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沥青混凝土压密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15:13: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一种沥青混凝土压密机构,用于压密沥青混凝土道路,属于压密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路的沥青路面数量少、等级低,技术状况差,材料性能不好,因此公路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强度方面,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并未成为主要路面病害而得到足够重视。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高等级公路得到了很大发展。1988年沈大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等我国大陆首批高速公路通车,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路面中绝大部分采用了沥青路面结构。随着公路交通量的增加、汽车轴载的加大以及渠化交通的形成,超载、重载车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即容易出现车辙,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普遍问题。
3.车辙是沥青路面的最有危害的破坏形式之一。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削弱了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易于诱发坑槽、水损害等其它病害;雨天车辙内积水导致车辆出现漂滑,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在冬季车辙槽内结冰,降低路面的抗滑能力,行车产生冰滑现象;车辆在超车或变换车道时会使方向失控,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路表过量的变形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因此车辙的出现不仅会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影响到汽车行驶的舒适性,而且危及到行车的安全,从而给国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克服车辙的问题,不仅需要对沥青路面结构进行优化,还需要对沥青混凝土压密机构进行改进,现有的沥青混凝土压密机构大多是在车底部设置大型滚筒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密,也保证路面各位置的沥青层紧实、且厚度相同,从而避免车辙的出现,但现有的沥青混凝土压密机构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一、由于现有的沥青混凝土压密机构都是对路面进行局部来回压密,在进行局部压密的情况下,虽然所经过的路面能被压密,但处于边缘位置的沥青混凝土容易受压出现向外挤压的情况,虽然会进行二次压密,但由于所用滚筒轮其长度足够长,在其它位置已完全压密的情况下,最开始处于边缘位置的沥青混凝土二次压实时,处理中间位置,且与已完全压实的部分的表面高度相同或更低时,其压密效果就会变差,即不能很好的被压实,从而易出现车辙现象;
5.二、在沥青混凝土刚铺设好进行压密时,沥青混凝土压密机构的滚筒轮向前或向后行驶进行压密,由于所受的力不是垂直向下的力,在车还稍微过快的情况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受力后,材料容易往前移动,从而易造成沥青层厚度减薄,需进行二次补料,从而增加人工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压密机构,解决现有机构压密的沥青混凝土容易出现车辙现象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沥青混凝土压密机构,包括前滚筒轮和后滚筒轮,设置在前滚筒轮和后滚筒轮上的车体,包括设置在车体前端上的安装架,设置在前滚筒轮两端所对应的安装架上的第一纵向伸缩机构,设置在第一纵向伸缩机构上、用于对道路两侧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前滚筒轮的端部相邻。
9.进一步,所述限位块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刚性块和设置下部的软性块。
10.进一步,车体前端的安装架上还设置有第二纵向伸缩机构,设置在第二纵向伸缩机构上的压密板,压密板位于前滚筒轮之前。
11.进一步,所述限位块与压密板处于同一水平时,限位块与压密板的端部相邻。
12.进一步,所述前滚筒轮与限位块之间的间距为1cm-2cm;
13.所述前滚筒轮与压密板之间的间距为1cm-5cm。
14.进一步,靠近前滚筒轮一侧,压密板上设置有向上凸的凸槽,在凸槽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挡板机构。
15.进一步,所述挡板机构包括凸槽顶部设置的复位弹性结构,与复位弹性结构相连接的挡板。
16.进一步,沿道路的宽度方向,压密板上设置有多个测距传感器。
17.进一步,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获取路面图像的摄像头。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一、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第一次压密操作时,通过车体前端设置的限位块对沥青混凝土道路进行横向和纵向限位(对未压实部分和已压实部分的交界处进行横向和纵向压密,即对未压实部分横向限位,对已压实部分纵向限位),限位的同时通过前滚筒轮进行压密,可防止未压密沥青混凝土道路边缘受力将沥青混凝土向外挤压,容易造成压密效果差,容易出现车辙现象等问题;
20.二、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块由两种材质组成,将下部设置为软性材质是为了防止路面不平,在高处位置无法通过或易造成限位块和其它结构损坏的问题,而将上部设置为刚性材质,其目的是为了能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
21.三、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第一次压密操作时,通过压密板先将沥青混凝土进行垂直压密,压密后,再通过车体上的驱动机构驱动前滚筒轮和后滚筒轮进行压密,即可大大降低材料容易往前移动,从而易造成沥青层厚度减薄,需进行二次补料的问题,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22.四、本实用新型限位块与压密板的端部相邻,其目的是为了对边缘进行限位,防止沥青混凝土道路侧边受力将沥青混凝土向外挤压,从而容易造成压密效果差,容易出现车辙等问题;
23.五、本实用新型限定了前滚筒轮与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并限定了前滚筒轮与压密板之间的间距,其目的是了为防止间距过大,限位效果不佳,间距过小,不便于限位块和压密板的设置;
24.六、本实用新型设置挡板机构的目的是在车体的行进方向,对未压实部分和已压实部分的交界处进行横向和纵向压密,防止未压密沥青混凝土道路边缘受力将沥青混凝土向外挤压,容易造成压密效果差,容易出现车辙现象等问题;
25.七、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测距传感器的目的是为了用于测量同一水平各位置与道
路面的距离,用于人为判断是否需要二次补料,避免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或高低差距过大的问题;
26.八、本实用新型设置摄像头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挡板机构是否与未压实部分和已压实部分的交界处进行很好的配合,以防止配合不佳,影响压密效果。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上设置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上设置压密板,压密板上设置挡板机构和测距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密板上设置挡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前滚筒轮、2-后滚筒轮、3-车体、4-安装架、5-第一纵向伸缩机构、 6-限位块、7-刚性块、8-软性块、9-第二纵向伸缩机构、10-压密板、11-凸槽、 12-挡板机构、13-复位弹性结构、14-挡板、15-测距传感器、16-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
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41.实施例1
42.为了解决现有机构压密的沥青混凝土容易出现车辙现象的问题,如图1、2 所示,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压密机构,包括前滚筒轮1和后滚筒轮2,设置在前滚筒轮1和后滚筒轮2上的车体3,包括设置在车体3前端上的安装架4,设置在前滚筒轮1两端所对应的安装架4上的第一纵向伸缩机构5,设置在第一纵向伸缩机构5上、用于对道路两侧进行限位的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与前滚筒轮1的端部相邻。
43.所述安装架的结构,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44.本实施例限定的前滚筒轮1和后滚筒轮2,是根据第一次压密道路时,压密机构的行进方向来确定的,即位于行进方向前端的为前滚筒轮1,位于行进方向后端的为后滚筒轮2。
45.所述第一纵向伸缩机构5可为液压伸缩机构。
46.实践中,沥青混凝土铺好后,若前滚筒轮1和后滚筒轮2的长度与需要压密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的宽度相同,则车体上的控制器(为现有的控制器)控制两端的安装架上的第一纵向伸缩机构伸长,使得前滚筒轮前进时,限位块能与沥青混凝土道路的两侧相贴合,此时车体上的驱动机构再驱动前滚筒轮1和后滚筒轮2 前进,即能防止未压密沥青混凝土道路边缘受力将沥青混凝土向外挤压,容易造成压密效果差,容易出现车辙现象等问题,第一次压密后,即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安装架上的第一纵向伸缩机构收缩,实现自由压密,原因是考虑到限位压密时长较长,而且第一次压密的变化最大,所以采用了如上实施方式。当然,第一次压密后,第一纵向伸缩机构5也可进行伸缩调整,配合进行二次压密,而且还可在后滚筒轮2一侧设置相应的机构,以进一步实现限位压密。
47.若前滚筒轮1和后滚筒轮2的长度小于需要压密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的宽度时,此时只需要通过车体上的控制器控制一端的安装架上的第一纵向伸缩机构伸长,使得前滚筒轮前进时,限位块能与沥青混凝土道路的一侧相贴合,此时车体上的驱动机构再驱动前滚筒轮1和后滚筒轮2前进,按上述操作,单向实现一定距离压密后,通过控制器控制伸缩的第一纵向伸缩机构收缩,车体调头,控制另一端的安装架上的第一纵向伸缩机构伸长,伸缩后,使限位块与已压密和未压密的交界处相接触,车体上的驱动机构再驱动前滚筒轮1和后滚筒轮2前进,往返多次,即可完成道路的第一次压密;即能防止未压密沥青混凝土道路边缘受力将沥青混凝土向外挤压,容易造成压密效果差,容易出现车辙现象等问题,第一次压密后,即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安装架上的第一纵向伸缩机构收缩,实现自由压密,原因是考虑到限位压密时长较长,而且第一次压密的变化最大,所以采用了如上实施方式。实践中,还可在后滚筒轮2上设置相应的机构,往返时,不用调头,直接将后端作为前端即可。
48.实施例2
4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块6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刚性块 7和设置下部的软性块8。限位块由两种材质组成,将下部设置为软性材质是为了防止路面不平,在
高位处无法通过或易造成限位块和其它结构损坏的问题,而将上部设置为刚性材质,其目的是为了能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其中,刚性块7 和软性块8活动连接,如软性块8套设在刚性块7上,目的是为了便于更换。
50.实施例3
51.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4所示,车体1前端的安装架4上还设置有第二纵向伸缩机构9,设置在第二纵向伸缩机构9上的压密板10,压密板10位于前滚筒轮1之前。第二纵向伸缩机构9可为液压伸缩机构。
52.在实践中,车体上的驱动机构驱动前滚筒轮1和后滚筒轮2前进之前,先通过第二纵向伸缩机构伸长,初步压密沥青混凝土,初步压密后,收缩第二纵向伸缩机构,再驱动前滚筒轮1和后滚筒轮2在初步压密后的沥青混凝土上进行压密,根据上述实现过程,再执行多次,即完成第一次压密,可大大降低材料容易往前移动,从而易造成沥青层厚度减薄,需进行二次补料的问题,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53.实施例4
5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限位块6与压密板10处于同一水平时,限位块6与压密板10的端部相邻。是为了对边缘进行限位,防止沥青混凝土道路侧边受力将沥青混凝土向外挤压,容易造成压密效果差,容易出现车辙现象等问题。
55.实施例5
56.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前滚筒轮1与限位块6之间的间距为1cm-2cm;所述前滚筒轮1与压密板10之间的间距为1cm-5cm,如2cm、3cm或4cm。限定了前滚筒轮与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并限定了前滚筒轮与压密板之间的间距,其目的是了为防止间距过大,限位效果不佳,间距过小,不便于限位块和压密板的设置。
57.实施例6
58.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1、4、5所示,靠近前滚筒轮1一侧,压密板10 上设置有向上凸的凸槽11,在凸槽11内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挡板机构12。所述挡板机构12包括凸槽11顶部设置的复位弹性结构13,与复位弹性结构13相连接的挡板14。复位弹性结构13可为复位弹簧或复位弹性片或其它复位弹性材质。设置挡板机构的目的是在车体的行进方向,对未压实部分和已压实部分的交界处进行横向和纵向压密(第二纵向伸缩机构9伸长时,复位弹性结构13受力压缩,此时挡板14的底部与交界处的已压实部分限位接触,即实现纵向限位,挡板14 的侧面与交界处的未压实部分限位接触,即实现横向限位),防止未压密沥青混凝土道路边缘受力将沥青混凝土向外挤压,容易造成压密效果差,容易出现车辙现象等问题。
59.实施例7
60.如图1、4所示,沿道路的宽度方向,压密板10上设置有多个测距传感器15,多个测距传感器的目的是为了用于测量同一水平各位置与道路面的距离,用于人为判断是否需要二次补料,避免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架 4上还设置有用于获取路面图像的摄像头16,目的是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挡板机构是否与未压实部分和已压实部分的交界处进行很好的配合,以防止配合不佳,影响压密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