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绢网绘画方法与流程

2022-12-31 15:10: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绢网绘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绢网绘画方法。


背景技术:

2.绢网是一种丝网材料,最早作为工业印刷材料出现,具有独特制造工艺与材料本身的特性,绢网绘画就是把这样一种工业性材料引用成为一种绘画材料。并由此创造出一套独一无二的绢网绘画方法,形成一套独特的绢网绘画理论和制作流程,借用这种材料本身特有透光性,绢网绘画通过这种透光性将两张绢网重叠并置,取消了丝网原来的功能,由此产生了新的功能和特色。形成独特的双面绢网,由双面绢网形成双面画法。这种双面画法也是绢网绘画的基本特点。区别于其它所有画种。双面绘画形成一个整体,既可以单面观看也可以双面观赏。
3.绢网绘画拥有独特的绘画方法,绢网的绘画方法:是利用绢丝(涤纶材质)垂直交错编织的特点,层叠平染,前画后染,形成积墨成线法。这种网面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且吸水性较强。网面极其细腻,与染料接触,染料或水墨的色彩颗粒会在网面沉积,结合大量的水进行晕染,在水的带动作用下,水会自动带动染料颗粒向周边移动,从而形成冲积带,当水分蒸发后会在之前的水墨冲积带留下痕迹,形成墨线。墨线就成为绢网绘画的造型基础。通过墨线的不断累加,结合前后对照,形成的特殊的绢网绘画图像。这种由平染形成的独特线条,结合透明的绢网特质,加上自然形成的墨线造型。形成一种独特的绘画美感,具有朦胧的中国传统水墨韵味,却有别之前的绘画手段,有别于其他所有画种。
4.绢网属于工业产品底色有桔黄,白,薯红三种颜色。这三种色彩的底料中,桔黄作为一种底料的绘画底材,也是绢网绘画的独特之处。在桔黄底色上运用透明水色融合形成变化性画面,形成绢网绘画独特的版面调色法。
5.现有的绢面绘画使用的绢面是蚕丝纺织的产物,绢的质地紧密轻薄,绢面细洁平滑,光泽柔和,多用于服装材料和装饰品,这种天然的丝织成的绢,比较的薄脆,抗压能力低,易产生折痕,忌重压,比较矜贵,更适合进行传统绘画,小众运用。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绢网绘画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现有的绢面绘画使用的绢面是蚕丝纺织的产物,绢的质地紧密轻薄,绢面细洁平滑,光泽柔和,多用于服装材料和装饰品,这种天然的丝织成的绢,比较的薄脆,抗压能力低,易产生折痕,忌重压,比较矜贵,更适合进行传统绘画,小众运用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绢网绘画方法,该新型绢网绘画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如下:
8.步骤一、封网框:将两张绢网绷贴于框上,制成双面的绢网画框;
9.步骤二、起稿:在网面上画出线稿;
10.步骤三、逐次晕染:在网面上,用墨或水性染料可以结合大量的水进行晕染,第一
次晕染过后要等待水分蒸发完毕,画面彻底干燥以后,晕染边缘形成墨线后再进行第二次晕染,以此类推,逐步形成由浅及深,由深及浅的墨面及墨线,背面晕染完成后,再对应进行正面的晕染,晕染过程中可与之前晕染的结果相结合的来进行,按照与背面相同的流程,最后达成一种前后相应的完整画面,透光看去,两张网面的颜色相互透叠,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朦胧独特的画面效果;
11.步骤四、展示:结合相应装裱框及灯光效果配合展示。
12.优选的,所述制备绢网的原材料采用聚酯纤维。
13.优选的,所述绢网的底色选用桔黄、白、薯红三种颜色。
14.优选的,所述双面的绢网画框可以选用黄色和白色交错使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绢网绘画有双面透光画法的创新手段,运用层层叠染的工艺技巧,借用材质本身所形成的画面调色法,形成一种具有中国传统绘画朦胧韵味,却有着全新绘画手法和思维的创新性绘画技法。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绢网绘画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0.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绢网绘画方法,该新型绢网绘画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如下:
22.步骤一、封网框:将两张绢网绷贴于框上,制成双面的绢网画框;
23.步骤二、起稿:在网面上画出线稿;
24.步骤三、逐次晕染:在网面上,用墨或水性染料可以结合大量的水进行晕染,第一次晕染过后要等待水分蒸发完毕,画面彻底干燥以后,晕染边缘形成墨线后再进行第二次晕染,以此类推,逐步形成由浅及深,由深及浅的墨面及墨线,背面晕染完成后,再对应进行正面的晕染,晕染过程中可与之前晕染的结果相结合的来进行,按照与背面相同的流程,最后达成一种前后相应的完整画面,透光看去,两张网面的颜色相互透叠,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朦胧独特的画面效果;
25.步骤四、展示:结合相应装裱框及灯光效果配合展示。
26.所述制备绢网的原材料采用聚酯纤维。
27.所述绢网的底色选用桔黄、白、薯红三种颜色。
28.所述双面的绢网画框可以选用黄色和白色交错使用。
29.绢网的材料属性:
30.制作绢网的原材料为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1941年发明,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这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绢丝表面带有光泽且具有半透性。利用这种绢丝,以垂直交错的方式进行编制,就形成了我们绢网绘画的网面,这种网面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且吸水性较强。网面极其细腻,与染料接触,染料或水墨的色彩颗粒会在网面沉积,结合大量的水进行晕染,在水的带动作用下,水会自动带动染料颗粒向周边移动,从而形成冲积带,当水分蒸发后会在之前的水墨冲积带留下痕迹,形成墨线。墨线就成为绢网绘画的造型基础。
31.绢网作为绘画材料的发明改造:
32.画面载体的发明改造:传统的绢面绘画使用的绢面是蚕丝纺织的产物,绢的质地紧密轻薄,绢面细洁平滑,光泽柔和,多用于服装材料和装饰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绢类丝织品有相当一部分用于书画,扇面,彩灯的制作,这种天然的丝织成的绢,比较的薄脆,抗压能力低,易产生折痕,忌重压,价格昂贵,不宜作为绢网绘画的载体,而工业生产的绢网原材料是聚酯纤维(涤纶)抗压能力好,韧性强,且工业的生产方式使得绢网的成本很低,可批量生产,工业生产的绢网比传统的蚕丝绢布更加的整齐平滑,结实耐用易保存,宜于作为绢网绘画的载体;
33.绘画工具:不同于传统的西方绘画的扁刷以及中国的水墨的毛笔,绢网绘画作品融合了两种文化的元素,两种文化的不用工具,均可同时使用;
34.版面调色法:国内生产的绢网底色有黄,白,红三种颜色,群青,朱红,黑白四种颜色的染料透过网面,与网面结合,创造出多重颜色,这是绢网绘画独有的版面调色法;
35.呈现方式:绢网绘画独特的呈现方式是将两张绢网画面上下重合在一起,结合绢网的透明性,两张画面呈现相得益彰,相互对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画面效果。有别于之前的其他画种。
36.绢网绘画的独特手法:
37.独特的晕染方式:网面吸水性较强。网面极其细腻,与染料接触,染料或水墨的色彩颗粒会在网面沉积,结合大量的水晕染,在水的作用下水会自动带动染料颗粒向周边移动,从而水分蒸发后会在画过的区域周围形成一圈墨线,绢网绘画依靠这种由浅及深(由深及浅)的墨线的积累而塑造出一副完整的画面;
38.独特的调色手法:版面调色法是绢网绘画独特的调色方式,国内生产的绢网底色有黄,白,红三种颜色,群青,朱红,黑白四种颜色的染料透过网面,与网面结合,创造出多重颜色,这就是绢网绘画独特的版面调色法。
39.绢网与绢的区别:
40.传统的绢面绘画使用的绢面是蚕丝纺织的产物,绢的质地紧密轻薄,绢面细洁平滑,光泽柔和,多用于服装材料和装饰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绢类丝织品有相当一部分用于书画,扇面,彩灯的制作,这种天然的丝织成的绢,比较的薄脆,抗压能力低,易产生折痕,忌
重压,比较矜贵。更适合进行传统绘画,小众运用;
41.工业生产的绢网原材料是聚酯纤维(涤纶)抗压能力好,韧性强,且工业的生产方式使得绢网的成本很低,可批量生产,工业生产的绢网比传统的蚕丝绢布更加的整齐平滑,结实耐用易保存,适合大面积推广和运用。更符合当下的大面积运用的需求。
42.从展示方式看:原有的纸质和绢质绘画需要靠装裱,而目前发现的这种材料直接成型,更加便捷,利于展示传播中国现代水墨绘画,是一种有中国水墨特色,融汇了当下视觉经验的全新表现手段。展示需特定外框。
43.从产品性能看:由于这种产品是化纤,原本用于工业生产,耐受力和承压耐久性好,有利于保存。这种材料的可延展性和开发空间大,很多未知的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发。
4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