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3-01-14 13:19: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换热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的车辆。


背景技术:

2.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其安全性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防止电池包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情况下工作,而导致热散逸或热失控问题,通常配置有电池包冷却器。电池包冷却器可冷却电池水路带出的热量,并通过水泵将冷却后的冷却液再带入电池中,从而可使得动力电池保持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3.此外,为提升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换热效率,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将空调热管理系统与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耦合。但在具体实施时,热管理系统中的各部件通常分散布置在汽车前舱的各个位置,进而导致热管理系统中的管路错综复杂,既不利于节约前舱空间,也不利于节约热管理系统的成本,并且也不利于换热能力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以有助于实现热管理系统中零件的集成设计,而利于降低系统成本。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包括与车身连接的安装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电池包冷却器,所述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还包括:
7.第一三通压板,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并靠近所述电池包冷却器的制冷剂入口布置,所述第一三通压板上设有供制冷剂流入的第一压板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压板入口连通的两个第一压板出口;
8.第一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第一三通压板上,并连接在其一所述第一压板出口与所述电池包冷却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
9.第二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第一三通压板上,并连接在另一所述第一压板出口与车辆中的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出口设有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的蒸发器进液管。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围绕所述电池包冷却器设置的支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车身连接部、第一阀体安装部和第二阀体安装部;所述第一三通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安装部上。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阀体安装部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所述电磁阀的出口与所述电池包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的出口设有第二三通压板,所述第二三通压板上设有供制冷剂流入的两个第二压板入口,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二压板入口连通的第二压板出口;
14.两个所述第二压板入口分别与所述电磁阀的出口及所述电池包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压板出口与车辆中的同轴管的低压侧入口连通;其一所述第二压板入口与所述电池包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之间设置有冷却器出液管。
15.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的入口设有第三三通压板,所述第三三通压板上设有供制冷剂流入的第三压板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三压板入口连通的两个第三压板出口,并在所述第三三通压板上设有单向阀;
16.所述第三压板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之间连接有蒸发器出液管,所述第三三通压板的两个出口分别和电磁阀的入口,以及所述单向阀的入口连通。
17.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出液管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或,所述蒸发器出液管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
1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电池包冷却器之间夹设有保温棉。
19.进一步的,所述车身连接部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车身连接部通过位于所述连接孔中的连接件与车身相连,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减震胶垫,所述连接件穿设在所述减震胶垫中。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通过第一三通压板的设置,并由此能够将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在电池包冷却器附近,而有助于各零件的集成设置,能够节省模块占用空间,便于其在车辆上的布置,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22.此外,通过在第二阀体安装部上设置有电磁阀,有利于进一步提成集成度,便于在车辆上的布置,同时,也有利于简化系统安装。而通过于车身连接部上的连接孔内设置有减震胶垫,有利于减轻车身与集成模块之间的振动传递,实现较好的减震效果。
23.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
24.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有上述的电池包冷却模块,利于实现各零件的集成设置,提升车辆内零件排布的紧凑性。
附图说明
2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冷却集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的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电池包冷却器;2、安装支架;201、支架本体;2011、第一翻边;2012、第二翻边;
202、第一阀体安装部;203、第二阀体安装部;204、车身上连接部;2041、安装板;205、车身下连接部;
33.3、第一三通压板;4、第一电子膨胀阀;5、第二电子膨胀阀;6、电磁阀;7、第二三通压板;8、第三三通压板;9、单向阀;
34.10、蒸发器进液管;11、蒸发器出液管;12、冷却器出液管;13、机舱线束支架;14、线束总成;15、减震胶垫;16、第一温度传感器;17、第二温度传感器;18、压力传感器;19、固定压板;20、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9.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其包括与车身连接的安装支架2,以及设置在安装支架2上的电池包冷却器1,此外,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还包括第一三通压板3、第一电子膨胀阀4以及第二电子膨胀阀5。
40.其中,第一三通压板3设于安装支架2上,并靠近电池包冷却器1的制冷剂入口布置,第一三通压板3上设有供制冷剂流入的第一压板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一压板入口连通的两个第一压板出口。第一电子膨胀阀4设于第一三通压板3上,并连接在其一第一压板出口与电池包冷却器1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第二电子膨胀阀5设于第一三通压板3上,并连接在另一第一三通压板出口与车辆中的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如此,有助于各零件的集成设置,能够节省模块占用空间,便于其在车辆上的布置。
41.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包括围绕电池包冷却器1设置的支架本体201,以及设置在支架本体201上的车身连接部、第一阀体安装部202和第二阀体安装部203,第一三通压板3设置在第一阀体安装部202上。
42.结合图1及图4中所示,支架本体201随形于电池包冷却器1的周侧设置,而呈方形环状框架结构。且在生产时,支架本体201可通过板材弯折而成,并使其首尾相接处用螺栓连接,以保证支架本体201的结构稳定性。
43.此外,为方便第一阀体安装部202以及第二阀体安装部203与支架本体201之间的
连接,如图4中所示,在支架本体201的左右两侧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2011及第二翻边2012,且第一阀体安装部202通过螺栓与第一翻边2011连接,第二阀体安装部203通过螺栓与第二翻边2012连接。
44.如图1及图3中所示,第一三通压板3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第一阀体安装部202连接,而第一电子膨胀阀4及第二电子膨胀阀5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三通压板3连接,如此,便于提升第一电子膨胀阀4及第二电子膨胀阀5安装的牢固度。并且,由于第一三通压板3靠近电池包冷却器1的制冷剂入口布置,则第一电子膨胀阀4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可分别连接在第一压板出口以及电池包冷却器1的制冷剂出口处,而无需设置另外的管路,简化管路布置的同时,防止经过电子膨胀阀后的制冷剂在管路中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导致换热效率的降低。
45.此外,为方便第二电子膨胀阀5与蒸发器的连通,在第二电子膨胀阀5的制冷剂出口处设置有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的蒸发器进液管10。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板入口可连通同轴管高压侧出口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及的同轴管可为现有技术中在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常用到的零件,在此不再赘述。
46.如图1及图2中所示,在第二阀体安装部203上设置有电磁阀6,电磁阀6的入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电磁阀6的出口与电池包冷却器1的制冷剂出口连通。通过在第二阀体安装部203上设置有电磁阀6,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集成度,便于车辆上的布置,同时,也有利于简化系统安装过程。具体实施时,电磁阀6可通过螺栓与第二阀体安装部203连接。
47.此外,作为一种较优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于电磁阀6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三通压板7,第二三通压板7上设有供制冷剂流入两个第二压板入口,以及与两个所述第二压板入口连通的第二压板出口。两个第二压板入口分别与电磁阀6的出口以及电池包冷却器1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第二压板出口与车辆中的同轴管的低压侧入口连通。其一第二压板入口与电池包冷却器1的制冷剂出口之间连接有冷却器出液管12。
48.具体实施时,如图1中所示,第二三通压板7通过螺栓连接在电磁阀6的出口处。且通过设置有第二三通压板7及冷却器出液管12,便于将电磁阀6的出口、电池包冷却器1的制冷剂出口及同轴管低压侧入口连通,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该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的紧凑性。此外,可在第二三通压板7上设置有机舱线束支架13,以方便机舱内线束的布置。
49.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电磁阀6的入口设有第三三通压板8,第三三通压板8上设有供制冷剂流入的第三压板入口,以及与第三压板入口连通的两个第三压板出口,并在第三三通压板8上设有单向阀9。第三压板入口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之间连接有蒸发器出液管11,两个第三压板出口分别和电磁阀6的入口,以及单向阀9的入口连通。如图2中所示,单向阀9设置在第三三通压板8的上方,且在设置时,可使第三三通压板8的自靠近电磁阀6入口的一侧至远离电磁阀6入口一侧的尺寸,与单向阀9的宽度相同,便于单向阀9的安装的同时,也能够节省空间。
50.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于冷却器出液管12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6,以检测电池包冷却器1的制冷剂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此外,还可在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线束总成14,以方便该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上线束的布置。
51.在具体实施时,线束总成14可为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接线端子排。线束总成14的一端可连接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器,另一端可分出多条线束分别连
接该模块中的电子膨胀阀、电磁阀6等电气元件,以便于对其进行控制,此外,还可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6以及下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7、压力传感器18等,以方便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
52.作为一种较优的布置方式,如图1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蒸发器出液管11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7和压力传感器18,以对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处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分别进行检测。此外,作为优选的,蒸发器进液管10及蒸发器出液管11的靠近蒸发器的一端上下间隔布置,且设置有固定压板19,蒸发器进液管10及蒸发器出液管11均穿过固定压板19设置,而实现二者之间的相对固定,如此,方便在车辆上的布置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在车辆上安装好后的稳定性。
53.另外,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在支架本体201与电池包冷却器1之间夹设有保温棉20。如图1中所示,保温棉20覆盖在电池包冷却器1的周侧,且通过支架本体201的夹紧,而实现于电池包冷却器1上的布置。通过设置有保温棉20,能够减少电池包冷却器1与外界环境的换热量,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冷却器1的换热效率。
54.车身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孔,车身连接部通过位于连接孔内的连接件与车身相连,且连接孔内设有减震胶垫15,连接件穿设在减震胶垫15中。如图2及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身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支架本体201顶部的车身上连接部204,以及设置在支架本体201底部的车身下连接部205,并在车身上连接部204及车身下连接部205的连接孔内均设置有减震胶垫15,以利于减轻车身与该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之间的振动的传递,实现较好的减震效果。
55.此外,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线束总成14可设置在车身上连接部204上,在车身上连接部204上设置有供线束总成14安装的安装板2041,线束总成14可通设置在其上的卡扣与安装板2041连接。卡扣可为现有技术中常用到的汽车卡扣。
5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三通压板3、第二三通压板7以及第三三通压板8均呈板状结构,在板状结构上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三个开口,也即将现有技术中的三通管设计成压板状的形式,如此,方便各三通压板的安装的同时,也方便其它部件于三通压板上的布置。
57.本实施例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通过第一三通压板的设置3,能够将第一电子膨胀阀4、第二电子膨胀阀5集成在电池包冷却器1的附近,而有助于各零件的集成设置,能够节省模块占用空间,便于其在车辆上的布置,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58.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电池包冷却器集成模块。
59.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有上述的电池包冷却模块,利于实现各零件的集成设置,提升车辆内零件排布的紧凑性。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