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7:40: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侧围安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侧围是由汽车前后杠组成的裙边部分。汽车侧围是一种大围挡,车身外部扰流板起源于赛车运动。用于减少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反向气流,同时增加汽车向下的压力,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更加平稳。
3.汽车侧围在安装时,首先需要利用大力钳和自攻螺丝等进行临时定位,固定完成后,再检查确认前立柱、中立柱接头间隙是否正常,确认完成后,再通过螺丝或者铆钉或者焊接等方式对侧围进行固定,侧围固定完成后,再将前后车门、车门锁以及门框密封条进行安装,利用大力钳和自攻螺丝等方式只能够进行大致的位置进行定位,定位不够精准,还需要进行检查接头是否对准,如没有对准还需要进行重新定位,操作繁琐,严重影响了侧围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利用大力钳和自攻螺丝等方式只能够进行大致的位置进行定位,定位不够精准,还需要进行检查接头是否对准,如没有对准还需要进行重新定位,操作繁琐,严重影响了侧围的安装效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包括:
6.侧围外板组件,所述侧围外板组件包括外板;
7.侧围内板组件,所述侧围内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板侧面操的内的内板,所述内板上远离所述外板一侧底部设置有定位块;
8.底盘,所述底盘设置在所述内板上远离所述外板的一侧,所述底盘上临近所述内板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块相对应。
9.优选的,所述侧围外板组件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外板内侧面的第一空腔。
10.优选的,所述侧围内板组件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内板上临近所述外板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空腔内腔相贯通的第二空腔。
11.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上远离所述内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所述内板上远离所述定位块一侧。
12.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内腔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
13.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腔的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内腔侧壁上的第一阻尼器、安装在所述第一阻尼器上远离所
述外板一侧的弹簧以及安装在所述弹簧上远离所述第一阻尼器一端并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腔侧壁上的第二阻尼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通过将定位块插接到定位槽内,将侧围临时固定在底盘上,在通过螺栓或者铆钉或者焊接的方式将侧围固定在车身上,而不需要通过大力钳以及自攻螺丝进行临时定位,提高了侧围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围外板组件、侧围内板组件和底盘安装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板剖视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盘剖视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00侧围外板组件、110外板、120第一空腔、200侧围内板组件、210内板、211定位块、212第一螺纹孔、220第二空腔、300底盘、310定位槽、311第二螺纹孔、400减震机构、410第一阻尼器、420弹簧、430第二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通过将定位块插接到定位槽内,将侧围临时固定在底盘上,在通过螺栓或者铆钉或者焊接的方式将侧围固定在车身上,而不需要通过大力钳以及自攻螺丝进行临时定位,提高了侧围的安装效率,请参阅图2,包括:侧围外板组件100、侧围内板组件200、底盘300和减震机构400;
23.请参阅图1-2,侧围外板组件100包括外板110,侧围外板组件100还包括开设在外板110内侧面的第一空腔120,第一空腔120在外板110上朝向车身的一侧;
24.请参阅图1-3,侧围内板组件200包括设置在外板110侧面操的内的内板210,内板210上远离外板110一侧底部设置有定位块211,侧围内板组件200还包括开设在内板210上临近外板110一侧并与第一空腔120内腔相贯通的第二空腔220,定位块211上远离内板21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12,第一螺纹孔212贯穿内板210上远离定位块211一侧,第二空腔220朝向远离车身的一侧,第二空腔220与第一空腔120相对应,定位块211设置在朝向车身的一侧底部;
25.请参阅图1-4,底盘300设置在内板210上远离外板110的一侧,底盘300上临近内板210一侧开设有定位槽310,定位槽310与定位块211相对应,定位槽310的内腔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11,第二螺纹孔311与第一螺纹孔212相对应,定位槽310与定位块211相对应,对侧围进行安装时,首先将定位块211插接到定位槽310的内腔,将内板210临时固定在底盘300上,再将螺栓旋接到第一螺纹孔212的内腔并贯穿第一螺纹孔212旋接到第二螺纹孔311的内
腔,以此将内板210固定在底盘300上,在通过螺栓或者铆钉亦或者焊接的方式将侧围外板组件100或者侧围内板组件200固定在车身上,相较于传统的利用大力钳以及自攻螺丝将侧围临时固定在车身上的方式,本申请更加的快捷方便,便于对侧围的安装,有效的提高了侧围的安装效率;
26.请再次参阅图2,还包括安装在第一空腔120和第二空腔220内腔的减震机构400,减震机构400包括安装在第一空腔120内腔侧壁上的第一阻尼器410、安装在第一阻尼器410上远离外板110一侧的弹簧420以及安装在弹簧420上远离第一阻尼器410一端并设置在第二空腔220内腔侧壁上的第二阻尼器430,为了增强测量的侧面受力强度,本申请在外板110和内板210之间安装减震机构400,在车辆的侧面收到冲撞时,通过第一阻尼器410和第二阻尼器430降低车辆所受到的冲击力,并通过弹簧420进行缓冲,再次降低车辆所受到冲击力,能够有效的降低车辆侧面受到冲撞时所产生的冲击力,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有效的保障了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27.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外板组件(100),所述侧围外板组件(100)包括外板(110);侧围内板组件(200),所述侧围内板组件(200)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板(110)侧面操的内的内板(210),所述内板(210)上远离所述外板(110)一侧底部设置有定位块(211);底盘(300),所述底盘(300)设置在所述内板(210)上远离所述外板(110)的一侧,所述底盘(300)上临近所述内板(210)一侧开设有定位槽(310),所述定位槽(310)与所述定位块(211)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组件(100)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外板(110)内侧面的第一空腔(1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内板组件(200)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内板(210)上临近所述外板(110)一侧并与所述第一空腔(120)内腔相贯通的第二空腔(2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211)上远离所述内板(21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12),所述第一螺纹孔(212)贯穿所述内板(210)上远离所述定位块(211)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10)的内腔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11),所述第二螺纹孔(311)与所述第一螺纹孔(212)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120)和所述第二空腔(220)内腔的减震机构(400),所述减震机构(400)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120)内腔侧壁上的第一阻尼器(410)、安装在所述第一阻尼器(410)上远离所述外板(110)一侧的弹簧(420)以及安装在所述弹簧(420)上远离所述第一阻尼器(410)一端并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220)内腔侧壁上的第二阻尼器(43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侧围安装技术领域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包括:侧围外板组件,所述侧围外板组件包括外板;侧围内板组件,所述侧围内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板侧面操的内的内板,所述内板上远离所述外板一侧底部设置有定位块;底盘,所述底盘设置在所述内板上远离所述外板的一侧,所述底盘上临近所述内板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块相对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定位块插接到定位槽内,将侧围临时固定在底盘上,在通过螺栓或者铆钉或者焊接的方式将侧围固定在车身上,而不需要通过大力钳以及自攻螺丝进行临时定位,提高了侧围的安装效率。提高了侧围的安装效率。提高了侧围的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许光 李裕贵 张延磊 吴守宏 卢军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卡维迪夫密封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3/1/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