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8:25: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线安装密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需要大量的电器设备,这样就增大了布置管线数量的需要,管线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穿过墙体,这样就要对管线的穿隔进行封堵,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现已成为轨道交通、电力通信、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与能源开发等众多行业和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简单、经济、快捷的封堵装置,对管线的有效穿隔进行封堵。
3.然而,现有的管线穿隔密封装置都是在有管线穿隔时才进行密封的,当墙体浇筑完成后,还没有布置管线时,预设在墙体的开孔是敞开的,没有进行封堵和防护,开孔内不仅容易进有建筑垃圾和杂物,还会容易造成开孔的破损。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该管线穿隔密封装置可以将预设在墙体的开孔进行封堵和防护,防止建筑垃圾和杂物进入开孔,还可以防护开孔避免受到损坏。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7.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用于对管线穿过预设在墙体的开孔进行密封,包括:
8.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开孔的内部,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由外至内方向依次连接的外压紧体、外弹性体、调节垫圈、内弹性体、内压紧体;
9.所述外压紧体、所述外弹性体、所述调节垫圈、所述内弹性体、所述内压紧体均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管线的中心孔;
10.所述外压紧体、所述外弹性体、所述调节垫圈、所述内弹性体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内压紧体设置有螺纹孔;
11.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外压紧体的安装孔、所述外弹性体的安装孔、所述调节垫圈的安装孔、所述内弹性体的安装孔,与所述内压紧体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12.端盖,设置在所述开孔的开口处,所述端盖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管线的中心通孔;
13.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中心通孔内,所述隔板外周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接处设有剪切槽。
14.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包括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插入所述开孔中,所述第二段压接在所述墙体表面。
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中心通孔内,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圈与所述管线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圈与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密封连接。
16.进一步的,在所述中心通孔内,沿着由外至内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密封圈。
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通孔的内壁设置有环形限位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圈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环形限位凹槽配合的环形凸起。
1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圈包括第一环形侧壁和第二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向两侧分开形成v型空腔。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根部通过环形槽过渡后一体连接。
2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弹性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截面为梯形的外环凹槽,所述外压紧体设置有与所述外环凹槽配合的外环形凸台;
21.所述内弹性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截面为梯形的内环凹槽,所述内压紧体设置有与所述内环凹槽配合的内环形凸台。
2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段的内表面设置有环形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环形安装凹槽中,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所述墙体表面和所述端盖之间的密封。
2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包括第一子端盖和第二子端盖,所述第一子端盖和所述第二子端盖均具有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一子端盖的半圆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子端盖的半圆形凹槽对合形成用于穿过所述管线的中心通孔。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该管线穿隔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预设在墙体的开孔处的端盖和设置在端盖的中心通孔的隔板,当墙体浇筑完成后,还没有布置管线时,可以将预设在墙体的开孔进行封堵和防护,防止建筑垃圾和杂物进入开孔,还可以防护开孔避免受到损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27.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的整体截面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外压紧体;2、外弹性体;3、调节垫圈;4、内弹性体;5、内压紧体;6、螺栓;7、墙体;8、管线;9、开孔;10、端盖;11、第二密封圈;12、环形安装凹槽;13、剪切槽;14、隔板;15、第一环形侧壁;16、第二环形侧壁;17、第一密封圈;18、环形凸起;19、环形限位凹槽;20、螺纹孔;21、环形槽;101、第一段;102、第二段。
31.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用于对管线8穿过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进行密封,该管线穿隔密封装置包括:
36.弹性组件,设置于开孔9的内部,弹性组件包括由外至内方向依次连接的外压紧体1、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内压紧体5;
37.外压紧体1、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内压紧体5均设置有用于穿过管线8的中心孔;
38.外压紧体1、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均设置有安装孔,内压紧体5设置有螺纹孔20;
39.螺栓6依次穿过外压紧体1的安装孔、外弹性体2的安装孔、调节垫圈3的安装孔、内弹性体4的安装孔,与内压紧体5的螺纹孔20螺纹连接;
40.端盖10,设置在开孔9的开口处,端盖10设置有用于穿过管线8的中心通孔;
41.隔板14,隔板14设置在中心通孔内,隔板14外周与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接处设有剪切槽13。
42.具体的:
43.当墙体7浇筑完成后,在墙体7上会预设用于对管线8穿过的开孔9,但是此时一般不会立即布置管线8,管线8一般是在整个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才会布置管线8。此时需要对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进行封堵和防护,因为弹性组件是靠弹性形变密封管线8的外壁和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的,所以对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要求精度高,防止内壁有损坏,或者是有杂物等。
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可以在布置管线8前,将弹性组件放置在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中,端盖10安装在开孔9的开口处,与墙体7表面连接。端盖10设置有用于穿过管线8的中心通孔,隔板14设置在中心通孔内,隔板14外周与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接处设有剪切槽13。
45.当需要布置管线8时,由于隔板14外周与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接处设有剪切槽13,所以安装人员只需要用锤子敲击隔板14,隔板14就会脱落,将隔板14移出端盖10的中心通孔。
46.管线8由墙体7内部向外部方向上依次穿过内压紧体5的中心孔、内弹性体4的中心
孔、调节垫圈3的中心孔、外弹性体2的中心孔、外压紧体1的中心孔、端盖10的中心通孔引出墙体7外部。
47.外压紧体1、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均设置有安装孔,内压紧体5设置有螺纹孔20。
48.螺栓6依次穿过外压紧体1的安装孔、外弹性体2的安装孔、调节垫圈3的安装孔、内弹性体4的安装孔,与内压紧体5的螺纹孔20螺纹连接。
49.在安装过程中,当旋拧螺栓6时外压紧体1和内压紧体5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挤压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发生变形,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挤压后均发生变形,使得外弹性体2的外侧壁、调节垫圈3的外侧壁、内弹性体4的外侧壁均与墙体7的开孔9的内壁紧密贴合,实现了管线穿隔密封装置与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挤压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发生变形,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挤压后均发生变形,使得外弹性体2的内侧壁、调节垫圈3的内侧壁、内弹性体4的内侧壁均与管线8的外壁紧密贴合,实现了管线穿隔密封装置与管线8的外壁之间的密封,进而实现了对管线8穿过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的密封,可以很好地防火、防水,延长管线8的使用寿命。
50.需要说明的是,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均具有弹性。外弹性体2的材质可以为丁腈、氟橡胶、硅橡胶中的一种。调节垫圈3的材质可以为丁腈、氟橡胶、硅橡胶中的一种。内弹性体4的材质可以为丁腈、氟橡胶、硅橡胶中的一种。
51.外压紧体1和内压紧体5均不具有弹性,外压紧体1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内压紧体5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
52.进一步的,调节垫圈3的长度可以设置多种尺寸规格,安装人员可以根据墙体7的开孔9的深度,选择合适的调节垫圈3的长度,从而可以调整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的整体长度,适应墙体7的开孔9的深度,便于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的安装和密封效果。
5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该管线穿隔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处的端盖10和设置在端盖10的中心通孔的隔板14,当墙体7浇筑完成后,还没有布置管线8时,可以将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进行封堵和防护,防止建筑垃圾和杂物进入开孔9,还可以防护开孔9避免受到损坏。当需要布置管线8穿隔时,由于隔板14外周与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接处设有剪切槽13,所以安装人员只需要用锤子敲击隔板14,隔板14就会脱落,将隔板14移出端盖10的中心通孔。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人员操作。
54.进一步的,端盖10包括连接的第一段101和第二段102,第一段101插入开孔9中,第二段102压接在墙体7表面。
55.端盖10安装在开孔9的开口处,与墙体7表面连接,端盖10的第二段102压接在墙体7表面。
56.可选的,浇筑墙体7时可以圆周预埋四个螺纹柱,端盖10的第二段102上开设有四个与四个螺纹柱对应的通孔,然后通过螺母与螺纹柱的配合,旋拧螺母,将端盖10固定在墙体7表面。
57.可选的,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将端盖10粘接在墙体7表面。
58.可选的,在端盖10的第二段102上开设有四个通孔,通过手枪钻在墙体7表面打四个孔,通过膨胀螺栓将端盖10固定在墙体7表面。
5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
装置,该管线穿隔密封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7,第一密封圈17设置在中心通孔内,第一密封圈17的内圈与管线8的外壁密封连接,第一密封圈17的外圈与中心通孔的内壁密封连接。
60.第一密封圈17可以对端盖10的中心通孔的内壁和管线8的外壁进行密封,不仅加强了管线穿隔密封装置整体密封效果,而且可以对开孔9内弹性组件进行一道防护。
61.进一步的,在中心通孔内,沿着由外至内方向依次设置隔板14、第一密封圈17。当没有布置管线8时,隔板14在外侧可以对第一密封圈17防护,防止第一密封圈17暴露在外,受到风化,或者是人为损坏。
62.进一步的,中心通孔的内壁设置有环形限位凹槽19,第一密封圈17的外圈的表面设置有与环形限位凹槽19配合的环形凸起18。
63.环形限位凹槽19可以便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7,可以对第一密封圈17进行限位。
6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该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的第一密封圈17的内圈包括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向两侧分开形成v型空腔。
65.当将第一密封圈17挤压安装在端盖10的中心通孔的内壁和管线8的外壁时,第一密封圈17的材质可以为丁腈、氟橡胶、硅橡胶中的一种。
66.由于第一密封圈17整体为弹性的,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的端部与管线8的外壁挤压时,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相对逐渐分开,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与管线8的外壁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逐步增加,其密封效果越好。
67.进一步的,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的根部通过环形槽21过渡后一体连接。
68.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的根部通过环形槽21过渡后,可以防止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的根部由于挤压开裂变形。
6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该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的外弹性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截面为梯形的外环凹槽,外压紧体1设置有与外环凹槽配合的外环形凸台;
70.内弹性体4的内表面设置有截面为梯形的内环凹槽,内压紧体5设置有与内环凹槽配合的内环形凸台。
71.在安装过程中,当旋拧螺栓6时外压紧体1和内压紧体5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外压紧体1的外环形凸台,就会逐渐插入外弹性体2的截面为梯形的外环凹槽,逐渐将截面为梯形的外环凹槽两侧壁撑开,使得外弹性体2的外侧壁与墙体7的开孔9的内壁贴合得更加紧密。且外弹性体2的内侧壁与管线8的外壁贴合得更加紧密,使得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更佳。
72.在安装过程中,当旋拧螺栓6时外压紧体1和内压紧体5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内压紧体5的内环形凸台,就会逐渐插入内弹性体4的截面为梯形的内环凹槽,逐渐将截面为梯形的内环凹槽两侧壁撑开,使得内弹性体4的外侧壁与墙体7的开孔9的内壁贴合得更加紧密。且内弹性体4的内侧壁与管线8的外壁贴合得更加紧密,使得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更佳。
7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该管线穿隔密封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圈11,第二段102的内表面设置有环形安装凹槽
12,第二密封圈11设置于环形安装凹槽12中,第二密封圈11用于墙体7表面和端盖10之间的密封。
74.第二密封圈11的材质可以为丁腈、氟橡胶、硅橡胶中的一种,端盖10安装在开孔9的开口处,与墙体7表面连接,第二密封圈11挤压安装在端盖10和墙体7表面之间,可以对端盖10和墙体7表面之间进行密封。不仅加强了管线穿隔密封装置整体密封效果,而且可以对开孔9内弹性组件进行一道防护。
7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该管线穿隔密封装置的端盖10包括第一子端盖和第二子端盖,第一子端盖和第二子端盖均具有半圆形凹槽,第一子端盖的半圆形凹槽与第二子端盖的半圆形凹槽对合形成用于穿过管线8的中心通孔。
76.该结构便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7,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子端盖从墙体7上拆卸下来,套装第一密封圈17,再将第一子端盖10装上,即可将第一密封圈17压装于管线8的外壁与第一子端盖的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子端盖的半圆形凹槽之间。
77.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当需要布置管线8时,由于隔板14外周与中心通孔的内壁相接处设有剪切槽13,所以安装人员只需要用锤子敲击隔板14,隔板14就会脱落,将隔板14移出端盖10的中心通孔。
78.管线8由墙体7内部向外部方向上,依次穿过内压紧体5的中心孔、内弹性体4的中心孔、调节垫圈3的中心孔、外弹性体2的中心孔、外压紧体1的中心孔、端盖10的中心通孔、第一密封圈17,引出墙体7外部。
79.外压紧体1、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均设置有对应的圆周分布的四个安装孔,内压紧体5设置有对应的四个螺纹孔20。
80.四个螺栓6分别依次穿过对应的外压紧体1的安装孔、外弹性体2的安装孔、调节垫圈3的安装孔、内弹性体4的安装孔,与内压紧体5的螺纹孔20螺纹连接。
81.在安装过程中,当旋拧四个螺栓6时外压紧体1和内压紧体5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挤压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发生变形,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挤压后均发生变形,使得外弹性体2的外侧壁、调节垫圈3的外侧壁、内弹性体4的外侧壁均与墙体7的开孔9的内壁紧密贴合,实现了管线穿隔密封装置与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挤压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发生变形,外弹性体2、调节垫圈3、内弹性体4挤压后均发生变形,使得外弹性体2的内侧壁、调节垫圈3的内侧壁、内弹性体4的内侧壁均与管线8的外壁紧密贴合,实现了管线穿隔密封装置与管线8的外壁之间的密封,进而实现了对管线8穿过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的密封,可以很好地防火、防水,延长管线8的使用寿命。
82.可选的,端盖10的中心通孔的内径大于圆周分布的四个螺栓6的外径,便于旋拧螺栓6。
83.可选的,也可以将端盖10与弹性组件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便于安装人员将手伸进端盖10的中心通孔内,利用扳手旋拧螺栓6。
84.由于第一密封圈17具有弹性,安装时只需要安装人员将其手动挤压安装在端盖10的中心通孔的内壁和管线8的外壁之间,为了便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7,中心通孔的内壁设置
有环形限位凹槽19,第一密封圈17的外圈的表面设置有与环形限位凹槽19配合的环形凸起18。环形限位凹槽19可以便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7,可以对第一密封圈17进行限位。当将第一密封圈17挤压安装在端盖10的中心通孔的内壁和管线8的外壁时,第一密封圈17的材质可以为丁腈、氟橡胶、硅橡胶中的一种。由于第一密封圈17整体为弹性的,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的端部与管线8的外壁挤压时,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相对逐渐分开,第一环形侧壁15和第二环形侧壁16与管线8的外壁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逐步增加,其密封效果越好。
85.第二密封圈11挤压安装在端盖10和墙体7表面之间,可以对端盖10和墙体7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8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穿隔密封装置,该管线穿隔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处的端盖10和设置在端盖10的中心通孔的隔板14,当墙体7浇筑完成后,还没有布置管线8时,可以将预设在墙体7的开孔9进行封堵和防护,防止建筑垃圾和杂物进入开孔9,还可以防护开孔9避免受到损坏。
87.除此之外,第二密封圈11可以对端盖10和墙体7表面之间进行密封。第一密封圈17可以对端盖10的中心通孔的内壁和管线8外壁进行密封,不仅加强了管线穿隔密封装置整体密封效果,而且可以对开孔9内弹性组件进行一道防护。
8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