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蒸笼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3-01-01 20:34: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蒸笼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有些烹饪器具(如压力煲)通常配备有沥脂组件,沥脂组件包括蒸笼和接油盒,使用时,将沥脂组件放置在内胆内部,在烹饪的过程中,内胆内的液体携带油脂沸腾上涌,从而进入蒸笼和接油盒内,当烹饪结束后将沥脂组件取出的过程中,接油盒内的食物汤汁流回至内胆内,而油脂则滞留在接油盒内,实现油液分离,减少汤汁中的油脂。
3.但是,随着烹饪器具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烹饪模式也更加丰富多样,而沥脂组件的功能较单一,只能够用于对汤汁进行沥脂,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沥脂组件的实用性并不高,使用率也较低,在进行煲汤之外的烹饪(如蒸米饭等)时,根本用不到沥脂组件,用户还需要额外对沥脂组件进行放置收纳,此时沥脂组件反倒成为用户的负担,用户的使用体验不升反降。
4.并且,现有的沥脂组件,接油盒旋合于蒸笼,在装拆操作时,用户无法看到二者之间的配合结构,因此只能够凭感觉转动,并且对于旋转量也难以把控,因此经常出现旋合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接油盒和蒸笼之间的连接不稳定,发生接油盒脱落的情况。此外,在烹饪过程中,接油盒浸入汤汁中,接油盒表面布满油脂,因此在拆卸时,用户经常因其表面过于光滑且无着力点,导致无法转动接油盒,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蒸笼及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多功能蒸笼,包括蒸笼本体以及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蒸笼本体的底壁,所述分隔件具有食材容置槽,所述食材容置槽与所述蒸笼本体的底壁配合围成容置腔,所述蒸笼本体的底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食材容置槽的过流口,以使食材容器内的液体进入所述食材容置槽内与所述食材容置槽内的食材接触,以萃取食材内的营养物质。
8.所述分隔件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所述食材容置槽,所述食材容置槽具有第一承托位,所述底壁的中心区域朝向下方凹陷以形成第二承托位,所述第二承托位低于所述第一承托位。
9.所述蒸笼本体的底壁具有向下凸出的环形挡筋,所述分隔件固定于所述环形挡筋,以使所述分隔件的侧壁环绕于所述环形挡筋的外周,所述分隔件的侧壁与所述环形挡筋之间具有沥脂通道,所述环形挡筋和所述分隔件的底壁之间具有连通所述沥脂通道的入口,所述分隔件的侧壁和所述蒸笼本体的底壁之间具有连通所述沥脂通道的出口,所述出口所在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入口所在的位置高度。
10.所述环形挡筋的外周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分隔件的侧壁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所述分隔件的周向延伸,所述配合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环形挡筋旋转卡合。
11.所述配合部为开设于所述分隔件的侧壁的开口,所述固定凸起伸入所述开口内,并能够沿所述开口的延伸方向移动。
12.所述固定凸起沿所述环形挡筋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固定凸起一一对应设置。
13.所述分隔件侧壁的部分区域朝向背离所述食材容置槽的方向隆起,以在所述分隔件侧壁的内侧形成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分隔件侧壁的外侧形成限位凸起。
14.所述蒸笼本体的外周具有连通所述蒸笼本体内部的过液通道。
15.所述分隔件的直径不小于所述蒸笼本体的直径的2/3。
1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置于所述锅体内的内胆,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上述的多功能蒸笼,所述蒸笼可取放地置于所述内胆内。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蒸笼,所述蒸笼本体和所述分隔件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分隔件从所述蒸笼本体上拆下时,所述蒸笼本体可当做常规蒸笼使用,进行蒸制食物或者将食材放入所述蒸笼本体内,再将所述蒸笼本体浸入水中,以对食材进行焯水。而将所述分隔件安装在所述蒸笼本体上时,由于所述分隔件具有所述食材容置槽,所述食材容置槽与所述蒸笼本体的底壁配合围成容置腔,在烹饪过程中,可将花椒、香料、人参、红枣等配料放置在所述食材容置槽内,当食材容器内的液体沸腾上涌时,进入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容置腔内的食材接触进行汤液交换,使食材中的营养进入汤汁中,并随汤汁一同回流至食材容器内,而食材的残渣则会滞留在所述容置腔内,从而省去了用户后续捞取配料残渣的操作,提高了烹饪质量,提高使用体验。
19.此外,所述分隔件安装在所述蒸笼本体上时,也可以通过所述蒸笼实现常规的沥脂功能,并且例如在煲汤烹饪中,所述蒸笼可同时进行配料和汤汁的汤液交换,以及沥脂,一件多用,大大提高了所述蒸笼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所述蒸笼进行结构改进,使其具备更多功能,从而使其能够应用在更多烹饪模式中,大大提高了所述蒸笼的使用率和实用性,用户可利用所述蒸笼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提高使用体验。
20.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隔件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所述食材容置槽,所述食材容置槽具有第一承托位,所述底壁的中心区域朝向下方凹陷以形成第二承托位,所述第二承托位低于所述第一承托位。所述食材容置槽具有两个承托位,且两个承托位的高度不同,即所述食材容置槽具有深度不同的两个区域,当放置小体积的食材时,如人参、花椒等,可将其放置于所述第一承托位,当放置大体积的食材时,如红枣、桂圆等,可将其放置于所述第二承托位,从而保证所述分隔件和所述蒸笼本体的可靠连接,放置因食材的干涉导致所述分隔件无法与所述蒸笼本体固定连接。
2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挡筋的外周设置有固定凸起,所述侧壁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所述分隔件的周向延伸,所述配合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环形挡筋旋转卡合。所述分隔件通过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环形挡筋卡合固定,在固定的过程中,所述固定凸起与所述配合部接触止挡,且在相对转动的过程
中,所述固定凸起沿所述配合部移动,最终所述固定凸起落入所述限位槽内,此时用户可感受到明显的力的反馈,表示二者已经旋合到位,从而方便用户获知二者的状态,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使用体验。
2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侧壁的部分区域朝向背离所述食材容置槽的方向隆起,以在所述侧壁的内侧形成所述限位槽,在所述侧壁的外侧形成限位凸起。所述分隔件的侧壁部分向外隆起以形成所述限位槽,同时在外侧形成所述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增加用户的施力点,用户可将手部与所述限位凸起止挡,以借助二者之间的止挡对所述分隔件施力以将其从所述蒸笼本体上拆卸下来,提高使用体验。
2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隔件的直径不小于所述蒸笼本体的直径的2/3。所述分隔件的直径决定了沥脂时的效果,由于水油密度不同的原理,所述分隔件的直径越大,上层油面直径也越大,在深度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加大所述分隔件的直径可提升沥脂效果,且由于水的张力等因素存在,所述分隔件内油面的直径会大于所述分隔件的直径,当所述分隔件的直径不小于所述蒸笼本体的直径的2/3时,即可使油面面积与所述蒸笼本体的面积更加接近,当所述分隔件的直径超过所述蒸笼本体的直径的2/3时,可达到油面面积与所述蒸笼本体的面积基本等同的效果,实现沥脂最大化。
附图说明
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多功能蒸笼的剖视图;
26.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27.图3为图1中所述多功能蒸笼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1中所述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4中所述分隔件的正视图;
30.图6为图4中所述分隔件的俯视图;
31.图7为图1中所述蒸笼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图7中所述蒸笼本体的仰视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的部分区域的剖视图;
34.图10为图9中所述烹饪器具的俯视图;
3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多功能蒸笼的剖视图。
36.其中:
37.1蒸笼本体;11过流口;12环形挡筋;13挂接部;14固定凸起;15过液通道;
38.2分隔件;21第一承托位;22第二承托位;23侧壁;24底壁;25开口;26限位槽;27容置腔;28沥脂通道;281入口;282出口;
39.3内胆。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
行详细说明。
4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5.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多功能蒸笼,包括蒸笼本体1以及分隔件2,所述分隔件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所述分隔件2具有食材容置槽,所述食材容置槽与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配合围成容置腔27,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食材容置槽的过流口11,以使食材容器内的液体进入所述食材容置槽内与所述食材容置槽内的食材接触,以萃取食材内的营养物质。
46.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多功能蒸笼,所述蒸笼本体1和所述分隔件2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分隔件2从所述蒸笼本体1上拆下时,所述蒸笼本体1可当做常规蒸笼使用,进行蒸制食物或者将食材放入所述蒸笼本体1内,再将所述蒸笼本体1浸入水中,以对食材进行焯水,焯水完成后,将食材连同所述蒸笼本体1一同取出,从而无需在水中捞取食物,提高使用便捷性。而将所述分隔件2安装在所述蒸笼本体1上时,由于所述分隔件2具有所述食材容置槽,所述食材容置槽与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配合围成容置腔27,在烹饪过程中,可对所述食材容置腔内的食材进行“萃取”,以及进行常规的沥脂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所述蒸笼进行结构改进,使其具备更多功能,从而使其能够应用在更多烹饪模式中,大大提高了所述蒸笼的使用率和实用性,用户可利用所述蒸笼满足不同的烹饪需求,提高使用体验。
47.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萃取”指的是液体与食材进行汤液交换,带走食材中的营养。并且,所述食材容置槽并非用于盛放主食材,而是用于盛放烹饪中所需的佐料以及配料,例如花椒、大料、香料、人参以及红枣等等。
48.烹饪时,可将花椒、香料、人参、红枣等配料放置在所述食材容置槽内,当食材容器内的液体沸腾上涌时,进入所述容置腔27内,与所述容置腔27内的食材接触进行汤液交换,
使食材中的营养进入汤汁中,实验表明,食材中的营养物质在与油脂的接触过程中更容易被提取(有机物溶于有机物),并随汤汁一同回流至食材容器内,而食材的残渣则会滞留在所述容置腔27内,从而省去了用户后续捞取配料残渣的操作,提高了烹饪质量,提高使用体验。
49.食物汤汁与食材的接触方式可以为浸泡、冲刷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0.此外,所述分隔件2安装在所述蒸笼本体1上时,也可以通过所述蒸笼实现常规的沥脂功能,并且例如在煲汤烹饪中,所述蒸笼可同时进行配料和汤汁的汤液交换,以及沥脂,一件多用,大大提高了所述蒸笼的适用性。
5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分隔件2的固定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分隔件2固定于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的下侧,所述食材容置槽与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配合围成所述容置腔27,沸腾上涌的液体能够通过开设于所述蒸笼本体1底壁的过流口11进入所述容置腔27内,对食材进行“萃取”。
5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分隔件2固定于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的上侧,以使所述分隔件2位于所述蒸笼本体1的内部,所述食材容置槽与所述蒸笼本体1底壁的上侧配合围成所述容置腔27,此时,沸腾上涌的液体能够通过所述分隔件2与所述蒸笼本体1底壁连接处的间隙进入所述容置腔27内,和/或通过所述过流口11向上涌动至所述容置腔27内,以对食材进行“萃取”。
5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分隔件2具有底壁24和侧壁23,所述底壁24和所述侧壁23围成所述食材容置槽,所述食材容置槽具有第一承托位21,所述底壁24的中心区域朝向下方凹陷以形成第二承托位22,所述第二承托位22低于所述第一承托位21。
54.所述食材容置槽具有两个承托位,且两个承托位的高度不同,即所述食材容置槽27具有深度不同的两个区域,当放置小体积的食材时,如人参、花椒等,可将其放置于所述第一承托位21,当放置大体积的食材时,如红枣、桂圆等,可将其放置于所述第二承托位22,从而保证所述分隔件2和所述蒸笼本体1的可靠连接,放置因食材的干涉导致所述分隔件2无法与所述蒸笼本体1固定连接。
55.此外,还可通过将食材放置在不同的承托位,使其以先后顺序与汤汁接触,例如,当锅内汤汁沸腾较弱时,进入所述容置腔27内的汤汁较少,而由于所述第二承托位22位置较低,因此可将中药材等能够承受长时间炖煮的食材放置于所述第二承托位22,增加其与汤汁的接触时间,使其营养成分完全进入汤汁内。而枸杞等长时间炖煮容易破碎的食材可放置在所述第一承托位21,适当减少其与汤汁的接触时间,避免其破碎后,残渣混入汤汁内。
56.优选的,所述第二承托位22位于所述底壁24的中心区域,以提高所述分隔件2整体的结构协调性,以及美观。
5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蒸笼沥脂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具有向下凸出的环形挡筋12,所述分隔件2固定于所述环形挡筋12,以使所述侧壁23环绕于所述环形挡筋12的外周,所述侧壁23与所述环形挡筋12之间具有沥脂通道28,所述环形挡筋12和所述底壁24之间具有连通所述沥脂通道28的入口281,所述侧壁23和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之间具有连通所述沥脂通道28的
出口282,所述出口282所在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入口281所在的位置高度。
58.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包括过流区域和封闭区域,所述过流区域位于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的中心区域,所述过流口11开设于所述过流区域,而所述封闭区域无孔洞,所述环形挡筋12环绕于所述过流区域的外周。所述分隔件2固定于所述蒸笼本体1时,所述分隔件2朝向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的投影覆盖所述过流区域。
59.在烹饪的过程中,食材容器内的液体受热沸腾,汤汁携带油脂进入所述蒸笼本体1内,并通过所述过流口11进入所述容置腔27,在所述分隔件2内积存,由于油脂的密度较小,因此位于汤汁的上层。如图2所示,所述分隔件2的侧壁23和所述环形挡筋12之间具有所述沥脂通道28,同时所述环形挡筋12的底部和所述底壁24之间形成所述沥脂通道28的入口281,所述分隔件2的侧壁与所述蒸笼本体1的底壁之间具有沥脂间隙以构成所述沥脂通道28的出口282,且所述入口281低于所述出口282。
60.因此,在烹饪结束后,用户将所述蒸笼提起的过程中,所述容置腔27内的下层液体经由虹吸作用从所述沥脂通道28流出并回流至食材容器内,而油脂始终漂浮在上层,因此不会流出,当所述容置腔27内的液面高度与所述入口281齐平时,液体停止流出,以使油脂滞留在所述分隔件2内部。
61.进一步地,如图4、图7所示,所述环形挡筋12的外周设置有固定凸起14,所述侧壁23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所述分隔件2的周向延伸,所述配合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槽26,所述分隔件2与所述环形挡筋12旋转卡合。
62.所述分隔件2通过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环形挡筋12卡合固定,在固定的过程中,所述固定凸起14与所述配合部接触止挡,且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固定凸起14沿所述配合部移动,最终所述固定凸起14落入所述限位槽26内,此时用户可感受到明显的力的反馈,表示二者已经旋合到位,从而方便用户获知二者的状态,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使用体验。拆卸操作时,将所述分隔件2向相反方向转动即可使所述固定凸起14从所述限位槽26中移出,并沿所述配合部移动并脱离。
6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对于所述配合部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为朝向所述分隔件2内部延伸的凸起结构,以与所述固定凸起14止挡配合。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部为开设于所述侧壁23内侧的槽状结构,以使所述固定凸起14伸入槽内与其配合,而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配合部为开设于所述侧壁23的开口25,所述固定凸起14伸入所述开口25内,并能够沿所述开口25的延伸方向移动。
64.所述配合部为横向延伸的开口25,因此当所述固定凸起14与所述开口25配合时,所述固定凸起14的部分区域能够从所述开口25中伸出,从而使用户从外侧也能够清楚地看到所述固定凸起14所在的位置,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获知所述固定凸起14和所述开口25的配合状态,即所述分隔件2是否与所述环形挡筋12旋合到位的信息,大大降低操作难度,提高使用体验。
65.更进一步地,如图4、图8所示,所述固定凸起14沿所述环形挡筋12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固定凸起14一一对应设置。
66.所述固定凸起25和所述开口25均为多个且均匀设置,一方面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当所述分隔件2内充满汤汁和油脂时,重量较大,能够避免所述分隔件2脱落,另一方面能够在所述分隔件2周向均匀地提供固定力,使所述分隔件2保持水平姿态,防止倾斜导
致油脂洒漏。
67.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4、图6所示,所述侧壁23的部分区域朝向背离所述食材容置槽的方向隆起,以在所述侧壁23的内侧形成所述限位槽26,在所述侧壁23的外侧形成限位凸起。
68.所述分隔件2的侧壁23部分向外隆起以形成所述限位槽26,同时在外侧形成所述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增加用户的施力点,用户可将手部与所述限位凸起止挡,以借助二者之间的止挡对所述分隔件2施力以将其从所述蒸笼本体1上拆卸下来,提高使用体验。
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蒸笼本体1的外周具有连通所述蒸笼本体1内部的过液通道15,以使食材容器内沸腾的液体能够上涌至所述蒸笼本体1内。而本实施方式对于所述过液通道15的形成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中所列举的情况:
70.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笼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过液口。当食材容器内的液体沸腾时,通过所述过液口进入所述蒸笼本体1内。
71.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9所示,所述蒸笼本体1的侧壁设置有挂接部13,所述挂接部13挂接于食材容器,以在所述蒸笼本体1的侧壁和食材容器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过液通道15。
72.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笼本体1具有外翻边,以用于搭靠于食材容器,所述外翻边沿所述蒸笼本体1的周向具有接触区域和避让区域,所述接触区域与食材容器接触,所述避让区域则与食材容器配合形成所述过液通道15。
73.上述三种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设置,例如,可以通过所述挂接部13与食材容器挂接以在所述蒸笼本体1的外周与食材容器之间形成所述过液通道15,同时所述蒸笼本体1的侧壁也开设有所述过液口,以增加进入所述蒸笼本体1内的液体量,提高分离效果。
7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隔件2的直径不小于所述蒸笼本体1的直径的2/3。
75.所述分隔件2的直径决定了沥脂时的效果,由于水油密度不同的原理,所述分隔件2的直径越大,上层油面直径也越大,在深度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加大所述分隔件2的直径可提升沥脂效果,且由于水的张力等因素存在,所述分隔件2内油面的直径会大于所述分隔件2的直径,当所述分隔件2的直径不小于所述蒸笼本体1的直径的2/3时,即可使油面面积与所述蒸笼本体1的面积更加接近,当所述分隔件2的直径超过所述蒸笼本体1的直径的2/3时,可达到油面面积与所述蒸笼本体1的面积基本等同的效果,实现沥脂最大化。
7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置于所述锅体内的内胆3,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上述的多功能蒸笼,所述蒸笼可取放地置于所述内胆3内。
77.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烹饪器具,其内部的所述蒸笼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仅使用所述蒸笼本体1来进行蒸制食物、焯水的功能,或者将所述分隔件2固定于所述蒸笼本体1以进行沥脂的功能,还可以用于盛放食材,以“萃取”食材内的营养成分,从而丰富了用户的烹饪选择,同时大大提高了所述蒸笼的适用性,减轻了用户收纳所述蒸笼的负担,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78.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79.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8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