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单轴支撑无传动间隙履带轮的制作方法

2023-01-02 11:22: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平衡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轴支撑无传动间隙履带轮。


背景技术:

2.平衡车是一种能够实现自平衡的电动车,它通过车体中内置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人体与车体重心的变化,从而控制车体的方向和速度,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但当平衡车过草地或者其它不平坦的道路时,车体容易震动和摇晃,给用户带来不好的骑行感受。
3.目前的自平衡车通过复杂的路面时,车辆通常运行不平稳,易造成车辆翻转,并且履带经过起伏的路面时,在频繁前后传动的过程中,起伏的地面对其履带不停地进行磨损,待履带松弛后可能导致履带拨盘打滑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轴支撑无传动间隙履带轮,用于解决履带经过起伏的路面时,在频繁前后传动的过程中,起伏的地面对其履带不停地进行磨损,待履带松弛后可能导致履带拨盘打滑的现象。
5.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包括履带和动力减速机,动力减速机的输出轴安装有拨轮,拨轮上的拨轮齿与履带的内齿相啮合,且在相邻的履带内齿之间设有防滑机构,动力减速机的输出轴还安装有履带主支架,在履带主支架上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导轮组,两个导轮组分布于履带内齿两侧,动力减速机上安装有车架安装支架,车架安装支架固定设置于车体上,履带主支架通过轴承与动力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
6.目前的自平衡车通过复杂的路面时,车辆通常运行不平稳,易造成车辆翻转,履带在经过起伏的路面时,会出现频繁前后传动的过程,则这样对其履带不停地进行磨损,待履带松弛后可能导致履带拨盘打滑的现象。本发明首先通过动力减速机启动拨轮带动履带转动前进,因要维持车体与重力方向垂直,拨轮在带动履带前进过程中触发防滑机构,避免履带在复杂的路面上来回移动磨损,使得履带松弛后出现履带拨盘打滑的现象。
7.进一步地,导轮组包括在履带主支架上设置的前导轮、后导轮和上导轮,前导轮、后导轮和上导轮与履带内壁相接触,前导轮和后导轮位于同一水平面最低点,上导轮位于前导轮上方,且上导轮与前导轮的轴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钝角。防止履带的松弛,而且有利于履带攀爬障碍物。
8.进一步地,在履带主支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引导轮,引导轮置于前导轮和后导轮之间,且引导轮与前导轮、后导轮位于同一水平面最低点。设置的引导轮使得增强履带对地面的紧贴作用,避免履带产生翻转趋势。
9.进一步地,防滑机构包括在相邻的履带内齿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每个拨轮齿上开设有与连接件相啮合的第一凹槽。在履带内齿与拨轮齿啮合的同时,增加了连接件
与第一凹槽的啮合,使得增加了履带与拨轮之间的接触关系,避免在传动时,履带从拨轮上滑偏。
10.进一步地,履带内齿的横截面为半圆,拨轮上相邻的拨轮齿之间形成防脱槽,防脱槽与履带内齿啮合,通过将履带内齿的横截面设置为半圆,防脱槽的形状也与半圆的履带内齿相吻合,使得两者能恰好啮合,则不会产生传动间隙,适合需要频繁前后传动的场合。
11.进一步地,在履带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防滑齿,相邻防滑齿之间形成的第二凹槽与履带内齿的位置相对应,使防滑齿与履带内齿交错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履带出现弯折时形状均匀。
12.进一步地,上导轮、前导轮和后导轮均通过减震器与履带主支架相连,也就是上导轮通过减震器与履带主支架相连、前导轮通过减震器与履带主支架相连、后导轮通过减震器与履带主支架相连。
13.进一步地,上导轮、前导轮、后导轮和引导轮通过减震器与履带主支架相连,也就是上导轮通过减震器与履带主支架相连、前导轮通过减震器与履带主支架相连、后导轮通过减震器与履带主支架相连,引导轮通过减震器与履带主支架相连。
14.进一步地,上导轮通过涨紧支架与履带主支架连接,且涨紧支架连接有减震器支架,减震器支架通过减震器与上导轮连接,可以改变上导轮涨紧行程和力度。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履带设置在前导轮、后导轮、上导轮以及拨轮上形成一个密闭的回路,且上导轮与前导轮的轴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钝角,可知上导轮位于前导轮的斜向上方,对履带给予了一个扩张力,对其履带有涨紧的作用,防止履带的松弛,保持履带的传动性,而且有利于履带攀爬障碍物;2、本发明通过设置引导轮置于前导轮和后导轮之间,且引导轮与前导轮、后导轮位于同一水平面最低点。设置的引导轮使得增强履带对地面的紧贴作用,能够使车体始终垂直于人体的重力方向,即始终保持水平方向,继而能够保证车辆在通过复杂路面时发生翻转;3、本发明通过设置履带内齿的横截面为半圆,拨轮上相邻的拨轮齿之间形成防脱槽,防脱槽与履带内齿啮合,通过将履带内齿的横截面设置为半圆,防脱槽的形状也与半圆的履带内齿相吻合,由于圆的弧形的特性,没有边角,则不会产生传动间隙,适合需要频繁前后传动的场合。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拆开履带后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履带;2-动力减速机;3-拨轮;4-履带内齿;5-履带主支架;6-前导轮;7-后导轮;8-上导轮;9-引导轮;10-连接件;11-第一凹槽;12-防脱槽;13-防滑齿;14-第二凹槽;15-涨
紧支架;16-减震器支架;17-减震器;18-车架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19.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单轴支撑无传动间隙履带轮包括履带1和动力减速机2,动力减速机2的输出轴安装有拨轮3,拨轮3上的拨轮齿与履带1的内齿相啮合,且在相邻的履带内齿4之间设有防滑机构,动力减速机2的输出轴还安装有履带主支架5,在履带主支架5上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导轮组,两个导轮组分布于履带内齿4两侧,动力减速机2上安装有车架安装支架18,车架安装支架18固定设置于车体上,履带主支架5通过轴承与动力减速机2的输出端连接。
20.目前的自平衡车通过复杂的路面时,车辆通常运行不平稳,易造成车辆翻转,履带1在经过起伏的路面时,会出现频繁前后传动的过程,则这样对其履带1不停地进行磨损,待履带1松弛后可能导致履带1拨盘打滑的现象。
21.单轴支撑无传动间隙履带轮首先通过动力减速机2启动拨轮3带动履带1转动前进,因要维持车体与重力方向垂直,拨轮3在带动履带1前进过程中触发防滑机构,避免履带1在复杂的路面上来回移动磨损,使得履带1松弛后出现履带1拨盘打滑的现象,且两个导轮组分布于履带内齿4两侧,可同时具备防止履带1滑出功能,动力减速机2组可安装到履带1或者车架方,并且由于单轴支撑和传动,履带1工作时可以随地面倾转。
22.需要说明的是,导轮组包括在履带主支架5上设置的前导轮6、后导轮7和上导轮8,前导轮6、后导轮7和上导轮8与履带1内壁相接触,前导轮6和后导轮7位于同一水平面最低点,上导轮8位于前导轮6上方,且上导轮8与前导轮6的轴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钝角。
23.单轴支撑无传动间隙履带轮通过设置的前导轮6、后导轮7和上导轮8,前导轮6、后导轮7的作用是承重以及给履带1导向,履带1设置在前导轮6、后导轮7、上导轮8以及拨轮3上形成一个密闭的回路,且上导轮8与前导轮6的轴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钝角,可知上导轮8位于前导轮6的斜向上方,对履带1给予了一个扩张力,对其履带1有涨紧的作用,防止履带1的松弛,保持履带1的传动性,而且有利于履带1攀爬障碍物。
24.需要说明的是,在履带主支架5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引导轮9,这里可优选设为两个引导轮9,引导轮9置于前导轮6和后导轮7之间,且引导轮9与前导轮6、后导轮7位于同一水平面最低点。设置的引导轮9使得增强履带1对地面的紧贴作用,能够使车体始终垂直于人体的重力方向,即始终保持水平方向,继而能够保证车辆在通过复杂路面时发生翻转。
25.需要说明的是,防滑机构包括在相邻的履带内齿4之间通过连接件10进行连接,每个拨轮齿上开设有与连接件10相啮合的第一凹槽11。在履带内齿4与拨轮齿啮合的同时,增加了连接件10与第一凹槽11的啮合,使得增加了履带1与拨轮3之间的接触关系,n 1点接触的紧密度大于n点接触的紧密度,因此可避免在传动时,履带1从拨轮3上滑偏,连接件10可为板体、柱体等。
26.需要说明的是,履带内齿4的横截面为半圆,拨轮3上相邻的拨轮齿之间形成防脱
槽12,防脱槽12与履带内齿4啮合,通过将履带内齿4的横截面设置为半圆,防脱槽12的形状也与半圆的履带内齿4相吻合,由于圆的弧形的特性,没有边角,则不会产生传动间隙,适合需要频繁前后传动的场合。
27.需要说明的是,在履带1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防滑齿13,相邻防滑齿13之间形成的第二凹槽14与履带内齿4的位置相对应,使防滑齿13与履带内齿4交错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履带1出现弯折时形状均匀。
28.需要说明的是,上导轮8、前导轮6和后导轮7通过减震器17与履带主支架5相连。
29.需要说明的是,上导轮8、前导轮6、后导轮7和引导轮9通过减震器17与履带主支架5相连。
30.需要说明的是,上导轮8通过涨紧支架15与履带主支架5连接,且涨紧支架15连接有减震器支架16,减震器支架16通过减震器17与上导轮8连接,在履带1进行转动前进的过程中,地面对于上导轮8的挤压,通过涨紧支架15与减震器支架16的相对配合,涨紧支架15提供的压力施加在其上,使它们保持合适的涨紧程度,可以改变上导轮8涨紧行程和力度。
3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