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沉管灌注桩外撑式沉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5:48: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沉管灌注桩外撑式沉管结构。


背景技术:

2.在非取出式沉管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沉管起到对灌注桩成型之前的保型、定位作用,为了方便沉管的下放,桩孔需要略大于沉管外径,否则会造成桩孔底部土壤堆积严重或沉管位置不准的情况,在灌注桩浇注完成后,沉管与其外侧的土层之间密实度较差,需要夯实,但是,当灌注桩较深或桩孔穿过岩石层时,夯土过程非常费劲且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沉管灌注桩外撑式沉管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沉管与其外侧的土层之间连接强度增大。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沉管灌注桩外撑式沉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尖和多个外撑管体,所述外撑管体包括接管和位于接管一端的外撑筒,所述外撑筒包括上连接圈、下连接圈和若干形变片,所述形变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圈和下连接圈相连,各形变片围成圆筒状;上连接圈与接管的下端焊接;相邻外撑管体的连接方式为:位于下端的外撑管体的外撑筒上端与位于上端的外撑罐体的下连接圈焊接;最下端的外撑管体与桩尖的连接方式为:最下端外撑管体的下连接圈与桩尖上端焊接。
5.进一步的,所述接管的下端设置有若干限位导向条,所述上连接圈和下连接圈上均设置有与限位导向条适配的导槽,所述限位导向条插设在与之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导槽内。
6.施工过程中,先利用打桩开孔设备开出预灌注桩孔,清理桩孔后,将沉管下放,此时,下放沉管时需要避免较大的纵向推力,避免形变片中部外扩造成下管阻力的增大;在下管完成后,在沉管内下放钢筋笼,随后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对沉管的上端时间振压外力,一方面可以对混凝土灌入过程中进行排气,还可以使形变片外扩,形变片外扩后,相邻形变片之间形成缝隙,混凝土可以穿过该缝隙进入沉管外侧,混凝土灌入过程中该缝隙也可用于排气,使混凝土密实。
7.形变片外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沉管挤压外侧的土层,使沉管与土层之间练级强度更高,还可以使部分混凝土外溢至沉管外侧,填充桩孔与沉管之间的缝隙,这样一来,灌注桩成型后,整个灌注桩与土层之间的抗剪切强度可大幅提升,改善灌注桩的防沉降、防外倾性能。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沉管结构示意图。
9.图2是外撑罐体的分解图。
10.图中,1、桩尖;2、外撑管体;21、接管;22、上连接圈;23、下连接圈;24、形变片;25、限位导向条;26、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2.如图1和图2所示,沉管灌注桩外撑式沉管结构包括桩尖1和多个外撑管体2,相邻外撑管体2的连接方式为:位于下端的外撑管体2的外撑筒上端与位于上端的外撑罐体的下连接圈23焊接;最下端的外撑管体2与桩尖1的连接方式为:最下端外撑管体2的下连接圈23与桩尖1上端焊接。形变片24为金属片,在初始状态下具有小幅度向外的形变,确保在灌入混凝土的过程中,敲击沉管顶部,形变片24能够向外撑开,另外,为了保障沉管整体不会发生弯曲形变,在接管21的下端设置有若干限位导向条25,上连接圈22和下连接圈23上均设置有与限位导向条25适配的导槽26,限位导向条25插设在与之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导槽26内,限位导向条25一方面可以防止形变片24向内变形,另一方面可以使相邻外撑管体2维持同轴状态。
13.施工过程中,先利用打桩开孔设备开出预灌注桩孔,清理桩孔后,将沉管下放,此时,下放沉管时需要避免较大的纵向推力,避免形变片24中部外扩造成下管阻力的增大;在下管完成后,在沉管内下放钢筋笼,随后浇注混凝土,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对沉管的上端时间振压外力,一方面可以对混凝土灌入过程中进行排气,还可以使形变片24外扩,形变片24外扩后,相邻形变片24之间形成缝隙,混凝土可以穿过该缝隙进入沉管外侧,混凝土灌入过程中该缝隙也可用于排气,使混凝土密实。
14.形变片24外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沉管挤压外侧的土层,使沉管与土层之间练级强度更高,还可以使部分混凝土外溢至沉管外侧,填充桩孔与沉管之间的缝隙,这样一来,灌注桩成型后,整个灌注桩与土层之间的抗剪切强度可大幅提升,改善灌注桩的防沉降、防外倾性能。
1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沉管灌注桩外撑式沉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尖(1)和多个外撑管体(2),所述外撑管体(2)包括接管(21)和位于接管(21)一端的外撑筒,所述外撑筒包括上连接圈(22)、下连接圈(23)和若干形变片(24),所述形变片(2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圈(22)和下连接圈(23)相连,各形变片(24)围成圆筒状;上连接圈(22)与接管(21)的下端焊接;相邻外撑管体(2)的连接方式为:位于下端的外撑管体(2)的外撑筒上端与位于上端的外撑罐体的下连接圈(23)焊接;最下端的外撑管体(2)与桩尖(1)的连接方式为:最下端外撑管体(2)的下连接圈(23)与桩尖(1)上端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沉管灌注桩外撑式沉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21)的下端设置有若干限位导向条(25),所述上连接圈(22)和下连接圈(23)上均设置有与限位导向条(25)适配的导槽(26),所述限位导向条(25)插设在与之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导槽(26)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管灌注桩外撑式沉管结构,属于建筑施工件技术领域。包括桩尖和多个外撑管体,外撑管体包括接管和位于接管一端的外撑筒,外撑筒包括上连接圈、下连接圈和若干形变片,形变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连接圈和下连接圈相连,各形变片围成圆筒状;上连接圈与接管的下端焊接;相邻外撑管体的连接方式为:位于下端的外撑管体的外撑筒上端与位于上端的外撑罐体的下连接圈焊接;最下端的外撑管体与桩尖的连接方式为:最下端外撑管体的下连接圈与桩尖上端焊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提高灌注桩的抗沉降性能等优点。高灌注桩的抗沉降性能等优点。高灌注桩的抗沉降性能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宁 朱旻 殷斌 饶先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汉卓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31
技术公布日:2023/1/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