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触控笔的制作方法

2022-12-21 16:33: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笔,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充电电池的触控笔。


背景技术:

2.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许多电子装置可搭配触控笔来进行触控输入。以具有可充电的锂电池的触控笔而言,长时间未使用的锂电池会过度放电而难以直接充电,从而使用者初次使用触控笔时需耗费较长时间来激活其锂电池才能顺利充电。这种情况导致了触控笔使用上的不便且使用者可能误以为触控笔的充电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笔,可避免其电池模块过度放电。
4.本发明的触控笔包括一笔身、一电池模块及一导电结构。笔身具有一充电口。电池模块配置于笔身内且具有至少一电极。导电结构配置于笔身内且包括一第一导电组件、一第二导电组件及一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第一导电组件连接于电极,第二导电组件配置于第一导电组件与充电口之间,第一导电弹性元件连接于第二导电组件且具有一接触端。接触端通过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的弹性力而接触第一导电组件,且接触端适于通过一外力而分离于第一导电组件。
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电弹性元件为一扭簧,接触端为扭簧的一簧臂。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笔包括一施力元件,其中施力元件伸入笔身而将接触端推离第一导电组件,且施力元件适于移离笔身而释放接触端。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施力元件为一片状元件。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笔身内具有一通道,施力元件通过通道的导引而伸入笔身。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通道从充电口的内壁往第一导电组件延伸。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通道从笔身的外表面往第一导电组件延伸。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导电组件包括一导电件及一第二导电弹性元件,接触端通过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的弹性力而接触导电件,第二导电弹性元件连接于至少一电极与导电件之间。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导电弹性元件为一压缩弹簧。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池模块包括一电池本体及一电路板,至少一电极配置于电路板,电池本体具有至少一端子且通过至少一端子而连接于至少一电极。
14.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触控笔中,电池模块的一电极并非直接延伸至笔身的充电口,而是透过包含了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的导电结构而延伸至充电口。在长时间不使用触控笔的情况下,可对第一导电弹性元件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弹性变形而阻断导电结构的电性连接,据以避免电池模块过度放电。从而,使用者不会因电池模块过度放电而难以对其进行
充电。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笔的局部剖面图;
16.图2绘示图1的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的接触端分离于第一导电组件;
17.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笔的局部剖面图。
18.【符号说明】
19.100、100a:触控笔
20.110:笔身
21.110a:充电口
22.110b:通道
23.110c:外表面
24.120:电池模块
25.120a:电极
26.122:电池本体
27.1221:端子
28.124:电路板
29.130:导电结构
30.132:第一导电组件
31.1321:导电件
32.1322:第二导电弹性元件
33.134:第二导电组件
34.136:第一导电弹性元件
35.136a:接触端
36.138:内部充电连接器
37.140:施力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3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笔的局部剖面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触控笔100包括一笔身110、一电池模块120及一导电结构130。笔身110具有一充电口110a。电池模块120配置于笔身110内且具有一电极120a,电极120a例如是电池模块120的正极与负极的其中之一。其中,电池模块120可包括一电池本体122及一电路板124,电极120a配置于电路板124,电池本体122具有至少一端子1221且通过端子1221而连接于电极120a。导电结构130配置于笔身110内而位于电极120a与充电口110a之间,电池模块120可透过电极120a及导电结构130而进行充电。
39.具体而言,导电结构130包括一第一导电组件132、一第二导电组件134及一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第一导电组件132连接于电池模块120的电极120a。第二导电组件134配置于第一导电组件132与充电口110a之间而邻近充电口110a,其中第二导电组件134例如为触控笔100在充电口110a处的既有的导电端子,用以在充电口110a处连接外部的充电连接器。
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连接于第二导电组件134且具有一接触端136a。接触端136a通过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的弹性力而接触第一导电组件132,使得电池模块120的电极120a透过第一导电组件132及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而电性连接于第二导电组件134。在此状态下,使用者可将外部充电连接器插入充电口110a而透过内部充电连接器138连接至第二导电组件134,据以对电池模块120进行充电。
40.图2绘示图1的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的接触端分离于第一导电组件。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触控笔100还包括一施力元件140,施力元件140可如图2所示伸入笔身110而施加外力于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的接触端136a,使接触端136a通过此外力而被推离第一导电组件132。当施力元件140移离笔身110时,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的接触端136a被释放而回复至图1所示状态。
4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触控笔100中,电池模块120的电极120a并非直接延伸至笔身110的充电口110a,而是透过包含了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的导电结构130而延伸至充电口110a。在长时间不使用触控笔100的情况下,可如图2所示利用施力元件140对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弹性变形而阻断导电结构130的电性连接,据以避免电池模块120过度放电。从而,使用者不会因电池模块120过度放电而难以对其进行充电。
42.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其他方式施力于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以断开其与第一导电组件132的接触,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此外,本发明不对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的形式加以限制,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可如图1及图2所示为扭簧,且接触端136a为所述扭簧的其中一个簧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弹性元件可为其他适当形式的弹性元件。
43.在本实施例中,施力元件140例如是麦拉片(mylar)片或其他塑胶材料所制成的片状元件。并且,笔身110内具有一通道110b,通道110b从充电口110a的内壁往第一导电组件132延伸。片状的施力元件140可从充电口110a处进入通道110b,以通过通道110b的导引伸入笔身110。在其他实施例中,施力元件140可为其他适当形状且可通过其他适当方式而伸入笔身110,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组件132包括一导电件1321及一第二导电弹性元件1322,其中导电件1321例如是具导电性的金属管件或其他形式的导电件,第二导电弹性元件1322例如是具导电性的金属压缩弹簧或其他形式的导电弹性元件。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的接触端136a通过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的弹性力而接触导电件1321。第二导电弹性元件1322连接于电极120a与导电件1321之间,如此可通过第二导电弹性元件1322的弹性变形能力吸收各构件的制造组装公差,并使第二导电弹性元件1322确实地接触导电件1321。在图1及图2中,电路板124中的电极120a以虚线示意性地绘示,电极120a实际上可为电路板124中的线路层并直接接触第二导电弹性元件1322的末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组件132可为一体成形的导电金属件,而非由导电件1321及第二导电弹性元件1322组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组件134可为电路板124的一部分且其内包含线路,用以电性连接于第一导电弹性元件136与内部充电连接器138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组件134可为其他适当形式的导电组件,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45.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笔的局部剖面图。图3所示的触控笔100a与图2所示的触控笔100的不同处在于,在触控笔100a中,用以导引施力元件140的通道110b是从笔身110的外表面110c往第一导电组件132延伸,而非如图2所示从充电口110a的内壁往第一
导电组件132延伸。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通道110b与充电口110a彼此独立设置,施力元件140并非从充电口110a处进入通道110b,而是直接从笔身110的外表面110c进入通道110b。
46.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触控笔中,电池模块的一电极并非直接延伸至笔身的充电口,而是透过包含了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的导电结构而延伸至充电口。在长时间不使用触控笔的情况下,可将施力元件伸入笔身而对第一导电弹性元件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弹性变形而阻断导电结构的电性连接,据以避免电池模块过度放电。从而,使用者不会因电池模块过度放电而难以对其进行充电。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