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1-04 12:18: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cn202020619254.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减缓沉降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结构本体、钢筋笼、钢筋圈、连接钢筋和混凝土,所述建筑结构本体上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外侧绑扎有钢筋圈,且钢筋笼上浇筑有混凝土,所述建筑结构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支撑结构,所述底部支撑结构、中部支撑结构和上部支撑结构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接钢筋,且连接钢筋与钢筋笼之间为绑扎固定,并且钢筋笼上浇筑有混凝土。该可减缓沉降的建筑结构,根据现有建筑支撑结构的特点,并结合地基表面泥土流失的特性,对建筑支撑结构做出了改进,可使建筑支撑结构在地面内部的稳定,减少建筑支撑结构因土壤下沉带来的影响。
3.该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确实起到了放置沉降的技术效果。
4.该技术方案的缺点是,施工工艺复杂,要求较高,建筑施工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采用中空可堆叠设置的筒体,以及在筒体内设置的导叶体配合,实现了当将筒体作为建筑物桩基打入地面后,通过再向筒体内填充水泥浆料,使得环绕筒体的叶片向外张开,使得在后续自然沉降过程中,叶片下侧逐渐张开,当叶片缓慢张开伸入土地后,对筒体形成支撑,减缓后续筒体上部的建筑的沉降程度。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中部周向设置有3个导叶体;所述筒体位于导叶体处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槽;所述导叶体位于筒体外部设置有与筒体外壁对应的弧形叶片;所述导叶体位于筒体内部设置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部分穿过导槽与叶片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加固块横向宽度大于导槽宽度,使得加固块不能穿过导槽。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筒体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凸缘与凹槽;所述凸缘与凹槽大小对应设置,用于两筒体堆叠时,凸缘可插入另一筒体凹槽中。
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加固块位于筒体内靠近凹槽一侧;所述导叶体在筒体内靠近凸缘一侧设置有辅助固定块;所述辅助固定块部分穿过导槽与叶片固定连接。
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辅助固定块的大小小于加固块大小;所述加固块材质采用金属;所述辅助固定块材质采用塑料。
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叶片靠近凹槽一侧设置有弧形弯曲。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中空可堆叠设置的筒体,以及在筒体内设置的导叶体配合,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当将筒体作为建筑物桩基打入地面后,通过再向筒体内填充水泥浆料,使得环绕筒体的叶片向外张开,使得在后续自然沉降过程中,叶
片下侧逐渐张开,当叶片缓慢张开伸入土地后,对筒体形成支撑,减缓后续筒体上部的建筑的沉降程度;2、周向设置的三个导叶体,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在将筒体放入土地后,初期沉降过程中三个导叶体张开对整体筒体形成支撑,保证了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的导叶体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筒体;2、导叶体;3、导槽;4、叶片;5、加固块;6、凸缘;7、凹槽;8、辅助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17.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3所示,包括中空的筒体1;所述筒体1中部周向设置有3个导叶体2;所述筒体1位于导叶体2处沿筒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槽3;所述导叶体2位于筒体1外部设置有与筒体1外壁对应的弧形叶片4;所述导叶体2位于筒体1内部设置有加固块5;所述加固块5部分穿过导槽3与叶片4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加固块5横向宽度大于导槽3宽度,使得加固块5不能穿过导槽3。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固块5可用金属螺钉紧固形成,将导叶体2的叶片4与加固块5连接部分由外至内穿过导槽3,然后在这部分上固定螺栓,形成加固块5。所述筒体1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凸缘6与凹槽7;所述凸缘6与凹槽7大小对应设置,用于两筒体1堆叠时,凸缘6可插入另一筒体1凹槽7中。所述加固块5位于筒体1内靠近凹槽7一侧;所述导叶体2在筒体1内靠近凸缘6一侧设置有辅助固定块8;所述辅助固定块8部分穿过导槽3与叶片4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固定块8的大小小于加固块5大小;所述加固块5材质采用金属;所述辅助固定块8材质采用塑料。所述叶片4靠近凹槽7一侧设置有弧形弯曲。所述辅助固定块8安装过程同加固块5相同,将叶片4与辅助固定块8连接部分沿导槽3伸入筒体1内,然后将塑料螺栓固定到此部分,进而形成辅助固定块8。
18.使用时,结合图1-3所示,分为两部分,运输安装部分和安装后初步沉降以及稳定平台期部分。
19.结合图1-3所示,在运输安装时,此时由于叶片4连接到筒体1内设置有加固块5和辅助固定块8;而且叶片4与筒体1外壁形状贴合,使得在运输时,叶片4能够更加完好,不易在运输中损坏,而且节省运输空间,提高了运输时的效率。当需要将筒体1整个打入地下时将筒体1设有凸缘6的端部先打入地下放置,后续筒体1的凸缘6伸入到下侧筒体1的凹槽7内,完成拼装,然后将工程废料或填料填入筒体1内,夯实,在夯实过程中,撞击加固块5上部,进而带动叶片4向下撞击,而由于辅助固定块8为塑料材质,在设计时就为脱落准备,此时将辅助加固块5与叶片4撞开脱离,进而使得叶片4下端弧形侧更容易张开,形成初步张开形态。
20.结合图1-3所示,在安装后初步沉降过程中,已经部分张开的叶片4下端,由于初步沉降的筒体1拉动,张开幅度变大,进而逐渐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对筒体1形成支撑,进而放置后续沉降过程,保障建筑物上部的稳定性。
21.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筒体(1);所述筒体(1)中部周向设置有3个导叶体(2);所述筒体(1)位于导叶体(2)处沿筒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槽(3);所述导叶体(2)位于筒体(1)外部设置有与筒体(1)外壁对应的弧形叶片(4);所述导叶体(2)位于筒体(1)内部设置有加固块(5);所述加固块(5)部分穿过导槽(3)与叶片(4)固定连接设置,所述加固块(5)横向宽度大于导槽(3)宽度,使得加固块(5)不能穿过导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凸缘(6)与凹槽(7);所述凸缘(6)与凹槽(7)大小对应设置,用于两筒体(1)堆叠时,凸缘(6)可插入另一筒体(1)凹槽(7)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块(5)位于筒体(1)内靠近凹槽(7)一侧;所述导叶体(2)在筒体(1)内靠近凸缘(6)一侧设置有辅助固定块(8);所述辅助固定块(8)部分穿过导槽(3)与叶片(4)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块(8)的大小小于加固块(5)大小;所述加固块(5)材质采用金属;所述辅助固定块(8)材质采用塑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4)靠近凹槽(7)一侧设置有弧形弯曲。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用减缓沉降结构。包括采用中空可堆叠设置的筒体,以及在筒体内设置的导叶体配合,实现了当将筒体作为建筑物桩基打入地面后,通过再向筒体内填充水泥浆料,使得环绕筒体的叶片向外张开,使得在后续自然沉降过程中,叶片下侧逐渐张开,当叶片缓慢张开伸入土地后,对筒体形成支撑,减缓后续筒体上部的建筑的沉降程度。筑的沉降程度。筑的沉降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解朝朋 高南南 柳坤 王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解朝朋
技术研发日:2022.09.20
技术公布日:2022/12/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