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吸湿发热针织布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14:09: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为吸湿发热针织布。


背景技术:

2.针织布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是众多面料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3.公告号为cn215551656u的实用新型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保暖防风的针织布pu面料,所述保暖防风的针织布pu面料包括: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包括有第一蚕丝纤维层、鹅毛填充层和第二蚕丝纤维层,所述第一蚕丝纤维层、鹅毛填充层和第二蚕丝纤维层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蚕丝纤维层的一侧设置有耐磨层;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包括纯棉面料层和绒毛层,所述纯棉面料层与绒毛层连接。
4.上述方案中解决的问题,通过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第一保温层通过第一蚕丝纤维层、鹅毛填充层和第二蚕丝纤维层构成,第二保温层通过纯棉面料层和绒毛层构成,能够使面料能够有效的保暖防风,且通过绒毛层的一侧与身体接触,能够有效的提高舒适度。
5.但是绒毛层因为绒毛自身膨胀的效果,在增加保暖效果的同时,会增加面料的厚度,使得面料制成服饰时,穿着会出现臃肿现象,造成穿着的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吸湿发热针织布。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吸湿发热针织布,依次包括表层和里层,所述里层朝向表层的一侧热压成型有若干容纳槽,所述里层和表层之间形成空气层,所述空气层内设置有吸湿发热条,所述里层穿设有连接纱,所述连接纱在里层朝向或远离表层的一侧分别形成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遮盖在吸湿发热条表面,所述里层由透气导湿纤维束平纹编织而成。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身体的汗水会在透气导湿纤维束的作用下被吸湿发热条所吸收,吸湿发热条会吸收汗液而产生热量,吸湿发热条会因为与里层直接接触,热量会直接传递至里层,增加针织布的保暖效果,而空气层内会存在静止空气,吸湿发热条与表层之间相隔静止空气,由于静止空气热传递效率低,使得能减小吸湿发热条和身体传递至表层的热量,降低热量流失,提高针织布保暖效果,同时该方式避免了通过增加针织布厚度来提高针织布保暖效果,提高使用者穿着美观性。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发热条包括中心部以及螺纹缠绕在中心部外侧的缠绕部,所述中心部由多股依克丝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缠绕部由多股竹纤维加捻而成。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克丝纤维具有吸湿发热的效果,汗液被依克丝纤维吸收后会产生热量,增加针织布的保暖效果,而竹纤维具有导湿抗菌效果,在帮助依克丝纤维吸收汗液的同时,能减小汗液产生的细菌,提高针织布的卫生安全性。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发热条呈波浪结构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吸湿发热条截面过大导致热量无法很好的传递,且能通过波浪结构增加吸湿发热条长度,提高针织布发热效果。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发热条与表层之间间隙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吸湿发热条与表层之间直接产生接触的概率,从而减少因直接接触传递至表层的热量,提高针织布的保暖效果。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纱由棉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混合加捻而成。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的效果混合后,使得连接纱具有丝绸般极佳的手感、良好的吸湿性以及快干效应,增加接触支撑部的舒适性,且能帮助将汗液传递至吸湿发热条。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纤导湿纤维包括芯纱和缠绕纱,所述缠绕纱螺纹缠绕在芯纱外侧,所述芯纱由多股丙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缠绕纱由多股截面呈十字结构的涤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丙纶纤维具有着芯吸效果,能通过针织布传递水蒸气,使得能将因身体蒸发形成的汗蒸气传递至吸湿发热条,而异形纤维则有着透气和导湿的效果,能使得里层吸收的汗水快速传递至吸湿发热条处,从而增加针织布的发热效果。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里层以及连接纱会将汗液传递至吸湿发热条,利用依克丝纤维的特性,使得针织布会发出热量,增加针织布的保暖效果。
22.空气层内的静止空气会降低身体和吸湿发热条传递至表层的热量,进一步增加针织布的保暖效果。
23.避免了通过增加针织布厚度来提高针织布保暖效果,减少穿着时的臃肿感,并提高使用者穿着美观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湿发热针织布的结构示意图一;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湿发热针织布的结构示意图二;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气导湿纤维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湿发热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纱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表层;2、里层;3、空气层;4、透气导湿纤维束;5、芯纱;6、缠绕纱;7、丙纶纤维;8、涤纶异形纤维;9、支撑部;10、连接部;11、连接纱;12、中心部;13、缠绕部;14、吸湿发热条;15、棉纤维;16、聚乳酸纤维;17、依克丝纤维;18、竹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吸湿发热针织布,如图1所示,依次包括表层1和里层2,里层2朝向表层1的一侧热压成型有若干容纳槽,里层2和表层1之间形成空气层3,而空气层3内存在静止空气,静止空气具有热传递效率低的特点,使得能减小传递至表层1上的身体热量,当风吹至表层1时,能减小风带走的热量,提高针织布的保暖效果。
32.如图2所示,里层2由透气导湿纤维束4平纹编织而成,透气纤导湿纤维包括芯纱5和缠绕纱6,缠绕纱6螺纹缠绕在芯纱5外侧,其中芯纱5由多股丙纶纤维7加捻而成,丙纶纤维7具有着芯吸效果,能通过针织布传递水蒸气,使得能将因身体蒸发形成的汗蒸气传递,减少身体和针织布之间的汗蒸气,而缠绕纱6由多股截面呈十字结构的涤纶异形纤维8加捻而成,涤纶异形纤维8具有强度高的特点,使得能增加针织布的整体强度,同时由于涤纶异形纤维8的异形纤维结构特点,使得涤纶异形纤维8有着透气和导湿的效果,能使得里层2能快速将身体上汗液进行传递,这样透气导湿纤维束4能减少汗液对身体保暖造成的影响,提高使用者穿着舒适性。
33.如图3所示,空气层3内设置有吸湿发热条14,其中里层2穿设有连接纱11,连接纱11在里层2朝向或远离表层1的一侧分别形成支撑部9和连接部10,连接部10遮盖在吸湿发热条14表面,通过连接部10的束缚,使得吸湿发热条14会与里层2相紧贴,而使得吸湿发热条14与表层1之间间隙配合,这样吸湿发热条14无法与表层1直接产生接触,其中吸湿发热条14包括中心部12以及螺纹缠绕在中心部12外侧的缠绕部13,中心部12由多股依克丝纤维17加捻而成,缠绕部13由多股竹纤维18加捻而成,依克丝纤维17具有吸湿发热的效果,身体上的汗液会在里层2的作用下传递至依克丝纤维17处,而汗液被依克丝纤维17吸收后会产生热量,使得增加针织布的保暖效果,同时由于吸湿发热条14无法与表层1直接产生接触,能减小吸湿发热条14传递至表层1的热量,降低热量流失,进一步提高针织布保暖效果,而吸湿发热条14呈波浪结构设置,波浪结构的发热条能避免吸湿发热条14截面过大导致热量无法很好的传递,且能通过波浪结构增加吸湿发热条14长度,提高针织布发热效果,而竹纤维18具有导湿抗菌效果,在帮助依克丝纤维17吸收汗液的同时,能减小汗液产生的细菌,提高针织布的卫生安全性。
34.如图3所示,连接纱11由棉纤维15和聚乳酸纤维16混合加捻而成,棉纤维15和聚乳酸纤维16的效果混合后,使得连接纱11具有丝绸般极佳的手感、良好的吸湿性以及快干效应,增加接触支撑部9的舒适性,且能帮助将汗液传递至吸湿发热条14。
3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