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通道阀蒸汽发生器的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1-01 01:30: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双通道阀蒸汽发生器的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发明专利cn106338059b中的工作过程,由于第一内管连接在第一上游阀门的下端口并靠近第一中游阀门的上端口并留有第一间隙、第二内管连接在第一下游阀门的下端口靠近第一下游阀门的上端口并留有第二间隙、第三内管连接在第一下游阀门的下端口;在工作的过程中,水汽可通过第二中游阀门进入下闸室内,或者水汽可经过第一间隙进入第二内管汇入下闸室,所以第二内管内部会出现汽水并存的状态,导致补水效果并不佳,第一内管、第三内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3.而本技术通过第一内管9、第二内管11、第三内管13改为向上设置,可以有效将汽体与液体的路径分开,提高补水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通道阀蒸汽发生器的供水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双通道阀蒸汽发生器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7.供水管道,供水端连通有常压水箱,出水端伸入高压仓内,所述常压水箱上设置有泄压阀;
8.供水管道上自上而下设置有上游水闸、中游水闸和下游水闸,在上游水闸与中游水闸之间形成上闸室,在中游水闸与下游水闸之间形成下闸室;
9.上游水闸设有第一上游阀门和第二上游阀门,中游水闸设有第一中游阀门和第二中游阀门,下游水闸设有第一下游阀门和第二下游阀门;
10.第一上游阀门的上端口连接有第一内管,所述第一内管的上端经供水管道的供水端伸入常压水箱内,且第一内管的上端高于常压水箱液面;
11.第一中游阀门的上端口连接有第二内管,所述第二内管位于上闸室内,且第二内管的上端高于上闸室的液面;
12.第一下游阀门的上端口连接有第三内管,所述第三内管位于下闸室内,且第三内管的上端口高于下闸室的液面,所述第三内管用于将高压仓内的气体输送至下闸室内。
13.优选的,所述高压仓上设有蒸汽输出阀。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第一内管、第二内管、第三内管的设置方向,可以防止因各级内管汽、水并存的状况,解决了补水效率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供水装置的剖视图;
18.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一种双通道阀蒸汽发生器的供水装置,参照图1-图4,包括:
26.供水管道1,供水端连通有常压水箱2,出水端伸入高压仓3内,所述常压水箱2上设置有泄压阀21;
27.供水管道1上自上而下设置有上游水闸4、中游水闸5和下游水闸6,在上游水闸4与中游水闸5之间形成上闸室7,在中游水闸5与下游水闸6之间形成下闸室8;
28.上游水闸4设有第一上游阀门41和第二上游阀门42,中游水闸5设有第一中游阀门51和第二中游阀门52,下游水闸6设有第一下游阀门61和第二下游阀门62;
29.第一上游阀门41的上端口连接有第一内管9,所述第一内管9的上端经供水管道1的供水端伸入常压水箱2内,且第一内管9的上端高于常压水箱2的液面;所述第一内管9用于将上闸室7内的水蒸汽输送至常压水箱2内。
30.第一中游阀门51的上端口连接有第二内管11,所述第二内管11位于上闸室7内,且第二内管11的上端高于上闸室7的液面;所述第二内管11用于将下闸室8内的水蒸汽输送至上闸室7内。
31.第一下游阀门61的上端口连接有第三内管13,所述第三内管13位于下闸室8内,且第三内管13的上端口高于下闸室8的液面,所述第三内管13用于将高压仓3内的气体输送至下闸室8内。
32.进一步地,所述高压仓3上设有蒸汽输出阀31。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4.当上闸室7、下闸室8内的水加满至设置的最高水位后(可根据补水量在上闸室7、下闸室8内定义最高水位,也就是水能加到最大量的液面位置),但是第二内管11的上端口高于上闸室7的最高水位液面,第三内管13的上端口高于下闸室8的最高水位液面,只需要保持上闸室7内水不会进入第二内管11内,下闸室8内的水不会进入第三内管13内即可;对高压仓3进行加热,当高压仓3内的水加热后产生水蒸汽,蒸汽输出阀31打开,水蒸汽经蒸汽输出阀31排出,致使高压仓3内的水位下降,当水位达至最低水位后。第一步,打开第一下游阀门61,水蒸汽经供水管道1的出水端进入供水管道1内,再经第一下游阀门61通过第三内管13进入下闸室8内,当高压仓3与下闸室8两空间气压达至平衡后,开启第二下游阀门62,此时下闸室8内的水经第二下游阀门62排入高压仓3内(主要原理是因为水自身的重力落入高压仓3内),则完成了对高压仓3的补水工作。
35.当下闸室8内的水排空后,首先,关闭第一下游阀门61和第二下游阀门62,开启第一中游阀门51,下闸室8内的水蒸汽会经第一中游阀门51通过第二内管11进入上闸室7内,当上闸室7与下闸室8两空间气压达至平衡后,开启第二中游阀门52,此时上闸室7的水会经第二中游阀门52注入下闸室8内,(主要原理是因为水自身的重力,水落入下闸室8内),则完成了下闸室8内的补水工作。
36.当上闸室7的水排空后,首先关闭第一中游阀门51和第二中游阀门52,开启第一上游阀门41,上闸室7的水蒸汽会经第一上游阀门41进入常压水箱2内,当上闸室7与常压水箱2两空间气压达至平衡后,开启第二上游阀门42,此时常压水箱2内的水会经第二上游阀门42注入上闸室7内,(主要原理是因为水自身的重力,水落入上闸室7内),则完成了上闸室7内的补水工作。
37.常压水箱2可连通自来水管保持持续的水源注入,补充常压水箱2内水时,必须先打开泄压阀门21,使得常压水箱2内的压力降至常压水平才能打开自来水管阀门进行补水。
38.为了保证各区间的补水工作有序和顺利实施,高压仓3、上闸室7、下闸室8、常压水箱2,分别设置有上限和下限水位的监测(例如可在高压仓3根据补水要求定义上限水位、下限水位,可在上限水位以及下限水位上放置水位感应器,当水位低于上述上限水位时或者下限水位时,水位感应器会控制电路板做出警报灯信号警示,由于水位感应器、电路板等实施原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本文不再赘述),以便整体供水系统适时对相应的区间实施或停止补水的工作。
39.上述工序,可重复循环,则可完成对高压仓3多次补水工作。
40.在常压水箱2内的最高水位需要低于第一内管9的上端,可在常压水箱2接入自来水管,以保持水源的持续供应。同样,上闸室7和下闸室8的最高水位,需要低于第二内管7及第三内管8的
41.中国发明专利cn106338059b中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第一内管9、第二内管11、第三内管13设置在各级闸阀中一个通道向下的方向,在工作的过程中,各条内管内部会出现汽、
水并存的状况,这样会导致补水效率不佳;而本技术通过第一内管9、第二内管11、第三内管13向上设置,可以有效将汽体与液体的路径分开,提高补水的效率。
42.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和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