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烫的马克杯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17:36: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器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烫的马克杯。


背景技术:

2.水是生命之源,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都会需要水,人类更是如此。一般来说,一个人每天要从体内排出约2.5公斤的水,绝大部分需要通过喝水和食物来补充,因此每天要喝2000毫升以上的水才能保持水分的平衡。也就是说,如果一杯水为250毫升的话,每天饮用8杯水为好。而饮用水时使用的杯子多种多样,有玻璃杯、塑料杯、保温杯和马克杯等,其中马克杯是较常用到的一种。
3.但现有的马克杯倒入开水后,需要等待很久水温才能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程度,而现有的马克杯为解决这个问题会在杯盖上设置风扇,但这样风扇的功能过于单一仅能对杯内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马克杯仅能对杯中进行散热。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烫的马克杯,包括杯体、风扇、折叠连接件以及杯把组件,所述杯把组件位于杯体侧面,所述杯把组件与杯体固定连接,所述折叠连接件可自由调节角度,所述折叠连接件一端与杯把组件拆卸式连接,所述折叠连接件另一端与风扇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折叠连接件包括风扇固定头、第一弯折条、第二弯折条、第三弯折条以及连接座,所述风扇固定头用于与风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条一端与风扇固定头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弯折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条一端与第一弯折条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三弯折条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弯折条一端与第二弯折条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拆卸式安装在杯把组件上。
7.进一步的,所述杯把组件包括连接板、固定块以及握把件,所述连接板顶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折叠连接件还包括螺纹连接柱,所述螺纹连接柱位于连接座正下方并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连接柱与第一螺纹孔相匹配,所述连接座与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握把件位于连接板下方并与连接板拆卸式连接,所述杯体外侧面设有杯把连接孔,所述固定块一端与连接板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卡合在杯把连接孔中并与杯体粘连。
8.进一步的,所述握把件包括连接棍以及防滑套,所述连接板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棍侧面靠上部设有与第二螺纹孔匹配的第一螺纹,所述连接棍与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防滑套套设在连接棍外侧面并与连接棍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马克杯还包括防烫块,所述杯体侧面对应杯把组件的位置开设有防烫放置槽,所述防烫块放置在防烫放置槽中并与防烫放置槽粘连。
10.进一步的,所述防烫块为硅胶材料构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首先将折叠连接件拆卸式连接在连接板上,当需要对杯中液体散热时,调节折叠连接件的角度,使风扇的扇叶朝向杯中即可,当需要对人体进行散热时,调节折叠连接件的角度,使风扇的扇叶朝向人即可。这样使得风扇的角度可以任意调节从而提高风扇的利用率以及功能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部位a的局部放大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弯折条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与风扇固定头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杯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记:1、杯体;11、杯把连接孔;12、防烫放置槽;2、风扇;3、折叠连接件;31、风扇固定头;32、第一弯折条;33、第二弯折条;34、第三弯折条;35、连接座;351、螺纹连接柱;4、杯把组件;41、连接板;411、固定块;412、第一螺纹孔;413、第二螺纹孔;42、握把件;421、连接棍;422、第一螺纹;423、防滑套;5、防烫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3.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烫的马克杯,包括杯体1、风扇2、折叠连接件3、防烫块5以及杯把组件4。
24.所述杯体1侧面设有防烫放置槽12,所述杯体1侧面对应防烫放置槽12的上方设有杯把连接孔11,所述防烫块5放置在防烫放置槽12中并与防烫放置槽12粘连,所述防烫块5为硅胶材料构成,所述硅胶材料为常见的防烫材料。
25.所述杯把组件4包括连接板41、固定块411以及握把件42,所述连接板41顶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412,所述连接板41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413,所述固定块411一端与连接板41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411卡合在杯把连接孔11中并与杯体1粘连,所述握把件42包括连接棍421以及防滑套423,所述连接棍421侧面靠上部设有与第二螺纹孔413匹配的第一螺纹422,所述连接棍421与连接板41螺纹连接,所述防滑套423套设在连接棍421外侧面并与连接棍421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套423为海绵材料构成,防滑套423便于握持防滑。
26.所述折叠连接件3包括包括风扇固定头31、第一弯折条32、第二弯折条33、第三弯折条34、螺纹连接柱351以及连接座35,所述风扇2固定头与风扇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条32一端与风扇固定头3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弯折条33转动连接,本文所述的转动连接为铰接,且相互铰接的两根弯折条之间相互挤压,进而使得相互铰接的两根弯折条具有阻力,所述第二弯折条33一端与第一弯折条32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三弯折条34转动连
接,所述第三弯折条34一端与第二弯折条33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连接座35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连接柱351位于连接座35正下方并与连接座35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连接柱351与第一螺纹孔412相匹配,所述连接座35与连接板41螺纹连接,利用第一弯折条32、第二弯折条33以及第三弯折条34可方便的调节风扇2角度,通过转动第一弯折条32、第二弯折条33以及第三弯折条34的角度从而方便的实现对杯中液体散热或对人体进行散热。
27.工作原理:首先将连接座35螺纹连接在连接板41上,当需要对杯中液体散热时,调节第一弯折条32、第二弯折条33以及第三弯折条34,使风扇2的扇叶朝向杯中即可,当需要对人体进行散热时,调节第一弯折条32、第二弯折条33以及第三弯折条34,使风扇2的扇叶朝向人即可。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烫的马克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风扇、折叠连接件以及杯把组件,所述杯把组件位于杯体侧面,所述杯把组件与杯体固定连接,所述折叠连接件可自由调节角度,所述折叠连接件一端与杯把组件拆卸式连接,所述折叠连接件另一端与风扇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的马克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连接件包括风扇固定头、第一弯折条、第二弯折条、第三弯折条以及连接座,所述风扇固定头用于与风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条一端与风扇固定头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弯折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条一端与第一弯折条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三弯折条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弯折条一端与第二弯折条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拆卸式安装在杯把组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的马克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把组件包括连接板、固定块以及握把件,所述连接板顶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折叠连接件还包括螺纹连接柱,所述螺纹连接柱位于连接座正下方并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连接柱与第一螺纹孔相匹配,所述连接座与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握把件位于连接板下方并与连接板拆卸式连接,所述杯体外侧面设有杯把连接孔,所述固定块一端与连接板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卡合在杯把连接孔中并与杯体粘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烫的马克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件包括连接棍以及防滑套,所述连接板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棍侧面靠上部设有与第二螺纹孔匹配的第一螺纹,所述连接棍与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防滑套套设在连接棍外侧面并与连接棍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的马克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克杯还包括防烫块,所述杯体侧面对应杯把组件的位置开设有防烫放置槽,所述防烫块放置在防烫放置槽中并与防烫放置槽粘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烫的马克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块为硅胶材料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烫的马克杯,一种防烫的马克杯,包括杯体、风扇、折叠连接件以及杯把组件,所述杯把组件位于杯体侧面,所述杯把组件与杯体固定连接,所述折叠连接件可自由调节角度,所述折叠连接件一端与杯把组件拆卸式连接,所述折叠连接件另一端与风扇固定连接,将折叠连接件拆卸式连接在连接板上,当需要对杯中液体散热时,调节折叠连接件的角度,使风扇的扇叶朝向杯中即可,当需要对人体进行散热时,调节折叠连接件的角度,使风扇的扇叶朝向人即可。这样使得风扇的角度可以任意调节从而提高风扇的利用率以及功能性。提高风扇的利用率以及功能性。提高风扇的利用率以及功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漳 周桂水 徐木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德化县联捷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3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