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冷媒加注装置及空调冷媒加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5:41: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汽车空调冷媒加注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媒加注装置及空调冷媒加注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汽车空调冷媒加注试验时,需要一边加注冷媒,一边监测压力。因此需要特制样件,现有的技术方案,在冷媒加注试验时,都需要特制一套管路,并更换原车装配好的管路。
3.现有技术的缺点:
4.试制样件增加成本,同时制造、更换部件费时长,回收冷媒、拆除管路、更换管路、加注冷媒,通常需要一天时间,回收并重新加注冷媒,会造成空调系统内的冷冻油减少,拆除管路内存在冷冻油,对试验标定的准确性也有影响。
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冷媒加注装置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媒加注装置及空调冷媒加注装置。
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媒加注装置,包括,冷媒管路、第一冷媒加注阀、第二冷媒加注阀、第一冷媒加注头和第二冷媒加注头;
8.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安装在空调管路上;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安装在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上,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的端口与所述冷媒管路连接,所述第二冷媒加注头安装在所述冷媒管路上,所述第二冷媒加注阀安装在所述第二冷媒加注头上。
9.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包括:第一加注阀管路,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和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
10.所述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上,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上,所述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安装在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上;所述第一加注阀管路一端与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媒管路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媒加注阀包括:第二加注阀管路,第二冷媒加注阀本体,第二加注阀旋转阀头和第二加注阀卡接结构,
12.所述第二加注阀卡接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二冷媒加注头上,所述第二冷媒加注阀本体安装在所述第二加注阀卡接结构上,所述第二加注阀旋转阀头安装在所述第二冷媒加注阀本体上;所述第二加注阀管路一端与第二冷媒加注阀本体连通,另一端与压力检测管路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包括:冷媒加注头本体、加注头内凹槽、阀针、密封阀弹簧、密封阀本体;
14.所述冷媒加注头本体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加注头内凹槽,所述加注头内凹槽用于
卡接所述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
15.阀针、密封阀弹簧、密封阀本体;
16.所述密封阀本体安装在所述冷媒加注头本体的内部,所述密封阀弹簧套在所述阀针外面,组成一个整体,装在所述冷媒加注头本体的内部,所述阀针穿过所述密封阀本体。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2个,在所述密封阀本体和冷媒加注头本体设置第一密封圈;在所述阀针和冷媒加注头本体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还包括:弹簧,球头和顶针;
19.所述顶针安装在所述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的下方,且在插入进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的内部;
20.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与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之间;
21.所述球头安装在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的内壁上,用于卡接在所述加注头内凹槽内。
22.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还包括:安装孔
23.所述安装孔设置在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上,所述安装孔为一阶梯型螺纹孔,用于安装螺栓,所述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与所述顶针安装在一起。
24.可选地,所述冷媒加注装置还包括:冷媒加注头防尘帽;
25.所述冷媒加注头防尘帽扣设在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上。
26.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和第二冷媒加注头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冷媒加注阀和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结构相同。
27.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冷媒加注装置,所述空调冷媒加注装置包括,压力检测设备、冷媒加注机和空调系统;
28.所述空调冷媒加注装置包括2套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冷媒加注装置,具体为第一套所述冷媒加注装置和第二套所述冷媒加注装置;
29.所述第一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二冷媒加注阀与压力检测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一冷媒加注阀与所述冷媒加注机连接;所述第一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一冷媒加注头安装在空调系统中的高压管路上;所述第二套所述冷媒加注装置中的第一冷媒加注头安装在空调系统中的低压管路上;
30.所述第二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二冷媒加注阀与压力检测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一冷媒加注阀与所述冷媒加注机连接;所述第一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一冷媒加注头安装在空调系统中的高压管路上;所述第二套所述冷媒加注装置中的第一冷媒加注头安装在空调系统中的高压管路上。
31.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发明提供的冷媒加注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且能够提升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冷媒加注量的精准性,避免冷媒系统过剩,造成浪费,同时,可以同时加注冷媒和监测压力,在不需要监测压力时,仅加注冷媒使用。
3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34.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35.图1为根据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媒加注装置示意图;
36.图2为冷媒加注装置未扣设第二冷媒加注阀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冷媒加注装置未扣设第二冷媒加注阀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第一冷媒加注阀的剖视图;
39.图5为第一冷媒加注头的剖视图;
40.图6为根据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冷媒加注装置示意图;
41.图7为第二冷媒加注阀的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记说明:
43.100-第一冷媒加注阀
44.10-安装孔,11-弹簧,12-球头,13-顶针,14-第一加注阀管路,15-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16-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17-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8-顶针螺纹部
45.200-第二冷媒加注阀
46.24-第二加注阀管路,25-第二冷媒加注阀本体,26-第二加注阀旋转阀头,27-第二加注阀卡接结构
47.300-冷媒管路
48.400-空调管路
49.500-压力检测管路
50.600-第一冷媒加注头
51.61-冷媒加注头本体,62-冷媒加注头防尘帽,63-加注头内凹槽,64-阀针,65-密封阀弹簧,66-密封阀本体,67-密封圈,6701-第一密封圈,6702-第二密封圈
52.700-第二冷媒加注头
53.800-压力检测设备
54.900-冷媒加注机
55.1000-空调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56.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57.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58.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59.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6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61.实施例一:
6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媒加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冷媒管路300、第一冷媒加注阀100、第二冷媒加注阀200、第一冷媒加注头600和第二冷媒加注头700;
63.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600安装在空调管路400上;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100安装在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600上,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100的端口与所述冷媒管路300连接,所述第二冷媒加注头700安装在所述冷媒管路300上,所述第二冷媒加注阀200安装在所述第二冷媒加注头700上。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100包括:第一加注阀管路14,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15,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16和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7,所述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7套设在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600上,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15安装在所述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7上,所述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16安装在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15上;所述第一加注阀管路14一端与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15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媒管路300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冷媒加注阀200包括:第二加注阀管路24,第二冷媒加注阀本体25,第二加注阀旋转阀头26和第二加注阀卡接结构27,所述第二加注阀卡接结构27套设在所述第二冷媒加注头700上,所述第二冷媒加注阀本体25安装在所述第二加注阀卡接结构27上,所述第二加注阀旋转阀头26安装在所述第二冷媒加注阀本体25上;所述第二加注阀管路24一端与第二冷媒加注阀本体25连通,另一端与压力检测管路500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加注阀卡接结构27可在z轴方向上上下移动,并控制球头12径向移动。
64.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冷媒加注头700包括:冷媒加注头本体61、加注头内凹槽63、阀针64、密封阀弹簧65、密封阀本体66;所述冷媒加注头本体61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加注头内凹槽63,所述加注头内凹槽63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7;所述密封阀本体66安装在所述冷媒加注头本体61的内部,所述密封阀弹簧65套在所述阀针64外面,组成一个整体,装在所述冷媒加注头本体61的内部,所述阀针64穿过所述密封阀本体66。
65.所述第二冷媒加注头700还包括:密封圈67,所述密封圈67包括2个,在所述密封阀本体66和冷媒加注头本体61设置第一密封圈6701;在所述阀针64和冷媒加注头本体61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702。
66.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100还包括:弹簧11,球头12和顶针13;所述顶针13安装在所述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16的下方,且在插入进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15的内部;所述弹簧11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15与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7之间;所述球头12安装在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7的内壁上,用于卡接在所述加注头内凹槽63内;所述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16能够旋转控制所述顶针13的上下移动;其中所述顶针13可顶开密封阀本体66,使密封的空调系统内部与外部接通;所述球头12可卡接在加注头内凹槽63内,起到固定作用;其中,所述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16内设置有螺纹,通过旋转所述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16带动螺纹旋转,可以控制顶针13在z轴方向上上下移动,移动至最下端,可顶开密封阀本体;顶针13上部设置有顶针螺纹部18,所述顶针螺纹部18与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15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67.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100还包括:安装孔10;所述安装孔10设置在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16上,所述安装孔10为一阶梯型螺纹孔,用于安装螺栓,所述螺栓用于将所述第一加注阀旋转阀头16与所述顶针13安装在一起。
68.如图5所示,所述冷媒加注装置还包括:冷媒加注头防尘帽62;当不用加注冷媒时,可以将第一冷媒加注阀100拆掉,将所述冷媒加注头防尘帽62扣设在所述第二冷媒加注头700上。
69.所述第一冷媒加注头600和第二冷媒加注头700结构相同;
70.所述第二冷媒加注阀200和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100结构相同。
71.其中,第一加注阀管路14和第二加注阀管路24均设置有螺纹部,通过螺纹部与连接的管路进行旋合,完成连接。
72.所述第一冷媒加注阀100旋转,控制顶针在z轴方向上上下移动,定所端面与阀针端面贴合,进而控制阀针沿着z轴的方向上下移动。
73.所述弹簧11设置在第一冷媒加注阀本体15和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7之间;所述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7沿着z轴方向移动至最高点时,球头12可以径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7沿着z轴方向移动至最低点时,所述球头12与第一加注阀卡接结构17的内壁贴合,所述球头12被限位至径向最内侧,其中z轴方向即为图中所示的垂直方向。
74.发明提供一种平台化通用部件,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冷媒加注量的精准性,避免冷媒系统过剩,造成浪费,同时,可以同时加注冷媒和监测压力,在不需要监测压力时,仅加注冷媒使用。
75.实施例二:
7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冷媒加注装置,如图6所示,所述空调冷媒加注装置包括,压力检测设备800、冷媒加注机900和空调系统1000;
77.所述空调冷媒加注装置包括两套实施例一种任一项所述的冷媒加注装置,具体为第一套所述冷媒加注装置和第二套所述冷媒加注装置;
78.所述第一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二冷媒加注阀200与压力检测设备800连接;所述第一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一冷媒加注阀100与所述冷媒加注机900连接;所述第一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一冷媒加注头600安装在空调系统1000中的高压管路上;所述第二套所述冷媒加注装置中的第一冷媒加注头安装在空调系统1000中的低压管路上;
79.所述第二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二冷媒加注阀200与压力检测设备800连接;所述第一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一冷媒加注阀100与所述冷媒加注机900连接;所述第一套冷媒加注装置的第一冷媒加注头600安装在空调系统1000中的高压管路上;所述第二套所述冷媒加注装置中的第一冷媒加注头安装在空调系统1000中的高压管路上。
80.工作原理:
81.采用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空调冷媒加注装置,进行冷媒加注量标定试验,冷媒加注量标定试验主要用于确定新车型空调系统需要加注的合理冷媒质量。需要边加注冷媒、边测高压管和低压管的压力,收集试验数据作为标定判断的依据。
82.试验示例:打开冷媒加注机900,先加注200g冷媒,然后关闭冷媒加注机。等汽车空调系统运行稳定后(5min-10min),记录空调系统高压空调管路、低压空调管路的压力值,压力值动态一直在测,只记录稳定后的数值。
83.然后再打开冷媒加注机,在200g的冷媒基础上再加注50g,然后关闭冷媒加注机。等汽车空调系统运行稳定后(5min-10min),记录空调系统高压空调管路、低压空调管路的压力值。
84.依次循环加注至结束,例如最终加注至700g结束,此试验过程需要记录加注量和压力值,还需要记录温度等数据,这里不详细阐述,以便于最终的冷媒加注定量分析。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媒加注装置及空调冷媒加注装置,采用平台化通用部件,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冷媒加注量的精准性,避免冷媒系统过剩,造成浪费。可以同时加注冷媒和监测压力,在不需要监测压力时,仅加注冷媒使用。
85.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