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30 21:06: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卸车自动取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物流仓储作业,包装物(箱)在从汽车上卸下时,由于不能直接从汽车上扔下或推下,以往都是用人工的方法进行一包一包或一箱一箱地卸车。有条件的地方,仅利用输送机,输送机两头都用人工,上边用人工送料、下边用人工接料、码垛。现有工业中目前面临一种问题,即软包袋装货车的拆垛卸车问题,如饲料厂、粮食厂、化肥厂等都有拆垛卸车的需求,这些工作现在绝大多数的厂商仍然采用人工进行拆垛卸车作业。目前在行业里将软包(包括饲料、粮食、糖盐、水泥、黄沙等)从码垛好在卡车(或平板车等)上一包一包拆卸下来并一包一包重新码垛到地面的托盘卡板上完成收货转运工作,只能用大量的人工站到车上一包一包抓取、杂乱无章地扔到地上,然后再靠人工从地上一包一包抬起堆放到托盘卡板上,堆满后再用叉车运走。但是现有的人工卸车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车辆延搁时间长,费用高。
3.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其可以通过设置桁架结构,保证对货车进行卸货时,桁架可以自由的在货车的顶部移动,同时设置于桁架配合的夹持头,通过桁架与夹持头的配合对袋装物料进行循环连续的夹持卸货,实现了对袋装物料的卸车的自动化,节约看了卸车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卸车的效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桁架,所述桁架上设有避障槽,所述避障槽的底部设有齿条,两个所述桁架之间跨设有横板,所述横板滑动连接于所述避障槽的内部,所述横板上滑动设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底部设有固设有对袋装物料进行夹取的夹持组件。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调节柱底部的壳体、绕设于所述壳体上的传动带和与所述传动带同步运动的夹持抓手,所述壳体的底部为倾斜结构,所述夹持抓手在运动到所述壳体的预定位置时对袋装物料进行夹取。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所述横板的顶部设有伸缩件,所述调节柱的顶部固设于所述伸缩件的输出端,所述伸缩件为伸缩气缸或者伸缩电缸。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所述横板上设有与所述齿条配合设置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横板的底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所述横板两侧设有安装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设有分别与两个所述齿条啮合的行走齿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所述横板的一侧设有驱动所述转动轴在所述安装部上转动的行走电机,所述行走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并带动所述横板在所述避障槽的内部滑动。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桁架,通过桁架保证夹持抓手可以对货车上堆垛的袋装物料进行夹持,所述桁架上设有避障槽,所述避障槽的底部设有齿条,两个所述桁架之间跨设有横板,通过横板在避障槽的内部滑动,带动着夹持组件进行滑动,实现对夹持的袋装物料的输送,所述横板滑动连接于所述避障槽的内部,所述横板上滑动设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底部设有固设有对袋装物料进行夹取的夹持组件,通过调节柱的升降操作,控制夹持钻进进行移动升降,同时与桁架进行配合,带动着夹持组件连续的对袋装物料进行夹持输送,综上,本技术产生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桁架结构,保证对货车进行卸货时,桁架可以自由的在货车的顶部移动,同时设置于桁架配合的夹持头,通过桁架与夹持头的配合对袋装物料进行循环连续的夹持卸货,实现了对袋装物料的卸车的自动化,节约看了卸车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卸车的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行走电机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轴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在图中,1-桁架,2-避障槽,3-齿条,4-横板,5-伸缩件,6-调节柱,7-壳体,8-夹持抓手,9-行走电机,10-齿轮轴,101-转动轴,102-行走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7.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该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包括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桁架1,通过桁架1保证夹持抓手8可以对货车上堆垛的袋装物料进行夹持,所述桁架1上设有避障槽2,所述避障槽2的底部设有齿条3,两个所述桁架1之间跨设有横板4,通过横板4在避障槽2的内部滑动,带动着夹持组件进行滑动,实现对夹持的袋装物料的输送,所述横板4滑动连接于所述避障槽2的内部,所述横板4上滑动设有调节柱6,调节柱6的顶部设有控制调节柱6上下伸缩的伸缩件5,所述调节柱6的底部设有固设有对袋装物料进行夹取的夹持组件,通过调节柱6的升降操作,控制夹持钻进进行移动升降,同时与桁架1进行配合,带动着夹持组件连续的对袋装物料进行夹持输送。
18.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调节柱6底部的壳体7、绕设于所述壳体7上的传动带和与所述传动带同步运动的夹持抓手8,所述壳体7的底部为倾斜结构,所述夹持抓手8在运动到所述壳体7的预定位置时对袋装物料进行夹取,保证在其中一个对袋装物料进行加持后,在壳体7的侧面固定的传动电机的作用下,该夹持抓手8对加持后的袋装物料沿着壳体7的底部进行输送,同时另一个夹持抓手8运动到夹持的位置处,调节柱6伸出一定的距离,对底部的袋装物料进行夹持,依次对货车上的袋装物料进行
夹持输送。
19.参见图1和图3,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横板4的顶部设有伸缩件5,所述调节柱6的顶部固设于所述伸缩件5的输出端,所述伸缩件5为伸缩气缸或者伸缩电缸,保证伸缩件5可以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对调节柱6的高度进行调节,保证夹持抓手8可以自动对袋装物料进行夹取,实现对堆垛后的袋装物料进行逐次的夹取操作,所述横板4上设有与所述齿条3配合设置的齿轮轴10,所述齿轮轴10包括一转动轴101,所述转动轴101转动连接于所述横板4的底部,所述横板4两侧设有安装部,所述转动轴101的两端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上,所述转动轴101的两端设有分别与两个所述齿条3啮合的行走齿轮102,保证在转动轴101转动的同时,行走齿轮102与齿条3配合带动着横板4在齿条3上移动,从而带动着横板4在避障槽2的内部滑动
2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横板4的一侧设有驱动所述转动轴101在所述安装部上转动的行走电机9,所述行走电机9驱动所述转动轴101转动并带动所述横板4在所述避障槽2的内部滑动,从而带动着夹持组件在桁架1上移动,实现对袋装物料的夹持和输送。
21.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在使用时,首先将桁架1运动到货车顶部,然后通过在控制系统上设置各种参数,或者直接通过人工控制调节柱6的下降位置,控制着夹持组件与袋装物料的位置对应,然后运行传动电机,传动电机控制着夹持抓手8随着传动带传动,当夹持抓手8传动到壳体7的最底部时,夹持抓手8此时的位置与待夹取的袋装物料的位置对应,此时的夹持抓手8对袋装物料进行夹持,并且在传动电机的作用下向斜面结构的另一侧进行输送,同时另一个夹持抓手8同步运动,调节柱6下降,对底部的袋装物料进行夹持输送,从而实现对袋装物料的持续的夹持输送,增加卸车的效率。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卸车取料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桁架,通过桁架保证夹持抓手可以对货车上堆垛的袋装物料进行夹持,所述桁架上设有避障槽,所述避障槽的底部设有齿条,两个所述桁架之间跨设有横板,通过横板在避障槽的内部滑动,带动着夹持组件进行滑动,实现对夹持的袋装物料的输送,所述横板滑动连接于所述避障槽的内部,所述横板上滑动设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底部设有固设有对袋装物料进行夹取的夹持组件,通过调节柱的升降操作,控制夹持钻进进行移动升降,同时与桁架进行配合,带动着夹持组件连续的对袋装物料进行夹持输送,综上,本技术产生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桁架结构,保证对货车进行卸货时,桁架可以自由的在货车的顶部移动,同时设置于桁架配合的夹持头,通过桁架与夹持头的配合对袋装物料进行循环连续的夹持卸货,实现了对袋装物料的卸车的自动化,节约看了卸车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卸车的效率。
23.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