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的制作方法

2023-01-05 07:53: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


背景技术:

2.在建筑的生产加工中使用大量的铝模来对所要建造的管廊结构特点进行塑形定位;在使用铝模过程中有需要对多块模板进行连接,若使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难以达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需要使用到背楞额外加固连接。在浇筑水泥时各构件均会受到较大的流体侧压力,所以各位置均要做好固定连接。
3.新兴的铝合金模板越来越多用在管廊上,对于管廊上形成的阴角结构需要特殊的阴角构件才能满足管廊施工需要,目前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通常设计用住宅所用的焊接阴角件,这样的阴角件很难保证足够的强度准确的规格尺寸,也增加了加工难度,影响现场施工,延误工期,更不能保证浇筑出来的混凝土的垂直度、平面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作为管廊建筑阴角结构处的模板,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的一边沿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的一边沿垂直连接,构成l型结构,该l型结构与管廊建筑阴角结构相配合;第一连接板设置在l型结构的阴角侧,连接于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的平行于l型结构的阴角线的另一边沿,且与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成90
°
夹角;第二连接板设置在l型结构的阴角侧,连接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的平行于阴角线的另一边沿,且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所成夹角为钝角,该钝角为90
°
~135
°
;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的宽度范围均为70mm~250mm,厚度相等;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宽度相等,厚度相同;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宽度小于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的宽度。
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外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呈三角形,第一加强筋在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上等距设置。
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加强筋的宽度为6mm~15mm。
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外侧面均开设有u型槽,u型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呈梯形,u型槽的槽底厚度小于第二加强筋位置厚度,第二加强筋位置厚度小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最大厚度。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u型槽的槽底开设有基准线槽,基准线槽的截面呈v字型,v字型结构的阴角侧连接处设置为圆弧过渡。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在构成l型结构的阴角侧连接处设置为圆弧过渡。
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与第一连接板的内侧连接处设置为圆弧过渡;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内侧连接处设置为圆弧过渡。
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为一体挤压成型。
13.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可适用于管廊上一些原本只能通过非标焊接件才能满足使用的特殊结构,这样使得非标焊接件大大减少,能满足管廊上所有的阴角结构,使得管廊铝模标准化程度更高,装卸工艺变得简单,现场操作便捷,加固拆装方便,缩短工期。同时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设置有多条加强筋且各板设置为适合管廊建筑结构的厚度和尺寸,保证了模板的完整性和结构强度,更能保证混凝土浇筑效果。
15.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采用铝合金材质一体挤压成型制成,可以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整体均为铝型材,因此,其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延展性好方便加工的特点,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模板开设有u型槽,可有效减轻重量,u型槽底部设置有开孔基准线槽,使得开孔方便而且保证了开孔准确。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的尺寸标注对照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开孔基准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作具体阐述。
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100包括: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40。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100由铝合金材质一体挤压成型制成。
21.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的一边沿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的一边沿垂直连接,构成l型结构,该l型结构与管廊建筑阴角结构相配合。第一连接板30设置在l型结构的阴角侧且连接于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的平行于l型结构的阴角线的另一边沿,第一连接板30与
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成90
°
夹角。
22.第二连接板40设置在l型结构的阴角侧且连接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的平行于l型结构的阴角线的另一边沿,第二连接板40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成夹角为钝角k,该钝角k的角度范围为90
°
~135
°
,以获得较佳的支撑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锐角k设置为120
°

23.如图1~2所示,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的宽度l1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的宽度l2的取值范围均为70mm~250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的宽度l1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的宽度l2设为不相等,宽度l1设置为100mm,宽度l2设置为150mm。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的厚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的厚度在如图2以q示意,厚度q设置为4mm。第一连接板30与第二连接板40的宽度相等,第一连接板30的宽度l4与第二连接板40的宽度l5小于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的宽度l1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的宽度l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0与第二连接板40的宽度如图2中所示的l4和l5,宽度l4和l5设置为65mm。第一连接板30与第二连接板40的厚度c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0与第二连接板40的厚度设置为相等,最大厚度处(未开u槽处)的厚度c均设置为8mm。
24.如图1~2所示,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外侧面设置多个第一加强筋50,第一加强筋50呈三角形,第一加强筋50在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上等距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50在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以及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上间距10mm。第一加强筋50宽度为6mm~15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50设置为9mm,这样的设置既能节约第一加强筋50的材料用量,也能保证该阴角模板的强度。
25.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板30的外侧面开设有u型槽31,第二连接板40的外侧面开设有u型槽41,u型槽31与u型槽41的尺寸相等,u型槽31内设置多个第二加强筋33,u型槽41内设置多个第二加强筋43,第二加强筋33与第二加强筋43呈梯形,u型槽31与u型槽41的槽底厚度a小于第二加强筋33与第二加强筋43位置厚度b,第二加强筋33与第二加强筋43位置厚度b小于第一连接板30与第二连接板40的最大厚度c,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30与第二连接板40的最大厚度c设置为8mm。设置u型槽31、u型槽41、第二加强筋33以及第二加强筋43可有效增加第一连接板30以及第二连接板40的强度,又能有效减少第一连接板30以及第二连接板40的重量,从而使得整个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100的重量轻、强度高,有助于减少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100的材料用量,也使得运输、装卸过程更为轻便高效。
26.如图1~2所示,u型槽31的槽底开设有基准线槽32,u型槽41的槽底开设有基准线槽42。基准线槽32以及基准线槽42用于后续沿其开孔,保证开孔准确。基准线槽32设置在距离第一连接板30与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的连接处为l3的位置处,该距离l3为40mm~50mm,在本实施例中,基准线槽32设置在距离第一连接板30与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的连接处为45mm的位置处。这样基准线槽位置设置保证了基准线槽处于u型槽的较中央位置,使得后续沿基准线槽开设的通孔能够处在适合的位置。基准线槽42的位置设置与基准线槽32类似,此处便不再赘述。基准线槽32与基准线槽42的截面呈v字型,尺寸相等,v字型结构的阴角侧连接处设置为圆弧过渡,如图2中r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准线槽的最大深度g为0.4mm,宽度f为2.2mm,过渡圆弧的半径r设置为2mm。
27.如图1~2所示,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与第一连接板30的内侧连接处、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与第二连接板40的内侧连接处、以及第一混凝土接触面板10与第二混凝土接触面板20在构成l型结构的阴角侧连接处均设置为圆弧过渡,如图2中r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过渡圆弧的半径均设置为4mm。在管廊专用铝合金模板外单斜阴角件100的内侧连接处设置多处圆弧过渡,可以有效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整体结构强度,防止变形。
28.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