用,限制该移动智慧屏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智慧屏,旨在解决现有移动智慧屏因使用方式单一导致使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移动智慧屏,包括:
6.底盘;
7.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一端连接于所述底盘,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以及
8.显示屏,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显示屏的竖向倾角可调节;
9.其中,所述显示屏与第一支架连接处至所述显示屏底部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支架与显示屏连接处至所述第一支架底部的长度为h,满足关系式β为所述显示屏与水平面的夹角,t为所述显示屏与第一支架的关系角;所述第一支架拆卸后用于与所述显示屏共同支撑所述显示屏放置。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且与所述显示屏背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显示屏。
11.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时,t=γ-90
°
(90
°
≤γ≤120
°
),γ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夹角。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撑部两者中的任意一者形成有插接腔,另一者至少部分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所述第二支架固定。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连接所述底盘的第二支撑部和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插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端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架的插接腔,所述插接部通过所述插接腔插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锁扣,所述第一支撑部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
锁扣相对应的锁槽,所述锁扣具有卡接于所述锁槽的锁定状态和脱离于所述锁槽的解锁状态,所述锁扣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所述第二支架固定。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外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锁槽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按钮,所述锁扣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按钮用于抵推所述锁扣脱离所述锁槽。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锁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插接部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通过连通孔连通所述插接部外侧面,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所述连通孔,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卡接于所述锁槽内。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可沿所述插接部的径向移动,所述插接部和第一限位部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的外侧面上设有容纳槽,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容纳槽,所述按钮抵推所述第一限位部整体进入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锁扣脱离所述锁槽。
19.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所述支撑架设置为包括第一支架及与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的第二支架,以及将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屏和底盘,并设置显示屏与第一支架连接处至显示屏底部的长度l和第一支架与显示屏连接处至第一支架底部的长度h满足关系式:长度h满足关系式:使得所述显示屏具有在所述支撑架和底盘支撑下的使用形式,同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架共同支撑的使用形式,不同使用形式时支撑所述显示屏的高度以及支撑所述显示屏所需的空间大小都不同,使得所述移动智慧屏可以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移动智慧屏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移动智慧屏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发明移动智慧屏一实施例中显示屏和第一支架的夹角示意图;
24.图4为发明移动智慧屏另一实施例中显示屏和第一支架的夹角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移动智慧屏一实施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7.图7为图6中第一支撑部和插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0030][003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
现有移动智慧屏为了同时满足对智慧屏的支撑和移动功能,将智慧屏幕固定在落地支架上,通过落地支架支撑智慧屏幕处于立设状态,以便使用;在需要调整智慧屏幕的使用位置时,再挪动落地支架。为保证智慧屏幕合适的使用高度,智慧屏幕安装在落地支架上的高度不能太低,且为了保证支撑智慧屏幕的稳定性,落地支架的底盘不能太小,因此,该智慧屏幕只能在适于落地支架放置的位置使用,限制该移动智慧屏的使用场景。
[003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智慧屏。
[0037]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智慧屏10包括底盘100、支撑架200和显示屏300。所述支撑架200包括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所述第二支架220一端连接于所述底盘100,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210;所述显示屏30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210,所述显示屏300的竖向倾角可调节;其中,所述显示屏300与第一支架210连接处至所述显示屏300底部的长度为l,所述第一支架210与显示屏300连接处至所述第一支架210底部的长度为h,满足关系式其中,β为显示屏300与水平面的夹角,t为显示屏300与第一支架210的关系角;所述第一支架210拆卸后用于与所述显示屏300共同支撑所述显示屏300放置。
[0038]
所述第一支架210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220,且所述第二支架220连接于所述底盘100时,所述支撑架200和底盘100整体可作为落地支架使用,对所述显示屏300起支撑固定作用,所述底盘100保证所述支撑架200对显示屏300支撑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保证所述显示屏300处于所需的高度位置,当所述显示屏300的工作场景需要更换所述底盘100放置的位置时,可以带动所述支撑架200和显示屏300整体移动。
[0039]
所述第一支架210与第二支架220拆卸后,由于所述显示屏300与第一支架210连接处至所述显示屏300底部的长度l和所述第一支架210与显示屏300连接处至所述第一支架210底部的长度h满足关系式:210底部的长度h满足关系式:使得所述显示屏300的底部和所述第一支架210的底部能够同时支撑于放置面,所述显示屏300与放置面的支撑点、第一支架210与放置面的支撑点以及显示屏300与第一支架210的连接点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以支撑显示屏300稳定放置。因为移除了所述第二支架220和底盘100的高度,所述显示屏300可以满足一些放置高度较低的工作场景,例如,放置在办公桌面上,使所述显示屏300处于适于用户办公观看的高度。
[0040]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显示屏30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210且所述显示屏300的竖向倾角可调节,因此,能够通过调节所述显示屏300的竖向倾角来调节显示屏300与第一支架210之间形成的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通过调节所述显示屏300的竖向倾角来适应用户视角在不同高度时的观看角度,例如,用户视角与所述显示屏300正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时,将所述显示屏300调整为竖直状态;用户视角高于所述显示屏300正面时,将所述显示屏300调整为向上倾斜。较优的,所述显示屏300还可以增设其他角度的转动自由度,例如,显示屏300可沿水平周向转动,以满足用户在相对所述显示屏300的不同方位时,对所述显示屏300正面的观看。
[0041]
通过将所述支撑架200设置为包括第一支架210及与所述第一支架210可拆卸的第二支架220,以及将所述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分别连接所述显示屏300和底盘100,并设置显示屏300与第一支架210连接处至显示屏300底部的长度l和第一支架210与显示屏300连接处至第一支架210底部的长度h满足关系式:使得所述显示屏300具有在所述支撑架200和底盘100支撑下的使用形式,同时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架210共同支撑的使用形式,不同使用形式时支撑所述显示屏300的高度以及支撑所述显示屏300所需的空间大小都
不同,使得所述移动智慧屏10可以满足更多的使用场景。
[0042]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架200包括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只是为了表明所述第一支架210和第二支架220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架210在拆卸后可支撑所述显示屏300放置,并非限制所述支撑架200包括的支架数量。
[0043]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底盘100的底面上安装滑轮,所述显示屏300通过支撑架200和底盘100实现支撑时,若需要调整所述显示屏300的放置位置,可以通过推动所述支撑架200使滑轮滚动,实现所述移动智慧屏10的整体移动,无需将所述移动智慧屏10整体抬起后移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44]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210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一连接部212,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220,且与所述显示屏300背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212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显示屏300。
[0045]
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相对所述显示屏300背向设置,再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12连接所述显示屏300和第一支撑部211,相比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直接连接于所述显示屏300,所述显示屏300的转动角度不会受到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影响,且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拆卸后可以设置为横向放置或者竖向放置,对所述显示屏300的放置位置及角度的限制更小。
[0046]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1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12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之间的夹角可调节,如此设置,能够通过调节第一连接部212与第一支撑部211之间的夹角来调节所述显示屏300与第一支架210之间形成的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部212可绕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旋转,如此设置,所述显示屏300在所述支撑架200和底盘100支撑下,可以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212来改变所述显示屏300正面的朝向,而无需转动所述支撑架200整体,同理,所述显示屏300在与所述第一支架210共同支撑下的使用状态时,也可以通过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212,来改变所述显示屏300正面的朝向,而无需转动所述第一支架210整体。
[0047]
当所述第一支架210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一连接部212时,t=γ-90
°
(90
°
≤γ≤120
°
),γ为第一连接部212与第一支撑部211之间的夹角,亦即,所述显示屏300与第一支架210连接处至所述显示屏300底部的长度l和所述第一支架210与显示屏300连接处至所述第一支架210底部的长度h满足关系式:β为显示屏300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第一连接部212与第一支撑部211之间的夹角。如此设置,使得所述显示屏300的底部和所述第一支架210的底部能够同时支撑于放置面,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0048]
在一些可替代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架210只包括第一支撑部211,第一支撑部211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220,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显示屏300。此时,t=α(30
°
≤α≤60
°
),α为第一支撑部211与显示屏300之间的夹角,亦即,所述显示屏300与第一支架210连接处至所述显示屏300底部的长度l和所述第一支架210与显示屏300连接处至所述第一支架210底部的长度h满足关系式:
β为显示屏300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第一支撑部211与显示屏300之间的夹角。如此设置,使得所述显示屏300的底部和所述第一支架210的底部能够同时支撑于放置面,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004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220,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220和第一支撑部211两者中的任意一者形成有插接腔211a,另一者至少部分插入所述插接腔211a内,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相对所述第二支架220固定。
[0050]
所述第二支架220和第一支撑部211呈条形柱状设置,具体的外形不做限制,可以为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其他多边形等。以圆形为例,所述第二支架220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一端呈空腔设置,该空腔作为所述插接腔211a,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插接腔211a的内径,以保证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可以插入所述插接腔211a内。所述显示屏300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时,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可以设置为部分插入所述插接腔211a内,与所述显示屏300连接的部分可以设置为伸出所述插接腔211a。所述显示屏3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1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时,所述第一支撑部2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2连接的部分除了可以设置为伸出所述插接腔211a外,还可以在所述第二支架220的外侧面上设置连通所述插接腔211a的插接槽,所述第一连接部212可以通过所述插接槽伸出所述插接腔211a。此时,将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可以设置为部分插入所述插接腔211a,也可以设置为整体插入所述插接腔211a。所述第一支撑部211通过插入和取出即可实现与所述第二支架220的连接和拆卸,简单便捷。
[0051]
请参阅图5,与上一实施例不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220包括连接所述底盘100的第二支撑部221和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21的插接部222,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一端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架220的插接腔211a,所述插接部222通过所述插接腔211a插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
[0052]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插接部222的外径不大于所述插接腔211a的内径,以使所述插接部222可以插入所述插接腔211a内,所述插接部222插入所述插接腔211a的长度越长,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架220的连接稳定性就越高。
[0053]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222上设置有锁扣400,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锁扣400相对应的锁槽211b,所述锁扣400具有卡接于所述锁槽211b的锁定状态和脱离于所述锁槽211b的解锁状态,所述锁扣400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相对所述第二支架220固定。通过所述锁扣400和锁槽211b的卡接配合,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架220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将所述锁扣400设置为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使得所述锁扣400处于解锁状态时,不影响所述第一支撑部211与第二支架220之间的拆卸。
[0054]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外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锁槽211b的安装槽211c,所述安装槽211c内安装有按钮500,所述锁扣400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按钮500用于抵推所述锁扣400脱离所述锁槽211b。
[0055]
所述插接部222插入所述插接腔211a时,所述锁扣400先抵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内侧壁,至所述锁扣400与锁槽211b对齐时,所述锁扣400和锁槽211b才能实现卡接。因此,所述锁扣400先处于被压缩状态,至所述锁扣400与锁槽211b对齐时,所述锁扣400弹
出与所述锁槽211b卡接,按压所述按钮500时,所述按钮500伸入所述锁槽211b抵压所述锁扣400,使得所述锁扣400脱离所述锁槽211b,所述锁扣400对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限制解除,所述第一支撑部211可由所述插接部222上拆卸下来。
[0056]
具体地,所述锁扣4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410和第二限位部420,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410和第二限位部420的第二连接部430,所述插接部222内设有容纳腔222a,所述容纳腔222a通过连通孔222b连通所述插接部222外侧面,所述第二限位部420限位于所述容纳腔222a内,所述第二连接部430穿过所述连通孔222b,所述插接部222插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时,所述第一限位部410卡接于所述锁槽211b内。
[0057]
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部420限位于所述容纳腔222a内,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430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410和第二限位部420,实现所述第一限位部410与所述插接部222的连接。
[0058]
所述第二限位部4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22a内固定不动,所述第二限位部420仅起固定连接作用,所述第二连接部430可以设置为自身具有可弹性压缩的性能,以实现其被压缩时的解锁状态以及弹出后的锁定状态。考虑到所述第二连接部430设置为具体可弹性压缩性能时,自身刚性较低,所述第一限位部410卡接于所述锁槽211b时,所述第二连接部430容易受外力影响产生扭转,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410脱离所述锁槽211b,起不到稳定的限位作用。
[0059]
鉴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420可沿所述插接部222的径向移动,所述插接部222和第一限位部410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600,所述第一弹性件600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30外。所述锁扣400自身为刚性设置,通过将所述第二限位部420设置为可沿所述插接部222的径向移动,使得所述按钮500抵压所述第一限位部410时,所述第一限位部410带动所述第二限位部420朝背向所述锁槽211b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410脱离所述锁槽211b;通过在所述第二连接部430外套设所述第一弹性件600,实现所述第一限位部410与锁槽211b对齐时,所述第一限位部410在所述第一弹性件600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卡入所述锁槽211b内。
[0060]
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222的外侧面上设有容纳槽222c,所述连通孔222b连通所述容纳腔222a和容纳槽222c,所述按钮500抵推所述第一限位部410整体进入所述容纳槽222c内时,所述锁扣400脱离所述锁槽211b。
[006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限位部410伸出所述插接部222外侧面的长度越长,所述插接部222插接于所述插接腔211a时,所述第一支撑部211越容易抵压所述锁扣400的上端面,而所述锁扣400需要受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内侧面抵压转换为解锁状态,才能实现所述插接部222和第一支撑部211的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容纳槽222c,将所述第二连接部430设置于所述插接部222外侧面内侧,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410处于锁定状态时,伸出所述插接部222外侧面的长度变短,所述插接部222插入所述插接腔211a的过程更加顺畅。
[0062]
进一步地,沿所述插接部222朝所述锁槽211b的方向,所述插接部222和第一限位部410靠近所述锁槽211b一侧的侧面上端,设置为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使得所述插接部222插入所述插接腔211a时,所述插接部222和第一限位部410更容易滑入所述插接腔211a内。
[0063]
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钮500包括按压部510和连接于所述按压部510的抵推部520,所述安装槽211c底壁和按压部510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700,所述第二弹性件
700连接所述按压部510和第一支撑部211,按压所述按压部510时,所述抵推部520抵推所述锁扣400朝远离所述锁槽211b的方向移动。
[0064]
所述按钮500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700实现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11的连接,同时,所述第二弹性件700实现所述按钮500按压后的自动复位,使得实现所述锁扣400由锁定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的过程更加便捷。所述第二弹性件70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周向布置于所述抵推部520的外周,按压所述按压部510时,使得所述按压部510各处的受力均匀。
[006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