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海缆入舱装置及海缆用维修接头盒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8:26: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缆接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缆入舱装置及海缆用维修接头盒。


背景技术:

2.最近几年,海上风力发电、岛屿间供电和湖泊河流供电行业飞速发展,由于海底电缆应用环境、技术要求等因素各不相同,国外的海底电缆结构与国内存在一定的差异,海缆防水层、保护层等部分的材料和结构更加多样。
3.海底电缆维修接头盒通过逐层恢复海缆各层结构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完成接续海缆的目的,而维修接头盒的入舱结构是海缆与机械舱体连接的关键部分。基于海底电缆在海水中敷设和运行的应用环境,海缆在接续和维修时,需要确保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缆入舱装置及海缆用维修接头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海缆在接续中需要保证密封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海缆入舱装置,包括:铠装外壳,与待安装海缆的机械舱体连接,铠装外壳限定出供海缆穿出的安装通孔以及与安装通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端部密封组件,位于铠装外壳的第一开口处,第一端部密封组件与铠装外壳密封连接,第一端部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座,密封座具有供海缆穿出的装配通孔,密封座的部分结构位于安装通孔内,密封座的内侧端通过第一密封圈与海缆密封连接,密封座的外侧端能够与机械舱体密封连接。
6.进一步地,密封座包括第一座体和设置在第一座体外周的第二座体,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被配置为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地连接,装配通孔设置在第一座体上。
7.进一步地,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座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密封座还包括与环形安装槽卡接配合的第二密封圈,以密封连接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
8.进一步地,密封座的内侧端开设有与装配通孔连通的装配槽,装配槽用于容纳第一密封圈;第一端部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一锁紧件,第一锁紧件穿过第一安装板后与密封座连接,以将第一密封圈压紧在装配槽内。
9.进一步地,海缆入舱装置还包括第二锁紧件,第二锁紧件依次穿过铠装外壳和密封座后与机械舱体连接;铠装外壳上设有与密封座的相适配的第一装配表面,密封座上设有与机械舱体相适配的第二装配表面,第一装配表面和第二装配表面上均开设有环形安装槽,环形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0.进一步地,海缆入舱装置还包括位于安装通孔内的至少一个钢丝固定层,钢丝固定层通过胶水分别与海缆和铠装外壳连接,每个钢丝固定层包括多根固定钢丝,并且钢丝固定层限定出供海缆穿过的避让空间。
11.进一步地,海缆入舱装置还包括位于避让空间内的支撑环,支撑环开设有供海缆穿过的避让孔。
12.进一步地,安装通孔内壁面为倾斜表面,倾斜表面与铠装外壳的中心轴线成夹角;和/或,海缆入舱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二开口处的第二端部密封组件,第二端部密封组件位于安装通孔内,以使安装通孔形成密封腔体,第二端部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海缆外周的第三密封圈和位于第三密封圈一侧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通过第一锁紧件与铠装外壳连接。
13.进一步地,多根固定钢丝沿海缆的轴向方向绞合,以形成钢丝固定层;和/或,钢丝固定层为多个,多个钢丝固定层沿海缆的径向方向依次布置。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海缆用维修接头盒,包括:机械舱体、光纤接续盒和上述的海缆入舱装置,海缆入舱装置与机械舱体密封连接,以将海缆密封接续至机械舱体内。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海缆穿设在安装通孔内,并且海缆的一端穿出第一开口,海缆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开口,这样能够实现将海缆接续进机械舱体内的效果;第一端部密封组件的内侧与海缆密封连接,第一端部密封组件的外侧与机械舱体和铠装外壳均密封连接,这样可以确保在接续海缆的过程中,海缆入舱装置和机械舱体的连接处始终保持密封,避免海水进入机械舱体内导致影响海缆维修接头盒的性能的问题;同时,第一端部密封组件的部分结构位于安装通孔内,这样设置可以减小海缆入舱结构的轴向长度,海缆入舱装置的整体体积较小,可以适用于更多的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海缆入舱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机械舱体和弯曲限制器的部分结构示出);以及
18.图2示出了图1的海缆入舱装置的a处放大图。
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0.1、第二安装板;11、第二密封圈;15、钢丝固定层;151、固定钢丝;152、避让空间;16、胶水;161、注胶孔;162、端盖;17、密封座;171、第一座体;172、第二座体;173、环形安装槽;174、装配槽;175、装配通孔;2、第三密封圈;20、第一端部密封组件;25、第一锁紧件;26、第二锁紧件;27、第二端部密封组件;28、第三锁紧件;3、铠装外壳;31、安装通孔;32、第一开口;33、倾斜表面;34、第二开口;35、第一装配表面;36、第二装配表面;6、支撑环;61、避让孔;7、第一安装板;8、第一密封圈;100、机械舱体;200、海缆;201、内衬层;202、外被层;400、弯曲限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2.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海缆200包括内衬层201和外被层202,海缆用维修接头盒通过逐层恢复海缆各层结构(比如,内衬层201和外被层202)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完成接续海缆的目的。海缆用维修接头盒包括机械舱体100,并且海缆用维修接头盒的两端还均设置有弯曲限制器400,在将海缆200引入机械舱体100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密封,避免海水进入机械舱体100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密封效果的海缆入舱装置。
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缆入舱装置。海缆入舱装置包括:铠装外壳3和第一端部密封组件20,其中,铠装外壳3与待安装海缆200的机械舱体100连接,铠装外壳3限定出供海缆200穿出的安装通孔31以及与安装通孔31连通的第一开口32和第二开口34;第一端部密封组件20位于铠装外壳3的第一开口32处,第一端部密封组件20与铠装外壳3连接,第一端部密封组件20包括密封座17,密封座17具有供海缆穿出的装配通孔175,密封座17的部分结构位于安装通孔31内,密封座17的内侧端通过第一密封圈8与海缆密封连接,密封座17的外侧端能够与机械舱体100密封连接。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口32位于铠装外壳3的第一端,该第一端能够与机械舱体100密封连接,第二开口34位于铠装外壳3的第二端,该第二端能够与弯曲限制器400连接,海缆200穿设在安装通孔31内,并且海缆200的一端穿出第一开口32,海缆200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开口34,这样能够实现将海缆200接续进机械舱体100内的效果;第一端部密封组件20的内侧与海缆200的内衬层201密封连接,第一端部密封组件20的外侧与机械舱体100和铠装外壳3均密封连接,这样可以确保在接续海缆200的过程中,海缆入舱装置和机械舱体100的连接处始终保持密封,避免因海水进入机械舱体100内导致影响海缆维修接头盒的性能的问题,即恢复海缆200的内衬层201的防水功能;同时,第一端部密封组件20的部分结构位于安装通孔31内,这样设置可以减小海缆入舱结构的轴向长度。
25.通过上述设置,海缆入舱装置能够在确保密封的前提下实现接续海缆的效果,同时,海缆入舱装置的整体体积较小,可以适用于更多的使用环境。
26.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密封座17包括第一座体171和设置在第一座体171外周的第二座体172,第一座体171和第二座体172被配置为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地连接,装配通孔175设置在第一座体171上。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海缆200穿过设置在第一座体171上的装配通孔175后与第一座体171密封连接,第二座体172与机械舱体100密封连接,同时,第一座体171和第二座体172可拆卸地连接,这样设置为操作人员留有足够的接续海缆的空间,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28.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71和第二座体172也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
29.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座体171和第二座体172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座体171的外壁面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173,密封座17还包括与环形安装槽173卡接配合的第二密封圈11,以密封连接第一座体171和第二座体172。
3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锁紧件28穿过第一座体171后与第二座体172连接,以将第一座体171和第二座体172固定连接;同时,环形安装槽173开设在第一座体171的与第二座体172相贴合的表面上,这样第二密封圈11能够在周向上对第一座体171和第二座体172进行密封,从而实现将第一座体171和第二座体172密封连接的效果。环形安装槽173和第二密封圈11均为沿海缆200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两个,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第一座体171和
第二座体172之间密封连接。
31.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密封座17的内侧端开设有与装配通孔175连通的装配槽174,装配槽174用于容纳第一密封圈8;第一端部密封组件20还包括第一安装板7和第一锁紧件25,第一锁紧件25穿过第一安装板7后与密封座17连接,以将第一密封圈8压紧在装配槽174内。
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槽174开设在第一座体171上,第一密封圈8的内壁与海缆200的外周紧密贴合,第一密封圈8的外壁与装配槽174的侧壁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将密封座17和海缆200密封连接的效果;同时,在第一锁紧件25的锁紧下,第一安装板7挤压第一密封圈8,第一密封圈8受挤压发生弹性形变,这样可以避免第一密封圈8与海缆200和密封座17之间存在间隙,从而确保第一密封圈8的密封效果。
33.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海缆入舱装置还包括第二锁紧件26,第二锁紧件26依次穿过铠装外壳3和密封座17后与机械舱体100连接;铠装外壳3上设有与密封座17的相适配的第一装配表面35,密封座17上设有与机械舱体100相适配的第二装配表面36,第一装配表面35和第二装配表面36上均开设有环形安装槽173,环形安装槽173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1。
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铠装外壳3与密封座17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11实现密封,密封座17与机械舱体100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11实现密封,同时,第二锁紧件26将铠装外壳3、密封座17与机械舱体100固定连接。
35.通过上述设置,铠装外壳3、密封座17和机械舱体100能够实现密封连接的效果,同时,在第二锁紧件26的锁紧下,铠装外壳3、密封座17与机械舱体100之间相互挤压,第二密封圈11受挤压发生弹性形变,这样可以避免铠装外壳3和密封座17的连接处、以及密封座17与机械舱体100的连接处存在间隙,从而进一步确保铠装外壳3、密封座17和机械舱体100之间能够密封连接。
36.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海缆入舱装置还包括位于安装通孔31内的至少一个钢丝固定层15,钢丝固定层15通过胶水16与海缆200和铠装外壳3连接,每个钢丝固定层15包括多根固定钢丝151,并且钢丝固定层15限定出供海缆200穿过的避让空间152。
3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根固定钢丝151沿海缆200的轴向方向绞合,以形成一个钢丝固定层15。钢丝固定层15的第一端与海缆200连接,以对海缆200进行加固,同时,铠装外壳3上设有与安装通孔31连通的注胶孔161,将胶水16通过注胶孔161注满整个安装通孔31,并且通过端盖162对注胶孔161密封,避免胶水16溢出;待胶水16凝固后,海缆200、钢丝固定层15以及铠装外壳3能够固定连接,从而将海缆200与铠装外壳3固定连接。另外,钢丝固定层15为两个个,两个钢丝固定层15沿海缆200的径向方向依次布置,位于径向靠外的钢丝固定层15包覆在位于径向靠内的钢丝固定层15的外周。
38.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钢丝固定层15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39.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海缆入舱装置还包括位于避让空间152内的支撑环6,支撑环6开设有供海缆200穿过的避让孔61。
4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环6位于钢丝固定层15的第二端(即钢丝固定层15的远离第一端的一端),支撑环6能够将钢丝固定层15的第二端撑起,这样能够提高钢丝固定层15的固定效果,从而提高海缆200和铠装外壳3的连接稳定性。
41.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通孔31的内壁面为倾斜表面33,倾斜表面33与铠装外壳3的中心轴线成夹角。
42.通过上述设置,胶水16凝固后能够形成与安装通孔31的结构一致的锥形结构,这样,锥形结构能够与安装通孔31卡接配合,避免凝固的胶水16相对于铠装外壳3移动,从而提高胶水16的固定效果。
43.优选地,倾斜表面33与铠装外壳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
°
~15
°

44.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海缆入舱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二开口34处的第二端部密封组件27,第二端部密封组件27位于安装通孔31内,以使安装通孔31形成密封腔体,第二端部密封组件27包括套设在海缆200外周的第三密封圈2和位于第三密封圈2一侧的第二安装板1,第二安装板1通过第一锁紧件25与铠装外壳3连接。
4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通孔31的内壁面上开设有装配槽174,第三密封圈2的内壁与海缆200的外被层202的外周紧密贴合,第三密封圈2的外壁与装配槽174的侧壁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将铠装外壳3和海缆200密封连接的效果,即恢复海缆200的外被层202的防水功能;同时,在第一锁紧件25的锁紧下,第二安装板1挤压第三密封圈2,第三密封圈2受挤压发生弹性形变,这样可以避免第三密封圈2与海缆200和铠装外壳3之间存在间隙,从而确保第三密封圈2的密封效果。
46.通过上述设置,第二端部密封组件27能够将海缆200和铠装外壳3密封连接,这样能够避免海水进入安装通孔31内。
4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海缆用维修接头盒,包括机械舱体100、光纤接续盒和上述的海缆入舱装置,海缆入舱装置与机械舱体100密封连接,以将海缆200密封接续至机械舱体100内。
48.本实用新型的海缆用维修接头盒具有上述的海缆入舱装置的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49.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海缆穿设在安装通孔内,并且海缆的一端穿出第一开口,海缆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开口,这样能够实现将海缆接续进机械舱体内的效果;第一端部密封组件的内侧与海缆密封连接,第一端部密封组件的外侧与机械舱体和铠装外壳均密封连接,这样可以恢复海缆内衬层的防水功能,第二端部密封组件位于海缆外被层的外周,这样可以恢复海缆外被层的防水功能;同时,第一端部密封组件的部分结构位于安装通孔内,这样设置可以减小海缆入舱结构的轴向长度,海缆入舱装置的整体体积较小,可以适用于更多的使用环境。密封座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安装板与海缆密封连接,密封座通过第二密封圈与机械舱体密封连接,密封座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这样设置便于拆装。另外,海缆通过钢丝固定层和胶水与铠装外壳固定连接。
5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