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基口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9:25: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基口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灌注桩是在地上钻一个长的圆筒型的浇筑孔,然后在浇筑孔内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
3.钻孔时,螺旋钻孔机的钻头转入地下,在地下形成一个圆筒型的浇筑孔,且钻头仍然留在浇筑孔内。由于钻头内开设有通道,混凝土会通过通道灌入浇筑孔内。随着浇筑孔内混凝土的增多,钻头逐渐旋转上升,直至浇筑孔内填满混凝土。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被灌入浇筑孔内的混凝土为液态,难以对浇筑孔的侧壁进行支撑,桩基口不稳定,容易有坍塌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桩基口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基口加固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基口加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基口加固装置,包括支撑板和加固管,所述加固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且此端贯穿支撑板,所述加固管的另一端贯通,且所述加固管可插入浇筑孔内;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板晃动的稳定结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加固管插入浇筑孔内,同时支撑板与桩基口附近的地面接触,则支撑板在地面的支撑作用下,保持加固管在竖直方向上的稳定,而加固管受浇筑孔的限位作用,减少支撑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支撑板与加固管安装好后,利用稳定结构对支撑板进一步限位,提高支撑板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使得加固管能够稳定地插入浇筑孔内。由于加固管为硬质材料制成,则加固管能够对浇筑孔的侧壁起到支撑作用,减少坍塌的风险,提高桩基口的稳固性。
9.可选的,所述稳定结构包括稳定管,所述稳定管平行于所述加固管,且所述稳定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固管插入浇筑孔的同时,支撑板随加固管一起向下移动,则稳定管能够插入地面内,维持稳定管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进而提高支撑板与加固管在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稳定管在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所述稳定结构还包括同步带,所述同步带绕设在所有稳定管的外周;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用于驱使其中一个所述稳定管转动的第一电机。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稳定管同时插入地面,共同限制支撑板的移动,进一步提高支撑板与加固管的稳定性。通过同步带的传动,仅用一个第一电机即可驱使所有的稳定管转动,节省电力资源,且操作方便。
13.可选的,所述稳定管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若干突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稳定管插入地面时所受到的阻力,便于稳定管插入地面。
15.可选的,所述加固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内管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外管上;所述加固管内还设有用于驱使所述内管移动的驱动组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管的整体长度可调节,则在加固管的存放以及运输过程中,通过滑动内管,能够减小加固管的占用空间,便于存放与运输。除此之外,将加固管插入浇筑孔内前,先滑动内管使其靠近支撑板,则能够减小支撑板与地面的距离,便于将加固管插入浇筑孔内,然后利用驱动组件将内管向远离支撑板的一侧移动,即可增大加固管对浇筑孔的稳固范围。
17.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杆、移动块以及第二电机,所述丝杆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外管上,所述移动块设置在所述内管上,且所述移动块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用于驱使所述丝杆转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电机带动丝杆转动,由于内管相对外管可移动,则通过丝杆与移动块的螺纹连接,移动块能够沿丝杆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内管移动。
19.可选的,所述外管上还设有与丝杆平行的导向杆,所述内管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管移动过程中,滑块沿导向杆的长度方向滑动,对内管水平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提高内管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外管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限位块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设于丝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可以阻止移动块移出丝杆,使得内管与外管能够始终保持连接状态。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至少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将加固管插入浇筑孔内,支撑板与地面抵接,维持加固管的稳定,则利用加固管对浇筑孔的侧壁起支撑作用,降低桩基口坍塌的风险,提高了桩基口的稳定性;
25.2.当加固管插入浇筑孔内后,稳定管可插入地面,进一步提高加固管与支撑板的稳定性;
26.3.内管在外管上可移动,使得加固管的整体长度可调节,便于加固管的存放、运输以及使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的局部剖视图,旨在体现驱动组件的结构特征。
29.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板;2、加固管;21、外管;22、内管;3、稳定结构;31、稳定管;32、同步带;33、第一电机;34、突齿;4、丝杆;5、移动块;6、第二电机;7、导向杆;8、滑块;9、限位块;10、限位槽;11、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桩基口加固装置,参照图1,包括支撑板1和加固管2,加固管2垂直于支撑板1。加固管2的一端与支撑板1连接且此端贯穿支撑板1,加固管2的另一端贯通设置。且加固管2的外径等于浇筑孔的内径。支撑板1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支撑板1晃动的稳定结构3。
32.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将加固管2插入浇筑孔内,直至支撑板1与地面接触,最后利用稳定结构3对支撑板1进行限位。由于加固管2的外径与浇筑孔的内径相等,因此当加固管2插入浇筑孔内后,加固管2的外侧壁与浇筑孔的内侧壁抵接并对浇筑孔的侧壁进行支撑,减小桩基口坍塌的风险,提高了桩基口的稳定性。
33.稳定结构3包括稳定管31、同步带32以及第一电机33,本实施例中,稳定管31设有多个,且稳定管31均与加固管2平行。稳定管31的一端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一圈突齿34。同步带32绕设在所有稳定管31的外端,同步带32设于支撑板1上。支撑板1上还设有第一电机33,第一电机33的输出轴穿设支撑板1与其中一个稳定管31同轴固定连接。
34.启动第一电机33,带动所有的稳定管31转动,将加固管2与浇筑孔对齐,并将支撑板1下压,在稳定管31的转动下,稳定管31能够顺利插入地面。继续下压支撑板1,直至支撑板1与地面抵接,则稳定管31插入地面内,加固管2插入浇筑孔内对浇筑孔侧壁进行支撑。
35.加固管2包括外管21与内管22,外管21的一端与支撑板1转动连接。内管22与外管21同轴设置,内管22滑动连接于外管21上。加固管2内还设有用于驱使内管22移动的驱动组件。
36.参照图2,驱动组件包括丝杆4、移动块5以及第二电机6。外管21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0,限位槽10沿外管21的轴向设置,丝杆4可转动的设置在限位槽10内。移动块5固定在内管22的管口一侧,移动块5滑动连接于限位槽10内,且移动块5与丝杆4螺纹连接。第二电机6设于支撑板1上,第二电机6的输出轴穿设至限位槽10内与丝杆4同轴固定连接。
37.第二电机6启动,带动丝杆4转动,由于移动块5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0内,则通过移动块5与丝杆4的螺纹连接,丝杆4转动能够带动移动块5移动,进而带动内管22移动。
38.外管2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限位槽10平行的导向槽11,导向槽11内设置有与丝杆4平行的导向杆7。内管22的管口处还固定有滑块8,滑块8滑动连接在导向杆7上。则在内管22移动的过程中,滑块8始终沿导向杆7滑动,限制内管22的转动,提高内管2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9.为了降低内管22脱离外管21的风险,限位槽10远离支撑板1的一侧设有限位块9,丝杆4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限位块9上。
40.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将支撑板1移动至浇筑孔上方,并使加固管2与浇筑孔对齐,向下移动支撑板1,使得加固管2能够插入浇筑孔内。当支撑板1移动至稳定管31与地面接触时,启动第一电机33,驱使所有的稳定管31转动,同时继续向下按压支撑板1,使得稳定管31能够顺利插入地面,直至支撑板1与地面接触。最后启动第二电机6,驱使丝杆4转动,带动内管22向远离支撑板1的一侧移动,对下方的浇筑孔的侧壁进行稳固。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