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青少年汗液管理服装的制作方法

2022-12-25 03:24: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少年汗液管理服装。


背景技术:

2.现阶段国内运动市场中,关于成人排汗吸湿的服装类型较多,但专门针对青少年出汗模式的研究技术较少,成年人的汗腺量是相对集中和固定的,多部分的出汗多集中在腋窝、腹股沟等地方,在大量运动或炎热天气情况下易在后背上部或前胸等部位出汗,而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汗腺量相对松散而不集中。青少年出汗的地方除手、脚、额外,更多集中在后背、后腰部、肩部等区域,且由于青少年新陈代谢水平较成人快,肌肉活动量较多,流汗水平相对更高,特别是脊柱两侧,出汗量可以达到胸腹部的1.5倍。
3.目前市场上针对青少年专门设计的排汗透气服装处于缺失状态,因此需要一款针对青少年穿着的夏季用排汗透气服装来填补市场空白,以更满足青少年夏季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针对青少年专门设计的排汗透气服装处于缺失状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青少年汗液管理服装。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青少年汗液管理服装,服装背面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一区域设置在自颈椎位置沿脊柱方向延伸至髋骨上方位置,第一区域整体呈倒梯形分布,第一区域内部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子区域为提花网孔结构,用于汗液快速蒸发;第二区域为对称区域,设置在后腰两边从上至下对应腰椎至骶骨位置,横向向侧腰方向延伸,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临近处呈斜边设置,第二区域内部设置为斜向条形结构,形成排汗通道,可将青少年后腰两侧产生的汗水导向服装边缘,便于排汗透气;第三区域也为对称区域,设置在双侧肩部,临近第一区域呈斜边,倾斜角度符合人体肩胛处的组织结构,可将汗水快速吸湿扩散。
6.进一步地,第二区域斜向条形与临近第一区域的斜边平行,斜度为60
°

7.进一步地,第三区域临近第一区域的斜边与第一区域上边缘平行,斜度为38.5
°

8.进一步地,第一区域内子区域的提花网孔的孔径为0.5-1mm,网孔密度为20-30个/cm2。
9.进一步地,第一区域内的子区域呈龟背状分布,第一区域中部沿竖直方向为空白区域,可用于设置标识。
10.进一步地,第二区域内条形排汗结构是由多个单孔提花网孔短线排列形成,单个提花组织孔径为0.3mm,网孔组织的间距约3.5mm。
11.进一步地,第三区域内渐变条形结构的单孔提花组织孔径为0.3mm,条形网孔组织的间距约3.5mm。
12.进一步地,第一区域面积占服装背面整体面积的24.0-42.1%。
13.进一步地,第二区域面积占服装背面整体面积的35.8-51.5%。
14.进一步地,第三区域面积占服装背面整体面积的2.1-7.3%。
15.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针对青少年出汗特点的将服装背部区域划分出三个区域并及结合区域特点采用对应的纹理结构设计。当人体出汗时,作为排汗量最多的后背,可通过后背不同的分区以及功能性提花组织,最大效率的加大人体后背排汗、导汗、扩散等效率,加快汗液散发,使青少年穿着感到舒适与凉爽。
附图说明
16.图1为2021年拉夫堡大学青春期前儿童出汗模式的体测图;
17.图2为青少年汗液管理服装整体背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第一区域微组织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第二区域微组织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第三区域微组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青少年出汗模式的研究,对排汗最多的后背区域进行科学的、精准的区域划分,再通过设计不同区域的织物结构,以达到快速排汗或导汗,使得汗液快速蒸发,实现穿着舒适的效果。
23.如图1所示,根据2021年拉夫堡大学青春期前儿童出汗模式的体测图(欧洲应用生理学杂志2021年121期3561

3576页),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出汗量较大的区域除手、足、额头外,在背部多集中在脊柱及两侧,且脊柱部位出汗量区域呈由上至下的倒梯形分布,后腰两侧部位也是出汗量相对较多区域,但至躯体两侧时出汗量分布斜向渐少,肩部两侧出汗区域出汗量相对较少,呈倾斜状分布。
24.因此,针对青少年出汗量分布的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汗水管理服装的设置如下:
25.如图2所示,将青少年服装的背部区域分为第一区域1、第二区域2、第三区域3、其他区域,其中第一区域1设置在自颈椎位置沿脊柱方向延伸至髋骨上方位置,第一区域1整体呈倒梯形分布,第一区域1属于青少年背部出汗率最高的部分,第一区域1内部划分为龟背状的多个子区域,便于汗液蒸发;第二区域2为对称区域,设置在后腰两边,从上至下约对应腰椎至骶骨位置,横向向侧腰方向延伸,第二区域2出汗量略低于第一区域1,第二区域2与第一区域1临近处呈斜边设置,第二区域2内部呈现斜向条形结构,斜度约为60
°
,斜向条形与临近第一区域1的斜边平行,形成排汗通道,可将青少年后腰两侧产生的汗水导向服装边缘,便于排汗透气;第三区域3也为对称区域,设置在双侧肩部,临近第一区域1呈斜边,倾斜角度符合人体肩胛处的组织结构,可将汗水快速吸湿扩散。
26.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区域1对应的青少年背部位置出汗量较大,因此第一区域1的设计思路以快速吸湿透气排汗为主,第一区域1内单个子区域的纹理选用透气性较佳的提花网孔结构,该提花网孔结构可以由平纹针织的过程中减少经纱或纬纱的方式织造形成,
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具体编织工艺,只要能满足形成立体网孔的编织方式均可,优选个提花网孔的孔径约 0.5-1mm,每个平方厘米中,大约有20至30个提花网眼(20~30个/cm2);以130-175的青少年服装尺码为例,第一区域1面积约占后背整体面积的 24.0-42.1%。
27.第一区域1内子区域呈龟背状分布,除考虑服装构造设计的美观因素,也是为了使单个子区域能更好的适应出汗率有略微差异的区域。每个子区域的网孔量或网孔直径均可以有细微的调整;同时第一区域1中部,沿着脊柱的方向,也可使得标识融入其中,既凸显品牌特色,标识区域也可采用提花网孔的结构,起到吸湿排汗作用。
28.如图4所示,第二区域2内条形排汗结构是由多个单孔提花网孔短线排列形成的纹理结构,便于形成汗液导流通道,这样设计是由于第二区域2出汗量略低于第一区域1但位置靠近服装边缘,因此第二区域2的设计思路以导汗为主。其中单个提花组织孔径约0.3mm,短线网孔组织的间距约3.5mm。以130-175青少年服装尺码为例,第二区域2面积约占后背整体面积的 35.8-51.5%。
29.如图5所示,以第三区域3左肩部分的纹理结构为例(左右肩对称设置),第三区域3采用渐进式提花纹理将汗液快速吸湿扩散。这是由于第三区域3 接近服装袖口和临近第一区域1,且第三区域3出汗率略低于第二区域2,因此采用快速吸湿扩散的设计方式。第三区域3内渐变条形结构的单孔提花组织孔径约0.3mm,条形网孔组织的间距约3.5mm,倾斜角度约为38.5
°
,渐变效果是由于第三区域3轮廓不规则,导致每条网孔的长度呈逐渐变化形态。以130-175青少年服装尺码为例,第三区域3面积约占后背整体面积的 2.1-7.3%。
3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1、第二区域2、第三区域3的占比随着青少年服装尺码的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比例变化,这是由于不同年龄或身高的青少年,出汗率分布区域变化所致,身高越高或年龄越高的青少年,出汗率分布越接近成人,呈现脊柱大量出汗位置渐渐集中于脊椎上部,后腰两侧出汗量相对减少的特点。具体不同尺码的参考分布面积见表1。
31.表1不同尺码的青少年服装背部区域分布变化
32.尺码130140150160170175第一区域42.1%38.6%33.6%29.6%25.6%24.0%第二区域35.8%37.4%40.8%44.5%49.7%51.5%第三区域2.1%4.6%6.1%6.9%6.9%7.3%其他区域20.0%19.4%19.5%19%17.8%17.2%总面积100%100%100%100%100%100%
33.对于青少年汗液管理的服装正面,具体结构的设置可参考背面设置的特点原理进行相似设置。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