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激光扫描装置的减少画像浓度偏差的方法与流程

2023-01-02 08:21: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激光扫描装置的减少画像浓度偏差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激光扫描装置作为激光打印机内部的核心部件,其包括发光二极管(ld)、耦合透镜、多面镜马达、防音玻璃、fθ透镜、反射镜和opc感光鼓。激光扫描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打印的数字信号经过发光二极管转换成ld激光;然后,耦合透镜将ld激光形成平行光束;再然后,平行光束到达高速旋转的多面镜马达并经过多面镜马达的镜面反射后,依次通过防音玻璃、fθ透镜和反射镜照射在以一定速度旋转的opc感光鼓上并形成静电潜像。
3.由于目前的激光打印机在工作的过程中,ld激光形成的平行光束需经过多面镜马达的镜面,然后再依次经过防音玻璃、fθ透镜和反射镜。沿主扫描方向,由于经过多面镜马达的镜面反射后的光线的入射角不一样,导致防音玻璃的透过率以及反射镜的反射率均会不同,进而导致到达opc感光鼓表面的光量出现偏差,
4.因此,打印出来的画像在主扫描方向上出现浓度不均匀的现象,如图4所示。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激光扫描装置的减少画像浓度偏差的方法的新技术方案。
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激光扫描装置的减少画像浓度偏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步骤s101,激光二极管产生的激光经过光学部件的处理后照射于opc感光鼓的表面;
8.步骤s102,采集opc感光鼓表面沿主扫描方向的第一光强信息;
9.步骤s103,通过调节激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对所述第一光强信息进行偏差修正处理,以形成opc感光鼓表面沿主扫描方向的第二光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光强信息获得激光扫描装置的画像浓度。
10.可选地,所述发光强度包括发光功率和发光时间。
11.可选地,所述光学部件包括多面镜马达、防音玻璃、fθ透镜和反射镜,激光二极管产生的激光能够经过所述多面镜马达的镜面反射的出射光依次经过所述防音玻璃、所述fθ透镜、所述反射镜照射于所述opc感光鼓的表面;其中,多面镜马达用于通过镜面旋转接收光线并反射以形成扫描光束;防音玻璃用于隔断马达的噪音,fθ透镜用于将等角度扫描的光线变成等速度扫描的光线;所述反射镜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激光扫描装置内可以设置有多个反射镜,以实现对光线的反射。
12.可选地,所述光学部件还包括耦合透镜、光栅和柱面聚焦透镜,所述激光二极管产生的激光依次经过耦合透镜、光栅和柱面聚焦透镜照射于所述多面镜马达的镜面;所述耦
合透镜用于将光线进行第一次聚焦;所述光栅用于遮挡部分光线;所述柱面聚焦透镜用于光线进行第二次聚焦。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强信息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沿所述第二区域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光亮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光强信息的光亮强度。
14.可选地,通过调节激光二极管的发光功率和发光时间对所述第一光强信息进行偏差修正处理,包括:
15.通过调节激光二极管的发光功率和发光时间增加所述第一光强信息的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光亮强度,并减少所述第一光强信息的第二区域的光亮强度减少。
16.可选地,所述发光强度沿主扫描方向具有多个部分,且多个部分的发光强度不同,位于中部区域的发光强度小于位于边部区域的发光强度。
17.可选地,所述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第七部分、第八部分和第九部分;
18.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九部分沿所述第五部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部分和第八部分沿所述第五部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部分和第七部分沿所述第五部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部分和第六部分沿所述第五部分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19.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的发光强度依次减小;
20.第五部分、第六部分、第七部分、第八部分和第九部分的发光强度依次增加。
21.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发光强度与第九部分的发光强度相同;所述第二部分的发光强度与第八部分的发光强度相同;所述第三部分的发光强度与第七部分的发光强度相同;所述第四部分的发光强度与第六部分的发光强度相同。
22.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的发光强度为所述第一部分的发光强度的90%;所述第三部分的发光强度为所述第一部分的发光强度的76%;所述第四部分的发光强度为所述第一部分的发光强度的70%;所述第五部分的发光强度为所述第一部分的发光强度的66%。
23.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激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对第一光强信息进行偏差修正处理,以形成opc感光鼓表面沿主扫描方向的第二光强信息;根据第二光强信息获得激光扫描装置的画像浓度。因为第二光强信息是通过采用调节激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的方式对第一光强信息进行偏差修正处理后形成的,因此,第二光强信息沿主扫描方向的浓度偏差较小,从而使得激光扫描装置的画像浓度的一致性较好,进而保证了激光打印机较好的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激光扫描装置的减少画像浓度偏差的方法的流程图;
26.图2为本发明的激光扫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的激光扫描装置的经过多面镜马达的镜面反射的光线的传播示意图;
28.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第一光强信息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的激光扫描装置的第一光强信息的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的激光扫描装置的激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沿主扫描方向对比示意图;
31.图7为本发明的激光扫描装置的发光强度修正前后的示意图。
32.图中:1、多面镜马达;2、防音玻璃;3、fθ透镜;4、反射镜;5、opc感光鼓;6、耦合透镜;7、光栅;8、柱面聚焦透镜;
33.100、第一区域;200、第二区域;300、第三区域;91、第一部分;
34.92、第二部分;93、第三部分;94、第四部分;95、第五部分;
35.96、第六部分;97、第七部分;98、第八部分;99、第九部分;
36.10、激光二极管;11、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37.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8.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0.参见图1至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激光扫描装置的减少画像浓度偏差的方法,其能够较好地减少激光扫描装置的画像浓度偏差,保证画像浓度的一致性,显著提高激光打印机的打印质量。
41.具体地,该用于激光扫描装置的减少画像浓度偏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2.步骤s101,激光二极管10产生的激光经过光学部件的处理后照射于opc感光鼓5的表面。
43.步骤s102,采集opc感光鼓5表面沿主扫描方向的第一光强信息。也即,采集现有技术中的opc感光鼓5表面沿主扫描方向的光强信息。
44.步骤s103,通过调节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对所述第一光强信息进行偏差修正处理,以形成opc感光鼓5表面沿主扫描方向的第二光强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光强信息获得激光扫描装置的画像浓度。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对第一光强信息进行偏差修正处理,以形成opc感光鼓5表面沿主扫描方向的第二光强信息;根据第二光强信息获得激光扫描装置的画像浓度。因为第二光强信息是通过采用调节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的方式对第一光强信息进行偏差修正处理后形成的,因此,第二光强信息沿主扫描方向的浓
度偏差较小,从而使得激光扫描装置的画像浓度的一致性较好,进而保证了激光打印机较好的打印质量。
46.对比图4和图5,本技术的用于激光扫描装置的减少画像浓度偏差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画像浓度偏差,较好地保证画像浓度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致性,有助于提高激光打印机打的打印质量。
47.需要说明的是,激光打印机包括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其中,副扫描方向为纸张走行的方向,其垂直方向为主扫描方向,即扫描元件的排布方向。
48.可选地,所述发光强度包括发光功率和发光时间。这能够简单高效地对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进行调节,操作非常方便。
49.参见图3,所述光学部件包括多面镜马达1、防音玻璃2、fθ透镜3和反射镜4,激光二极管10产生的激光能够经过所述多面镜马达1的镜面反射的出射光依次经过所述防音玻璃2、所述fθ透镜3、所述反射镜4照射于所述opc感光鼓5的表面;其中,多面镜马达1用于通过镜面旋转接收光线11并反射以形成扫描光束;防音玻璃2用于隔断马达的噪音,fθ透镜3用于将等角度扫描的光线11变成等速度扫描的光线11;所述反射镜4用于对光线11进行反射。通过光学部件能够对激光二极管10产生的激光进行传播,保证到达opc感光鼓5的表面的光亮强度。
50.参见图2,所述光学部件还包括耦合透镜6、光栅7和柱面聚焦透镜8,所述激光二极管10产生的激光依次经过耦合透镜6、光栅7和柱面聚焦透镜8照射于所述多面镜马达1的镜面;所述耦合透镜6用于将光线11进行第一次聚焦;所述光栅7用于遮挡部分光线11;所述柱面聚焦透镜8用于光线11进行第二次聚焦。这使得激光二极管10产生的激光的传播方式非常简单,有利于优化激光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
51.可选地,所述第一光强信息包括第一区域100、第二区域200和第三区域300;所述第一区域100和第三区域300沿所述第二区域200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区域100和第三区域300的光亮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光强信息的光亮强度。第一光强信息是指现有技术中到达opc感光鼓5的表面的光亮强度信息,通过对第一光强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并对第一光强信息进行偏差修正,有助于减小修正后的第二光强信息沿主扫描方向的偏差,进而有助于进一步减小画像浓度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偏差,较好地提升了激光打印机打的打印质量。
52.可选地,通过调节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功率和发光时间对所述第一光强信息进行偏差修正处理,包括:
53.通过调节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功率和发光时间增加所述第一光强信息的第一区域100和第三区域300的光亮强度,并减少所述第一光强信息的第二区域200的光亮强度减少。
5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增加第一光强信息的第一区域100和第三区域300的光亮强度,同时减少第一光强信息的第二区域200的光亮强度减少,能够较好地减小第二光强信息沿主扫描方向的偏差,进而有助于进一步减小画像浓度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偏差,较好地提升了激光打印机打的打印质量。
55.可选地,所述发光强度沿主扫描方向具有多个部分,且多个部分的发光强度不同,位于中部区域的发光强度小于位于边部区域的发光强度。
5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边部画像浓度较小的位置使得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增加,而中部画像浓度较大的位置使得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从而极大地减小了沿主扫描方向的画像浓度偏差,保证沿主扫描方向到达opc感光鼓5的表面的光量一致,画像浓度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一致性,较好地提供了激光打印机打的打印质量。
57.可选地,参见图6,所述部分包括第一部分91、第二部分92、第三部分93、第四部分94、第五部分95、第六部分96、第七部分97、第八部分98和第九部分99;
58.所述第一部分91和第九部分99沿所述第五部分95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部分92和第八部分98沿所述第五部分95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部分93和第七部分97沿所述第五部分95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四部分94和第六部分96沿所述第五部分95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59.第一部分91、第二部分92、第三部分93、第四部分94、第五部分95的发光强度依次减小;
60.第五部分95、第六部分96、第七部分97、第八部分98和第九部分99的发光强度依次增加。
61.需要说明的是,线箭线上方的曲线为现有技术中激光二极管10沿主扫描方向的发光强度示意图;线箭线上方的为本技术的激光二极管10沿主扫描方向的发光强度示意图。其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高电平。各个部分的面积即代表光亮强度。
6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现有技术中画像浓度的实际情况对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的各个部分进行具体调整,有助于保证第一光强信息的偏差修正效果,从而显著减小第二光强信息沿主扫描方向的浓度偏差,从而使得激光扫描装置的画像浓度的一致性较好,进而保证了激光打印机较好的打印质量。
63.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91的发光强度与第九部分99的发光强度相同;所述第二部分92的发光强度与第八部分98的发光强度相同;所述第三部分93的发光强度与第七部分97的发光强度相同;所述第四部分94的发光强度与第六部分96的发光强度相同。这使得对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的各个部分的调整非常准确,一方面,降低对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的调整难度,另一方面,保证调整的准确性。
64.图7为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修正前的曲线与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的修正后的曲线对比图。明显地,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的修正后曲线中沿主扫描方向的中部的发光强度降低,而边部的发光强度增加,从而能够较好地弥补中部画像浓度较大的位置和边部画像浓度较小,保证画像浓度的一致性。
65.可选地,所述第二部分92的发光强度为所述第一部分91的发光强度的90%;所述第三部分93的发光强度为所述第一部分91的发光强度的76%;所述第四部分94的发光强度为所述第一部分91的发光强度的70%;所述第五部分95的发光强度为所述第一部分91的发光强度的66%。这对激光二极管10的发光强度的各个部分进行限定,有助于实现沿主扫描方向到达opc感光鼓5的表面的光量一致,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小画像浓度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偏差,较好地保证了激光打印机打的打印质量。
66.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