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凝土抗裂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7:1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抗裂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强度等级是以立方体抗裂强度标准值划分,此时需要混凝土抗裂性检测装置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进行检测,经检索申请号为cn202121829842.x的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生产用抗裂性测试装置,其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安装有顶盖,所述机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减震支脚,所述底座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测试机构,使用时通过测试机构对混凝土进行抗裂检测,并且其通过设置的减震支脚,增加测试装置的减震效果,确保装置稳定使用,但其使用过程中发现,只通过设置减震直角对装置的减震效果较差,导致测试装置的使用寿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对机体进行缓冲减震,减小震动对机体的影响,提高装置的减震效果,确保其使用寿命的混凝土抗裂性检测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凝土抗裂性检测装置,包括机体、封闭组件、控制器、升降机构、升降板、多组压力传感器和压板,机体内部设置有腔室,前端底部设置有开口,并且封闭组件将开口覆盖住,控制器固定在机体的顶端左侧,控制器与升降机构电性连接,并且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升降板上下移动,升降板位于机体腔室内,多组压力传感器均匀固定在升降板的底端,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并且压板固定在多组压力传感器的底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箱和减震机构,减震箱的顶端以及前端均设置有开口,机体与减震箱左右两端的内侧壁滑动卡装,并且减震机安装在减震箱底端内侧壁上,减震机构用于对机体缓冲减震;将混凝土平铺在压力传感器腔室的底端,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使得升降机构带动升降板向下移动,并使得升降板带动压力传感器和压板向下移动,通过压板对混凝土进行施压,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将施压的力反馈到控制器,当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与控制器预设值相同时,通过控制器停止升降机构即可,并且通过观察机体内混凝土的碎裂程度,判断混凝土的抗裂性,此过程中通过减震机构对机体进行缓冲减震,避免采用减震支腿减震,提高装置的减震效果。
5.优选的,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块、两组减震器、两组滑块、多组收缩杆、多组减震弹簧和两组摆动块,固定块固定在减震箱底端内侧壁的中部,两组减震器分别对称固定在固定块的左右两端,减震器的输出端与滑块连接,两组滑块分别与减震箱底端内侧壁的左右两侧滑动卡装,并且多组收缩杆分别均匀对称固定在两组滑块的外侧端,减震弹簧固定套装在收缩杆上,并且多组收缩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减震箱左右两端内侧壁的底部连接,两组摆动块分别与两组滑块的顶端铰接,摆动块的另一端与机体的底端铰接;当机体上下移动时,
使得机体在摆动块的配合使用下,带动滑块左右移动,此时滑块在减震器、收缩杆和减震弹簧的配合使用下,进行减震缓冲,从而使得机体进行缓冲减震,减小震动对机体的影响,提高装置的减震效果,确保装置的使用寿命。
6.优选的,升降机构包括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螺套、螺杆、限位连接块和滑动杆,电机固定在机体的顶端右侧,控制器与电机电性连接,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锥齿轮连接,并且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固定在螺套的上部,螺套与机体的顶端转动连接,螺杆与螺套螺装连接,并且限位连接块固定在螺杆的顶端,滑动杆固定在限位连接块底端左侧,滑动杆与机体的顶端滑动连接,并且螺杆与滑动杆的底端均与升降板的顶端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使得电机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螺套转动,并使得螺杆在限位连接块和滑动杆的配合使用下,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为升降板的移动提供动力。
7.优选的,封闭组件包括密封板、多组紧固螺栓和观察窗,密封板将机体前端底部的开口覆盖住,密封板与机体通过紧固螺栓螺装连接,并且观察窗固定在密封板的前端中部;通过设置密封板和紧固螺栓,便于工作人员对混凝土进行取放,同时通过设置观察窗,便于观察混凝土的碎裂情况,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8.优选的,还包括把手和多组万向轮,把手固定在减震箱的右端上部,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套,并且多组万向轮均匀固定在减震箱的底端,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制动片;通过设置把手和万向轮,便于装置的整体移动,提高装置的灵活使用性。
9.优选的,还包括隔震垫,隔震垫固定在电机与机体之间;通过设置隔震垫,减小震动对电机的影响,确保电机的稳定运行。
10.优选的,减震弹簧的材质为弹簧钢;通过设置弹簧钢材质,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混凝土平铺在压力传感器腔室的底端,并通过控制器控制升降机构,使得升降机构带动升降板向下移动,并使得升降板带动压力传感器和压板向下移动,通过压板对混凝土进行施压,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将施压的力反馈到控制器,当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与控制器预设值相同时,通过控制器停止升降机构即可,并且通过观察机体内混凝土的碎裂程度,判断混凝土的抗裂性,此过程中通过减震机构对机体进行缓冲减震,避免采用减震支腿减震,提高装置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及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附图中标记:1、机体;2、控制器;3、升降板;4、压力传感器;5、压板;6、减震箱;7、固定块;8、减震器;9、滑块;10、收缩杆;11、减震弹簧;12、摆动块;13、电机;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6、螺套;17、螺杆;18、限位连接块;19、滑动杆;20、密封板;21、紧固螺栓;22、观察窗;23、把手;24、万向轮;25、隔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8.实施例
19.如图1至图4所示,机体1内部设置有腔室,前端底部设置有开口,并且密封板20将机体1前端底部的开口覆盖住,密封板20与机体1通过紧固螺栓21螺装连接,并且观察窗22固定在密封板20的前端中部,控制器2固定在机体1的顶端左侧,电机13固定在机体1的顶端右侧,隔震垫25固定在电机13与机体1之间,控制器2与电机13电性连接,电机13的输出端与第一锥齿轮14连接,并且第一锥齿轮14与第二锥齿轮15啮合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15固定在螺套16的上部,螺套16与机体1的顶端转动连接,螺杆17与螺套16螺装连接,并且限位连接块18固定在螺杆17的顶端,滑动杆19固定在限位连接块18底端左侧,滑动杆19与机体1的顶端滑动连接,并且螺杆17与滑动杆19的底端均与升降板3的顶端连接,升降板3位于机体1腔室内,多组压力传感器4均匀固定在升降板3的底端,压力传感器4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并且压板5固定在多组压力传感器4的底端,其特征在于,减震箱6的顶端以及前端均设置有开口,机体1与减震箱6左右两端的内侧壁滑动卡装,并且固定块7固定在减震箱6底端内侧壁的中部,两组减震器8分别对称固定在固定块7的左右两端,减震器8的输出端与滑块9连接,两组滑块9分别与减震箱6底端内侧壁的左右两侧滑动卡装,并且多组收缩杆10分别均匀对称固定在两组滑块9的外侧端,减震弹簧11固定套装在收缩杆10上,并且多组收缩杆10的另一端分别与减震箱6左右两端内侧壁的底部连接,两组摆动块12分别与两组滑块9的顶端铰接,摆动块12的另一端与机体1的底端铰接,并且把手23固定在减震箱6的右端上部,把手23上设置有防滑套,并且多组万向轮24均匀固定在减震箱6的底端,万向轮24上设置有刹车制动片;将混凝土平铺在压力传感器4腔室的底端,通过密封板20将机体1前端的开口封盖住,此时通过控制器2控制电机13,使得电机13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第一锥齿轮14与第二锥齿轮15啮合传动连接,从而使得螺套16转动,并使得螺杆17在限位连接块18和滑动杆19的配合使用下带动升降板3向下移动,并且使得升降板3带动压力传感器4和压板5向下移动,通过压板5对混凝土进行施压,并通过压力传感器4将施压的力反馈到控制器2,当压力传感器4反馈的压力与控制器2预设值相同时,通过控制器2停止电机13即可,并且通过观察窗22观察机体1内混凝土的碎裂程度,判断混凝土的抗裂性,此过程中,机体1在摆动块12的配合使用下,带动滑块9左右移动,此时滑块9在减震器8、收缩杆10和减震弹簧11的配合使用下,进行减震缓冲,从而使得机体1进行缓冲减震,减小震动对机体1的影响,提高装置的减震效果,确保装置的使用寿命,之后通过设置把手23和万向轮24,便于装置的整体移动,提高装置的灵活使用性,然后通过设置隔震垫25,减小震动对电机13的影响,确保电机13的稳定运行。
2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凝土抗裂性检测装置,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凝土抗裂性检测装置的控制器2、压力传感器4、减震器8和电机13为市面上采购,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
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21.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