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及应急救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02:22: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及应急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2.工业园区是国家划定一定范围的土地,并先行予以规划,以专供工业设施设置、使用的地区。它主要是在一定范围的土地内进行多栋工业厂房的建设,以更好地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3.在实际生产,由于工业园区生产密集,法定主体众多,生产现场、管理意识、员工素养均不一等因素容易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然而,当发生火灾时,通常先报警进行求救,以等待消防车救援,为了减少厂房的损失,同时避免造成相邻厂房遭受损失,工业园区通常会在等待救援期间采用消防枪在地面进行自救灭火,从而以抑制火焰的蔓延。
4.但是,对于高层以上的厂房发生火灾时,由于受消防枪的角度和射程范围影响,使得消防枪射出的消防水无法到达较高的楼层,从而使得人们不能在地面使用消防枪对高层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及时地自救灭火,进而导致高层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火焰火势越来较大,还可能引起相邻厂房起火,这样会增大了后续灭火的难度。尤其对于一些电镀厂房而言,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化学原料,并且这些化学原料大多数为危险化学品,容易在潮湿的空气中达到爆炸的下限,一旦遇到点火源就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存在着较高的火灾事故隐患,并且在空气中火焰的蔓延趋势相对较快,容易导致相邻的电镀厂房起火造成损失相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及时地抑制高层发生火灾厂房的火焰蔓延,最大程度的控制火灾发展事态,以降低后续灭火的难度,且灭火较全面、且救援安全系数较高、厂房的损失较少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及应急救援系统。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用于设置于相邻两个厂房之间,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及第二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第一工业园区消防系统设于相邻两栋厂房的其中一栋厂房旁,第二工业园区消防系统设于相邻两栋厂房的另外一栋厂房旁,每一所述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包括:
8.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所述操作平台用于间隔搭设在厂房外围的墙体上;
9.消防水炮组件,所述消防水炮组件包括第一消防管道和多个第一消防水炮,所述第一消防管道包括第一主管道及相连通的多个第一支管,所述第一主管道设置于所述墙体上,并且每一所述第一支管贯穿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操作平台的第一侧,每一所述第一消
防水炮转动设置于相对应所述第一支管上,每一所述第一消防水炮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相对应所述第一消防水炮的开启及关闭,各所述第一消防水炮用于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灭火,所述第一主管道用于与供水组件相连通;
10.消防箱,所述消防箱包括相连接的箱体和消防栓,所述箱体用于固定在厂房上,所述消防栓与所述第一主管道相连通。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业园区消防系统还包括爬行梯,所述爬行梯搭设在地面与各所述操作平台之间,所述爬行梯用于施救人员通行至各个操作平台。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爬行梯包括斜梯和多个直梯,所述斜梯搭建设置于地面与靠近地面的所述操作平台间,各所述直梯搭建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操作平台间。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爬行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爬行梯分别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炮组件的两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防水炮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消防炮本体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一支管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消防炮本体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消防炮本体内形成的喷射腔,所述喷射腔通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支管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消防水炮本体的开启及关闭。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防水炮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用于对所述第一消防水炮水量的调节。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防水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用于施救人员对所述第一消防水炮角度的调节。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防水炮组件还包括第二消防管道和多个第二消防水炮,所述第二消防管道包括第二主管道及相连通的多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主管道设置于所述墙体上,并且每一所述第二支管贯穿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操作平台的第二侧,每一所述第二消防水炮l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管上,每一所述第二消防水炮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相对应第二消防水炮的开启及关闭,各所述第二消防水炮用于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灭火,所述第二主管道用于与供水组件相连通。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业园区消防系统还包括供水组件,所述第一主管道与所述第二主管道分别与所述供水组件相连通,所述供水组件用于为所述消防水炮组件提供水量。
19.一种应急救援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1.1、上述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由于相邻的厂房分别设置有工业园区消防系统,以便施救人员利用相邻的厂房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相互救援,又由于在厂房外围的墙体上设置有多个操作平台,以使多个操作平台能够对相对应的第一支管和第一消防水炮及施救人员提供支撑作用,由于每一个第一支管贯穿设置于相对应的操作平台内,以使得各个第一消防水炮能够安装在相对应的操作平台内,以便施救人员在操作平台内进行操作第一消防水炮,又由于操作平台设置在厂房外围的墙体上,有利于施救人员使用操作平台内的第一消防水炮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灭火,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高层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火焰蔓延的速度,最大程度的控制火灾发展事态,降低后续灭火的难
度。此外,由于利用相邻厂房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进行灭火,使得施救人员与发生火灾的厂房能够保持相对较远的距离,温度较低,有利于施救人员更好地进行施救,并且火焰燃烧的坠落物与施救人员能够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火焰燃烧的坠落物掉落以引起施救人员受伤的现象,进而减少了施救人员受伤的现象,提高了对施救人员的安全保护,即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的安全系数较高。
22.2、上述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由于每层的操作平台都设置有第一消防水炮,当对面厂房发生火灾时,施救人员可以同时利用多个第一消防水炮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又由于每一个第一消防水炮转动设置于相对应第一支管上,从而使得施救人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消防水炮的角度,以更好地对高层厂房的火焰进行较全面的灭火操作,有效避免了消防枪的受角度和射程范围影响以造成灭火效果较差的现象,进而使得多个第一消防水炮能够更全面且更快速地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进而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的灭火效率和灭火效果,尤其适用于高层密集型的电镀厂房火灾事故。
23.3、上述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由于箱体固定在厂房上,从而使得消防箱能够固定在厂房上,进一步增加了灭火的途径,使得消防栓和多个第一消防水炮能够同时地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灭火的灭火效果,进而能够对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快速且全面地灭火,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的灭火效率及灭火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将多个第一消防水炮和消防箱联合使用,从而能够为施救人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施救组合方式,进而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的选择的多样化,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楼层的灭火操作,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对厂房不同楼层灭火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又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所示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消防水泡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0、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0、操作平台;200、消防水炮组件;210、第一消防管道;211、第一主管道;212、第一支管;220、第一消防水炮;221、第一控制阀;222、第一消防炮本体;223、第一安装座;224、把手;300、消防箱;400、爬行梯;410、斜梯;420、直梯;500、供水组件;600、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
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4.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用于设置于相邻两栋厂房之间,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及第二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第一工业园区消防系统设于相邻两栋厂房的其中一栋厂房旁,第二工业园区消防系统设于相邻两栋厂房的另外一栋厂房旁,每一所述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包括操作平台、消防水炮组件和消防箱;所述操作平台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所述操作平台用于间隔搭设在厂房外围的墙体上;所述消防水炮组件包括第一消防管道和多个第一消防水炮,所述第一消防管道包括第一主管道及相连通的多个第一支管,所述第一主管道设置于所述墙体上,并且每一所述第一支管贯穿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操作平台的第一侧,每一所述第一消防水炮转动设置于相对应所述第一支管上,每一所述第一消防水炮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相对应所述第一消防水炮的开启及关闭,各所述第一消防水炮用于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灭火,所述第一主管道用于与供水组件相连通;所述消防箱包括相连接的箱体和消防栓,所述箱体用于固定在厂房上,所述消防栓与所述第一主管道相连通。
35.上述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由于相邻的厂房分别设置有工业园区消防系统,以便施救人员利用相邻的厂房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施救,又由于在厂房外围的墙体上设置有多个操作平台,以使多个操作平台能够对相对应的第一支管和第一消防水炮及施救人员提供支撑作用,由于每一个第一支管贯穿设置于相对应的操作平台内,以使得各个第一消防水炮能够安装在相对应的操作平台内,以便施救人员在操作平台内进行操作第一消防水炮,又由于操作平台设置在厂房外围的墙体上,有利于施救人员采用操作平台内的第一消防水炮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灭火,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高层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火焰蔓延的速度,最大程度的控制火灾发展事态,降低后续灭火的难度。此外,由于利用相邻厂房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进行灭火,使得施救人员与发生火灾的厂房能够保持相对较远的距离,温度较低,有利于施救人员更好地进行施救,并且火焰燃烧的坠落物与施救人员能够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火焰燃烧的坠落物掉落以引起施救人员受伤的现象,进而减少了施救人员受伤的现象,提高了对施救人员的安全保护,即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的安全系数较高。进一步地,由于每层的操作平台都设置有第一消防水炮,当对面厂房发生火灾时,施救人员可以同时利用多个第一消防水炮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又由于每一个第一消防水炮转动设置于相对应第一支管上,从而使得施救人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消防水炮的角度,以更好地对不同地方的火焰进行灭火操作,有效避免了消防枪的受角度和射程范围影响以造成灭火效果较差的现象,进而使得多个第一消防水炮能够更全面且更快速地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进而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
的灭火效率和灭火效果,尤其适用于高层密集型的电镀厂房火灾事故。进一步地,由于箱体固定在厂房上,从而使得消防箱能够固定在厂房上,进一步增加了灭火的途径,使得消防栓和多个第一消防水炮能够同时地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灭火的灭火效果,进而能够对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快速且全面地灭火,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的灭火效率及灭火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将多个第一消防水炮和消防箱联合使用,从而能够为施救人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施救组合方式,进而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的选择的多样化,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楼层的灭火操作,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对不同楼层灭火的适配性。
36.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37.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用于设置于相邻两个厂房之间。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及第二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第一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设于相邻两个厂房的其中一栋厂房旁,第二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设于相邻两个厂房的另外一栋厂房旁。
38.每一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包括操作平台100、消防水炮组件200和消防箱300;所述操作平台10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所述操作平台100用于间隔搭设在厂房外围的墙体600上;所述消防水炮组件200包括第一消防管道210和多个第一消防水炮220,所述第一消防管道210包括第一主管道211及相连通的多个第一支管212,所述第一主管道211设置于所述墙体600上,并且每一所述第一支管212贯穿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操作平台100的第一侧,每一所述第一消防水炮220转动设置于相对应所述第一支管212上,每一所述第一消防水炮220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21,所述第一控制阀221用于控制相对应所述第一消防水炮220的开启及关闭,各所述第一消防水炮220用于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灭火,所述第一主管道211用于与供水组件500相连通;所述消防箱300包括相连接的箱体和消防栓,所述箱体用于固定在厂房上,所述消防栓与所述第一主管道211相连通。
39.上述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由于相邻的厂房分别设置有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以便施救人员利用相邻的厂房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相互救援,又由于在厂房外围的墙体600上设置有多个操作平台100,以使多个操作平台100能够对相对应的第一支管212和第一消防水炮220及施救人员提供支撑作用,由于每一个第一支管212贯穿设置于相对应的操作平台100内,以使得各个第一消防水炮220能够安装在相对应的操作平台100内,以便施救人员在操作平台100内进行操作第一消防水炮220,又由于操作平台100设置在厂房外围的墙体600上,有利于施救人员采用操作平台100内的第一消防水炮220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灭火,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高层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火焰蔓延的速度,最大程度的控制火灾发展事态,降低后续灭火的难度。此外,由于利用相邻厂房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进行灭火,使得施救人员与发生火灾的厂房能够保持相对较远的距离,温度较低,有利于施救人员更好地进行施救,并且火焰燃烧的坠落物与施救人员能够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火焰燃烧的坠落物掉落以引起施救人员受伤的现象,进而减少了施救人员受伤的现象,提高了对施救人员的安全保护,即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的安全系数较高。
40.进一步地,由于每层的操作平台100都设置有第一消防水炮220,当对面厂房发生
火灾时,施救人员可以同时利用多个第一消防水炮220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又由于每一个第一消防水炮220转动设置于相对应第一支管212上,从而使得施救人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消防水炮220的角度,以更好地对高层厂房的火焰进行较全面的灭火操作,有效避免了消防枪的受角度和射程范围影响以造成灭火效果较差的现象,进而使得多个第一消防水炮220能够更全面且更快速地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进而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的灭火效率和灭火效果,尤其适应于高层密集型电镀厂房火灾事故。在本实施例中,密集型的电镀厂房指的是两栋厂房的间距小于4米。
4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工业园区包括电镀园区,由于电镀园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化学原料,而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的化学原料为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化学品容易在潮湿的空气中达到爆炸的下限,一旦遇到点火源就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存在着较高的火灾事故隐患,并且空气中火焰的蔓延趋势相对较快,从而对厂房造成的损失就非常大,若高层厂房发生火灾时不及时地进行施救,火势还会通过管道、窗户等蔓延至相邻厂房,这样会大大地增加后续灭火的难度。因此,本发明通过在相邻的两个厂房之间设置有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使得施救人员在等待救援期间能够及时地利用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对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相互救救,从而有效地抑制高层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火焰蔓延的速度,最大程度的控制火灾发展事态,进而有效地控制了厂房的损失,且对施救人员起到较好的保护使用,即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一些大型密集型的电镀园区的高层的厂房的火灾事故。
42.进一步地,由于箱体固定在厂房上,从而使得消防箱300能够固定在厂房上,进一步增加了灭火的途径,使得消防栓和多个第一消防水炮220能够同时地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灭火的灭火效果,进而能够对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快速且全面地灭火,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的灭火效率及灭火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将多个第一消防水炮220和消防箱300联合使用,从而能够为施救人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施救组合方式,进而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的选择的多样化,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楼层的灭火操作,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对不同楼层灭火的适配性。
43.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施救人员到达相应的操作平台100使用第一消防水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还包括爬行梯400,所述爬行梯400搭设在地面与各所述操作平台100之间,所述爬行梯400用于施救人员通行至各个操作平台100。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爬行梯400的搭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爬行梯400包括斜梯410和多个直梯420,所述斜梯410搭建设置于地面与靠近地面的所述操作平台100间,各所述直梯420搭建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操作平台100间。进一步地,通过将斜梯410和多个直梯420进行联合使用,从而使得施救人员能够较快速地到相对应的操作平台100。更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施救的多方救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爬行梯4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爬行梯400分别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炮组件200的两侧,以便施救人员们可以通过两个爬行梯400更快速地到达相应的操作平台100,从而快速且全面地对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
44.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防水炮2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消防炮本体222和第一安装座223,所述第一安装座223与所述第一支管2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消防炮本体222与所述第一安装座22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223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消防炮本体222内形成的喷射腔,所述喷射腔通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支管212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消防水炮220本体的开启及
关闭,以使水能够从第一支管212流入空腔再流至喷射腔,再经喷射腔喷射至发生火灾的厂房。为了更好地控制第一消防水炮220水量的水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防水炮220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用于对所述第一消防水炮220水量的调节。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防水炮220还包括把手224,所述把手224用于施救人员对所述第一消防水炮220角度的调节。
45.为了提高灭火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消防水炮组件200还包括第二消防管道和多个第二消防水炮,所述第二消防管道包括第二主管道及相连通的多个第二支管,所述第二主管道设置于所述墙体600上,并且每一所述第二支管贯穿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操作平台100的第二侧,每一所述第二消防水炮l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管上,每一所述第二消防水炮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相对应第二消防水炮的开启及关闭,各所述第二消防水炮用于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灭火,所述第二主管道用于与供水组件500相连通。
46.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还包括供水组件500,所述第一主管道211与所述第二主管道分别与所述供水组件500相连通,所述供水组件500用于为所述消防水炮组件200提供水量,从而使供水组件500能够为多个第一消防水泡和多个第二消防水泡提供较多的水量。
4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急救援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应急救援系统还包括语音智能报警系统,语音智能报警系统可以为求教人员提供便捷的求救帮助,从而便于工业园内能够快速地获取求救信息,以便快速地对发生火灾的厂房启动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以更好地减轻发生火灾的厂房损失。
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49.1、上述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由于相邻的厂房分别设置有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以便施救人员利用相邻的厂房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相互救援,又由于在厂房外围的墙体600上设置有多个操作平台100,以使多个操作平台100能够对相对应的第一支管212和第一消防水炮220及施救人员提供支撑作用,由于每一个第一支管212贯穿设置于相对应的操作平台100内,以使得各个第一消防水炮220能够安装在相对应的操作平台100内,以便施救人员在操作平台100内进行操作第一消防水炮220,又由于操作平台100设置在厂房外围的墙体600上,有利于施救人员采用操作平台100内的第一消防水炮220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灭火,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高层发生火灾的厂房的火焰蔓延的速度,最大程度的控制火灾发展事态,降低后续灭火的难度。此外,由于利用相邻厂房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进行灭火,使得施救人员与发生火灾的厂房能够保持相对较远的距离,温度较低,有利于施救人员更好地进行施救,并且火焰燃烧的坠落物与施救人员能够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火焰燃烧的坠落物掉落以引起施救人员受伤的现象,进而减少了施救人员受伤的现象,提高了对施救人员的安全保护,即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的安全系数较高。
50.2、上述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由于每层的操作平台100都设置有第一消防水炮220,当对面厂房发生火灾时,施救人员可以同时利用多个第一消防水炮220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又由于每一个第一消防水炮220转动设置于相对应第一支管212上,从而使得施救人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消防水炮220的角度,以更好地对高层厂房的火焰进行
较全面的灭火操作,有效避免了消防枪的受角度和射程范围影响以造成灭火效果较差的现象,进而使得多个第一消防水炮220能够更全面且更快速地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进而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的灭火效率和灭火效果,尤其适用于适应于高层密集型的电镀厂房火灾事故。
51.3、上述的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由于箱体固定在厂房上,从而使得消防箱300能够固定在厂房上,进一步增加了灭火的途径,使得消防栓和多个第一消防水炮220能够同时地对相邻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灭火,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灭火的灭火效果,进而能够对发生火灾的厂房进行快速且全面地灭火,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的灭火效率及灭火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将多个第一消防水炮220和消防箱300联合使用,从而能够为施救人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施救组合方式,进而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的选择的多样化,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楼层的灭火操作,提高了工业园区消防系统10对不同楼层灭火的适配性。
5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53.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