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单面及局部单面吹胀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8:58: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面及局部单面吹胀蒸发器,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电冰箱越来越多的走进千家万户,电冰箱的美观和经济耐用性已成为消费者的首选的关键因素。蒸发器是制冷四大件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低温的冷凝气体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液化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随着用户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不断提高,吹胀式蒸发器也出现了多元化。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对冷凝液的转换效率不高,对于除霜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有时还需要人工除霜,容易损伤管道;
5.2、现有技术中的蒸发器添加冷凝液较为麻烦,大多需要拆掉整个装置,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面及局部单面吹胀蒸发器,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高效转换冷凝液的能力,解决冷气转换效率不高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方便添加冷凝液的问题,以达到方便添加冷凝液的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单面及局部单面吹胀蒸发器,包括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注液机构,所述注液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输管,所述第一传输管的一端设置有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输管,所述第二传输管的一端设置有蒸发装置,所述蒸发装置的一侧与装置主体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加热室包括有加热室壳体,所述加热室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辊,所述加热室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六通孔,所述蒸发装置包括有蒸发装置壳体,所述蒸发装置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八通孔。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注液机构包括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液机构壳体,所述注液机构壳体的顶部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把手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注液壳体限位块,所述注液壳体限位块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底部与把手的内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把手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通孔,所述把手的一端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传输管壳体,所述第一传输管壳体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圆环槽,所述第一传输管壳体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通孔。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把手方便人们使用,通过注液机构壳体与第四通孔之间的配合使得液体进入,通过注液壳体限位块、第一弹簧、移动板之间的配合使得液体只进不出,通过限位圆环和限位圆环槽之间的配合使得把手被自动锁定,通过第一传输管
壳体与第五通孔、注液机构壳体之间的配合使得液体顺利流出。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管壳体的内表面一端活动连接有阀芯,所述阀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二固定台的一侧与加热室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热室壳体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加热辊的外侧,所述加热室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七通孔。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阀芯与第三弹簧之间的配合保证了液体的只进不出,通过加热辊与加热室壳体、隔板之间的配合保证了加热辊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加热了液体。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传输管包括有第二传输管壳体,所述第二传输管壳体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第二传输管壳体的外表面与蒸发装置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蒸发装置壳体的内表面底部固定安装有碗型台,所述碗型台的一端与第二传输管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碗型台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蒸发装置壳体的内表面底部,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有装置主体壳体,所述装置主体壳体内侧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蒸发装置壳体的外表面一端与第三通孔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所述装置主体壳体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排气扇。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螺纹孔、螺栓、密封圈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遮挡板和蒸发装置壳体之间相互配合使得液体在下落过程中不会乱溅,通过装置主体壳体和风扇之间的配合保证了气体向上飘,采用装置主体壳体和排气扇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冷气被排出。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面及局部单面吹胀蒸发器,采用注液机构壳体与第四通孔之间的配合使得液体进入,通过注液壳体限位块、第一弹簧、移动板之间的配合使得液体只进不出,通过限位圆环和限位圆环槽之间的配合使得把手被自动锁定,省略了还要安装固定装置的麻烦,通过第一传输管壳体与第五通孔、注液机构壳体之间的配合使得液体顺利流出,通过阀芯与第三弹簧之间的配合保证了液体的只进不出,避免了液体倒流,通过加热辊与加热室壳体、隔板之间的配合保证了加热辊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加热了液体。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面及局部单面吹胀蒸发器,采用螺纹孔、螺栓、密封圈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遮挡板和蒸发装置壳体之间相互配合使得液体在下落过程中不会乱溅,采用碗型台存放残余的液体,使其自然蒸发,通过第三通孔将气体排入装置主体壳体内,通过装置主体壳体和风扇之间的配合保证了气体向上飘,采用装置主体壳体和排气扇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冷气被排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注液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加热室的剖面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蒸发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装置主体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23.图中:1、装置主体;2、注液机构;3、第一传输管;4、加热室;5、第二传输管;6、蒸发装置;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风扇;14、装置主体壳体;15、排气扇;20、限位圆环;21、把手;22、注液机构壳体;23、第四通孔;24、注液壳体限位块;25、固定台;26、第一弹簧;27、移动板;28、第五通孔;29、第二弹簧;31、第一传输管壳体;32、限位圆环槽;41、阀芯;42、第三弹簧;43、第二固定台;44、第六通孔;45、加热室壳体;46、加热辊;47、隔板;48、第七通孔;51、第二传输管壳体;52、螺纹孔;53、密封圈;54、螺栓;61、蒸发装置壳体;62、第八通孔;63、碗型台;64、遮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5.实施例1
26.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面及局部单面吹胀蒸发器,一种单面及局部单面吹胀蒸发器,包括有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注液机构2,注液机构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传输管3,第一传输管3的一端设置有加热室4,加热室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输管5,第二传输管5的一端设置有蒸发装置6,蒸发装置6的一侧与装置主体1的内侧活动连接,加热室4包括有加热室壳体45,加热室壳体45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辊46,加热室壳体45的一侧开设有第六通孔44,蒸发装置6包括有蒸发装置壳体61,蒸发装置壳体61的一侧开设有第八通孔62,注液机构2包括有把手21,把手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注液机构壳体22,注液机构壳体22的顶部开设有第四通孔23,把手21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注液壳体限位块24,注液壳体限位块24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移动板27,移动板2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6,第一弹簧2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台25,固定台25的底部与把手21的内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把手2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通孔10,把手21的一端开设有第五通孔28,把手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9,第二弹簧2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环20,限位圆环20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传输管壳体31,第一传输管壳体31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圆环槽32,第一传输管壳体3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通孔11。
27.在本实施例中,将把手21往外移动,限位圆环20开始移动,当限位圆环20移动到限位圆环槽32时,注液机构2被锁定,此时将液体倒入第四通孔23内,液体经注液机构壳体22进入第一传输管壳体31内。
28.实施例2
29.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第一传输管壳体31的内表面一端活动连接有阀芯41,阀芯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42,第三弹簧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台43,第二固定台43的一侧与加热室壳体45的一侧固定连接,加热室壳体45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隔板47,隔板47设置在加热辊46的外侧,加热室壳体45的一侧开设有第七通孔48。
30.在本实施例中,当液体经由阀芯41进入加热室壳体45时,加热辊46开始将液体加热,隔板47可以防止液体与加热辊46直接接触,当液体想要回流时,第三弹簧42和第一传输管壳体31可以限制液体的回流。
31.实施例3
32.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第二传输管5包括有第二传输管壳体51,第二传输管壳体51的上表面、下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52,螺纹孔52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螺栓54,螺栓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53,第二传输管壳体51的外表面与蒸发装置壳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蒸发装置壳体61的内表面底部固定安装有碗型台63,碗型台63的一端与第二传输管壳体51的一端固定连接,碗型台6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遮挡板64,遮挡板64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蒸发装置壳体61的内表面底部,装置主体1包括有装置主体壳体14,装置主体壳体14内侧开设有第三通孔12,蒸发装置壳体61的外表面一端与第三通孔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装置主体壳体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扇13,装置主体壳体14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排气扇15。
33.在本实施例中,液体经由第二传输管壳体51进入碗型台63内,完成残余液体的蒸发,将两个螺栓54旋入第二传输管壳体51内,直至密封圈53相互接触,此举可以阻止前面的液体进入碗型台63内,当液体大量进入碗型台63时,遮挡板64可以阻止液体的飞溅,当蒸发完成的气体到达装置主体壳体14时,风扇13将气体吹到上方,由上方的排气扇15将气体排到外面。
34.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单面及局部单面吹胀蒸发器的工作原理。
35.如图1-5所示,将把手21往外移动,限位圆环20开始移动,当限位圆环20移动到限位圆环槽32时,注液机构2被锁定,此时将液体倒入第四通孔23内,液体经注液机构壳体22进入第一传输管壳体31内,当液体经由阀芯41进入加热室壳体45时,加热辊46开始将液体加热,隔板47可以防止液体与加热辊46直接接触,当液体想要回流时,第三弹簧42和第一传输管壳体31可以限制液体的回流,液体经由第二传输管壳体51进入碗型台63内,完成残余液体的蒸发,将两个螺栓54旋入第二传输管壳体51内,直至密封圈53相互接触,此举可以阻止前面的液体进入碗型台63内,蒸发完成的气体进入装置主体壳体14时,风扇13将气体吹到排气扇15处,由排气扇15排出。
36.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