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拖把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23:26: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把。


背景技术:

2.在一般情况下,拖把是结合有把手杆和主体,并在主体结合抹布或清洁布等这样的各种清洁部件,在家庭或办公室等场所擦拭底部或各种清扫面而进行清扫的清扫工具。
3.具体地,为了结合由织物或无纺布材料构成的清洁部件,在拖把主体的上部面形成有多个结合槽,并以清洁部件包围主体的底部面的方式结合清洁部件的角部之后,以将清洁部件紧贴到清扫面的方式利用把手而使拖把的主体向前后左右滑动来擦拭各种异物,从而进行清扫。
4.在这样的拖把的情况下,使用者无需蹲下来擦拭粘在地面等这样的清扫面的异物,而是以站立的姿势移动而进行清扫,从而解除使用者的不便,可快速清扫宽敞的空间,因此被广泛使用。
5.另一方面,在拖把的主体形成有用于拆装无纺布等清洁布的多个结合槽,将无纺布等清洁布插入到多个结合槽而进行结合来使用。关于多个结合槽,为了将清洁布稳定地固定,在与清洁布的角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至少4个以上。
6.使用者在清扫过程中想要更换清洁布时,需要将插入到4个以上的结合槽的清洁布一一分离,然后在结合槽重新一一插入新的清洁布而进行结合,因此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7.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8.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更换清洁布时消除将清洁布一一插入到结合槽而结合的麻烦,而是能够将清洁布一次性地进行固定或拆卸的拖把。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进行清扫的拖把,其结合有清洁布,该拖把包括:主体,其用于固定把手杆的前端,且在周围形成有多个凹槽;及固定环,其插入到上述主体的凹槽而结合并固定上述清洁布,上述固定环从上述多个凹槽中的任一个部分分离而在第一方向上铰链旋转或从上述多个凹槽中的另一个部分分离而在第二方向上铰链旋转或从上述多个凹槽分离而能够拆卸地形成。
11.具体地,上述多个凹槽具备随着沿着上述主体的周围连续地形成并深度发生改变的形态。
12.具体地,上述多个凹槽具备:第一凹槽,其内部引入上述固定环的截面中厚度最大的部位;及第二凹槽,其在外部设置有上述固定环的截面中厚度最大的部位。
13.具体地,在上述主体上与上述固定环的位置对应地形成有上述多个凹槽。
14.具体地,该拖把还包括:上述把手杆,其前端固定于上述把手杆,在上述把手杆的
一端形成有固定槽,在该固定槽内固定能够铰链旋转的上述固定环的一端。
15.具体地,上述固定环形成为多个,以上述把手杆为基准分别设置于一侧及另一侧,上述多个凹槽以上述把手杆为基准,在一侧及另一侧分别与上述固定环的位置对应地形成。
16.具体地,上述固定环形成为多个,且上述固定环大小不同且中心相同,上述凹槽具备可将上述多个固定环一次性地收纳的形态。
17.具体地,上述固定环构成为多个,可在上述主体的内外方向上双重地固定上述清洁布。
18.具体地,该拖把还包括:板、弹性部件及垫片,它们安装在上述主体的下部方向上。
19.具体地,上述板具备:主体板,其内插到上述主体而固定;及支承板,其包括:突起部,其位于上述主体板的下部方向且供上述弹性部件固定;及突出部,其位于正中央,使上述垫片突起。
20.实用新型的效果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拖把,在更换清洁布时消除将清洁布一一插入到结合槽而进行结合的麻烦,而是能够将清洁布一次性地进行固定或拆卸。
附图说明
22.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拖把的整体的样子的图。
23.图2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拖把的固定环结合到主体的前方侧的样子的图。
24.图3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拖把的主体及固定环结合的结构的图。
25.图4a及图4b是示出将图3的拖把的主体及固定环结合的部分沿着a-a’、b-b’、 c-c’、i-i’、h-h’及g-g’方向切开的截面的图。
26.图5a及图5b是示出将图3的拖把的主体及固定环结合的部分沿着d-d’、e-e’、 f-f’、l-l’、k-k’及j-j’方向切开的截面的图。
27.图6a、图6b及图6c是依次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而将清洁布插入到拖把的样子的图。
28.图7至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拖把的图。
29.图10是概略性地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拖把的把手杆及固定环结合的结构的图。
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拖把的图。
31.图12a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拖把的主体及固定环结合的部分切开的截面的图,是固定环水平地结合的示意图,图12b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拖把的主体及固定环结合的部分切开的截面的图,是固定环隔开而结合的示意图。
32.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拖把的图。
33.图14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拖把的主体及固定环结合的部分切开的截面的图。
34.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拖把的分解图。
35.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拖把的分解立体图。
36.(符号说明)
37.1:拖把
ꢀꢀꢀꢀꢀꢀ
10:把手杆
38.20:主体
ꢀꢀꢀꢀꢀ
30:固定环
39.40:板
ꢀꢀꢀꢀꢀꢀꢀ
41:主体板
40.42:支承板
ꢀꢀꢀ
421:突起部
41.422:突出部
ꢀꢀ
50:弹性部件
42.60:垫片
ꢀꢀꢀꢀꢀ
70:清洁布
具体实施方式
43.通过参照下面的基于附图而进行的详细的说明和优选的实施例,可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定的优点及新型的特征。在本说明书中对各个图的构成要件添加符号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件,即便图示于不同的图上,也尽量使用相同的符号。另外,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时,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的说明导致本实用新型的要旨不清楚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4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4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拖把的图,图2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拖把的固定环结合到主体的前方侧的样子的图,图3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拖把的主体及固定环结合的结构的图。另外,图4a及图4b是示出将图3 的拖把的主体及固定环结合的部分沿着a-a’、b-b’、c-c’、i-i’、h-h’及g-g’方向切开的截面的图,图5a及图5b是示出将图3的拖把的主体及固定环结合的部分沿着 d-d’、e-e’、f-f’、l-l’、k-k’及j-j’方向切开的截面的图,图6a、图6b及图6c是依次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而将清洁布插入到拖把的样子的图。
46.参照图1至图6c,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拖把1用于进行清扫,该拖把1 上结合有清洁布70且包括把手杆10、主体20及固定环30。
47.首先,清洁布70用于擦拭污染物质,由无纺布等布块构成,根据实施情况,可使用湿抹布或各种布块。另外,清洁布70在结合到拖把1的状态下被使用,因此使用与拖把1的主体20的大小对应的适当的大小的清洁布70。
48.把手杆10为杆形态的结构,使用者抓住的部分还可以旋转,由此可使主体20 自由移动。另外,把手杆10在一面设置有固定槽10h,根据实施情况,可将固定环 30固定到固定槽10h或从固定槽10h分离。
49.把手杆10的前端结合到主体20,结合的部分还可以进行旋转,由此使用者可灵活地移动主体。另外,在主体20的周围形成有多个凹槽20h。另外,主体20为矩形形状的结构或形成为各种形态,沿着长方形形状的周围而连续地形成有凹槽20h。
50.主体20的凹槽20h为向内侧凹陷的结构并形成在与固定环30对应的位置,以将固定环30插入而夹住。另外,如图所示,凹槽20h形成为以半圆形态凹陷的形态,为了将固定环30嵌入到凹槽20h而进行旋转并稳定地结合,该凹槽20h可形成为半圆形态。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凹槽20h不限于半圆形状,除了半圆形态之外,只要是能够将固定环30嵌入其中而夹住的形态,则可以是任何形状。
51.凹槽20h与固定环30通过插入的方式实现结合,并沿着主体20的周围连续地形成
而体现为深度可变化的形态。
52.具体地,主体20的凹槽20h包括:第一凹槽21h,固定环30的截面中厚度最大的部位引入到该第一凹槽21h的内部;及第二凹槽22h,固定环30的截面中厚度最大的部位位于该第二凹槽22h的外部。
53.固定环30插入到主体20的凹槽20h而实现结合,由此执行固定清洁布70的功能。固定环30比凹槽20h直径更窄,从而在与凹槽20h对应的位置插入到凹槽20h 内而实现结合。为此,固定环30由具有弹性的硅、塑料或金属材质形成。但是,固定环30的材质不限于此,除了硅、塑料或金属之外,只要是具备稍微的弹性和固定力的材质,则可以选择任何的材质而使用。
54.另外,根据实施例,固定环30可形成为多个,也可以不形成为环的形态,而是变形为各种形态。
55.另一方面,下面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即主体20和固定环30结合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设定方向而进行说明。将拖把1的x轴方向称为长轴方向,将y轴方向称为短轴方向,使把手杆10朝向上方而将把手杆10竖立时,沿着z轴方向而称为上侧,将其相反侧称为下侧而进行说明。
56.参照图4a至图6c,主体20的凹槽20h形成为沿着主体20的周围而连续地凹陷的形态,凹槽20h的高度可以形成为先平后降再平的可变的形态。具体地,凹槽20h 由在内部引入固定环30的截面中厚度最大的部位的第一凹槽21h和将固定环30的截面中厚度最大的部位设于外部的第二凹槽22h构成。另外,固定环30完全地联接到第一凹槽21h而实现结合,并且固定环30的一部分插入到第二凹槽22h。
57.具体地,参照图3的将拖把1分别沿着a-a’、b-b’、c-c’、i-i’、h-h’及g-g’方向切开的截面可知,在第一凹槽21h中固定环30完全地结合到其中,而在第二凹槽22h中只有固定环30的一部分结合到其中。
58.具体地,在图4a的a-a’及c-c’中,固定环30完全地插入到主体20的第一凹槽21h而实现结合,但观察图4a的b-b’可知,固定环30并未完全地插入到第二凹槽 22h而结合。另外,与a-a’、b-b’及c-c’在水平方向上对称的位置上的i-i’、h-h’及g-g’也构成如上述的形态。
59.另外,参照将图3的拖把1沿着d-d’、e-e’、f-f’、l-l’、k-k’及j-j’方向分别切割的截面可知,固定环30完全地结合到第一凹槽21h。
60.这样,在a-a’、b-b’、c-c’、i-i’、h-h’及g-g’中,只有固定环30的一部分结合到主体20,在d-d’、e-e’、f-f’、l-l’、k-k’及j-j’中,固定环30完全地结合到主体20。
61.另外,以把手杆10为基准,将固定环30完全地结合到主体20的左侧(a-a’、 b-b’及c-c’),在结合的部分的相反方向即右侧(i-i’、h-h’及g-g’)可将固定环30 拆卸。
62.相反地,也可以将位于主体20的右侧(i-i’、h-h’及g-g’)的固定环30完全地结合,将位于左侧(a-a’、b-b’及c-c’)的固定环30拆卸。
63.这样,通过在拖把的主体20的一部分完全地结合固定环30,而在相反侧的部分可完全地拆卸的结构,从而体现使用者简单地从主体20拆卸固定环30而将清洁布 70去除或结合的结构。
64.例如,使用者为了将位于a、b及c的固定环30完全地结合到主体20并将位于 i、h及
g的固定环30拆卸而将位于i、h及g的固定环30向把手杆10方向提升时,可将位于i、h及g的固定环30从第一凹槽21h及第二凹槽22h完全地拆卸,也可将位于d、e、f、l、k及j的固定环30自然地拆卸。
65.相反地,在将位于i、h及g的固定环30和主体20结合并将位于a、b及c的固定环30拆卸时,位于d、e、l、k及j的固定环30也从主体20自然地被拆卸。
66.此时,将清洁布70放入主体20的d、e、f、l、k及j之间空间,并重新将a、 b及c作为旋转轴而在i、h及g的主体20的凹槽20h插入清洁布70之后按压固定环30,则如图6a、图6b及图6c所示,清洁布70及固定环30被插入到第一凹槽21h。
67.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用者体现将位于凹槽20h的固定环30一次性地结合的结构,可简单地将清洁布70去除或结合而使用。
68.另一方面,如图4a及图4b所图示,并非形成将结合到第二凹槽的固定环30完全地插入而结合的形态,而是形成仅插入到第一凹槽21h而结合的结构,从而使用者能够简单且方便地将固定环30从主体20拆卸或插入到主体20。
69.另一方面,可将固定环30从多个凹槽20h中的某一个部分分离而在第一方向上铰链旋转或从多个凹槽20h中的另一个部分分离而在第二方向上铰链旋转或从多个凹槽20h分离而拆卸。具体地,以把手杆10为基准,将左侧称为一侧,将右侧称为另一侧时,在一侧中,将凹槽20h和固定环30固定结合,而在另一侧可完全地拆卸。另外,利用位于一侧的凹槽20h和固定环30结合的圆形形状而使位于另一侧的固定环30在把手杆10方向上旋转。相反地,在位于另一侧的凹槽20h上完全地结合固定环30,并将位于一侧的固定环30完全地拆卸时,可实现在把手杆10方向上可旋转的结构。
70.另外,根据实施例,如图2所图示,固定环30可仅结合到主体的长轴方向上而进行铰链旋转。具体地,以把手杆10为基准,将使用者推拖把的方向称为在前方(c-c’到g-g’的长轴方向),将前方的相反方向称为后方时(a-a’到i-i’的长轴方向),构成位于前方的主体的凹槽20h和固定环30完全地结合,位于后方的主体的凹槽20h和固定环30可完全地拆卸的结构,由此可实现铰链旋转的结构。
71.这样,本实用新型可体现以把手杆10为基准,在左侧、右侧、前方及后方的任一个方向上均可将固定环30结合到主体20或从主体20去除的结构,并可实现铰链旋转,由此使用者可在任一个方向上简单地结合及分离固定环30,通过在主体20容易拆卸固定环30的结构,能够简单且方便地设置及去除清洁布70。
72.下面,以本实施例与另一个实施例不同的点为主进行说明,关于省略说明的部分,可根据前面的内容来进行代替。
73.图7至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拖把的图,图10是概略性地示出结合有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拖把的把手杆及固定环的结构的图。参照该图进行说明。
74.参照图7至图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固定环30形成为多个,以把手杆 10为基准分别设置于一侧及另一侧。另外,多个凹槽20h以把手杆10为基准在一侧及另一侧与各个固定环30的位置对应地形成。
75.具体地,第二实施例的主体20的凹槽20h以把手杆10为基准在一侧具有供固定环30引入或引出的第一凹槽21h及第二凹槽22h。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第一凹槽21h是供固定环30的截面中厚度最大的部位引入到内部的槽,第二凹槽22h为固定环30的厚度最大的
部位位于外部的槽。另外,以把手杆10为基准,在另一侧也形成有与一侧相同的形态的凹槽20h。
76.另一方面,多个固定环30形成为相同的大小的周围,分别位于主体20的一侧及另一侧,在一侧及另一侧固定结合到主体20。
77.另外,拖把的固定环30形成为多个,分别位于主体20的一侧及另一侧。另外,在上述设定的方向即长轴方向上,只有多个固定环30的一部分结合到主体20而设置。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通过仅将固定环30的一部分结合到主体20的结构,能够体现简单地将固定环30结合到主体20或从主体20去除的结构。不仅如此,可体现在缩短方向上将固定环30结合到主体20或从主体20去除的结构,由此可在任何方向上将多个固定环30拆卸。这样,第二实施例的拖把10也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通过向第二凹槽22h内伸手而提升的行为而能够体现将结合到凹槽20h的固定环30一次性地拆卸的结构。
78.另外,在把手杆10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10h,并且固定环30在把手杆10方向上铰链旋转,从而可将固定环30的一端安装到把手杆10的固定槽。
79.这样,位于一侧的固定环30既可以结合到凹槽20h,也可以固定到把手杆10的固定槽10h,位于另一侧的固定环30既可以结合到凹槽20h,也可以固定到把手杆 10的固定槽10h。因此,多个固定环30能够执行将把手杆10垂直地竖立的支承台的作用。
80.另外,多个固定环30分别在一侧及另一侧固定清洁布70,将清洁布70坚固地固定而防止清洁布70的脱离。另外,通过多个固定环30而将清洁布70也形成为多个,从而分别可在主体20的一侧及另一侧实现结合。当清洁布70的一面被污染时,也可以仅更换附着于一侧的清洁布70而使用。
81.另一方面,根据实施例,多个固定环30可在主体20的缩短方向上旋转。即,多个固定环30结合到以把手杆10为基准位于前方的主体20的凹槽20h,位于后方的固定环30及凹槽20h可完全拆卸。相反地,也可以将位于后方的固定环30及凹槽 20h完全地结合,将位于前方的固定环30及凹槽20h拆卸。因此,位于固定环30的凹槽20h可在缩短方向上旋转。
82.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拖把的图,图12a、图12b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拖把的主体及固定环结合的部分切割的截面的图,是固定环水平地结合的示意图和固定环隔开而结合的示意图。
83.参照图11至图12b,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多个固定环30的中心相同,凹槽20h形成为可将多个固定环30一次性地收纳的形态。
84.具体地,多个固定环30的直径小,可以双重地重叠的方式结合到凹槽20h。多个固定环30根据清洁布70的厚度,既可以如图12a所示,水平地设置,也可以如图12b所示,隔开而设置。另外,也可以以把手杆10为基准在一侧将多个固定环30重叠在一起而设置。
85.如图12a所图示,插入到凹槽20h的多个固定环30分别设于水平方向,将厚度较薄的清洁布70坚固地固定,在如湿抹布这样的厚度厚的清洁布70的情况下,将固定环30上下固定,以坚固地固定湿抹布。
86.这样,第三实施例的固定环30薄薄地形成为多个,以重叠的方式内插到凹槽20h,从而与清洁布70的种类无关地,能够执行坚固地把持清洁布70的功能。
87.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拖把的图,图14是示出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拖把切割的截面的图,参照这些图进行说明。
88.参照图13至图14,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固定环30形成为多个,在主体 20的内外方向上,在外侧及内侧双重地固定清洁布70。
89.如图13至图14所图示,主体20的凹槽20h位于主体20的外侧及内侧。另外,与主体20的凹槽20h结合的固定环30也位于与凹槽20h对应的位置。
90.关于主体20的凹槽20h的大小,与外侧相比,内侧的周围小,位于内侧的固定环30比位于外侧的固定环30周围更小。
91.固定环30可在外侧及内侧双重地稳定地夹紧清洁布70。另外,根据实施例,以在外侧及内侧结合多个主体20的固定槽10h和固定环3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以上。
92.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拖把的分解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拖把的分解立体图。
93.参照图15至图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拖把1还包括安装在主体20的下部方向的板40、弹性部件50及垫片60。
94.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拖把的板40包括主体板41及支承板42。
95.主体板41内插到主体20而设置,形成为与主体20一样的长方形的形状,并且可从主体20分离。
96.支承板42位于主体板41的下部方向,包括突起部421及突出部422。
97.支承板42的突起部421形成为多个,执行固定弹性部件50的功能。
98.支承板42的突出部422位于正中央,执行使垫片60保持为向正中央突起的形状的作用。如图12a、图12b所示,支承板42的突出部422形成为多个,但也可以形成为较宽的面积的一个部件。
99.弹性部件50由海绵、橡胶或树脂这样的具备弹性的材质构成,并固定到支承板。另外,弹性部件50随着周边部分被联接到支承板52的突起部421而被固定到板40。
100.垫片60由抹布这样的布材料形成,通过突出部422而形成为正中央突起的形态。这样,垫片60的正中央被突起,由此即便使用者未施加太大的力,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
101.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说明的实施例之外,还可以作为追加实施例而包括将至少任一个以上的实施例和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组合或将至少两个以上的实施例组合的实施例。
102.以上,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而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内进行其变形或改良。
103.本实用新型的单纯的变形至变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领域,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可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