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沉淀桶的制作方法

2022-12-30 16:3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沉淀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沉淀桶。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的发展,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故而经常会使用到废液沉淀收集桶,将产生的废水倒入废液沉淀收集桶内,让废水中的残渣进行沉淀处理,然后可再对沉淀好的水源进行加工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节约成本。
3.在现有技术对于一些废水生物处理所用的沉淀桶中,虽然能够实现废水中杂质以及微生物的沉淀作用,但由于沉淀后的杂质以及微生物积留在沉淀桶的底端,使得难以实现对沉淀出水源有效提取的同时,容易导致所抽取的水源中依然混合较多的杂质以及微生物,进而影响对废水的沉淀处理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沉淀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沉淀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底端一侧的内腔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顶部的外侧设有立管,所述立管固定安装于桶体底端的内壁,且立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封堵块,所述立管的内侧设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底端贯穿通孔的内壁,且导管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立管以及通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立管侧端的内腔开设有流通槽,所述流通槽位于密封圈的外侧,所述通孔的一侧边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开设于桶体底端的内腔,且贯穿槽顶部的外侧设有内置筒,所述内置筒固定安装于桶体底端的内壁,所述内置筒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推杆。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桶体,实现废水处理的主体沉淀桶作用。
8.进一步的,所述电推杆底部的驱动端贯穿贯穿槽的内侧,且电推杆驱动端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联结臂,所述联结臂位于桶体的下方,且联结臂的一端与导管底端的外壁固定连接。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联结臂,实现电推杆驱动端与导管底端外壁的联结效果。
10.进一步的,所述桶体一侧端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位于立管靠近流通槽方向的一侧边,所述桶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且支腿的高度大于导管本体的高度。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观察窗,起到对桶体内部沉淀后杂质与水源分界线的观测工作。
12.进一步的,所述桶体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顶端的中心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的驱动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桶体中心的内侧,且转轴与横板中心的内腔活动套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横板,起到对其上结构的承接作用。
14.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底端外壁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组连臂,每侧两组所述连臂相对一端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杀菌灯,所述立管以及内置筒均位于连臂背离转轴一端所在圆周的外侧。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杀菌灯,起到对桶体内部废水中微生物的有效杀菌除灭效益。
16.进一步的,所述桶体底端的中心固定套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位于转轴的下方,且排污管的外壁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桶体的底部。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排污管以及阀门,实现对桶体内部所沉淀杂质以及微生物的排出作用。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9.通过设置的桶体,能够对整体结构进行主体承接的同时,起到对待沉淀处理废水的有效盛装作用,通过设置的内置筒,能够对电推杆有效内置安装的同时,利用所设的贯穿槽,便于电推杆驱动端的有效活动作用下,配合所设通孔、立管、封堵块、导管、密封圈、流通槽以及联结臂、观察窗的共同作用,能够当桶体内部对废水沉淀并需要提取沉淀后水源时,通过改变导管顶端高度以及配合流通槽的作用下,实现对沉淀出水源的良好抽取效果,且并不会影响沉淀出水源底部的沉淀物,进而提高整体对废水的沉淀处理质量。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的桶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的桶体第一局部侧面剖视图;
24.图5为本技术的桶体第二局部侧面剖视图。
25.图中标号说明:
26.1、桶体;2、通孔;3、立管;4、封堵块;5、导管;6、密封圈;7、流通槽;8、贯穿槽;9、内置筒;10、电推杆;11、联结臂;12、观察窗;13、横板;14、电机;15、转轴;16、连臂;17、杀菌灯;18、排污管;19、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沉淀桶,请参阅图1-图5,包括桶体1,桶体1底端一侧的内腔开设有通孔2,通孔2顶部的外侧设有立管3,立管3固定安装于桶体1底端的内壁,且立管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封堵块4,立管3的内侧设有导管5,导管5的底端贯穿通孔2的内壁,且导管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密封圈6,密封圈6的外壁与立管3以及通孔2的内壁相接触,立管3侧端的内腔开设有流通槽7,流通槽7位于密封圈6的外侧,通孔2的一侧边设有贯穿槽8,贯穿槽8开设于桶体1底端的内腔,且贯穿槽8顶部的外侧设有内置筒9,内置筒9固定安装于桶体1底端的内壁,内置筒9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推杆10,电推杆10底部的驱动端贯穿贯穿槽8的内侧,且电推杆10驱动端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联结臂11,联结臂11位于桶体1的下方,且联结臂11的一端与导管5底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桶体1一侧端的内腔固定安装有观察窗12,观察窗12位于立管3靠近流通槽7方向的一侧边,桶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且支腿的高度大于导管5本体的高度,通过设置的观察窗12,能够不妨碍桶体1侧端密封性的同时,便于对桶体1内部废水沉淀情况以及沉淀物液位的观测作用,并通过对观察窗12靠近流通槽7一侧位置的限定下,能够当整体对沉淀后水源进行提取时,得以有效根据沉淀物的液位高度而良好控制对流通槽7的暴露程度,进而防止抽取沉淀后水源时产生混合沉淀物的问题。
33.请参阅图1和图2,桶体1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横板13,横板13顶端的中心固定安装有电机14,电机14底部的驱动端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位于桶体1中心的内侧,且转轴15与横板13中心的内腔活动套接,转轴15底端外壁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组连臂16,每侧两组连臂16相对一端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杀菌灯17,立管3以及内置筒9均位于连臂16背离转轴15一端所在圆周的外侧,所设的杀菌灯17,其本体为现有中成熟的紫外线消毒灯管,对杀菌灯17的设置下,便于桶体1内部废水在沉淀前,起到良好的杀菌除灭效果,并通过对连臂16与立管3、内置筒9位置的限定下,能够在连臂16以及杀菌灯17被动旋转时,得以防止与立管3以及内置筒9产生碰撞问题,桶体1底端的中心固定套接有排污管18,排污管18位于转轴15的下方,且排污管18的外壁设有阀门19,阀门19位于桶体1的底部。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废水生物处理用沉淀桶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整体处于完整的装配状态,将外部废水通过桶体1的顶端排入至其内部,此时由于封堵块4对立管3顶部的封堵作用,以及导管5外壁密封圈6对流通槽7的封堵下,使得桶体1内部的废水不会流入到立管3的内部,此时启动每组杀菌灯17的同时,启动电机14驱动转轴15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每组连臂16以及杀菌灯17旋转下,实现对桶体1内部废水中微生物的有效除灭杀菌工作,当杀菌完成后,使得电机14以及每组杀菌灯17静置的同时,向桶体1的内部添加沉淀剂,进而实现桶体1内部废水中的杂质、微生物进行沉淀,并得以与水源呈现层次分离作用,当杂质以及微生物沉淀后,利用电推杆10向下驱动的同时,带动联结臂11向下移动,进而间接带
动导管5以及密封圈6向下移动下,导致流通槽7的顶端内侧与导管5的顶部相暴露,此时桶体1内部分离后的水源利用流通槽7顶端流入立管3内侧的同时,通过导管5的内部排出桶体1的内部,并在导管5的下方设置收集筒对分离后水源进行承接即可,并利用观察窗12观测桶体1内部杂质与水源分界线的同时,不断利用电推杆10调整导管5的高度,从而间接调整流通槽7槽体所暴露位置下,实现对所分离水源的排出工作,且将沉淀后的杂质、微生物以及少量水源积留在桶体1内部后,利用排污管18以及阀门19的作用下,实现桶体1内部存留污水杂质的排出工作。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