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改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膜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2023-01-01 16:30: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膜处理池。


背景技术:

2.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因此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进而达到排放标准或者达到日常使用的标准,然而污水中会存在一定量的污泥,在利用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时需要对沉淀在水处理设备中膜处理池底部的污泥进行抽取并引入到厌氧池中进行再次的处理,同时为了使流入膜处理池中的水更加的平缓,不会对膜处理池内部产生较大的扰动、降低膜堵塞的进程,需要在膜处理池的进水孔设置引流装置,从而使得水流从膜处理池的侧壁缓慢进入。
3.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2111024598.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智能水处理设备,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膜处理池,所述厌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第一潜水排污泵,所述第一潜水排污泵的排水口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厌氧池内的第一回流管,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第二搅拌机,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第二潜水排污泵,所述第二潜水排污泵的排水口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缺氧池的第二回流管,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曝气盘,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安装有回转风机,所述mbr膜处理池内设置有第三潜水排污泵,所述第三潜水排污泵的排水口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好氧池的第三回流管,所述mbr膜处理池设置有膜箱组件,所述膜箱组件的排水口连接有多用途管路系统;但是该水处理设备有以下缺陷:
4.1)、污水在通过通水孔直接进入mbr膜处理池时、水流会形成一定的冲击力,进而会将一定量的污泥覆盖在mbr膜表面,久而久之会在mbr膜表面形成堵塞,从而影响水处理的效率,进而也会影响mbr膜的使用寿命;
5.2)、第三潜水排污泵安装在mbr膜处理池的内部,不利于工作人员便捷的安装,而且当第三潜水排污泵出现故障时需要将mbr膜处理池内的水全部放空后才可以进行检修维护,操作起来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污水平缓的流入膜处理池、减少对膜的冲击,便于工作人员安装维护污泥泵,便于提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水处理效率的改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膜处理池。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改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膜处理池,包括通过挡板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箱体内部隔出、并位于好氧池一侧的膜处理池,用于分隔出所述膜处理池的挡板上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箱体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处理箱以及第二处理箱,在所述挡板朝向所述膜处理池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水孔下方的基板,在所
述基板上端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导流件以及第二导流件,进而所述第一导流件与所述第二导流件之间形成用于水流的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与所述进水孔相对应,在所述膜处理池上端设置有盖板,在所述第一处理箱的膜处理池上端的盖板上设置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处理箱以及第二处理箱的厌氧池内,所述污泥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处理箱以及第二处理箱的膜处理池内。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中在膜处理池的进水孔下方设置有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上的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使得污水在进入膜处理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平缓,避免水流直接冲击膜、进而使得污泥直接覆盖在膜的表面、从而影响水处理的效率;
11.2、本实用新型中污泥泵安装在膜处理池的盖板上,便于工作人员的安装维护,同时在污泥泵分别伸入两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箱体中膜处理池以及厌氧池内的管路上均安装有调节阀,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将位于两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箱体中膜处理池内的污泥通过污泥泵泵入任一一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箱体中的厌氧池内,进而提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效率。
12.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件以及第二导流件分别有多个且整体为波浪形且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件以及第二导流件分别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13.进一步,所述基板整体为l型,在所述基板的两个l型端分别一体设置有向所述膜处理池底部倾斜的倾斜部。
14.进一步,在所述挡板朝向所述膜处理池内部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基板相配合的配合槽,在所述基板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挡板相连接的安装板。
15.进一步,在所述挡板朝向所述膜处理池内部的一侧开设有位于所述进水孔上方的安装缺口,在所述安装缺口内设置有配合杆,在所述基板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杆,所述配合杆与所述安装杆通过安装板连接。
16.进一步,所述污泥泵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远离所述污泥泵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有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处理箱以及第二处理箱中的膜处理池底部的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所述污泥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远离所述污泥泵输出端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伸入所述第一处理箱以及第二处理箱中厌氧池内的第五管道以及第六管道。
17.进一步,分别在所述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五管道以及第六管道上安装有调节阀。
18.总之,本实用新型便于污水平缓的流入膜处理池、减少对膜的冲击,便于工作人员安装维护污泥泵,便于提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体化处理设备局部结构俯视方向的透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膜处理池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膜处理池的某一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膜处理池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23.图5为沿图4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24.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中,1、挡板,2、好氧池,3、膜处理池,4、进水孔,5、出水孔,6、第一处理箱, 7、第二处理箱,8、基板,9、第一导流件,10、第二导流件,11、缺氧池,12、过渡通道,13、盖板,14、污泥泵,15、厌氧池,17、倾斜部,18、配合槽,19、安装板,20、安装缺口,21、配合杆,22、安装杆,23、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第三管道,26、第四管道,27、第五管道,28、第六管道,29、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图6所示,一种改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膜处理池,包括通过挡板1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箱体内部隔出、并位于好氧池2一侧的膜处理池3,用于分隔出所述膜处理池3的挡板1上开设有进水孔4和出水孔5,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箱体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处理箱6以及第二处理箱7,在所述挡板1朝向所述膜处理池3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水孔4下方的基板8,在所述基板8上端沿所述基板8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导流件9以及第二导流件10,进而所述第一导流件10与所述第二导流件10之间形成用于水流的过渡通道12,所述过渡通道12与所述进水孔4相对应,在所述膜处理池3上端设置有盖板13,在所述第一处理箱6的膜处理池3上端的盖板13上设置有污泥泵14,所述污泥泵1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处理箱6以及第二处理箱7的厌氧池 15内,所述污泥泵14的输入端通过管道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处理箱6以及第二处理箱7的膜处理池3内;所述第一导流件9以及第二导流件10分别有多个且整体为波浪形且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件9以及第二导流件10分别沿所述基板8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基板8 整体为l型,在所述基板8的两个l型端分别一体设置有向所述膜处理池3底部倾斜的倾斜部17。
28.本实施例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整体为箱体式结构、第一处理箱6以及第二处理箱 7并排设置、其内部均通过多个挡板1分隔为按着污水流向排布的厌氧池15、缺氧池11、好氧池2以及膜处理池3,多个所述挡板1上分别开设有用于水流通过的通孔,膜处理池中的水处理膜通过安装架安装在膜处理池的中部、且水处理膜距离膜处理池的内壁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进水孔4为矩形孔,所述基板8整体为l型、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好氧池2与膜处理池3之间的挡板1上,所述第一导流件9以及第二导流件10以焊接的方式与基板8固定连接,当污水从进水孔4进入膜处理池3内时,水流会先经过过渡通道12 然后分别从多个所述第一导流件9以及第二导流件10的间隙中通过使得水流流速减缓、随后经过基板8的倾斜部17进入膜处理池3内,倾斜部17的设置便于水流贴着膜处理池 3的池壁缓缓流下,进而会使得水流不会在膜处理池3内产生巨大的躁动,也不会直接与膜接触、并将污泥覆盖在膜的表面,进而影响膜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水处理的效率。
29.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在所述挡板1朝向所述膜处理池3内部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基板8相配合的配合槽18,在所述基板8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挡板1相连接的安装板19;在所述挡板1朝向所述膜处理池3内部的一侧开设有位于所述进水孔4上方的安装缺口20,
在所述安装缺口20内设置有配合杆21,在所述基板8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杆22,所述配合杆21与所述安装杆22通过安装板19连接。
30.本实施例中,所述配合杆21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缺口20内,所述配合杆2 1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l型基板8的上端,在安装板19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配合杆2 1以及安装杆22相配合的安装孔,为了便于基板8的安装与拆卸,在所述挡板1朝向所述膜处理池3内部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基板8相配合的配合槽18,在安装时将l型基板8的底部长边插接在配合槽18内、然后将安装板19的两个安装孔分别与配合杆21以及安装杆22相对应并安装到位即可。
31.如图1所示,所述污泥泵14的输入端连接有第一管道23,所述第一管道23远离所述污泥泵14输入端的一端连接有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处理箱6以及第二处理箱7中的膜处理池3底部的第二管道24以及第三管道25,所述污泥泵1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四管道26,所述第四管道26远离所述污泥泵14输出端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伸入所述第一处理箱6以及第二处理箱7中厌氧池15内的第五管道27以及第六管道28;分别在所述第二管道24、第三管道25、第五管道27以及第六管道28上安装有调节阀29。
32.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泵14可以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处理箱6或者第二处理箱7 的膜处理池3上端的盖板13上,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到膜处理池内部进行安装与维护、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所述第一管道23、第二管道24以及第三管道25可以通过三通管件实现连接,所述第四管道26、第五管道27以及第六管道28也可以通过三通管件实现连接,在具体工作时,由于第一处理箱6或者第二处理箱7中的膜处理池3的底部所沉积的污泥量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通过调节第二管道24、第三管道25、第五管道27以及第六管道28上的调节阀29临时打开或者关闭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管路,使得位于膜处理池3内的污泥输送到厌氧池15内并再次进行厌氧处理、进而提高所述第一处理箱6以及第二处理箱7的污水处理效率。
3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