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触控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交互平板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12-23 20:38: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交互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触控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交互平板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基于红外触摸框实现的交互平板中,一般采用将触控数据分类的方式上报触控数据。在高精度的红外触摸框中,可以获得更精细的触控数据,基于分类上报的精细触控数据,可以实现细节更丰富的操作。
3.发明人在对带有高精度的红外触摸框进行触控交互设计时发现,基于wpf(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视窗呈现基础)实现的应用中,wpf框架无法响应多个输入设备同时上报数据,对于分类上报获得的精细触控数据可能造成触控事件流混乱,导致无法准确实现触控响应。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交互平板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部分白板应用对于分类上报获得的精细触控数据可能造成触控事件流混乱,导致无法准确实现触控响应的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数据传输方法,用于交互平板,所述交互平板包括红外触控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6.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所述红外触控模组检测触控操作得到触控数据;
7.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启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混合模式编码为一类触控数据包;
8.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停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分类模式编码为至少一类触控数据包;
9.所述第一操作系统通过usb中对应的数据通道,将所述触控数据包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
10.所述第一类应用为基于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的应用。
11.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数据传输装置,用于交互平板,所述交互平板包括红外触控模组,所述装置包括:
12.数据获取单元,用于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所述红外触控模组检测触控操作得到触控数据;
13.第一编码单元,用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启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混合模式编码为一类触控数据包;
14.第二编码单元,用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停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分类模式编码为至少一类触控数据包;
15.数据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通过usb中对应的数据通道,将所述触控数
据包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
16.所述第一类应用为基于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的应用。
17.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平板,包括:
18.红外触控模组;
19.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与所述红外触控模组连接;
20.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21.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交互平板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数据传输方法。
22.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触控数据传输方法。
23.上述触控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交互平板和存储介质,该方法用于交互平板,所述交互平板包括红外触控模组,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所述红外触控模组检测触控操作得到触控数据;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启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混合模式编码为一类触控数据包;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停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分类模式编码为至少一类触控数据包;所述第一操作系统通过usb中对应的数据通道,将所述触控数据包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所述第一类应用为基于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的应用。第一操作系统根据当前启用的应用的支持状态,对应选择触控数据的发送方式,使得基于不同开发框架实现的应用能以对应的需求获得触控数据,各种应用能在同一设备上准确实现触控响应。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交互平板的一种白板应用界面示意图;
26.图3为一种交互平板的硬件连接架构示意图;
27.图4为红外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擦除操作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2.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技术说明书没有穷举所有可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技术说明书后,应该能够想到,只要技术特征不互相矛盾,那么技术特征的任意组合均可以构成可选的实施方式。
33.例如,在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记载了一个技术特征:第一操作系统通过访问第二操作系统获得第一类应用的启停状态,在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记载了一个技术特征:根据第一类的应用启停状态进行触控数据的分类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
申请说明书之后,应该能够想到,同时具有这两个特征的实施方式也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操作系统在获得触控数据之后,通过访问第二操作系统获得第一类应用的启停状态,并根据获得的启停状态对触控数据进行分类传输。
34.下面对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触控数据传输方法,用于交互平板,该交互平板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例如交互平板可以是手机、会议教学平板、工业控制计算机等,用于实现对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内容显示和交互响应。
36.为了便于理解,实施例中以会议教学平板为实际载体,示例性描述触控数据传输方法实施时触控操作的检测、触控操作的判断和触控操作的响应显示的详细过程。对于以会议教学平板为载体的交互平板可以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其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一种或多种功能。
37.如图2所示,交互平板1包括至少一块显示屏。例如,交互平板1配置有一块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该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可以是红外显示屏、电容显示屏、电阻显示屏或者电磁显示屏等。在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或书写笔触控显示屏的方式实现触控操作,相应的,交互平板检测触控位置,并根据触控位置进行响应,以实现触控功能。
38.典型的,交互平板安装有至少一种操作系统,其中,操作系统包括但不限定于安卓系统、linux系统、windows系统和华为鸿蒙系统,其用于控制和协调交互平板及外部设备,使得交互平板中各种独立的硬件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整体协调工作,操作系统所在的架构层级定义为系统层,而且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使得交互平板实现基础运行的是一个系统,具体实现用户操作需求的是另一个系统,两个系统之间通过数据传输实现硬件设备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响应。
39.请参考图3,其为用于实施本方案的交互平板的整体架构示意图,其中触摸功能通过红外触控模组12实现,使得交互平板实现基础运行的系统运行于主芯片11,一般为安卓系统,具体实现用户操作需求的系统搭载于于各种系统模块,图3中示出有第一系统模块14和第二系统模块15,各种系统模块可以搭载前文所述的安卓系统、linux系统、windows系统或华为鸿蒙系统。在主芯片11设置有第一usb接口111(即图3中usb1)和第二usb接口112(即图3中usb2),第一usb接口111与第二usb接口112连接实现数据传输。第二usb接口112通过usb与usb切换开关13(即图3中usb switch)连接,主芯片11也与usb切换开关13连接,并控制usb切换开关13与其它系统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40.当用户对交互平板1进行触控操作时,红外触控模组12生成触控数据,触控数据通过usb经由第一usb接口111发送到主芯片11,主芯片11通过安卓系统把经由第一usb接口111接收到的触控数据,通过第二usb接口112进行转发,具体转发目标由主控芯片11根据需要对usb切换开关13进行控制实现连接,并完成触控数据的传输。在本方案中,具体改进主芯片11根据系统模块的运行状态进行触控数据传输的策略。
41.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交互平板的架构中,可以将对usb切换开关的控制通过一个独立的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实现,并由mcu在主芯片和usb切换开关之
间进行数据转发;也可以将主芯片与多个系统模块直接连接,然后选择性传输数据。在以上一个主芯片与多个系统模块之间对触控数据进行选择性传输的基础上,均可以实施本方案。
42.在系统层的基础上,交互平板中安装有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而开发的应用程序,其对应所在的架构层级为应用层。在本方案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中,交互平板可以安装至少一个具有白板功能的应用程序。其中,该应用程序可以为操作系统自带的应用程序,同时,也安装有从第三方设备或者服务器中下载的应用程序。可选的,应用程序除具备基于触控操作的书写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编辑功能,如插入表格、插入图片、插图图形、绘制表格、绘制图形等功能。
43.交互平板的显示屏中显示的图形界面,同时也是检测用户操作的触控界面,即图形界面和触控界面的范围基本重合。在该触控界面进行触控操作时,如通过书写笔或手指接触具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屏,显示屏的红外触控模组可以感应到红外光的变化、电流的变化、电压的变化或磁通量的变化(对应于红外显示屏、电容显示屏、电阻显示屏或电磁显示屏的具体设置类型),得到含有触摸位置的坐标的触摸信号以及该触摸信号的触发时间,根据触摸位置的坐标以及触摸信号的触发时间,可以得到书写笔或用户手指每次按下书写至抬起停止书写过程中输入的书写轨迹的轨迹数据,根据轨迹数据在下视频屏的图形界面实时显示用户输入的书写轨迹。当然,书写过程不限于写字,在交互平板的显示屏实现的任何用于显示操作轨迹的录入过程均可视为书写过程。此外根据触摸操作的发生位置的显示元素的不同,触摸操作可以响应为用户的点击、拖拽等操作。这些不同的响应方式在底层的坐标处理方式是相同的。基于触摸和显示等基本功能的硬件实现,可以实现交互平板的各种交互显示设计。本方案中,重点说明的不是具体功能的优化设计,而是底层如何更好获得触控数据,以供实现更好的触控交互。
44.如图1所示,该触控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45.步骤s110:通过所述红外触控模组检测触控操作得到触控数据。
46.红外触控模组采集的触感信号可以包括表示红外线受阻的信号,转换所得的触摸信号可以包括位置触摸信号,该位置触摸信号可以包括触摸位置的x坐标和y坐标。红外触控模组根据触摸物在显示屏表面对红外光束栅格的遮挡状态检测得到红外触摸信号,从而根据红外触控模组检测到的红外触摸信号可以识别到触摸物进行的触控操作。对于红外触摸信号的检测,以如图4所示的红外触控模组12为例。图4所示的红外触控模组12包括两组红外发射器121和两组红外接收器122,每组红外接收器122分别与一组红外发射器121相对设置,并使得红外接收器122与红外发射器121按顺序一一对应排列。红外发射器121用于发射红外光信号,红外接收器122用于接收红外光信号,利用不同方向上密布的红外光信号形成横竖交叉的光束栅格来完成触摸位置的检测,获得红外触摸信号,并进一步可以确认触控位置信息。具体来说,当触摸物遮挡了红外光,对应的红外接收器122的光测量值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物在触控检测区域中的位置,即触控位置信息。
47.当不同的触摸物触碰或接近显示屏时,触摸物会完全或部分遮挡一个或多个垂直与水平方向的红外光。水平设置的红外发射器(共m个)和垂直设置的红外发射器(共n个)以一定的频率扫描,另一侧对应设置的红外接收器则以一定频率接收对侧发送的红外光。当全部垂直和水平的红外光扫描结束后,可以得到一张m*n的红外光强像素图。首先找到大于
第一接触阈值i1的位置,该阈值代表一个真实有效的触碰,而非噪声或者物体接近而未完全触碰时半遮挡红外光路;按照顺序标记触碰位置(xn,yn),其中,x与y代表该位置的坐标,下标中的n代表第几个真实有效的触碰区。从该位置开始,查看临近区域大于第二接触阈值i2的位置,该阈值代表一个大于噪声值的位置,可以作为真实触碰区的延伸,整个区域被标记为一个有效的触摸区域。通过触摸区域的大小,可以将触摸区域的几何形状sn记录下来,可以为原始数据的几何边界,也可以为拟合后得到的几何图形,如椭圆的长短轴及旋转角度,或矩形的两个边长及旋转角度。
48.当触碰的物体远离屏幕盖板时,物体对于红外光的遮挡会变小,如果m*n的红外光强像素图中,上一帧被标记为有效触碰n的原本位置或邻近位置,均没有超过脱离阈值i3的像素,则该有效触摸n变为脱离触碰。对于同一个有效的触摸,内存会连续记录该触摸点的位置和触摸区域信息。通过上述信息,可以进而得出该有效触摸的速度vn、加速度an、角速度αn、角加速度βn等信息。
49.图2所示的交互平板1的边框为矩形,图4所示的红外触控模组12安装于边框,通过边框内的电路板与交互平板1内部实现信息传递。当然,沿矩形边框设置的红外触控模组12只是适应于矩形的交互平板1的设计,在实际产品实现过程中,根据应用场景和使用需求的不同,交互平板1的形状也有所不同,如还可以是六边形、圆形等,边框的形状也对应可以是六边形、圆形等,针对不同形状的边框,各个红外触控模组12中红外发射器121和红外接收器122的设置也有所不同,但是整体上仍保持红外发射器121与红外接收器122一一对应设置通过横竖交叉的光束栅格完成触摸位置的检测的布置原则。
50.在交互平板中,红外触控模组本身具有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其负责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扫描控制和触控坐标运算。交互平板中同时还有soc(system on chip,系统集成芯片),其中运行的系统定义为第一操作系统,其用于实现对交互平板的基本管理,在本身需要对红外触控模组生成的触摸数据进行响应的同时,还要把触摸数据发送给第二操作系统,第二操作系统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运行,并在第二操作系统上运行实现具体使用需用的应用。
51.步骤s120: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启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混合模式编码为一类触控数据包。
52.在应用设计开发时,不同应用可能会因为目标需求不同对触控数据的需求不同,以及因为实现框架不同而导致接收能力不同,如果第一操作系统将所有的触控数据以同一种方式发送到系统,可能导致应用从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的触控数据不能实现目标需求或者不能进行正常解析。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操作系统通常已经将触控数据进行分类后传输到第二操作系统,第二操作系统将触控数据转发到应用层进行对应的响应,但是这种分类后进行转发的方式通常是呈现出多个输入设备同时上报数据的状态,对于部分应用的实现框架对于多个输入设备同时上报数据,可能会导致事件流混乱,无法识别和跟踪触控轨迹。在本方案中,根据应用的目标需求和实现框架,对交互平板中安装的应用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应用的启用状态对应进行触控数据的传输。在具体实现时,考虑到不同应用开发时采用的技术框架不同,而不同交互框架对触控数据的上报方式接收程度不同,将采用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的应用定义为第一类应用,第一类应用启用时,第一操作系统对触控数据采用一种触控数据传输方式;其它应用启用时,第一操作系统对触控数据采用另一种
触控数据传输方式。
53.在第一操作系统中,可以通过设置标志位的方式进行状态记录,例如设置全局变量,第一操作系统中状态记录的变化由第二操作系统决定,具体来说,全局变量的设置可以通过步骤s121和步骤s122实现:
54.步骤s121: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根据所述触控数据确认检测到状态切换操作,所述状态切换操作用于确认所述第一类应用切换到启用状态或停用状态。
55.状态切换操作不是用户明确指示使用某种方式进行触控数据传输的操作,而是根据用户对应用的关闭操作或开启操作后,当前应用对应的分类确认关闭操作或开启操作是不是状态切换操作。例如关闭或开启某个应用之后,处于使用状态的应用是第一类应用,那么该关闭或开启某个应用的操作是状态切换操作,并且是确认第一类应用进入启用状态的操作;如果关闭或开启某个应用之后,处于使用状态的应用不是第一类应用,那么该关闭或开启某个应用的操作也是状态切换操作,并且是确认第一类应用进入停用状态的操作。
56.在更细致的判断过程中,可以将操作后的应用与操作前的应用进行比对,如果操作前后处于使用状态的应用不同,但是应用都是第一类应用或者都不是第一类应用,则认为当前没有检测到状态切换操作,第二操作系统不需要向第一操作系统发送切换后的状态信息。
57.步骤s122: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操作切换所述第一类应用的状态,并将切换后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操作系统。
58.所述状态信息通过第二操作系统的人机接口发送。第二操作系统的人机接口通常是设备厂家基于usb-hid(universal serial bus-human interface device,通用串行总线-人机接口设备)或usb-cdc(universal serial bus-communication device class,通用串行总线-通信设备类)自定义的接口,例如linux下的dev/hidraw设备节点,windows和android下也有类似的接口。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第二操作系统根据状态切换操作确认第一类应用切换到启用状态或停用状态时,通过第二操作系统的人机接口向第一操作系统发送状态消息,例如根据通信协议在指定的字节写入对应的消息数据,然后将该数据通过人机接口发送到第一操作系统,第一操作系统根据通信协议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状态消息,并更新全局变量,后续根据全局变量对应进行向第二操作系统传输触控数据。
59.当然,第一操作系统也可以每次检测到触控数据之后从第二操作系统获取第一类应用的启停状态,即每次都是实时获取第一类应用的启停状态。
60.步骤s130: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停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分类模式编码为至少一类触控数据包。
61.如果第一类应用当前处于停用状态,则表明当前触控操作对应的应用需要获得分类的触控数据,在具体分类过程中,有可能当前只有一个触控物的一种触控状态,那么即使有分类,最终只有一个分类结果。
62.步骤s130中具体的分类传输过程进一步可以通过步骤s131-步骤s133实现。
63.步骤s131: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停用状态,根据所述触控数据确认所述触控操作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接触面积、接触力度和接触角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64.原始的触控数据一般以坐标为核心进行记录,下表是触控数据的一种记录方式。
65.字节号含义及作用0报文id(0x02)1第一个点状态(例如)2第一个点id(0x00,从小到大,例如20点触摸,则id从0到19)3第一个点x坐标低字节数据4第一个点x坐标高字节数据5第一个点y坐标低字节数据6第一个点y坐标高字节数据7第一个点宽度低字节数据8第一个点宽度高字节数据9第一个点高度低字节数据10第一个点高度高字节数据11第一个点压感低字节数据12第一个点压感高字节数据13第一个点方向角/旋转角低字节数据14第一个点方向角/旋转角高字节数据15~28第二点数据(若无触摸点,则填充id=0xff,数据段xywh全0)29~42第三点数据(若无触摸点,则填充id=0xff,数据段xywh全0)43~56第四点数据(若无触摸点,则填充id=0xff,数据段xywh全0)57~60扫描时间61当前有效触摸点数
66.步骤s132: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基于预设的分类模式,基于所述属性信息将所述触控数据分为至少一类触控数据。
67.触控数据一般是根据不同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控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类,具体可能涉及到触控操作发生时,触控物的接触面积、接触力度和接触角度等。例如对于手指的触控操作而言,接触位置的长或宽可能在12mm左右,这种触控操作一般用于对应用进行控制,对应的触控数据为控制类触控数据。例如对于手掌(可以是手心或手背)的触控操作而言,接触位置的长或宽可能在25mm以上,这种触控操作一般用于对书写轨迹进行擦除,对应的触控数据为擦除类触控数据。例如对于书写笔的触控操作而言,接触位置的长或宽根据笔的标准不同,可能是3mm或8mm,这种触控操作一般用于输入书写轨迹,对应的触控数据为书写类触控数据。整体而言,通过对触摸面积的判断,即可实现对触控数据的分类,当然,这种分类的基础一般是经验值,根据经验值进行预设即可。
68.在本方案中,如果交互平板中实现的是基于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的白板应用,不能对分类接收到的触控数据进行响应,因此需要如图步骤s120中将所有触控数据编码为一类数据进行传输,白板应用收到之后依然采用第一操作系统近似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以及基于分类结果的同时响应。具体而言,白板应用同时拿到所有触控数据之后,可以支持手、书写笔、橡皮擦共存的交互,例如可以用多个手指极性漫游/旋转,同时书写笔进行书写操作。
69.当然,对于书写笔,还可以有压感的识别;又例如橡皮擦,还可以有方向角的识别,具体基于的分类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实现,在此不做详细距离说明。
70.步骤s133: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将每类触控数据分别编码为对应分类的触控数据包。
71.在本方案中,触控数据编码是指将触控数据以预设的协议格式进行封装,以使接收放能够基于相同的协议格式进行解析得到准确的实质数据,进而实现触控交互。
72.步骤s140:所述第一操作系统通过usb中对应的数据通道,将所述触控数据包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
73.红外触控模组对外通过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具体通信采用usb-hid方式,采用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实现红外触控模组的免驱动使用,即使用系统原生自带的驱动即可实现红外触控模组在交互平板中的正常使用,不需要安装第三方驱动。在本方案中,所述usb包括至少两个数据通道;对应的,所述分类模式下的每类触控数据包分别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虽然本方案中,红外触控模组可以根据当前应用的分类,对应选择不同的触控数据处理发送方式,但是不同的触控数据处理发送方式并不会同时使用。基于此,分类模式下的每类触控数据包分别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混合模式下的触控数据包可直接使用其中一个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即数据通道中的一个进行复用,在分类模式下传输对应的那一类触控数据包,在混合模式下传输所有触控数据编码得到的触控数据包。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所说的不同的数据通达,并不是指物理传输实体上的不同,而是指在同一物理传输实体中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不同的标识符表示不同种类的触控数据包的数据。
74.在具体的触控数据处理过程中,所述擦除类触控数据包括触控操作对应的移动方向角;如果触控数据包中确实包括擦除类触控数据,则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基于所述擦除类触控数据显示和移动擦除控件,并删除所述擦除控件移动过程中覆盖的显示内容;所述擦除控件移动过程中的大小保持不变,并根据所述移动方向角进行角度调整。具体请参考图5,其中实线矩形的擦除控件表示默认的角度,但是在擦除操作过程中,对应触控操作基本不可能是完全水平或垂直的移动,即触控操作会存在对应的移动方向角,例如图5中θ表示移动方向角,而擦除控件则对应调整到与移动方向角相同,即图5中虚线矩形表示的擦除控件。移动方向角在擦除过程中会不断变化,擦除控件的角度也对应进行变化。当然,擦除控件选用其它的形状也不影响本方案的实施。
75.上述,触控数据传输方法用于交互平板,所述交互平板包括红外触控模组,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所述红外触控模组检测触控操作得到触控数据;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启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混合模式编码为一类触控数据包;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停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分类模式编码为至少一类触控数据包;所述第一操作系统通过usb中对应的数据通道,将所述触控数据包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所述第一类应用为基于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的应用。第一操作系统根据当前启用的应用的支持状态,对应选择触控数据的发送方式,使得基于不同开发框架实现的应用能以对应的需求获得触控数据,各种应用能在同一设备上准确实现触控响应。
7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数据传输装置,用于交互平板,所述交互平板包括红外触控模组,参考图6,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获取
单元210、第一编码单元220、第二编码单元230和数据发送单元240。
77.其中,数据获取单元210,用于第一操作系统通过所述红外触控模组检测触控操作得到触控数据;第一编码单元220,用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启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混合模式编码为一类触控数据包;第二编码单元230,用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停用状态,将所述触控数据按分类模式编码为至少一类触控数据包;数据发送单元240,用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通过usb中对应的数据通道,将所述触控数据包发送到第二操作系统;所述第一类应用为基于wpf用户界面框架实现的应用。
7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包括:
79.操作确认单元,用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根据所述触控数据确认检测到状态切换操作,所述状态切换操作用于确认所述第一类应用切换到启用状态或停用状态;
80.切换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根据所述状态切换操作切换所述第一类应用的状态,并将切换后的状态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操作系统。
8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状态信息通过人机接口发送。
8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usb包括至少两个数据通道;
83.所述分类模式下的每类触控数据包分别对应不同的数据通道。
8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编码单元230,包括:
85.属性确认模块,用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确认第一类应用处于停用状态,根据所述触控数据确认所述触控操作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接触面积、接触力度和接触角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86.数据分类模块,用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基于预设的分类模式,基于所述属性信息将所述触控数据分为至少一类触控数据;
87.数据编码模块,用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将每类触控数据分别编码为对应分类的触控数据包。
8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类应用为白板应用;所述分类模式下的触控数据分类包括控制类触控数据、书写类触控数据和擦除类触控数据。
8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擦除类触控数据包括触控操作对应的移动方向角;
90.所述装置,还包括:
91.擦除响应单元,用于若所述触控数据包包括擦除类触控数据,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基于所述擦除类触控数据显示和移动擦除控件,并删除所述擦除控件移动过程中覆盖的显示内容;所述擦除控件移动过程中的大小保持不变,并根据所述移动方向角进行角度调整。
9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数据传输装置包含在交互平板中,且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触控数据传输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93.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触控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9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互平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交互平板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输入装置330、输出装置340以及通信装置350;交互平板中处理器3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310为例;交互平板中的处理器310、存储器320、输入装置330、输出装置340以及通信装置35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7
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95.存储器3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触控数据传输装置中的数据获取单元210、第一编码单元220、第二编码单元230和数据发送单元240)。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交互平板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触控数据传输方法。
96.存储器3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交互平板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3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3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交互平板。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97.输入装置3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交互平板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本方案中的输入装置330至少包括红外触控模组。输出装置3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98.上述交互平板包含触控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任意触控数据传输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9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技术任意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数据传输方法中的相关操作,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100.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101.因此,本技术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102.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
络接口和内存。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103.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104.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5.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